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過長

包皮手術怎麼選?包皮槍、雷射、傳統手術優缺點一次看

包皮手術怎麼選?包皮槍、雷射、傳統手術優缺點一次看#包皮過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位36歲男性,長年受包皮過長導致反覆發炎所困擾,卻因害怕手術,每當發炎時僅能靠藥物及藥膏來治療,治標不治本。直到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分享包皮槍割除包皮過長的經驗,才鼓起勇氣到泌尿外科詢問醫師建議。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表示,細問後發現患者包皮過長的問題從小就有,雖包皮還是可以翻開進行清潔,但一旦沒有清潔乾淨時,就容易引發包皮龜頭炎,導致患者長年在生活品質上受到影響。什麼是包皮過長?包皮主要的功能是保護龜頭和尿道開口,每位男性在新生兒時期幾乎都有包皮過長的問題,且包皮可以完全翻開的比例不超過4%。林才揚說明,包皮過長是指陰莖不管在任何狀態下,都無法讓龜頭完全露出,但可以手動把包皮翻開;包莖則是包皮開口狹窄,包皮和龜頭有沾黏情況,是菜花的高風險群。什麼情況需要接受手術介入?林才揚表示,臨床上若有包莖、包皮過長合併長期發炎、包皮過長合併早洩情況,經醫師診斷評估後,一般會建議採取手術方式介入處理。以下是常見需要手術介入的適應症: 反覆性的包皮龜頭炎:反覆的發炎會造成組織的纖維化和包皮開口狹窄,此時需要提早介入,避免後續造成的後遺症。 感染:包莖不止會造成龜頭陰莖發炎,還會導致尿液排空不佳,造成殘尿過多引發泌尿道感染,嚴重時還會傷及腎臟,反覆的泌尿道感染時必須考慮手術。 嵌頓性包莖:當包皮翻開後將陰莖緊緊的勒住,造成龜頭持續充血,這就是嵌頓性包莖。手術的介入可預防此狀況的再發生。目前包皮切除術的方法有哪些?優缺點比較(圖片提供: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相較於傳統包皮槍手術術後恢復期長,易產生1周以上術後疼痛,出血較多且傷口縫合較不美觀等因素,常是一般患者懼怕手術的原因。林才揚指出:「建議患者選擇包皮槍包皮環切術,僅在注射局部麻醉時少許不舒服,手術過程非常順利,沒什麼流血且恢復良好,包皮的傷口在2周後就完全復原,傷口上的釘子也掉得一乾二淨。」林才揚提醒,包皮過長是否需要接受手術,其實是考量於會不會造成明顯的症狀,若確實的清潔可以避免包皮發炎和感染,就可免掉手術必要性。反之,如果不得已一定要手術時,手術的方法可以依照包皮和個人的狀況去做選擇,但手術後也不是一勞永逸,仍要維持定期適度清潔,避免藏汙納垢,才能減少感染情況的發生。

