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泡湯療效多!貴妃出浴美麗秘方

泡湯療效多!貴妃出浴美麗秘方#中醫

近年來國內吹起了一股養生風潮,國人除了追求生活品質,更注重身體健康。因此“泡溫泉”成為養生休閒的熱門選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羅珮琳建議,正確泡湯方式應該從水溫較低的湯開始,每次不超過15分鐘,且水溫在30至40度之間,泡湯時可以適當補充水分。同時要注意,用餐後和喝過酒後,最好間隔半小時至1小時後再泡湯。羅珮琳醫師指出,近年來溫泉療效已被證實,泡湯除了可以改善循環、消除疲勞、對於肌肉筋膜痛、關節炎、神經病變等慢性疾病也有效果。尤其碳酸泉具有調整心腦血管功能,能改善高血壓、心臟病,還有美白及達到軟化肌膚功效,也被稱為美人湯。硫磺泉有消毒殺菌功效,還可軟化角質,自古就用來治療皮膚疾病。很多人都以為泡溫泉是起源於日本,但羅醫師解釋,早在1000年前的《山經注》就記載:“寇水……,其水溫熱若湯,能癒百疾,故世謂之溫泉焉”。《水經注》多次提到溫泉可以“治百病”,如“魯山皇女湯,可以熟米,飲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多麼自在,四十日後,身中百病癒”。古人從觀察中得知,飲用溫泉水或泡湯,是可以令人神清氣爽,且有治療疾病的效果。羅醫師表示,溫泉最佳代言人應該就是楊貴妃了,在白居易《長恨歌》中寫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楊貴妃白如羊脂玉的肌膚,也是拜經常泡溫泉所賜。秦始皇建“驪山湯”是為了治療皮膚外傷。雖然泡湯好處多多,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羅醫師強調,「急性發炎或急性感染症、傳染性皮膚病、糖尿病、孕婦、出血性疾病患者」是絕對不宜。泡溫泉易使血管擴張造成血壓不穩定,控制不佳的高血壓、心臟疾病、或曾經中風患者,泡湯前應先諮詢醫師,且泡湯時要小心,避免水溫過熱、浸泡過久,浸泡深度以低於心臟較適宜。且泡湯時最好與人結伴同行,不但增加泡湯樂趣,也能增加泡湯安全性。溫泉養生最重要就是要經常性、持續性泡湯才會看到療效,僅靠假日泡一兩次溫泉達到養生或美容目的是不切實際的,一定要長期堅持泡湯才會有養生效果。

中醫養生密方─保健灸

中醫養生密方─保健灸#中醫

又到七、八月是三伏貼的時節,雖說冬病夏治,但是要維持健康的體質,平常就應該做好養生功夫。為恭紀念醫院中醫師鐘世豐表示,艾灸療法是中國傳統醫學常用的治病方法之一,具有補虛散寒、行氣活血、溫通經脈的作用。除了治病以外,艾灸療法也被使用在養生保健方面,又稱為「保健灸」。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鐘世豐醫師表示,「保健灸」在中國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唐宋年間就很盛行。唐代著名的長壽醫師「孫思邈」曾說:「身體上常常保留三、兩處施灸後遺留的灸瘡,瘴癘瘟瘧就不會感染到人身上。」宋代的太醫「竇材」也說:「人在沒有生病的時候,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然無法達到長生不老,但是可以保有百餘年的壽命。」後來保健灸流傳到國外,特別受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人民喜愛。在日本保健灸又叫作「長壽灸」或「三里灸」。有一本《養生一言草》的著作記載:「灸治法確實是養生秘訣,年紀超過四十歲要灸足三里,施灸不受寒暑限制,疲勞的時候灸更是上策。」由此可知,自古以來保健灸就被國內外民眾視為養生保健的好方法。保健灸常用的穴道有:足三里、關元、氣海、命門、中脘等。鐘中醫師指出,在這些穴位施灸,可以達到健脾益胃、補益元氣、溫腎固精、強壯身體的作用。其中又以足三里穴是全身最重要的強壯穴。施灸方法,古時候是將艾炷直接放在穴道上灸,或隔薑片灸,但是這樣比較容易產生灸瘡。現代人注重美觀,身體上留下疤痕不好看,所以現在是採用比較溫和的艾條灸:將艾條拿在手上靠近穴道,不直接接觸皮膚,就不會產生灸瘡。至於施灸時間長短,少則每個穴道3~5分鐘,多則每個穴道10~15分鐘,視皮膚紅熱的程度而定。

