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臟日

腹痛休克、心臟破裂!42歲小吃店老闆娘因「這心病」險喪命

腹痛休克、心臟破裂!42歲小吃店老闆娘因「這心病」險喪命#世界心臟日

一名42歲的小吃店老闆娘某天突然肚子不舒服,還一度痛到冒冷汗,原以為是吃壞東西導致腸胃不適並不以為意,沒想到兩、三天後,疼痛不但沒有緩解,還愈來愈痛,最後竟休克昏厥,被送往醫院救治。透過心電圖檢查確診為「心肌梗塞」,且部分心肌已因嚴重壞死而破裂出血,所幸靠著緊急做心導管手術,並裝設葉克膜和左心室輔助幫浦,治療三個多月後才順利出院返家。然而,儘管幸運撿回一條命,也難逃心衰竭的後遺症,必須終身服藥控制。醫師指出,心臟功能一旦嚴重損壞就不可逆,有時病人甚至得換心才能保命,提醒有三高問題或家族病史的民眾,做好這四件事,第一,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第二,定期檢測血壓、血脂與血糖;第三,善用行動裝置監測心律;最後,最重要的是盡快戒菸,遠離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威脅! 圖/響應2025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在9月29日世界心臟日當天,舉辦園遊會活動,號召大家一起用行動關心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 中年男性心梗發生率激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心血管疾病高居全球死亡原因第一名,每年奪走約2,050萬條性命。在台灣,依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顯示,心血管疾病共奪走23,276人生命,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威脅不容忽視。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林俊立觀察,在心肌梗塞發生率上,女性雖然這些年來有在慢慢減少,但40~60歲年齡區段的男性,反而在最近五、六年來有上升的趨勢,臨床上也不乏40歲身體健康、無三高及慢性病史卻心梗猝死的案例,深究其因不難發現「抽菸」是唯一共同的危險因子。 圖/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 林俊立 吸菸者心臟病風險多4倍! 戒菸一年危機砍半 吸菸傷心,戒菸救心!許多人都知道吸菸會導致肺癌,卻不知道吸菸會造成心肌梗塞和中風!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李貽恒表示,吸菸者本身發生心臟疾病,包括心肌梗塞、心絞痛的風險,比沒有吸菸者高出2~4倍,但只要戒菸就可以改善血壓跟血管功能。研究顯示,戒菸一年後,心臟病發生的風險就能減少一半,如果持續戒菸近十年的話,發生風險就會回到與無吸菸者一樣。另外,戒菸五年以後,中風機率也會降低至與無吸菸者無異。 圖/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暨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 李貽恒 每週累積運動150分鐘 心血管疾病風險少3成! 除了戒菸以外,規律運動可強化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李貽恒執行長強調,只要規律運動就可以減少30%的心臟血管疾病風險,同時還可以降血壓、改善血糖、減少血脂、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所謂「規律運動」,指的是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無論快走、游泳、騎單車、健行皆可,不一定要做強度很高的激烈運動,就算只是散步也可以,而且不限每次運動的時間,只要每週累積超過150分鐘即可,最重要的是要能持之以恆,養成固定運動習慣。 圖/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暨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 謝宜璋 善用行動裝置和免費健檢 莫忽視異常警訊! 