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肝病症狀不明顯 7大高危險群要注意

肝病症狀不明顯 7大高危險群要注意#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B肝在世界死亡因中排行第10,也是全球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而在台灣更是國人健康的重要殺手,每年死亡率甚至高國糖尿病、高血壓。對此,旗山醫院林克成醫師表示,臺灣屬於B型肝炎帶原高盛行地區,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是B型肝炎帶原者,據推估全台灣目前至少有300人是帶原者,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在102年國人十大死因排序為第九。保肝大作戰 定期篩檢遠離威脅旗山醫院肝膽腸胃科團隊強調,由於肝臟本身沒有神經,大部份的肝病都沒有明顯症狀,部分則出現食慾不振、倦怠感、腹痛、嘔吐、腹水、黃疸、發燒等不同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甚至有些人感到右上腹部疼痛時,才發現肝癌已經末期。所以,透過定期的篩檢,有助了解自己是否需要施打肝炎疫苗,且一旦發現罹患肝病,才能儘早診療。愛喝酒要小心 當心罹患肝炎最後,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表示,肝病的種類可分為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藥物或毒物性肝病、新陳代謝異常性肝病等四大類,而肝炎的高危險群則有7大族群,因此,提醒民眾要多加留意:1)家族有肝炎、肝硬化、肝腫瘤病史。2)長期酒精攝取過量(酗酒者)。3)危險行為,如紋身、不潔針灸、藥物濫用及靜脈毒品注射、異常性行為等。4)曾接受開刀、輸血、血液透析患者。5)經常接觸肝毒性化學物質者。6)醫療人員及照顧、接觸肝炎患者。7)前往肝炎盛行區旅遊,尤其A型肝炎及E型肝炎高盛行地區。

沒症狀!百萬人不自知罹患高血壓

沒症狀!百萬人不自知罹患高血壓#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最新的統計顯示,粗估,我國四十歲以上成年人,高達七成血壓有過高症狀,須每周或每日做血壓管理,才能避免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然而,調查指出,這些已知或未知的高血壓族群,僅兩成有每周量血壓的習慣,天天量血壓的人,更是僅有百分之七,恐怕深陷中風危機之中。高血壓患者 血壓大多控制不良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詹鼎正指出,從此次超商隨機抽查三百位中壯年人士的血壓認知行為發現,自認為血壓狀況良好的中壯年中,現場休息五分鐘後量測血壓,竟有37%血壓值偏高!此外,已自知血壓偏高卻未進一步檢查的民眾中,更是高達七成血壓持續偏高。進一步詢問,血壓偏高卻未就醫的原因,四成民眾認為只是一時偏高,不會真有高血壓、二成一認為沒有不舒服不需要看、二成一怕看醫師要吃藥、一成六太忙沒空看。根據英國研究顯示,在眾多可控制疾病之因子導致全球殘障及死亡人數的排名中,高膽固醇、不安全性行為等在過去十年排名已下降,但血壓控制不佳仍高居第一名,因此千萬不能放任血壓不管、持續惡化。醫師就提醒,無論是否有出現高血壓不適症狀,應先檢視自身是否符合高血壓風險族群;若符合,則應時時留心自身血壓狀況,主動每日正確量測血壓,並加以記錄一至二周;最後,若平均血壓值偏高,則應立即就醫向醫師諮詢,提早了解身體狀況,加強預防高血壓。

