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心臟病

謹記減鹽4招 遠離中風、胃癌

謹記減鹽4招 遠離中風、胃癌#冠狀動脈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不管是烹調或食物加工,都少不了鹽,不過,攝入太多的鹽,卻會影響健康,許多研究報告顯示,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甚至是胃癌,都和鹽吃得太多有關。罐頭、泡麵鈉含量高且大部份的加工食品,普遍含鈉量較高,如罐裝食物、速食麵以及香腸等醃製品,唯獨少數的天然食物含鈉量普遍較低,然而,衛生署及世界衛生組織對成人的「鈉」建議攝取量為每日不超過2400毫克,大約為6公克食鹽。調味料含鹽應少用 美味不減又健康但在烹飪過程中,所添加的食鹽及各種調味品如味精、醬油、烏醋裡都含鹽份,對此,基隆市衛生局提供4個方法,幫助民眾減少鹽分攝取少用鹽,美味不減少,食之有味:1)利用蔬菜本身的強烈風味/例如青椒、蕃茄、洋蔥、香菇、九層塔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2)酸可減鹽/使用白醋、檸檬、蘋果、鳳梨、柳丁汁等各種酸味,來添增食物的味道。3)採用易保持食物原味烹調方法/如煎、烤、蒸、燉等,吃出食物的原味。4)外食族少吃醃製品、少喝湯、少吃泡麵/許多人都愛喝湯,卻不知湯裡面都是鹽和味精。

抽菸、勞累 恐誘發冠狀動脈心臟病

抽菸、勞累 恐誘發冠狀動脈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及生活型態上的改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正逐漸威脅著國人的健康,且據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十大死因當中,心臟血管疾病位居第2位,其中又以冠狀動脈心臟疾病最常見。注意!不良生活習慣 恐誘發冠狀動脈心臟病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陳威元醫師提醒,冠狀動脈阻塞與慢性疾病、不良的生活習慣相關,如:三高、吸菸、缺乏運動等;另一方面,情緒壓力、家族遺傳史、過度勞累、和暴露於寒冷的環境中也會誘發冠狀動脈心臟病產生。據研究發現,糖尿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約為一般人的2至4倍,且吸菸除了吸入煙霧外,還夾雜著許多致癌物質,導致肺癌機率大增之外,其中更有超過250種物質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引起血管痙攣、血管內膜功能不良等影響,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也因此大幅增加。治療4方式 遠離冠心症藉由治療讓自己擁有健康快樂生活,有4種方式讓不必擔心身體狀況,只需多留意:1)危險因子的預防/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控制血壓、血糖,多攝取蔬菜水果,安排規律生活,定期運動每週3次、每次30分鐘為佳。2)藥物治療/根據個人不同的病情,予以適當的藥物加強預防效果。3)內科治療/若冠狀動脈有嚴重的狹窄,可由心導管進行冠狀動脈擴張術或血管內支架置放術等治療方式。4)外科手術治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冠心症。

醫訊/如何預防心臟病

醫訊/如何預防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有潛在或明顯的心臟疾病,可能會隨時倒下,遇到身邊人這樣的時候,要馬上實施C.P.R.(心肺復甦術)與呼叫救護車;而已經知道自己有心臟疾病的人,切記要保持情緒平穩,不能任意停藥,否則隨時有可能發作。有鑑於此,台大醫院健教中心將舉辦「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講座,邀請台大醫院總院內科部蘇大成醫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時間:101年1月11日(五)下午14:00~14:5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兒醫大樓(台北中山南路8號,靠捷運台北車站M8出口或台大醫院站3號出口)B1講堂洽詢:02-2312 3456轉62114

體內需要多少「膽固醇」才是好的?

體內需要多少「膽固醇」才是好的?#冠狀動脈心臟病

一聽到膽固醇過高,相信大家都會很害怕,害怕之後自己可能有得某些慢性疾病的可能。署立桃園醫院檢驗科表示,其實,膽固醇是種肝臟製造像脂肪的東西,不是所有的膽固醇都是不好的東西,我們的身體還是需要有一定份量的膽固醇來維持正常機能。在我們的體內有兩種膽固醇,一種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是血管栓塞的禍首,被認為是「不良」的膽固醇!另一種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因為能清除血管內的膽固醇,所以被認為是「良性」膽固醇。膽固醇過高有時候可能是遺傳的關係,不過它卻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通常跟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關係。當體內的膽固醇多過身體所需時,它會在通往心臟或腦的血管壁上沈積形成斑塊,阻塞血管的血流,這種情況稱之為『動脈粥狀硬化』。當血栓由斑塊凝結,如果通往心肌的血流遭到阻斷,就會造成心肌缺氧的冠狀動脈心臟病,如果通往腦部的血流遭到阻斷,就會造成腦中風。署立桃園醫院檢驗科強調,膽固醇並不全是壞東西,它在血管的強化和維持上是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製造荷爾蒙、消化酵素的重要材料。因此,膽固醇過高過低都不是件正常的事情。膽固醇值較低時,可能是缺乏酵素引起的原發性膽固醇血症或營養失調。另外,肝硬化,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時,膽固醇也會降低。「他汀類」藥物通常用於治療多數膽固醇病患者。這些藥物會封鎖一種在肝臟內製造「不良」 膽固醇的酶。他汀類藥物能降低一些患心臟病的風險,目前被視為具有高風險患者或已患有心臟病患者的必備藥物。提醒民眾,控制膽固醇,自我的調控當然是最好的一個選擇,大多數膽固醇過高的人,都是肥胖,吃太多,運動不足,喝酒引起的。喝酒的人最好能節制喝酒次數,而肥胖或運動不足的人,則要養成運動的習慣,控制飲食等,就可以做到自我控制,進而可以改善膽固醇過高的問題。如果飲食、運動治療無效時,即須接受藥物治療。