林俊立董事長提醒,假如走路時經常胸口悶痛、稍微動一下就喘得很厲害,甚至無緣無故痛到冒冷汗,都可能代表心臟功能已經缺氧或受損,千萬不可輕忽!尤其有三高、慢性病、家族病史及抽煙習慣的民眾,都是好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建議每日量測血壓,一旦血壓超過130/80 mmHg,就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 隨著智慧型穿戴裝置的普及,許多民眾都會使用智慧型手錶或健康裝置來監測心律異常,李貽恒執行長強調,雖然穿戴裝置本身可以診斷一些心律不整的問題,但準確度沒有醫院的心電圖等正規醫療檢查工具來得高,可視為提醒工具,假如裝置發出警訊,建議完整記錄下來,再去醫院尋求專業醫師診治。特別是高危族群,如果在使用這些健康裝置時有收到類似警訊的話,一定要盡快就醫。 圖/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董事長 呂鴻基 DON'T MISS A BEAT. 為自己與家人的心跳把關! 今年是世界心臟聯盟發起世界心臟日第25周年,心臟基金會在推廣心臟健康上,首次與消防局合作,齊心呼籲全民共同學習CPR急救技能!林俊立董事長強調,心肌梗塞發生後的五分鐘非常關鍵,只要透過CPR+AED搶救,就有超過4成的機率可以把人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但假如都沒有人做CPR的話,被救活機率就只剩下不到2%,即使病人順利存活,也容易因腦部缺氧受損而成為植物人,需要長期照護。提醒民眾,只要有人倒下,摸不到心跳脈搏、且呼叫都沒有反應時,就應立即為對方做CPR,心臟按摩時胸腔壓迫次數必須達到每分鐘一百下以上,且需持續壓至救護車抵達現場接手。台灣救護系統很強,台北市、新北市救護車平均七分鐘就會抵達現場,可以馬上為患者做緊急插管處置。 為了鼓勵民眾救人,台灣法律早已透過《緊急醫療救護法》、《刑法》、《民法》等制度,明確設立「急救免責規定」,即使是沒有救護人員資格的民眾,基於救人目的所進行的急救,無論結果是否成功,都能獲得法律保護,而不會被追究責任。林俊立董事長因此呼籲,今年(2025)世界心臟日的主題為「守護心節奏」(Don’t miss a beat.),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日常應該實踐的行動,所有人都應拼盡全力搶救每個可能消逝的心跳,臨床上甚至還有許多國中生把家中長輩搶救回來的例子。 圖/今年是世界心臟日第25周年,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首次與消防局合作,齊心呼籲全民共同學習CPR急救技能。 年滿30歲即可免費健檢 揪出潛藏的健康威脅! 李貽恒執行長補充,預防之道需從日常做起,定期檢測血壓、血脂與血糖,及早發現異常;規律運動,強化心肺功能;善用行動裝置監測,提前掌握心律異常徵兆。同時,提升急救意識、熟悉CPR與AED,更能在危急時刻把握黃金救援時間,全面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心跳。 此外,李貽恒執行長提醒,只要年滿三十歲國人,即可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費健康檢查,包括膽固醇、血壓、血糖檢測,透過免費成人健檢,可幫助民眾了解自身健康狀況,並揪出潛藏患者,加以診治,避免心腦血管疾病釀成悲劇。為了喚起民眾對心臟血管健康的重視並採取實際行動,心臟基金會在9月29日世界心臟日當天,舉辦園遊會活動,號召大家一起用行動關心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圖/左起: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謝宜璋副執行長、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林俊立董事長、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李貽恒執行長 圖/健康園遊會互動攤位結合四大護心守則,邀全民體驗闖關,百名國人響應。