打擊過敏症狀 茶飲+穴位按摩有效舒緩

打擊過敏症狀 茶飲+穴位按摩有效舒緩#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許多過敏病患,除了流鼻水、打噴嚏之外,皮膚搔癢,甚至癢到睡不著,全身抓破皮,都是過敏常見的症狀,也常常因此不堪其擾,台中就有一名張小姐,早上起床常會打噴嚏、流鼻水,起床有時也會看見自己身上莫名多了好幾條傷痕,原因為皮膚過敏搔癢惹禍,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廖振羽,就提供了茶飲與穴位按摩的方法,以減緩過敏症狀。吃下發物 過敏症狀更嚴重廖振羽醫師指出,張小姐屬於過敏體質,這類病患除常見出現呼吸道過敏症狀,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很常合併皮膚過敏問題,包括,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尤其是接觸中醫所謂的「發物」後,更容易誘發皮膚過敏。廖醫師表示,「發物」為民間傳統術語,「發」即「誘發」含意 ,「發物」指容易引起上火、過敏、或令舊疾復發、新病加重的各種食物。常見發物如,甲殼類海鮮(蝦、蟹)、動物內臟、熱性水果(芒果、荔枝、榴槤、櫻桃)、香菇、南瓜、茄子、大蒜、堅果類(花生、巧克力)、酒精性飲料等。張小姐就很喜歡芒果、荔枝這類水果,她說,冰箱拿出來的冰冰芒果、荔枝,吃了十分清涼。廖醫師提醒,造成皮膚過敏的「發物」,因人而異,主要與個人體質有關,有過敏體質的人,除了避免常見誘發皮膚過敏的食物外,須養成紀錄「飲食日誌」的習慣,瞭解自己容易過敏的物質,才能遠離惱人的皮膚過敏。廖振羽就提供一茶飲與穴位按摩的方法,助民眾能緩解症狀:1)預防茶飲/防風3g、連翹2g、麥門冬6g、大黃2g、甘草6g,加入500~800cc水中煮沸後,再加入薄荷2g,小火煮3至5分鐘後,過濾藥渣,放涼即可飲用。若容易腹瀉,大黃劑量減為1g。2)穴位按摩/穴位按摩也是保健方法,每個穴位按壓1至2分鐘,一天做2到3次,可以減緩搔癢的不適。曲池穴,手陽明大腸經--曲肘橫紋處。內關穴,手厥陰心包經--腕橫紋上兩吋(三橫指),兩肌腱之間。血海穴,足太陰脾經--大腿內側,髕骨內緣上2吋,肌肉隆起處。百蟲穴,經外奇穴--血海上一吋,髕骨內緣上4橫指處。三陰交,足太陰脾經--足內踝上三吋(四橫指),脛骨內側緣後方。

當心病媒蚊!辨別登革熱3症狀

當心病媒蚊!辨別登革熱3症狀#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布上週7月8日至7月14日國內登革熱確定病例,新增3例境外移入病例及53例本土病例,累計共267例登革熱病例。登革熱是一種環境病、社區病,因此只要環境中存在適當的孳生源,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目前已進入登革熱流行期,更需要全民總動員,才能有效清除病媒蚊孳生源。「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患者症狀如下:1)燒/突然發燒到攝氏三十九至四十度持續五、六天,有時會一度下降一、二天後再發燒二、三天,呈現雙峰熱型。2)肌肉關節痛、特別是背肌、關節、眼球疼痛最強烈。3)發疹/通常於傳染後第四到六日出現,皮膚會癢,三、四日後消失,有時皮疹會變成暗紫色而逐漸消失。 清除孳生源為首要登革熱病媒蚊有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兩種,前者分佈在嘉義縣布袋以南,後者則遍佈各地。病媒蚊密度愈高,傳播登革熱的危險性就愈大,主要預防方式應由清除孳生源著手。而若懷疑罹患登革熱,應儘速就醫,交代旅遊行程,提供醫師診治時參考。