中醫耳針療法的妙用

中醫耳針療法的妙用#中醫

耳針療法是用針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朵上的穴道,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中醫診斷是從整體著眼,將人體內臟器官和體表各組織之間的關係,看作是不可分割的。天主教耕莘新店總醫院中醫部 廖敏宏醫師指出,從上述的想法出發,再配合臨床上的觀察,發現人體各個臟器和身體各部位,在耳朵上都可找到相對應的代表區,即"耳穴"。這些耳穴按照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分佈在耳朵上,好比一個在子宮內倒置的胎兒,頭在下、腳在上。當人體某一部分發生病變時,在相應的耳穴往往會出現壓痛、電阻降低或伴有形態與色澤的改變。在這些耳穴加以一定的刺激,就可以治療相應的軀體或內臟的疾病。廖敏宏醫師表示,耳針療法的特點為操作簡便、適應症廣、副作用少與經濟有效等。其適應症包括各種疼痛性病症(如頭痛、三叉神經痛、扭挫傷等)、各種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風濕性關節炎、扁桃體炎等)、功能紊亂性病症(如胃腸神經官能症、多汗、月經不調等)、過敏(如蕁麻疹、哮喘、過敏性鼻炎等) 、其他如高血壓、肥胖等。至於刺激耳穴的方法,廖醫師提供兩項較常見方法:1、〔毫針法〕即用一般針灸針針刺耳穴。先探測耳穴敏感點,經過消毒,然後快速垂直刺入耳穴,以刺入軟骨為度。留針15~60分鐘,一般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針時間可延長。起針時以消毒乾棉球壓住針眼,以免出血,再以碘酒消毒,以防感染。 2、〔埋針法〕即將皮內針埋於耳穴內。皮內針有顆粒式和撳釘式兩種。操作方法為醫師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用鑷子夾住消毒的皮內針針柄,輕輕刺入所選定的穴位皮內,之後再用膠布固定即可,留針3~7天,10次為一個療程。患者可每日自行按壓針刺穴位,以增加刺激、增強療效。埋針期間注意勿讓耳朵接觸到水,以防感染。至於有嚴重心臟病者不宜採用,更不宜強刺激;嚴重器質性疾病及伴有嚴重貧血者也不宜採用;外耳有濕疹、潰瘍、凍瘡破潰…等不宜採用以及妊娠婦女、有習慣性流產史者最好要謹慎使用。

從「痘痘」透視你的臟腑功能

從「痘痘」透視你的臟腑功能#中醫

所謂粉刺、青春痘,其實就是痤瘡,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種慢性炎症。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不同部位的痤瘡,代表著人體不同臟腑功能失調,除了可以尋求西醫治療外,中醫則依個人體質,痤瘡的部位、顏色、形態等而有不同處方,達到既要「面子」,又可以得到「裡子」的雙重效果。痤瘡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種慢性炎症,俗稱粉刺、青春痘。大多是因為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亢進,刺激皮脂腺分泌過旺,使皮脂腺毛囊口阻塞形成脂栓,伴發細菌感染而發病。臺北縣立醫院中醫科醫師 鄭昌賢表示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不同部位的痤瘡,代表著人體不同臟腑功能失調。如長期思慮過度、勞心傷神,常可引起心火旺盛、心火上炎,這時額頭上常常會長出痤瘡來;長期嗜食辛辣、油膩、嗜酒,會造成脾胃濕熱,不僅消化不良,口乾、口臭,便秘等問題也會隨之而來。若鼻子部位也常常會冒出一些痘痘,那就是在提醒您,需要改變一下飲食習慣;平時壓力過大,又沒有適當「解壓」,肝郁氣滯的各種症狀便會隨著壓力增大而日益明顯。人常常會感到莫名其妙地心煩意亂,甚至為一點點小事而暴跳如雷,這時,「青春痘」就會在雙頰出現,警告您該放鬆心情囉;有些女性下巴部位的痤瘡此起彼伏,月經來潮前幾天尤為明顯,這通常與月經失調及經前期症候群有著密切關係。除了痤瘡的位置外,痤瘡的顏色形態、也會透露出疾病信息。如果痤瘡的顏色鮮紅,說明體內有熱;如果痤瘡為膿皰型、明顯化膿,則提示熱毒壅盛;如果痤瘡的顏色較暗沈,屬肝郁、腎虛或血瘀。中醫的治療會因患者個人體質,痤瘡的部位、顏色、形態等而有不同處方。關於日常保健,除了注意常常與臉部接觸的物品,如被子、毛巾等,要保持清潔,擇時曝曬陽光。精神上的壓力會造成皮脂分泌旺盛,也是長青春痘的原因之一,可做一些讓自己心情愉快的事情,來解除每天的工作或學業上的壓力。蛋糕、甜點是許多人無法抗拒的,但不能節制是造成痤瘡紅腫、化膿的一項因素。另外,花生等果仁類、速食、零食及宵夜,容易造成腸胃負擔,也是青春痘的肇因之一;少吃宵夜,多吃一些含有豐富植物纖維的蔬菜水果,是預防青春痘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肌膚的新陳代謝通常由晚上11點到半夜兩點時進行,因此熬夜對於肌膚有很大的傷害,如果您不想長青春痘,無論工作或功課再忙,最好能在11點前就上床睡覺,良好充足的睡眠,就是肌膚最好的保養。

