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櫻

2022台灣櫻花季開始,但賞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2022台灣櫻花季開始,但賞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賞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本櫻花季去日本賞櫻,相信是不少國人前去日本旅行的願望清單之一,只是礙於COVID-19疫情,讓大多數人沒辦法想去就去;不過沒關係,既然沒辦法去日本,那就在台灣賞櫻吧!事實上,台灣賞櫻的景點還不少,很多都能讓你體驗沈浸在櫻花海的夢幻感受,想知道該去那邊賞櫻嗎?已經有人整理好2022台灣賞櫻地圖,從1月開始,最晚到4月,總共17個景點,有興趣的朋友,請把握機會,然後賞櫻的同時,也要注意做好防疫的保護喔,戴口罩、勤洗手,與人保持距離。 日本一開始流行的是賞梅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到了春天賞櫻是很習以為常的事情,但這個習慣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最早可以回溯到日本奈良時代,那年代的貴族就有著賞花的習慣;只是那時候日本貴族們喜歡的是來自中國的梅花,而不是櫻花,這點可以從萬葉集裡面出現的次數略知一二,書裡面有「櫻」的詩歌有40多首,有關「梅」的則超過了110首。愛上櫻花的第52代天皇在日文賞花的漢字是「花見」,根據紀錄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西元812年3月28日,由日本第52代天皇,嵯峨(注音:ㄘㄨㄛˊ ㄜ ˊ)天皇主持的「花宴節」中;而在這年之前的811年,嵯峨天皇曾經到訪京都清水的地主神社,路過在那綻放的櫻花樹時,深受其魅力吸引,於是讓車不斷來回,多看著絢爛美麗的櫻花幾眼;此後,地主神社就會在每年櫻花開時,獻上櫻花給嵯峨天皇,該來賞「櫻」了。櫻花季-京都-地主神社京都,清水寺境內的地主神社是有名求姻緣的神社至於讓嵯峨天皇迷上的櫻花特別的品種,同一顆樹能同時開出5個花瓣以上的八重和不超過5瓣的一重,每次開花時,八重與一重出現的位置不定;此外,因為嵯峨天皇的故事,它也稱為「御車返桜」。賞櫻從貴族到武家,再到平民百姓自從嵯峨天皇開始賞櫻之後,貴族們也開始跟風賞櫻,但也僅止於王公貴族們的生活雅趣;一直到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活躍的安土桃山時代(西元1568~1603年),武士階級們也開始賞櫻,並盛大舉行,像是豐臣秀吉在1594年舉辦的「吉野花見」, 以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伊達政宗等武將為首,還有茶人、連歌師等超過5,000人參與。1598年,豐臣秀吉又舉辦了「醍醐花見」,主要在觀賞種植在醍醐山的700株櫻花樹,同時也招待了1千3百位女性,每人給3套衣服,讓她們在活動中更換;此外,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家們也獻上各自的銘酒與銘菓共襄盛舉。在江戶時代,賞櫻則普及到了庶民百姓,就跟現在一樣,一邊賞花、一邊吃著便當,飲酒作樂。此外,不只是日本,韓國的櫻花也開得很漂亮,未來當疫情退去之後,也可以列入旅行的考慮裡喔。題外話,櫻花蝦與櫻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一種被冠上「櫻花」名稱的生物,也就是東港有名的櫻花蝦,這種蝦小小一隻,新鮮時,顏色很像櫻花那樣,就叫作櫻花蝦了。​(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2022台灣櫻花季開始,但賞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瘋賞櫻掀「暴走」潮! 足醫專家籲別輕忽筋膜退化風險