心臟病患裝置支架後 仍需合併抗小板藥物治療

心臟病患裝置支架後 仍需合併抗小板藥物治療#冠狀動脈心臟病

根據衛生署統計,國人每天約有31人死於心臟病,在十大死因排名高居第三位。國人也已廣泛知道心臟缺氧且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達到血管直徑70%以上者應接受治療,通常採取氣球擴張術或血管支架置放術,可有效的減少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症狀。尤其支架置放更可大幅減少血管再狹窄的可能,特別是塗藥支架的再狹窄率可小於10%。但是心臟病患裝置支架後,是否就代表完全沒有危險呢?北醫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施俊明表示,近年研究統計發現支架置放兩年內仍有2-3% 病人發生心肌梗塞,而塗藥支架甚至比傳統非塗藥支架更高。研究也發現這與支架的延遲性血栓有關。事實上施予血管支架置放術的病患,無論是使用塗藥支架或傳統非塗藥支架,術後為了防止在支架內造成亞急性血栓,引起急性冠狀動脈阻塞,需同時使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合併治療,如Aspirin(阿斯匹靈)合併Clopidogrel(保栓通),來防止血栓再發生,並預防未來發生其他缺血事件的危險。施俊明醫師指出,這樣的合併治療在傳統非塗藥支架建議於手術後應服用三個月(至少一個月),但若是植入塗藥支架則需持續服藥至少六個月以上,甚至國際治療準則建議若病患沒有出血的併發症,則最好給予阿斯匹靈(Aspirin)合併Clopidogrel(保栓通)12個月。今年初,美國心臟學會、美國介入性心臟學會、美國外科醫師以及美國牙醫學會共同發表了一份建議,強調對於裝置塗藥支架的病患持續12個月以上的雙重抗血小板療法(阿斯匹靈加保栓通)的重要性,太早中斷這樣的治療有可能會導致支架栓塞、心肌梗塞甚至死亡。因此足夠時間的抗血小板藥物合併治療是必須且非常重要,不過健保對保栓通的給付規範對於支架病患僅給付3個月,因此裝置塗藥支架的病患在3個月後必須自費購買保栓通。施俊明醫師指出,心臟病患即使裝完支架且有足夠時間的雙重抗血小板治療後,病患仍需要長期服用單一抗血小板藥物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缺血事件,如中風或是心肌梗塞復發。統計上曾經發生過心肌梗塞的病患再發心肌梗塞的危險比一般人高7倍,發生中風的危險則比一般人高。

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適度運動、健康飲食

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適度運動、健康飲食#冠狀動脈心臟病

近一、二十年來,由於國人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壽命延長,飲食文化改變,動輒大魚大肉,造成國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會大幅提高,醫院心臟內科門診中,每天都有大量病患接受治療與追蹤。衛生署統計每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相關疾病更是高居第三名,可見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施奕仲表示,冠狀動脈心臟病危險因子包括:性別年齡、抽菸與否、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症、是否有早發性家族心臟病史。另外,生活型態與生活壓力大小、是否有規律運動、是否體重過胖等等,也與其關係密切。常見症狀像是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等,甚是於肩頸痠痛、胸背疼痛、上臂發麻、上腹疼痛等也可能是其臨床表現,但仍然有相當數量病人在急性心臟病發前,並無任何症狀,值得格外小心。施奕仲指出,冠狀動脈心臟病檢查,常見如靜式心電圖、運動心電圖、或者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掃描。這些檢查間接地偵測出心肌缺氧現象之後,再進一步安排心導管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檢查是否有血管狹窄病兆,之後依據不同情況選擇適合治療,如氣球擴張術、支架置放術、塗藥支架置放…等,甚至是轉介心臟外科接受心臟繞道手術。在診斷工具上,這一兩年來,國內引進非侵入性多層列電腦斷層設備,可以精準探查心臟冠狀動脈健康情況,估計自身血管年齡,一些非典型胸痛與中高危險群無症狀病人,可以早期發現冠狀動脈血管問題,積極接受預防性處置,降低急性病發猝死風險,進而達到極高預防效益。X光電腦斷層輻射暴露問題,經醫師評估後,也都控制在安全且合理劑量內。至於哪些人適合接受64列心臟電腦斷層攝影呢?一、經心臟內科醫師評估屬不典型胸痛病人,卻又無法完全排除冠心症患者。二、具有危險因子而沒有胸痛的病人,經心臟科醫師評估屬於中度以上心血管風險族群。這裡所謂中度風險代表未來十年心臟病發風險大於10%以上者,即平均每年大於1%以上者。這樣的評估均可在心臟內科門診中完成。施奕仲最後強調,規律生活、適度運動、健康飲食,正是預防心血管疾病不二法門。而積極控制好自身血壓、血糖、血脂,更是不可少的預防手段。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