失眠的中醫治療

失眠的中醫治療#中醫

眾所周知,人的一生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是維持身體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是身體復原、整合及鞏固腦內精神活動與記憶力的重要環節。但根據2003年的調查,台灣地區15歲以上民眾失眠盛行率是28%,亦即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有失眠問題。    現代醫學對失眠的定義是:每週至少出現三次入睡困難與睡眠維持困難的症狀,且至少維持一個月以上。失眠,臨床有不同的表現和伴隨症狀:入睡困難或思慮不斷,眠淺易醒或醒後難再入睡,或雖可入眠但多夢、總覺整夜都在「看電影」,或睡眠時間短於正常(早醒)等,其中又以入睡困難者最多。雖然失眠不是什麼重大疾病,但若長期睡眠品質不佳,卻會造成身心方面的諸多困擾,如注意力分散、記憶力變差、疲勞、頭昏、頭痛、眼睛乾澀、焦慮、胸悶心悸、青春痘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品質以及人際關係。臨床上最常聽到這類患者抱怨:「檢查都沒病,但總覺全身都是病」。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醫師 廖敏宏指出,中醫認為失眠的病因大致分成兩大類:一是身體其他疾病的影響,二是七情所傷(即心理或情緒因素)、思慮勞倦太過、受驚嚇或年老體衰等所致。第二類病因會造成人體氣血陰陽失其調和、臟腑功能太過或不足,以致心神被擾或失養而失眠。治療方面,若屬第一類病因而致失眠者,以先治療疾病為主;若屬第二類病因者,則可依下列情況辨證論治:1.) 心脾兩虛:不易入睡或多夢,醒後難再睡,常伴隨心悸、健忘、頭暈、疲倦、胃口差等症,患者一般舌質淡、脈細弱。治療常以歸脾湯加減。2.) 陰虛火旺:除失眠外,常伴隨心煩不安、頭暈耳鳴、手足心熱、盜汗、口渴等症,患者一般舌質紅、苔少、脈細數。治療常以黃連阿膠湯加減。3.) 心膽氣虛:以多夢為主,且易於驚醒。患者一般有遇事易心慌善驚的人格特質,舌淡、脈弦細。治療常以安神定志丸加減。4.) 肝鬱血虛:以不易入睡為主,且多夢易醒,常伴隨胸脇脹滿、急躁易怒。患者一般舌紅苔黃、脈弦數,以酸棗仁湯加減治療。若除前述症狀外還出現口渴喜飲、目赤、小便黃赤、便秘等肝鬱化火症狀者,可以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5.) 瘀血內阻:患者情緒常煩躁不安,伴有頭痛、心悸、精神緊張或多夢等症。患者一般舌紫暗、脈弦澀,可以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

