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

兒童也有關節炎 輕忽恐終生殘疾

兒童也有關節炎 輕忽恐終生殘疾#JIA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青少年精力旺盛、活潑好動,總是一不小心就會讓膝蓋、腳踝等關節部位受傷,但16歲以下的兒童,若關節處持續紅腫熱痛超過6週都不見好轉的話就要注意了,切勿當成運動傷害或是成長痛,因為這可能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JIA)」所引起,一旦輕忽還導致關節用久變形、終身殘疾、併發葡萄膜炎影響視力等。JIA好發16歲以下兒童 是兒科最常見的風濕病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葉國偉醫師表示,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好發於16歲以下的兒童,平均發病年齡為6~12歲,盛行率為每十萬人口中有11.02人,是兒科最常見的風濕病,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成因不明。但因JIA包含許多類型,使得外界經常把它誤認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RA),不過,兩者無法相提並論,畢竟病理機轉、臨床表現皆不同,且大部份的JIA預後都比成人的RA好,但若無法即早診斷、治療,容易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舉例來說,關節炎若不能有效控制,會導致關節軟骨及鄰近的骨骼受損,長期下來會使關節永久變形、身高矮小、兩腳長度不一,嚴重則可能會終生殘疾,甚至併發葡萄膜炎,導致視力受損、失明。發病到確診 常得拖上4個月雖然即早診斷、治療,大部分預後都還不錯,但JIA因好發於膝關節、腳踝、手腕及手指關節,且表現症狀多是關節紅、腫、痛、硬等,使得出現症狀時,家長及患者第一時間多半誤以為是運動傷害,紛紛求診於復健科、骨科或進行推拿等,直到病況久未改善,才輾轉至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因此,從發病到確診經常得拖上4個月。為減少確診時間,葉國偉醫師提出了日常注意關鍵「3對策」,幫助患者擺脫疾病糾纏與併發症風險,讓罹病孩童也能過著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1)對症就醫/任何關節「紅腫痛硬」長達6週情況未好轉,都應仔細觀察、紀錄,若出現慢性關節紅、腫、熱、痛、晨僵,活動力減低等症狀,需提高警覺。2)看對科別/當上述症狀發生,應赴大醫院尋求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進行鑑別診斷。3)吃對要動/保持營養均衡,避免食用促進免疫活化之食物(如人蔘、靈芝);需要適度運動,多動才能確保關節不僵硬。

自體免疫疾病病童社交能力差?長期病痛缺乏自信?!

自體免疫疾病病童社交能力差?長期病痛缺乏自信?!#JIA

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的小朋友,長期對抗病痛,過程相當辛苦,需要父母、社會的關懷、支持,來呵護這些小太陽的希望。台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濕科臨床上發現,病童容易因為長期的病痛而缺乏自信,台大醫院小兒部日前針對院內的該科病友家庭進行的深度訪談發現,在疾病接受妥善治療後,約半數認為病友的人際互動情形獲得改善,同時也更為積極樂觀。為鼓勵病童參與人群,與財團法人兒童過敏及氣喘病學術文教基金會及輝瑞大藥廠將共同於上週(8/1)舉辦「魔法森林互動劇場夏令營」,希望藉此能讓家長與病童在活動中,增進與學習人際互動。財團法人兒童過敏及氣喘病學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江伯倫教授表示,約有一成的家庭反映,孩童因為藥物副作用或疾病本身,造成病童明顯不適的情形,江伯倫教授說明,藥物的副作用,的確常成為患者中斷治療的原因,近期則有一個令人遺憾的臨床案例,一位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的女性患者,原本疾病控制情形良好,但因患者對藥物副作用存有疑慮,即自行停藥,採用從網路蒐集而來的民俗療法,病情復發後,不但未及時回診,患者本身及家屬也不願配合醫囑治療,導致病情惡化的嚴重結果。JIA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中人數最多,因病友發病時期正值生長期,因此治療最重要的目標在於:「關節功能的維持」、「不影響到生活品質和外觀」以及「不導致後遺症」三大重點。現行的治療藥物中,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為主,另外,關節內注射類固醇對於寡關節炎(oligoarthritis)有相當顯著的效果,而針對多發性關節炎(polyarthritis)及全身型關節炎(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常需要使用疾病修飾藥物(DMARDs),一般可提高到約70%-80%的控制率,如果上述的藥物治療效果均無達到治療目標,則可考慮進一步使用最新的生物製劑治療。治療藥物的副作用及治療效果,視使用劑量與病友而不盡相同,例如類固醇恐有造成小朋友骨骼結構提早密合的疑慮。楊曜旭主任指出,患者如果對於目前用藥有任何疑慮,應及時提出,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轉換藥物治療;目前藥物及血液檢測醫學發達,例如最新具突破性療效的生物製劑,抑制這些過多的細胞激素或不必要的抗體所造成的發炎反應,且具有療效精準、副作用低的特點,如患者接受傳統藥物治療發現耐受性不佳或副作用過高時,可經由專科醫師評估,申請健保給付採用anti-TNFα類生物製劑治療,可以讓病童有更妥善的治療。為瞭解病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的生長狀況,一項進行三年的追蹤報告中發現,在使用生物製製治療一年後,病友可因疾病得到控制,而使小朋友的骨質可得到改善。除了藥物治療外,另外在病童心理層面的部分,江伯倫教授與楊曜旭主任同時呼籲,家長面對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的孩童時,除了與醫療院所積極配合外,還要多付出關懷與愛心,讓病童提升自信的正面力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