包皮過長一定要割?醫曝「這3種情況」才要

包皮過長一定要割?醫曝「這3種情況」才要#包皮過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5歲羅小弟被父親帶往泌尿科就醫,父親表示小孩從出生開始包皮就推不開,最近發現他小便時前端腫脹,因此很擔心是否需要開刀。新竹台大分院泌尿部醫師鄭功祥表示,每逢寒暑假,常見許多家長擔心自家孩童包皮過長,影響健康,而帶來泌尿科門診詢問。其實,嬰幼兒包皮過長並非一定要接受手術治療。根據統計顯示,剛出生的男嬰約有1/2可將包皮後褪露出龜頭,隨著小孩成長發育,比例會逐年提升。至7~8歲時,兒童包莖比例僅約1%。另一方面,孩童心智發育未成熟,安全起見,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因此,若僅是包皮過長,無其他症狀,可以等待孩童成長後,再交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治療。鄭功祥指出,若遇到3種情況,可能需要治療甚至手術介入。有這3種狀況發生,就需要做割包皮手術或治療: 反覆性包皮龜頭炎 影響排尿 崁頓性包莖1. 反覆性包皮龜頭炎當孩童出現抱怨小便痛或碰到小鳥時會疼痛等狀況時,家長就須特別留意,包皮外觀可能呈現紅腫痛的情形,此時應優先透過口服藥或藥膏治療發炎。包皮龜頭炎初次發生不一定需手術介入,但若反覆多次發炎,易誘發包皮攣縮變形,需提早處理。2. 影響排尿就像該案例因包皮過緊,阻塞尿道開口,小便時尿液會在包皮內累積一定壓力後才能流出。父母會觀察到小孩排尿時陰莖前端有鼓起一顆水球。此狀況因尿液滯留於包皮內,易藏汙納垢引發感染,故建議介入治療。3. 崁頓性包莖因包皮開口過小,導致平時洗澡或勃起時龜頭難以露出。有時勉強將包皮後褪後發現包皮開口勒住龜頭,無法恢復原狀,則稱為崁頓性包莖。若持續時間過長,會導致陰莖缺氧壞死,影響功能。崁頓性包莖發生初期,家長可使用潤滑劑,嘗試將包皮自行復位,倘若無效應立即就醫處理,視情況須立即切開過緊的包皮,盡快恢復陰莖血流。無論輕微或嚴重,若發生崁頓性包莖,應於包皮復位,龜頭消腫後,接受包皮環切手術,以免未來再度發生。包皮過長不一定要動刀,藥膏治療成功率逾8成鄭功祥提醒,治療包皮過長不一定需要手術。針對包皮沒有攣縮變形的原發性包莖孩童,給予類固醇藥膏塗抹4到8周,治療成功率可超過80%,且不會干擾孩童體內賀爾蒙濃度。雖有17%的復發率,但針對不適合全身麻醉的孩童,是一種可靠的治療方式。若接受手術治療,傳統割包皮手術是以手術刀切除多餘的包皮後再進行縫合,手術時間約30分鐘,術後無需拆線但傷口較長。隨著醫療技術進展,目前已有一次性包皮環切吻合器(又稱包皮槍)近年引進台灣,手術時間僅需5~10分鐘,術中出血及術後疼痛也比較少。但有特定狀況如包皮嚴重沾黏的病人,就不適合使用包皮槍。鄭功祥解釋,無論接受傳統手術或是包皮槍,術後包皮都有可能出現浮腫,故建議使用紗布及彈性繃帶覆蓋陰莖,保持傷口乾燥及局部清潔,若小便汙染敷料則需盡速更換,避免反覆發炎的情況發生。也建議家長當發現家中小男生有包皮過長的現象,該不該割包皮,應尋求專業醫師評估。

每次硬起來都超厭世 此術助重拾幸福

每次硬起來都超厭世 此術助重拾幸福#包皮過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8歲陳先生每次跟女朋友親熱,關鍵時刻包皮都無法退下,甚至卡住常常痛不欲生,完全失去「性致」,十分困擾;為了兩人的幸福,他鼓起勇氣求診,並接受微創包皮槍環切術,大約10分鐘手術,一個月後,「小弟弟」終於出頭天,輕鬆愉悅享受性生活。包皮太長易殘留尿垢及感染發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李聖偉指出,約有一成的男性過了青春期,可能還有包皮過長或包莖的情形。包莖就是包皮往後退的時候,無法露出龜頭,甚至可能有一圈狹窄環緊縮,也就是「嵌頓性包莖」。包皮過長可能會造成清洗比較困難,容易有尿垢殘留,且有異味、甚至容易感染發炎。尤其在進行性行為時,包莖或是「嵌頓性包莖」可能會導致男生疼痛、無法進入陰道,或是包皮水腫等情形。環切術降低罹愛滋、伴侶罹子宮頸癌風險李聖偉醫師建議做包皮環切的手術來解決,割包皮可以降低包皮炎發生的機率,並且可以降低愛滋病(HIV)、第二型泡疹病毒、人類乳突病毒等傳染機率,降低伴侶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同時因為龜頭完全露出可以降低敏感度,部分早洩族群也能延長性生活時間。李聖偉醫師表示,傳統包皮環切手術時間約30-40分鐘,切除處疼痛的出血量約10cc,縫合處也相較比較不平整,線頭約3周脫落;而微創包皮槍環切手術的手術時間約10分鐘,傷口較為平整美觀,流血量較少,並有縫合鋼釘及矽膠縫合圈,最快約一至二周就可掉落。