不是卡到陰!男子從小莫名恐慌 竟是癲癇作祟

不是卡到陰!男子從小莫名恐慌 竟是癲癇作祟#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癲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又被稱為腦癇、羊癇等,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周秉箴醫師表示,造成癲癇的原因有很多,也些人是先天性出生就有,則有些人是後天受傷所留下的後遺症,像是腦部發育障礙、腦部創傷、腦炎、腦中風、腦腫瘤等都是原因之一,只是約有5成病患沒有特定病因。聞到異味、出現閃光都算是癲癇症狀周秉箴醫師表示,在癲癇發作之前其實是有預兆的,部分民眾在引發癲癇時會有像是直性大發作、失神性發作、聞到怪味道、看到很奇怪的閃光、聽到奇怪的聲音、害怕的感覺或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等,這些都算是癲癇症狀也是預兆,只是發作的狀況大小不一。但有些人一開始並沒有印象中的顫抖現象,根據醫師表示在門診上曾經有位80多歲的患者,從他10歲起就常有害怕的感覺,但他完全不以為然,直到後來症狀越來越明顯,經過就醫檢查後才驚覺原來他罹患了癲癇,醫師也表示,莫名感到恐慌、害怕,多數人會以為是卡到陰,但若是反覆發作的話,建議就要盡速就醫檢查,以避免忽略了身體的警訊。癲癇雖然不是遺傳疾病、也不是傳染病,但若是發生的時機點錯誤,可能就會造成其他意外的發生,所以,在癲癇治療上就格外重要,周秉箴醫師表示,可透過藥物、手術及不同部位的腦部刺激器進行治療,而在藥物治療方面只要依照醫師指示服用,約有7成患者是可以控制病情,降低發生率。謹記癲癇發作4要點 降低意外發生率除此之外,當癲癇發作時,民眾可能會因為緊張、知識不足等作出錯誤方式,所以,醫師在此提供4點,發作時應要注意的事項,不僅可以幫助患者減少傷害及不適,還可以避免意外產生:1)保護頭部,避免因發作而造外傷。2)避免將硬物放置口中,才不會有造成牙齒斷裂風險,若是真的要放,建議放紗布、衣物等,不過,醫師表示要放不放都可以。3)將身體側躺,可以讓口中的分泌物自然流出。4)不用患者將四肢固定,不僅無法使癲癇停下,還可能會受到傷害。

9成登革熱病患無症狀 民眾應提高警覺

9成登革熱病患無症狀 民眾應提高警覺#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目前本土登革熱疫情,有升溫的趨勢,根據疾病管制署公布上週國內登革熱確定病例,共新增16例本土病例及2例境外移入病例。新增的16例本土病例分別居住於高雄市前鎮區、小港區、鳳山區及林園區,其中鳳山區及林園區病例均有前鎮區活動史,對此,疾管署再次呼籲,近日經常有豪大雨發生,積水容器易形成孳生源,請民眾主動加強居家戶內、外環境巡查,落實孳生源清除,防止疫情延燒。每年7~8月旅遊旺季 若欲出國應多留意今年截至為止已共累計120例登革熱病例,包括境外移入病例77例及本土病例43例,入夏以來累計29例本土病例,其中境外移入病例,感染來源分別為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諾魯、泰國、柬埔寨及法屬玻里尼西亞。疾管署表示,最近各地常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提醒民眾應持續加強戶內、外環境整頓與巡查,落實孳生源清除,避免滋生病媒蚊,此外,每年7至8月的暑假旅遊旺季,民眾如前往東南亞登革熱高風險地區旅遊、探親、經商,應落實個人防蚊措施,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之防蚊藥劑。根據文獻資料顯示,約有50~90%登革熱病例沒有典型的登革熱症狀,為避免不顯感染者將登革病毒帶入社區,透過病媒蚊使病毒於社區中傳播,疾管署籲請臨床醫師提高警覺,尤其是病例集中區及其周邊的醫療院所,對於登革熱疑似病例請加強通報,以利及早偵測病例,掌控疫情。

