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性治療

台灣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肺癌!術後復發率高達7成

台灣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肺癌!術後復發率高達7成#輔助性治療

肺癌每年致死人數已破萬人,等於每小時就有1人因此過世,是我國民眾最大的健康危機!約3成患者確診時為早期、可接受手術治療,但據統計,即使接受完整切除,早期肺癌的術後復發率仍有約40%-70%,顯示現有治療方式仍有諸多進步空間。 近年臨床上開始在術前進行輔助性治療以增加手術治癒率,台灣肺癌學會理事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表示:「免疫治療可以延緩晚期患者的疾病惡化並延長存活期,近年也開始擴大應用,往早期患者的術前輔助治療推進。」 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秘書長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主任兼胸腔外科主任趙盈凱醫師亦說明,過去肺癌術前輔助治療以化療為主,但療效仍有加強空間,現加入免疫療法,治療後患者病理完全緩解率增加近11倍、且可延緩復發及降低死亡風險,使早期肺癌術前治療選項更趨完備。 肺癌蟬連癌王19年!肺部神經少難發覺醫籲定期篩檢、及早治療 肺癌長年蟬聯我國十大死因榜首,確診時常常已經是晚期、無法手術,成為癌友困境。台灣肺癌學會理事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提醒:「肺部神經分布少,肺癌初期很少出現疼痛或不適,等到患者真的有感疼痛時,很高比例都已經發生癌細胞轉移,因此多加留意、定期篩檢十分重要!」肺癌若發現時,期別越早、存活率越高,因此早期篩檢、治療為現階段肺癌防治的重要目標。 早期治療陷瓶頸?術後復發率最高仍達7成 醫嘆:輔助治療選擇單一成困境 肺癌患者術後復發機會仍高達40%-70% !為降低術後復發的可能,近年逐漸出現「輔助性治療」,包括術後用來消滅肉眼看不到的殘留癌細胞的術後輔助治療,以及在手術前先縮小腫瘤的體積、降低患者身體負擔、增加治癒率的術前輔助治療。 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秘書長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主任兼胸腔外科主任趙盈凱醫師指出:「目前早期肺癌的術後輔助選擇相當多樣化,包含了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近年也發現使用免疫治療進行輔助治療也可降低患者術後復發的機會;另一方面,術前輔助治療的選項相對單調,目前雖有化療可用,但選擇過於單一,而且對患者五年存活率的幫助仍有加強的空間。」醫師表示,大環境雖提倡早期篩檢與治療,但是在腫瘤完全切除後仍有高復發機率是目前早期肺癌治療上的一大困境。 免疫加入術前輔助!完備早期癌友治療選擇 近年癌症治療日益精準,免疫療法成為國際治療新興趨勢,醫界也逐漸將免疫療法使用時機向前推進,從過去使用於晚期治療,到近年已可用於早期患者的術後輔助,現又再度推進,首度被應用於術前輔助治療。王金洲醫師表示,臨床上觀察到免疫療法、免疫合併療法在晚期肺癌治療成效顯著,現隨篩檢推廣,早期診斷患者增加,免疫療法提前至術前輔助將能有效降低術後的疾病復發率,實為一大福音。 趙盈凱醫師也補充,研究指出對比過去術前單純輔助化療,合併免疫療法應用於肺癌術前輔助能降低疾病出現惡化或復發的機率,在TFDA核准免疫治療可用於術後輔助之後,如今又再踏入術前輔助的領域,將造福更多患者,使早期肺癌癌友擁有更多元、可負擔的治療選擇,有望成為翻轉癌友人生的新希望。

別輕忽早期乳癌 輔助性治療有效降低復發率!

