病人到診間詢問醫師,為什麼吃了抗生素之後常常要跑廁所、而且有腹瀉的情形,偶而會有一點小發燒,是不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或忘了先洗手而造成?對上述疑問,三軍總醫院感染管制室及感染科醫師王甯祺指出,其實可能是一種Clostridium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所引起,它是革蘭氏陽性厭氧菌、芽孢梭菌屬,缺氧的環境較易生存,適合生長的溫度為30℃~37℃;原來為人體腸道中的正常菌叢,但由於腸道中同時還有其他腸道菌,細菌互相的競爭壓抑才不易致病。若是大量使用抗生素或是抗生素濫用會減少腸道其他正常菌叢,造成新的腸道環境,困難腸梭菌便藉機大量繁殖以至於發病。該菌會產生兩種毒素,造成腸內液體的聚積及抑制蛋白質的合成。王甯祺醫師說,困難腸梭菌會因為大量服用抗生素而引起偽膜性結腸炎(Pseudomembrane colitis,PMC),其症狀包括腹瀉、發燒、脫水、電解質流失、敗血症、休克甚至死亡。其傳染途徑可經由手部及體表接觸感染,因此院內感染通常發生在同病房的病人,除了住院或手術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患容易感染外,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乏的病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醫師、醫療照護者、志工都曾傳出感染病例。 王甯祺醫師說,有關困難腸梭菌的預防方法,包括避免非必要抗生素的使用,環境勤於消毒,醫護人員更應勤洗手及更換手套。對於感染此菌的腹瀉病患,應留意其排泄物的處理,以免污染環境。 呼籲各醫療院所及醫師慎用抗生素,以避免抗藥性菌株的產生,維護民眾健康。更要提醒民眾對於病毒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並無助益,謹慎抗生素的使用,減少傷害的風險。醫師並提醒人人常洗手,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減少消耗醫療資源,並提供病人及醫療作人員安全的醫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