糖尿病的中醫治療

糖尿病的中醫治療#中醫

根據衛生署的追蹤,在診所就診的糖尿病患者有三分之一是老人家,即使以最寬鬆的標準檢視,仍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控制不良。糖尿病控制指標是糖化血色素 (HbA1c),代表患者最近三個月的血糖波動幅度,美國訂為百分之七以下為良好,歐洲則訂為百分之六點五,但在台灣,即使是放寬標準,訂為百分之八以下,仍有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不及格,表示血糖控制情形極須改進。此外,歐美將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病患,嚴格要求病患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5mmHg以下,因為糖尿病患者合併血壓控制不良,進一步併發糖尿病腎病變的風險,是血壓正常糖尿病患者的二到三倍。糖尿病,中醫古稱為『消渴病』,是以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對胰島素接受力減弱所引起的高血糖狀態,進一步表現為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的病症。發病年齡不限,但近年來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所以如何幫助患者維持穩定血糖,進而恢復其自體調節能力更顯重要。傳統中醫將糖尿病依『消渴病』的分類,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大類。一.上消症:飲水多而小便少,水消於上,屬肺燥。二.中消症:食穀多而大便堅,食消於中,屬胃熱。三.下消症:飲水隨飲便下,飲水一斗,小便一斗,小便味甘而白濁,屬腎虛。杏儒中醫診所 蔡醫師指出血糖高,血管內滲透壓增加,促使細胞內水分順著濃度梯度擴散進入血管裏,造成細胞內脫水,造成口渴感。中醫常用處方如:清心蓮子飲、丹溪消渴方、白虎加人參湯、沙參麥冬湯等,滋陰潤肺祛火,可以調節血糖穩定度,解除細胞內脫水現象,進一步改善血糖被利用率而改善糖尿病。血糖高,但細胞卻無法透過胰島素的幫助取得葡萄糖,細胞處在相對飢餓狀態,能量持續耗損,食量增加卻無濟於事。中醫常用處方如:玉女煎、甘露飲、中消黃耆湯、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益氣養陰化濕潤燥,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降低能量損耗,進而解除胰島素的分泌壓力,穩定糖尿病。蔡醫師表示血糖濃度超過180mg/100ml時,腎臟中負責將葡萄糖從尿液再吸收回血液中的攜帶者已飽和,所以開始出現尿糖,滲透壓增加,所以水分隨著葡萄糖從尿液中排泄,造成多尿。中醫常用處方如:六味地黃丸、玉女煎、二至丸、金匱腎氣丸、真武湯、杞菊地黃丸等,滋脾腎化濕濁,可以幫助腎臟的再吸收功能,降低尿糖穩定血糖,進而降低糖化血色素,緩和腎臟負擔。臨床上利用中醫理論辨證論治加上現代醫學辨病論治,可以提高糖尿病治療效果。初診糖尿病患者大部分都控制不好,常可見到飯前血糖300多,甚至到500多還不以為意,或者合併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者亦不在少數。加入中醫治療後皆可控制良好,飯前血糖90~100,糖化血色素穩定在5左右,西藥降血糖藥也逐步減量,甚至連原來只能注射胰島素控制的患者,也可以逐步減低注射劑量。有不少患者經過逐步改善過程後,已經完全不需依賴口服或注射降血糖藥控制了,甚至連中藥也逐漸減量,改用飲食治療,使生活品質提高不少。只要患者能正視糖尿病,配合醫師處方與指示,就可以讓糖尿病患者過得更輕鬆更自在,也使得糖尿病不再是人見人怕的不治之症。

孩子胃口不好,怎麼辦?

孩子胃口不好,怎麼辦?#中醫

臨床上,兒童若有挑食、食慾欠佳、消化不良、腹脹便秘、較同年齡者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感冒等現象,大多與「脾胃」(即現代醫學所稱之消化系統)有密切關係。中醫認為孩童脾胃未臻完善,消化吸收功能不健,表現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用較淺顯的話來說,就是「腸胃比較虛」。在這樣的生理基礎下,加上孩童對外界的寒暖適應較差,飲食不知節制,盲目進食烤、炸、辣、燥熱、烘培性食物或濫喝甘甜厚味、冰涼飲料,或家長溺愛養成偏食習慣,長久下來自然造成容易感冒、食慾欠佳等症狀。若此時家長又給孩子過多的補品,在腸胃吸收功能不佳的狀況下,徒然增加腸胃負擔,於事無補。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醫師 廖敏宏建議,對於此類患者,常以中藥調理脾胃為主,可分以下證型:《脾運失健》患者多面色少華,不思納食或食而無味,多食、迫食後會噁心、嘔吐、腹脹氣;身材偏瘦,精神狀態一般無特殊異常,大小便基本正常。可服用麯麥枳朮丸。《積滯傷脾》愛吃高熱量、高油脂食物,食物缺纖維質,常腹痛、腹脹拒按,不思飲食,精神不振,大便秘結或便如羊屎狀。臨床上對這類患者除依常規處方外,還會加重消食導滯的中藥,如神麴、山楂、雞內金、麥芽、穀芽、山藥等。《胃陰不足或胃熱》患者常口乾多飲,不喜進食但喜冰涼飲料,舌苔多見光剝,舌質光紅少津,皮膚乾燥,大便乾結。方劑以養胃增液湯為主。《脾胃氣虛》患者一般精神較差,經常一付睡不飽的樣子,面色萎黃,形體瘦弱,大便易有未消化完全之殘渣或大便不成形,很容易出汗,舌質淡,舌苔薄白。此種症狀大多是病程較久者,臨床上常用參苓白朮散加減。上述四種證型只是大致上的分類,由於現代生活型態複雜,每個家庭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均不同,臨床上常見「混合型者」居多,最好由專業醫師診斷是何種脾胃的問題,從而選用適宜之藥,不可盲目服用補品或所謂轉骨方。另外,其實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門診中常聽到父母會限制孩子吃垃圾食物或規定正確的飲食習慣,但自己卻無法以身作則或無法持久力行,這些均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日後的飲食習慣與健康。