別輕忽早期乳癌 輔助性治療有效降低復發率!#輔助性治療

依據統計,97年約有8130人被檢查出罹患乳癌,再加上約10%的原位癌病患,約有9000名乳癌患者,跟96年相比,約成長了5%~7%,是成長很快的一項癌症。乳癌的發生原因早期被認為跟遺傳有關,然而事實上,遺傳卻佔不到發生的10%,目前看來,跟環境、飲食習慣反而有著密切的關係。每種癌症的形成都是累積許多突變所引發的,高脂肪飲食及酒精、經常性作息不正常、熬夜、未曾生育、早期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等,都可能導致乳癌發生。另外,荷爾蒙的影響也已被證實是有絕對關聯,通常月經來的早及停的晚的女性,因受荷爾蒙影響的時間比較長,也是好發乳癌的高危險群之一。此外,現代人高脂肪性的飲食方式,導致體內脂肪比過多,也是誘發乳癌發生的可能因素之一。高雄榮總一般外科醫師葉名焮表示,乳癌的治療會依據腫瘤分期、細胞種類及病患本身條件去選擇最佳組合。腫瘤分期是依據TNM系統;細胞種類則是使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分類,依據「荷爾蒙受體(ER/PR)」、「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以及「KI67分裂係數指標」分成四類: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陽性的管狀B型(luminal B)、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的管狀A型(luminal A)、荷爾蒙受體陰性、HER-2陽性型、以及兩者皆為陰性的三陰型,這種分型是從2001年才被大量使用,在臨床上可用以評估病人的預後,同時可針對細胞的特性提供最有效的治療選擇,通常管狀A型對化療效果不好、荷爾蒙效果較好,三陰型則對化學治療的反應較明顯,而HER-2陽性者則建議加做標靶治療;此外,病人本身的條件也是選擇治療方式時需要考慮進去的,例如年紀小於40歲的年輕病患預後會較差,通常會建議使用化學治療,總括上述,臨床醫師會依據患者本身的條件、期別(一~四期)、四個類型等三項因子替病人量身訂作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葉名焮醫師說明,治療乳癌的方式有五種,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放療跟手術是針對腫瘤本身的局部處理,而其他三種則是屬於全身系統性的治療方式。乳癌未發生轉移的病人,在經手術完全切除病灶及清理淋巴後,若未再接受任何治療者,約有1/3的病人會復發,明顯指出術後輔助性治療的重要性。追溯至1980年代,德國在臨床試驗中發現,動物體內大於一公分的腫瘤每天會產生約100,000個癌細胞,並釋放到血液中隨著循環系統到處流竄,並進入組織中形成微小性轉移,依據這項理論,代表罹患乳癌不能只當成局部問題處理,必須針對整個系統做治療,避免微小性轉移再次造成復發狀況,術後加做輔助性治療絕對有其必要性。輔助性治療最常使用的方式是化學治療,目前常用於乳癌的化療藥物包括小紅莓(Adriamycin)及紫杉醇(Taxane),經研究證實,開完刀後使用小紅莓混和其他藥物進行治療,年輕者可下降約38%的死亡率,年紀較長者則可下降25%,通常臨床醫師會選擇小紅莓跟紫杉醇搭配使用,一般是先進行四次小紅莓(Adriamycin)後再接續使用四次紫杉醇。若腫瘤細胞上荷爾蒙受體表現為陽性者,則可考慮選擇荷爾蒙治療,而泰莫西芬(Tamoxifen)就是荷爾蒙治療藥物的始祖,是目前世界上治療乳癌使用最多的藥物。近幾年逐漸發展出新型的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Is),也是荷爾蒙治療的藥物,包括諾曼癌素(Exemestane)、安美達錠(Anastrozole)、復乳納膜衣錠(Letrozole)三種,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抑制荷爾蒙效果可達99%,副作用也降低很多。有研究指出,連續使用泰莫西芬五年,可降低7%的復發率,而AIs藥物能更有效的避免復發危險,下降可達20%。不過在使用荷爾蒙藥物需特別注意副作用,長期使用泰莫西芬可能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而AIs的藥物則可能會出現骨頭痠痛及關節疼痛的副作用,都須多加留意,若已有骨質疏鬆的病患,則可選擇諾曼癌素(Exemestane)這種類固醇型態的藥物。葉名焮醫師叮嚀,雖然遺傳導致的乳癌病患僅占10%左右,但家族三等親之內有兩個以上在停經之前得到卵巢癌或乳癌者,或是家族中有一位男性乳癌患者,都屬於高危險族群,需定期接受乳房篩檢,此外,葉醫師特別澄清,多數人認為胸部大的女性較容易得到乳癌的觀念並不正確,嚴格來說應該是乳腺密度較濃密者得到的機率可能較高。對於已罹癌的婦女,葉醫師也提醒,輔助性治療已被證實可以有效降低乳癌的復發率,所以不要受限於健保給付的標準,若經濟條件允許,建議可以跟臨床醫師討論使用自費輔助性治療的必要性,以降低未來復發的可能,千萬別忽略早期乳癌輔助性治療的重要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