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栓塞

小嬰兒打完疫苗後發燒 仍須小心注意

小嬰兒打完疫苗後發燒 仍須小心注意#腦血管栓塞

很多父母帶小孩去打疫苗時,最擔心的副作用就是發燒了。而這些疫苗當中又以傳統的白喉、破傷風、全細胞型百日咳疫苗(即俗稱的三合一疫苗)特別容易發燒,即使目前有許多自費的多合一疫苗(從三合一疫苗到六合一疫苗),這些多合一疫苗主要是將傳統的全細胞型百日咳成份改成非細胞型百日咳成份,以減低身體不良反應,但發燒仍是無法完全避免的。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王竣禾醫師表示,日前有位兩個月大的嬰兒,在衛生所打完三合一疫苗後的隔天,發高燒到40℃。因家屬感覺嬰兒在家中眼神呆滯,將他帶至本院求診並住院治療。住院後先給予經驗性的抗生素治療,之後小嬰兒的燒就慢慢退了,後來嬰兒的血液培養長出細菌,證實為菌血症,經適當的抗生素療程後,已出院返家。王竣禾醫師指出,三個月以下的嬰兒由於有母親抗體的保護,一般而言並不容易發燒。因此,一旦這個年齡層的小嬰兒有發燒情形時,小兒科醫師都會小心評估是否有細菌感染的可能,必要時須住院做血液、尿液、甚至腦脊髓液的細菌檢查,並在報告出來前,先給予經驗性的抗生素治療,以免細菌過度繁殖,造成病情迅速惡化。王竣禾醫師表示,以白喉、破傷風、百日咳三合一疫苗為例,根據國外的統計數據,打傳統全細胞型疫苗發燒至38℃以上的機率高達四成,即使是自費的非細胞型疫苗也在百分之七以上;但是傳統疫苗高燒至40℃以上的機率只剩千分之二,而自費疫苗更低至萬分之三。因此,施打疫苗後發燒,年紀越小或是發燒溫度越高,越要考慮疾病的可能性。王竣禾醫師提醒家長們,雖然發燒是打完疫苗後蠻常見的反應,但若嬰幼兒有高燒不退、精神活動力不佳、食慾減退等現象時,仍須帶去給醫師診察,而非只是一味地退燒,以免寶寶因生病引起發燒卻沒發現而造成延誤。

幼童反覆發燒超過五天 肺炎併發腦血栓

幼童反覆發燒超過五天 肺炎併發腦血栓#腦血管栓塞

花蓮慈院最近收治一名肺炎病童,疑因細菌循血液循環侵襲右邊中耳,導致併發輕微的腦血管栓塞,幸經小兒科團隊搶救得宜,小男孩已復原返家。小兒科主任朱家祥表示,肺炎併發腦血管栓塞雖少見,但家長應注意小孩若反覆發燒超過五天,則非一般感冒症狀,須儘速送病童到醫院積極求治。 這名六歲的鄭姓小男孩早期出現發燒症狀,先在住家附近的診所治療,但因反覆高燒約一星期,診所醫師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經X光檢查,發現小孩肺部已布滿痰液並出現積水的狀態,隨即住院接受治療。怎料病情發展快速,不到一星期,細菌隨血液循環至右側中耳,不僅出現發炎症狀,並引發罕見的腦血管栓塞,造成左側肢體無力,病情十分危急。幸小兒科醫護團隊及感染科醫師搶救得宜,小男孩在兒科加護病房獲得良好的照護,六天後轉到一般病房。左側肢體無力症狀也在復健科團隊的悉心引導下,逐漸復原。 男童的父親表示,真的很感謝小兒科醫護團隊不僅搶救孩子的生命,也鼓舞他和妻子的心。 鄭父說,在復健過程,發現孩子有扁平足症狀,原來過去小孩常喊腳痠,夫妻倆總以為孩子是「成長痛」,不以為意,幸好在這次住院治療過程找到病因,並且為孩子訂製矯正鞋,這對於即將在九月上小學的孩子而言是最好的禮物。他也要利用暑假陪兒子騎腳踏車鍛鍊腳力及體力。 朱家祥主任說,雖然肺炎併發腦血栓的病例不多,但家長仍應慎防小孩發生肺炎,特別是B型嗜血桿菌或肺炎鏈球菌引發的肺炎往往有致命的風險,因此建議家長若在經濟允許下,最好自費讓新生兒接種疫苗。 B型嗜血桿菌致病力強,容易引起侵襲性感染,如會厭炎、關節炎、肺炎、心包膜炎及敗血症等,甚至會導致嚴重的細苗性腦膜炎,這些疾病不僅死亡率高,嚴重者復原後也可能留下失聰、智障等後遺症。 另因台灣的肺炎鏈球菌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目前幾乎沒有一個抗生素能保證在短時間內挽回嚴重肺炎鏈球菌感染者的性命,因此,注射疫苗是很重要的預防措施。老年人與嬰幼兒都是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風險群,通常在病毒感染呼吸道、破壞表皮黏膜後,即入侵人體,可能引起肺炎、菌血症、敗血症或腦膜炎。肺炎鏈球菌同時也是幼兒中耳炎、鼻竇炎常見的病因。 朱家祥主任說,通常小孩出現發燒、咳嗽等感冒症狀,家長即須帶孩子看醫生治療,而且三天後仍須追蹤病情,若小孩反覆發燒超過五天仍不退,則已不是一般的感冒症狀,家長應隨即送病童到醫院積極診斷病因、治療,不可輕忽病情的演變,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