談美齒的要件

談美齒的要件#中醫

牙齒在五官當中,對於"美貌"的貢獻還真是不可或缺,牙齒整齊是最基本的"美齒要件",那除了牙齒整齊之外還有那些條件會使我們更具吸引力呢,臺安醫院牙科醫師 吳碧礽提供建議如下:一、當我們說話微笑的時候必需看到上排牙齒,但不要露出太多齒齦;看不到牙齒宛如"無齒之徒"是不會吸引人的,露出上排牙齒會顯的較年輕樣,為甚麼?因為地心吸引力之故,當我們年齡增加時臉部的肌肉會往下墜,而牙齒是不會跟著往下墜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年紀越大的人上排牙齒遮蓋的愈多,而下排牙齒也露出來愈多。有的先天上唇便較長會覆蓋較多的齒面因此在做矯正或假牙時便要特別注意上排牙齒一定想辦法讓它們多露出些。但相反的牙齦也不應露出太多,如果牙齦有露出太多的情形,可以藉由矯正治療,正顎手術甚或牙周手術來改善。二、當我們微笑時上排牙齒的弧形線與下唇的弧形線是一致的,這是較具吸引力的笑容。如果你的上排齒列弓弧形線不是很理想的話,可以找牙醫師利用牙齒復形的方法,或找齒顎矯正科專科醫師利用矯正牙齒的方法,讓你看起來有較動人的牙弓弧形線。三、上排六顆前齒的高低不管牙齒的下緣(切端線)或上緣(齒頸線),應為兩正中門齒與兩犬齒約等高,而側們齒略短。下排四顆門齒則均等高且左右應對稱,中線不要歪到一邊。四、上排六顆前齒的大小比例要適中,大慨是兩正中門齒與兩犬齒的寬度約相同,而側門齒略窄,其黃金比例應為五比四,如果你的側門齒太小,牙醫師也可以幫你把牙齒加大。五、牙齒與牙齒之間無空隙,無缺角,無異常的磨損。有異常的磨損通常由於咬合不良所引起,有這種現象的人,要趕快找齒顎矯正科專科醫師替你解決咬合不良的問題,才可以避免牙齒的磨損更加惡化,而使你的牙齒失去健康及美觀。六、牙齒表面要潔白無黃斑或黑斑,更不可有齒垢,煙垢,檳榔垢堆積其上。牙齒不潔白可以找牙醫師替你漂白。先天的黃黑斑點則可以用水晶磁片貼於牙齒表面,牙齒便會亮麗動人。當然抽煙吃檳榔都是"美齒"的大敵。如果你有抽煙吃檳榔的習慣,最好戒掉,因為抽煙與肺癌,而吃檳榔與口腔癌有絕對的關係。七、牙齦必需呈有彈性的粉紅色,才可以與潔白的牙齒相得益彰;牙齦不可以氾紅腫漲,一碰就出血的情形,有這種情形是牙周病的現象,要趕快請牙醫師替你治療牙周病,以免病情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八、有蛀牙或牙神經壞死會使牙齒變色,不但影響美觀也影響健康,定期請牙醫師洗牙檢查是必要的,以便提早發現牙齒的毛病,而即時給與治療,以維護牙齒的美觀與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