心衰竭如心臟癌症威脅生命!左心室輔助器成救星,移植非唯一選項,及早治療把握黃金時機延續生命

心衰竭如心臟癌症威脅生命!左心室輔助器成救星,移植非唯一選項,及早治療把握黃金時機延續生命#世界心臟日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心血管疾病已是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每年約有 1,800 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而台灣亦不例外,心血管疾病已連續超過 15 年高居國人第二大死因,平均每 23 分鐘就有 1 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心臟衰竭不僅發作時間難以預測,更會導致患者頻繁出入醫院,造成醫療量能緊繃、照護者及患者生活品質受衝擊。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 謝宜璋教授 及 臺大醫院心臟外科 陳益祥教授 響應9月29日「世界心臟日」共同提醒,心臟衰竭並非單純老化或疲勞所致,且帶來的影響牽動全身,盼高風險族群提高警覺,當症狀出現時,應及早介入,避免錯失治療時機。 心衰竭症狀易被忽視,「喘、下肢水腫、疲累」別當小毛病! 醫:心臟衰竭如癌症般致命,五年死亡率達五成 心臟衰竭患者初期常以喘、下肢水腫、疲累等症狀出現,導致患者常誤以為是壓力或生活作息不佳所致,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謝宜璋教授表示,這是因為心臟功能不佳、收縮能力不足,導致腦部血液供應量減少,而造成疲憊。若病情加重,則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需坐著才能呼吸的情況,若右心衰竭時,也會出現下肢水腫的症狀。此外,急性心臟衰竭患者也可能合併心律不整,若同時具備三高、抽菸、肥胖或家族病史,更應提高警覺。 「對心臟科而言,心臟衰竭幾乎就像是癌症。」謝宜璋教授指出,每次惡化與住院都會使心臟功能下降,死亡率也隨之上升。此外,研究也顯示,急性心臟衰竭的患者出院一年內死亡率約百分之十六,五年死亡率更高達五成,與癌症相當。因此,治療不僅需針對心臟本身,更要積極管理共病,並及早介入。 心臟移植難等待!患者恐因疾病發作反覆住院陷惡性循環 左心室輔助器已成末期心衰竭治療希望,助提升生活品質 末期心臟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有:心臟移植及左心室輔助器(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LVAD)。然而,台灣移植資源有限,平均每年僅有 60–80 顆心臟可供移植,卻有逾 350 人等待。等待過程中,約半數患者會再次因心衰竭住院,且每一次的住院,都將導致體內器官再次受到影響。同時也是臺大醫院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主任的陳益祥教授指出:「心臟移植需要緣分,即使有心臟,不代表能順利移植。」由於移植資源有限,因此受贈者的身體條件、接受移植後的預後表現,也都將影響移植排序的考量,而心臟衰竭的患者,若等待期間出現腎臟、肝臟等其他器官衰竭,患者可能因此失去移植資格,陷入反覆惡化、住院與治療受限的惡性循環。 近年來,左心室輔助器(LVAD)已成為末期心衰竭的重要治療選擇。陳益祥教授表示:「使用左心室輔助器(LVAD)的患者存活率已與心臟移植相當。」臨床數據顯示,心臟移植患者十年存活率約五成,而使用左心室輔助器(LVAD)的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有些年輕患者也選擇以左心室輔助器(LVAD)取代移植,以避免長期抗排斥藥對腎臟的永久傷害。此外,左心室輔助器(LVAD)也可作為患者等待移植期間的保護傘,不僅能減少患者因心臟衰竭發作導致的再入院次數,更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對於年紀較大或不適合移植的患者,左心室輔助器(LVAD)已是患者改善生活品質與延長壽命的希望。 移植非唯一選項!左心室輔助器助患者提升生活品質 醫籲:心臟衰竭變化快速,及早介入把握治療時機 對此,謝宜璋教授也補充道,過去常見病人半夜必須坐起來呼吸,甚至只能直立或坐著睡。此時,左心室輔助器(LVAD)往往能成為過渡或長期的治療方案,改善呼吸困境與生活品質,甚至有患者在使用後病情好轉,不再需要進行心臟移植。 「我曾遇過一名患者使用左心室輔助器(LVAD),雖然已排到心臟移植,但最終選擇繼續使用輔助器。」陳益祥教授也分享道,過去曾遇一名 20 多歲的年輕患者,因心肌炎病情危急裝置葉克膜,後改植入左心室輔助器(LVAD),病況逐漸改善。雖有機會接受移植,但因使用輔助器後生活品質佳,最終未再進行移植。此外,陳益祥教授也指出,國外也曾聽聞過,心臟衰竭的患者在使用左心室輔助器(LVAD)後,心臟功能逐漸恢復,甚至有機會取下儀器。 然而,心衰竭病程變化快速,若拖到出現頻繁再住院或藥物需求急遽增加,往往代表身體其他器官功能也已受損,不僅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更可能失去獲得移植的機會。陳益祥教授強調,心衰竭病程變化快,若拖延到反覆住院或藥物需求急遽增加,常代表其他器官已受損,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建議患者與家屬應及早與醫療團隊討論,在等待移植期間積極考慮左心室輔助器(LVAD)介入。

