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陳先生平時經營小吃攤,最近注意到工作時右下腹不時會有悶痛感,一開始以為拉傷不以為意,後來卻發現右邊腹股溝位置整個鼓起來。他自覺有問題趕緊至泌尿科門診,醫師診斷發現為典型的腹股溝疝氣,也就是俗稱的「脫腸」。
50歲陳先生平時經營小吃攤,最近注意到工作時右下腹不時會有悶痛感,一開始以為拉傷不以為意,後來卻發現右邊腹股溝位置整個鼓起來。他自覺有問題趕緊至泌尿科門診,醫師診斷發現為典型的腹股溝疝氣,也就是俗稱的「脫腸」。
63歲何先生在走路或運動時,常常感覺會有一股很強烈的下墜感,站立時更發現腹部鼠蹊部隆起會很明顯,檢查發現是疝氣復發。之前何先生已做過多次傳統疝氣手術,留下兩道6~7公分的手術傷痕,此次接受腹腔鏡疝氣手術,至今未再復發,終於解決長久困擾。
疝氣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孩童,青壯年人,老人都有可能發生,而隨著醫學進步,已由傳統的「疝氣修補」到「人工網膜修補」,進展至「腹腔鏡修補手術」。而臺北縣立醫院則是提供更安全的「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因為沒有侵入腹腔,故除了有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外,更可避免組織沾黏,降低腸阻塞的風險。臺北縣立醫院外科主治醫師郭智偉說,疝氣修補手術在外科相當常見。傳統的修補手術是以縫合患者本身的組織來修補,因傷口達5~10公分,且修補的位置張力較大,術後不僅疼痛,復發率也較高,故逐漸演進為以人工網膜來修補,以降低張力,進而減少疼痛及復發率。郭智偉表示,目前更演進為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只需要開3個0.5~1公分的傷口,可進一步減少傷口的大小及疼痛,並強化美容的效果。不過,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有二種方式,一種是經由腹腔,由腹腔內去修補,缺點是無法避免腸內臟器手術後沾黏的風險。另一種則是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郭智偉說明,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是在肌肉層下;腹膜上方進行修補,因為沒有侵入腹腔,所以有腹腔鏡手術的所有優點,但卻沒有術後沾黏的風險。唯手術技巧較為困難,收費也較高,通常在大型醫院或醫學中心才會進行這項手術。臺北縣立醫院自去年7月起開始進行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已約有20位民眾接受這項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約2至3天即可出院。少數出現皮下淤血或鼠蹊部水腫的個案,也都在出院一週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