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史

天轉涼兒童門診病患增2成,黃立民教授籲:年長與共病的重症者恐增,秋冬3疫苗必打

天轉涼兒童門診病患增2成,黃立民教授籲:年長與共病的重症者恐增,秋冬3疫苗必打#慢性病史

天氣轉涼,除了呼吸道感染疾病逐漸升溫,COVID-19疫情其實也並未減弱,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教授提醒,近期門診因呼吸道問題就診的孩童增加2成,當中不乏COVID-19確診者,內科處理吸呼道疾病患者也同樣變多,民眾對疫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開始進入秋冬後,黃立民教授表示,民眾在室內機會增多,隨著病毒量變多傳染力也會增加,加上秋冬感冒人數增加,勢必可能因為共病的狀況加重病情。過去年長者與慢性病患者一直都是高風險族群,他表示屆時感染者一定會變多,呼籲年長者在秋冬季節有3支疫苗一定要打,即COVID-19、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 本土病毒株99%為XBB,免疫逃脫反應強 根據疾管署消息指出,近期統計本土檢出病毒株99%為XBB,黃立民教授提醒,從民眾確診狀況觀察,症狀的嚴重度是穩定但也沒有變輕微,病毒致病力是差不多的;從持續感染情形來看,XBB的特點有明顯的免疫逃脫反應,這表示隨著病毒不斷演進,之前打的疫苗已經沒有效果。 黃立民教授說明,食藥署日前已核准莫德納XBB.1.5疫苗的輸入,建議年長或慢性病患第一次回診就與流感一起施打,如果是有在服用免疫調節藥物者如關節炎、濕疹等患者,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要調整藥量以免干擾免疫反應。他也提醒,COVID-19並未降溫,以兒童門診來說,仍舊有確診孩童併發嚴重肺炎甚至要進加護病房的案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併發腦炎的案例降低,這與病毒株特性有相當大的關係。 積極接種疫苗6月內防重症達9成 黃立民教授說明,積極接種COVID-19疫苗,在6個月內預防重症可高達8~9成。XBB病毒演進方向是有明顯的免疫逃脫反應,這表示再次感染機率提高,這也是為何要繼續打疫苗的原因。 他特別提醒年長者、慢性病患或身體較為虛弱的族群,盡量能夠維持6個月內有施打疫苗,以這次COVID-19疫苗來說,離上次施打若已經超過半年,今年冬天就要再補充。由於年長者免疫反應較為耗能,平時要先多補充足夠營養,保健食品如益生菌就可促使免疫力的正常反應,另外更要規律作息、培養運動,更要戒除菸酒。 黃立民教授呼籲民眾,門診治療感染COVID-19的情形仍舊持續,只要是到陌生環境或者人多的地方,不管是戴口罩或者勤洗手的習慣千萬不要鬆懈。 (圖/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黃立民教授)

又出現登革熱致死案例!慢性病患當心

又出現登革熱致死案例!慢性病患當心#慢性病史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第18例本土登革出血熱病例,也是今年第5例因該疾病死亡的個案,該名高雄市三民區48歲女性生前有慢性疾病史。雖然最近氣溫稍有降低,本土登革熱疫情已過高峰期,但南臺灣仍持續有本土病例發生,疾管局提醒醫師,應對登革熱疑似病例保持警覺,並請民眾持續落實清除積水容器等防治工作。(圖為白線斑蚊,翻攝自維基百科)疾管局指出,這名48歲女性生前有高血壓、糖尿病、末期腎臟病(ESRD)、冠狀動脈疾病等病史,於發病前每週有三天需進行洗腎。他在12月6日開始出現發燒、口乾舌燥、嘔吐、噁心、全身無力等症狀,12月8日至南部某醫學中心急診,12月12日被通報為登革熱,12月13日收治住院,因症狀嚴重,12月16日轉加護病房治療,並於同日二採檢驗後確認罹患登革熱。因個案於住院期間有腸胃道出血及血小板下降等症狀,於12月17日被通報為登革出血熱病例,並在同日因敗血症及心肌梗塞往生。依據疾管局統計資料顯示,本年5例登革出血熱陽性死亡病例皆有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痛風等慢性疾病史,提醒民眾,目前南臺灣每週仍有數十例本土病例,為避免感染登革熱導致慢性疾病惡化,請民眾主動且持續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並落實個人防蚊措施,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及活動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