「三心兩異」可能是心臟疾病的警訊 疲憊、呼吸喘、手麻和心悸是重要診斷指標

「三心兩異」可能是心臟疾病的警訊 疲憊、呼吸喘、手麻和心悸是重要診斷指標#世界心臟日

「心」累了嗎?除了不明原因的持續疲憊、呼吸喘、手麻、心悸,有時還會伴隨腸胃不適或運動耐受力變差的形情嗎?看似常見卻包含了心臟與胃道「三心兩異」的症狀,醫師提醒,可能是一種少見但致命的心臟病變。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衰竭暨影像醫學科主任洪崇烈表示, 一名66歲女性因高血壓持續於門診追蹤,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室心肌肥大,近期因頸部疼痛不適和雙側手掌麻痛感而診斷出雙側腕隧道症候群,合併以上症狀懷疑為「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症造成的心肌病變(ATTR-CM)」,後續安排心肌造影,檢查結果發現心肌異常,須再進行心肌切片確認診斷。 洪崇烈說明,ATTR-CM過去顯少被提及,但此症造成的影響可能泛及全身性,病人不只會感覺「虛累累」,還擺不了便秘、腹瀉等類似腸躁症的腸胃道症狀,許多民眾誤以為生活壓力大,忽略其實是心臟問題所致,為提高民眾的警覺性,洪崇烈簡易的辨別方向,歸納出「三心兩異」是此症最常見的症狀,提醒民眾特別注意。 「三心」指的是: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心電圖異常、心肌肥大;「兩異」指的是:腕隧道症候群與自主神經功能異常導致的腸胃不適或運動時心律不整 這些症狀不僅多樣且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病人常遊走在不同科別尋求解決,根據研究統計,罹患此病若沒有明確診斷、積極治療,有六成以上會因病程進展而導致無法正常走路,接近三成無法保有日常生活與休閒活動。 響應9月29日「世界心臟日」,馬偕紀念醫院舉辦衛教宣導活動,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在致詞時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數據,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馬偕以衛教宣導活動,提升民眾對心臟健康的重視與面對心臟疾病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由於致病機轉複雜,ATTR-CM這個疾病對一般民眾而言可能較為陌生,洪崇烈表示,ATTR-CM分為遺傳型與野生型。遺傳型通常在50至60歲發病,野生型則多見於60歲以上患者。這些症狀常被誤認為是壓力或生活習慣所引起,在診斷上,因此病合併「H-I-D-D-E-N」指標是輔助臨床醫師正確診斷的工具,若患者有心臟衰竭,又有其他身體的症狀就要懷疑是ATTR-CM,進一步安排心臟相關檢查。 ATTR-CM診斷目前已使用非侵入性的核子醫學心肌造影(PYP)掃描,並可考慮接受基因檢測確認型別,有助於協助患者及早確立診斷,如病人接受進一步心肌切片檢查及符合其他症狀條件,則可以申請健保給付用藥。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蔡政廷也呼籲民眾應正視所有的心臟不適可能潛藏的問題,罹患ATTR-CM或心房顫動對民眾健康危害甚鉅,需透過專業的醫療群,才能仰賴精準的診斷與適切的治療,才能協助患者有效管理並改善病情。 馬偕紀念醫院從今(25)日起連續三天上午舉辦衛教活動,並在現場設有互動攤位,提供ROOTI心房顫動檢測與互動遊戲,提醒民眾對於任何心臟不適都應積極處理,期待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評估ATTR-CM指標工具「H-I-D-D-E-N」: 圖/現場由馬偕紀念醫院遠距照護服務中心擺設攤位提供ROOTI心房顫動檢,短短30秒量測 圖/現場設有衛教互動攤位提醒參與民眾ATTR-CM的重要症狀「三心兩異」

響應世界心臟日 落實安「心」人生!

響應世界心臟日 落實安「心」人生!#世界心臟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您以為心臟病較常會發生在男性身上嗎?」這是一般人常有的誤解,事實上,缺血性心臟病不是男性專利,心臟病是女性的第二大死因,死亡率在停經後以每5歲翻一倍的速度衝高,與男性快速接近,到85歲以後甚至超越男性。女性心臟病症狀不明顯,呼籲女性對心臟健康保持警覺,心臟病症狀常常是以噁心、極度疲倦、頭暈、失眠、焦慮、消化不良等非典型症狀出現,很容易被忽略,以為只是壓力過大。現代女性朋友要兼顧事業與家庭,又要照顧家人的健康,更要留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也因此,國民健康局特別關心女人「心」的健康,提醒女性朋友要多愛「心」、護「心」,希望喚起國內女性對心臟病疾病的重視,教導女性如何愛護自己的心臟,並宣導心臟病發作時可能會出現的病徵,讓女性平時可做到自我檢查,進而自我發現、及早治療。國民健康局響應今年世界心臟日宣導主導「one world,one home,one heart」,不僅重視婦女健康,更呼籲孩子們應從現在就要開始落實健康生活型態,希望更進一步推展讓全家擁有健康,透過四大行動「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以及「拒菸」、「掌握三高腰圍健康密碼」的落實,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共同邁進健康永續的安「心」人生!