新型無痛開瓶器手術 助小弟出頭天

新型無痛開瓶器手術 助小弟出頭天#包皮過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包皮到底該不該割?除了外型美觀、減少藏汙納垢,也可能影響自信。台中24歲廖先生從小深受包莖所擾,龜頭無法完全露出,勃起時容易疼痛,他以為「割包皮會讓小弟弟看起來更小」,因而遲遲不敢求醫,直到最近脫單找到女友,為了能一展雄風,下定決心接受「微創包皮槍環切術」,終於讓「小弟出頭天」,醫師則提醒,割包皮對尺寸的影響不大,但可避免感染,是保護彼此的最佳選擇。青春期後若有包莖症狀 建議手術處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表示,包皮是龜頭外的皮膚,通常男性過了青春期,包皮不會再完全蓋住龜頭,但若過了這個時期,仍有上述的困擾,甚至當包皮向後拉時,無法露出龜頭,此情形稱之為「包莖」,一般會透過手術方式切除,維持龜頭的清潔。微創包皮槍環切術 過程短且傷口平整邱鴻傑也指出,傳統割包皮手術時間約30分鐘,術後疼痛感較明顯,切除處較不平整,也容易血腫、出血,需要多次返院換藥,並於10天後拆線,照護上較費心;「微創包皮槍環切術」切除過程約5分鐘,只需將外型有如「開瓶器」的吻合器套上陰莖後,由特殊環狀刀片搭配縫合鋼釘和矽膠縫合圈,切斷過長的包皮,並協助傷口癒合,術後傷口平整,縫合鋼釘約5至7天開始自動脫釘,一次性的醫療器材也能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割包皮的優點:1)較易清潔,減少包皮或龜頭感染機會。2)可以降低陰莖癌、配偶子宮頸癌的機會。3)但對於讓龜頭較不敏感,增強性能力及持久方面,這一點倒是沒有定論。4)有些病患因為割了包皮後,主觀地認為陰莖及龜頭變大了,也較有自信。5)對於性生活時間能延長及預防早洩,降低因感染造成不育的可能性。邱鴻傑提醒,並非每一位男性都需要接受割包皮手術,若已嚴重影響生活,建議先與醫師諮詢後,再決定治療方式。

醫訊/包皮過長該不該割?醫師座談告訴爸媽

醫訊/包皮過長該不該割?醫師座談告訴爸媽#包皮過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長庚醫院衛教文章指出,所謂隱睪症,通常是指在陰囊內摸不到兩個睪丸時發現。它是因為睪丸在下降的過程中受到了阻礙,使得睪丸停在半路中,沒能進入陰囊中;或者有的睪丸會跑出正確下降的路徑外,形成所謂的異位睪丸。此外,醫師也指出,大部份的小孩出生後包皮還是屬於包莖狀態,究竟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屬於包皮過長,又需不需要把包皮割掉呢?因此,為增進家長們對兒童隱睪症及包皮過長的認識,協助您瞭解兒童隱睪症及包皮過長之治療與照護,並促進彼此間經驗交流,林口長庚醫院特別舉辦「兒童泌尿病友座談會」,主題為,「淺談隱睪症及包皮過長」,誠摯邀請各位家長與小朋友們前來共襄盛舉。活動時間:7月28日 星期六 13時30分至16時30分活動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二簡報室活動洽詢:社會服務課 徐夢舷小姐 03-3281200轉 517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