醫訊/「胃腸道基質瘤」醫病座談會

醫訊/「胃腸道基質瘤」醫病座談會#症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罕見的腸胃道惡性腫瘤,常見的症狀是腹痛、腹部可觸及腫塊、胃腸道出血等,而其他少見症狀則為食慾不振、噁心或體重下降,但有多數患者在被診斷以前是無症狀的。有鑑於此,財團法人防癌教育基金會特舉辦「胃腸道基質瘤」醫病座談會,希望能透過此活動增加民眾對疾病的了解,不僅如此,也要為民眾解答關於手術及藥物治療的疑問,只要建立正確的疾病觀念與用藥常識,胃腸道基質瘤已不再是可怕的疾病,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名稱:「胃腸道基質瘤」醫病座談會時間:5月3日(六)下午2:00~5:10地點: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11樓1101會議室(台北市中山南路11號11樓)洽詢:0800-000-306 醫事通「胃腸道基質瘤衛教小組」甘雅婷小姐

眼睛過勞 當心3種症狀恐找上門!

眼睛過勞 當心3種症狀恐找上門!#症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於現代人過度依賴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眼睛長時間緊盯著螢幕的情況下,造成用眼過度,結果就是近視、老花、視力模糊等3種症狀找上門。                                 眼科葉育誠醫師表示,當我們看遠的時候,眼睛是放鬆的,但是盯著近距離的螢幕看時,眼睛則是呈現緊繃,一旦盯著螢幕的時間太長,就會造成眼睛周圍睫狀肌彈性疲乏、僵硬,讓原本的自然老化現象,提早出現。         眼睛好累 可適度補充葉黃素保護眼睛葉育誠醫師指出,因為電視、螢幕、日光燈、陽光等,均會發出藍光等有害眼睛的光線除了讓眼睛疲勞,還會傷害到視網膜的中心部位-黃斑部感光細胞。因此,除了避免接觸藍光,適時補充葉黃素也可以發揮保護作用。他更強調,因為葉黃素能夠發揮過濾藍光的功能。適時的補充對於眼睛健康有正面的幫助。                                             藥師陳德益表示,葉黃素存在於天然植物中的類胡蘿蔔素,富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A、E等養分,容易被人體吸收,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還可以避免藍光對眼睛的威脅。然而,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葉黃素產品,民眾要如何購買適合的葉黃素產品?陳德益藥師指出,除了應慎選認證品牌外,民眾更應瞭解葉黃素的規格,才知道怎麼吃才不會傷身。舉例來說,傳統的葉黃素多為「酯化劑型」(為液體或軟膠囊的劑型包裝),他強調,雖然酯化劑型的價格上比較便宜,但是酯化劑型最大的問題就是易堆積在體內,如果屯積太多,反而對身體造成負擔;因此,目前葉黃素的規格也從傳統的「酯化劑型」進一步改良成為「游離劑型」(free form)。                            陳益德藥師解釋,而「游離型葉黃素」(Free lutein)原料來自歐洲高規格的金盞花,經由反覆的萃取純化,可以完全去除農藥與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減少身體無負擔,再藉由歐盟專利水解技術去除脂肪酸,轉化成新一代「游離型」葉黃素,能更有效地被吸收,進一步轉化為身體可用的重要元素。        此外,陳德益藥師也提到,市面上有一些是含有複方的葉黃素產品,民眾也可以加以選擇。如:葉黃素產品中的「山桑子」與「黑醋栗」,就是具有花青素、酚類等物質,可以抑制自由基對眼部的傷害;而「明目草」有「可食用的眼藥」稱號,可紓緩眼睛疲勞及乾澀,配合游離型葉黃素(Free lutein),讓護眼植物功能的作用加成,持續服用,對於眼睛養護、調適、潤澤、舒緩等都有所幫助。最後提醒民眾,目前市面上普遍多為「酯化型」的產品,除了品質不穩定,加工程序多也容易有蓄積過量的問題,可能造成身體不必要的負擔。所幸「酯化型」葉黃素只會存在於液體,或是軟膠囊的劑型中,容易辨別,民眾可依自身的需求,慎選有合格認證的品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