小胖子恐易患心臟疾病 愷弟要你動起來

小胖子恐易患心臟疾病 愷弟要你動起來#世界心臟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小時候胖真的不是胖嗎?你知道有研究顯示小胖子長大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可能比一般人多約三倍!每年九月的第四個星期日是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今(27)日呼籲國人重視心臟疾病的問題,減肥運動從小做起,人氣小偶像愷弟也現身跳騎馬舞,邀請各位大人、小孩一起動起來!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林珊妙表示,「嬰兒肥」只適用一歲左右的幼兒,周歲後,父母就要開始注意小孩的體重是否在標準範圍,避免未來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等心血管危機一一找上門。她建議小孩子在滿兩歲以後就可檢測BMI值,如孩子的BMI值超過95個百分位就是屬於兒童肥胖!林珊妙說,生活型態的改變,一定要從小做起。根據國際性兒科醫學雜誌一項針對545位年齡6~10歲的小學生長達三年的研究顯示,九成以上的肥胖或腰圍過粗兒童,每天花超過2小時看電視、玩電腦、打電動。而肥胖會造成兒童罹患心血管疾病、代謝、內分泌、呼吸、肌肉骨骼…等問題。一名九歲童每天打電動2小時,體重直線上升,居然得到高血壓!建議至少要每天運動一小時。剛從熱門節目以優異舞蹈表現獲得季軍的「愷弟」(尉庭愷)表示,除了跳舞,愷弟還參加學校游泳隊,也喜歡踢足球,維持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運動量。愷弟媽媽說,也或許是運動量大,加上愷弟不太挑食,營養均衡,從小就沒胖過!林珊妙醫師表示,全家一起培養引發孩子興趣的運動,是好的開始;另外,她說在國外也有研究顯示,餵食母乳的寶寶比食用配方奶的孩子較不容易變胖。(照片來源:記者廖詠琦拍攝)

2008世界心臟日 拼健康!齊步走!

2008世界心臟日 拼健康!齊步走!#世界心臟日

每年世界心臟日,國際間都會同步舉辦全國性的大型活動,以呼籲民眾重視心臟疾病對健康的危害,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而台灣中部2008年世界心臟日原本定在9/28,於沙鹿鎮登山步道熱鬧舉辦,但正逢薔蜜颱風來襲,延至昨日(10/12)舉行,今年主題為「其實你不懂你的心?」,吸引到上千人熱情參與,一同響應這項健康活動。本次活動由世界心臟聯盟發起,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與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鎮公所主辦,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台中縣衛生局擔任指導單位。光田醫院王乃弘院長致詞時表示,光田綜合醫院自民國89年至今連續取得中區主辦權,主辦中部地區的世界心臟日活動,希望透過活動帶領民眾一起來運動,並將預防心臟血管疾病的正確觀念傳達給所有的民眾。王乃弘院長進一步指出,隨著國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有增無減,患病年齡不斷往下探,衛生署統計96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高居第二名,光是去年度,就有13003人死於心臟疾病,因此今年世界心臟日以「其實你不懂你的心?」為題,要讓參加民眾認識心血管疾病的可修正及不可修正之危險因子,了解自己是否為罹換心臟疾病的高危險群,同時了解預防心臟疾病的正確觀念,以享受健康”心”生活。活動雖然因為颱風延期一次,但仍澆不熄民眾的熱情,不少人早在上午7點多就陸續聚集到活動會場來,神清氣爽的先做起熱身操,表示已迫不及待要參加這次的活動。家住清水的王先生更帶著全家人起了個大早,一同來參加,他表示,每年世界心臟日他幾乎都會帶著全家人一起來,平時自己工作繁忙,小朋友放學後也常常只待在家中,缺乏運動。參加這次的活動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學到很多保健知識,同時還能運動健走,闖關拿獎品,而小朋友也能參加現場舉辦的「決定健康 從”心”開始」繪畫比賽。活動一開始,先由熱力十足的社區團體上場表演舞蹈,台下民眾看得津津有味,忍不住跟著節奏一起搖擺。接著大家在有氧教練的帶領下,活力充沛得做起有氧操,伸展肢體、讓睡意一掃而空,現場阿公阿媽們平時習慣打太極等活動,從沒做過有氧操,覺得既新鮮、又有趣。為了提倡運動有益健康的觀念,並讓民眾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主辦單位還精心設計了許多趣味十足又能兼顧健康概念的活動項目,包括「每日一萬步 健康有保固」健康齊步走健走活動,於會場更可挑戰「超級”心”光大道」、「拒菸金頭腦」機智問答等闖關遊戲,檢測自己是否為三高一中廣的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通過考驗的民眾,還能獲得精美貼心的禮品,而光田綜合醫院優秀的醫療團隊更直接進駐會場,為民眾進行與心臟疾病相關的檢查與諮詢,參加者個個躍躍欲試,覺得不虛此行。整個活動也圓滿落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