瘋賞櫻掀「暴走」潮! 足醫專家籲別輕忽筋膜退化風險#賞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民瘋賞櫻,今年因為疫情無法出國,踏青健行兼欣賞櫻花綻放美景成為民眾春遊的首選,殊不知路上塞車就耗掉好幾小時,熱門的賞櫻熱點更是被人潮擠爆,排隊合影留念的景象隨處可見。民眾「暴走」欣賞美景,因足底筋膜炎而就醫的患者也明顯增加。阿瘦足醫健康中心團隊提醒,由於塞車時雙腳長時間處在低活動量的狀態,和下車後立刻四處走動的高活動量形成落差,有時又要停留在景點處等待拍照,若在斜坡站得比較久,就好比讓雙腳長時間站在拉筋板上,足底筋膜不斷受到拉扯,又碰上近期日夜溫差大,早晚氣溫驟降,肌肉延展性較差,都會增加罹患足底筋膜炎的風險。足踝外科醫師朱家宏表示,如果睡醒時腳踩地會疼痛,走一走會稍微緩解,可能已經出現足底筋膜炎徵兆,若嚴重程度到達第二期,到了下午又會愈走愈痛,到達第三級時連暫停走路也無法緩解疼痛,到了第四期因為腳底神經長期疼痛已經失調,連坐著不動都會疼痛。朱家宏說,「千萬別認為症狀輕微時只要休息就好、不必看醫生」,足底筋膜炎在急性期當然要先休息,及早請足踝專科醫師診治,給予消炎止痛藥物或協助舒緩復健,若拖延超過三週變成亞急性期、超過三個月成為慢性期才就診,接受治療態度也不積極,可能導致病況反覆。天氣變化、筋膜退化、肥胖、缺乏運動…都是足底筋膜殺手一般而言,足底筋膜炎好發於天氣變化時,尤其天氣突然轉冷,筋膜比平常更僵硬,民眾卻來不及反應而照常活動,就可能增加運動傷害、筋膜損傷拉傷的機會。此外,就體型來說,台灣年年蟬聯亞洲肥胖人口比例第一名,身材高大肥胖者多,這些都會促使現代人的足底筋膜退化,因而容易受傷、發炎、疼痛。朱家宏醫師表示,大家常聽到的足底筋膜,比肌肉來的堅硬,血液循環也比較不好,「40、50歲後肌腱、韌帶耗損,再加上年紀大體重增加、缺乏運動習慣,都是足底筋膜炎的好發族群。」物理治療師鄭融也指出,筋膜退化造成的影響可能比想像中更大,筋膜在體內不僅有維持身體結構穩定的作用,互相連結、包覆全身的筋膜更是一套緊密的網絡,像神經系統一樣能夠發揮傳輸訊息的作用,因此筋膜退化不僅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等受傷疼痛的情形,還會因為筋膜退化使得大腦反應連帶變得遲緩,進而增加造成跌倒或運動傷害的風險。破解鞋具常見迷思 延緩筋膜退化從找回正確步態開始為了維持筋膜健康、延緩筋膜老化,關鍵在讓體態保持在良好平衡狀態。第一步建議不妨從找回正確步態開始,例如透過「動態足壓量測」等方式,幫助了解自己的步態類型以及身體重心是否偏斜、不穩定。而現代人缺乏鍛鍊的雙腳,當然還是需要著用適合的鞋具,以達到適當的保護效果。朱家宏醫師舉例說,很多人對鞋具有迷思,認為旅遊或長途走路,穿平底鞋比較好,或是以為買足弓墊來用就能解決問題。除了步態要正確,現代人應該要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培養運動應考量到運動量、實用性、多樣性等三大原則:一、運動量:要不多也不少,少了效果不好,多則容易受傷。許多足底筋膜炎患者常會說他有運動,就是走路,但是走路走太多,其實也是足底筋膜炎的成因之一。二、實用性:跟日常生活要有關係,像是做從椅子上站起來的動作幫助鍛鍊四頭肌預防膝痛,或是做前弓後箭的動作增加下盤力量防止跌倒。三、多樣性:人類身體結構的原始設計,並不是為了在平坦硬地上活動,而是要在土地、草地上面,接觸地面是比較軟的,盡可能結合各種行走、跑、跳、蹲等種種動作,甚至手腳併用,增加腳底肌肉使用量,讓運動豐富多樣,把運動變得更有趣。現代人缺乏真正的活動,尤其是「足部活動」,很少活動腳底的肌肉,再加上經常久站、久坐,固定在單一動作或小範圍活動,都違反了筋膜活動的原理,長久下來對筋膜都會造成傷害。朱家宏醫師也提醒民眾,「我們足踝科醫師非常建議平常就要讓足底肌肉活動,例如做前弓後箭的動作拉開後腳筋,或抓毛巾、抓彈珠等讓腳趾抓握的動作,感受到腳底肌肉有在使用,踮腳尖也能讓足底筋膜收縮,有了這些拉扯、縮短、伸長的動作,過程中血液循環能讓筋膜容易得到營養、變得更強壯。」

磺溪健康步道 健走賞櫻看小鴨

磺溪健康步道 健走賞櫻看小鴨#賞櫻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打造磺溪彩虹健康步道,並隨氣溫的下降,磺溪兩岸的櫻花皆已含苞待放,池塘內更養了可愛的黃色小鴨,歡迎民眾前來北投磺溪健走、賞櫻、看小鴨。磺溪彩虹健康步道以城市美學概念融入地方特色圖騰,加上運動熱量消耗標示與健康衛生教育標語,建置「磺溪彩虹步道導覽圖」,強化民眾對磺溪步道的理解和健康認知。步道最大的特色是讓民眾知道走多少路程,可消耗多少熱量,此外還可以用智慧型手機掃瞄QR Code得知健康訊息,使民眾走在步道上更增添了知識及樂趣。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林惠萍表示,健走活動是最適合一般民眾的有氧運動,只要養成定時健走的習慣,每日健走30~60分鐘,就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強化骨質密度等。磺溪彩虹步道更以黃小鴨為象徵圖騰,並於福佑宮廟前池塘內放養了3隻活潑的黃小鴨,可愛的模樣吸引許多小朋友前來圍觀。且隨著氣溫的下降,磺溪兩岸的櫻花已含苞待放,前來北投磺溪,一起健走賞櫻看小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