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

血癌患者大福音!「免費」臍帶血可供移植

血癌患者大福音!「免費」臍帶血可供移植#血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嗎?罹患血癌的患者,除了能夠透過骨髓移植的方式進行治療,也可以利用臍帶血移植。而針對血癌患者,今年十月份,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與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已開放「免費」的臍帶血,提供血癌病患移植,但是,一年僅能提供給40位病患。根據全球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研究顯示,若找到HLA全合的臍帶血,小兒移植成功率將與骨髓幹細胞、周邊血幹細胞移植相同。另外,臍帶血移植,因排斥機率較低、HLA配對相合度需求較低,因此配中機率較高,且臍帶血搜尋快速,讓病人可以在黃金時期即時且快速的完成移植。對此,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楊國梁主任說,這項免費供應臍帶血計畫,只要移植醫院的主治醫師評估病人需進行臍帶血移植,經在慈濟臍帶血庫中尋得HLA配型適合、幹細胞數足夠的臍帶血後,並申請臍帶血覆檢取得報告,即可向骨髓移植學會提出申請。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在接獲學會審核通知後,即可全額補助病人所需的臍帶血,但不包含配型等相關檢驗費用與運送費用。楊國梁主任指出,慈濟臍帶血庫已收集一萬二千多袋的臍帶血幹細胞,這次與骨髓移殖學會合作計畫已在今年十月上路,一位受贈者最多可接受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全額補助二袋臍帶血,因此不只小兒血液病人,甚至大人都可經由移植醫師向骨髓移植學會申請,參加這次的慈濟臍帶血免費供應計畫。

捐骨髓會有副作用?過程如捐血一樣

捐骨髓會有副作用?過程如捐血一樣#血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捐骨髓會不會連自己也得到血癌?在台灣,因許多民眾,對於捐骨髓的衛教知識不足,所以許多明明與血癌患者骨髓相符的人,因為害怕捐贈後會有副作用,時常同意捐贈後又反悔,導致許多血癌患者帶著遺憾離開人世間,然而,這樣的反悔案例,已經讓台灣17名兒童喪命。其中,有位八歲邵小妹罹患急性淋巴白血病,好不容易盼得完全吻合的骨髓,不料,兩名捐贈者反悔不願捐贈,令燃起一線生機的邵小妹從雲端跌至谷底;周大觀基金會對此表示,已有十七名癌童因捐贈者臨時反悔而被死神奪走性命。然而,捐贈骨髓真的會連自己也得到血癌嗎?周大觀基金會說,現行的骨髓捐贈,大部分以捐周邊血幹細胞為主,捐贈者必須施打5劑的白血球生長激素,只要請2天假,收集2次周邊血幹細胞即可,過程就像捐血,只要忍受針扎的些微疼痛,隔天就可正常上班,唯一可能的不適,是注射生長激素會伴隨骨頭痠痛;而「抽龍骨」已不是現在捐骨髓所進行的方式。對此周大觀基金會誠摰呼籲,希望捐贈者能重拾行善初衷,給癌童重生的機會。

高凌風證實罹癌 台灣血癌年增五百例

高凌風證實罹癌 台灣血癌年增五百例#血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藝人高凌風經榮總檢查證實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即俗稱的血癌,醫師建議他立即住院接受化療。根據統計,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在台灣每年約有五百例新病例,發生率約每年每十萬人二例新病例,且人數逐年攀升。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的網頁衛教資料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發生原因不外乎是環境與基因之間的交互作用,包括放射線、苯、及一般用於治療癌症的化學藥物均可能增加日後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可能。台灣每年約新增五百例新病例,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也是在台灣所有白血病(leukemia)中年發生率最高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作較為快速,其症狀多與正常造血細胞被血癌細胞壓制的情形有關。當患者紅血球不足時,就有倦怠無力、臉色蒼白的情形;當白血球受到抑制時,病人會有感染發燒的症狀;當血小板不足時,皮膚有瘀青、牙齦出血,且抽血處常不易止血的狀況,而患者多因上述異常情形就醫,進而發現罹癌。在治療方面,因血癌病人大多已經免疫能力低下,常有併發嚴重感染的機會,而且急性白血病化療一般比固體腫瘤來得強,毒性也較大,有時血癌細胞對化療一開始敏感度較高,可能造成腫瘤細胞溶解而釋放出一些有毒物質而致命。因此,治療之初,先要穩定住病人之生命狀況,例如感染之控制、停止與預防出血現象,適量體液補給,並嚴密監控病人內臟功能與生命徵象。

醫訊/骨捐後防黴大作戰

醫訊/骨捐後防黴大作戰#血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血病友化療後21天、骨髓移植後100天內為黴菌感染危險期!高感染率、低確診率,黴菌威脅無處不在。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癌友資源中心(向陽屋)與台灣髓緣之友協會特舉辦「白血病友掌握2100關鍵感染黴」,當天將邀請腫瘤科暨血液科謝佩穎醫師主講黴菌感染預防,最後有Q&A時間。本講座須事先報名,該單位歡迎病友、家屬及民眾踴躍參加,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與筆。名稱:白血病友掌握2100關鍵感染黴時間:101年11月26日(一)下午13:30~15:00地點:新北市板橋亞東醫院10樓第2教室(請搭乘正門入口旁7號、8號電梯)洽詢:02-7728 2176 向陽屋 詹小姐

血癌曙光 醫師:二代標靶藥物成效佳

血癌曙光 醫師:二代標靶藥物成效佳#血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種,俗稱「血癌」,目前全台約有1000多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主因是人體中第九對及第22對的染色體錯位,出現醫學上所稱「費城染色體異常」,使骨髓細胞製造白血球的功能出現問題,造成身體免疫系統出現異常甚至死亡。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血庫主任林增熙解釋,過去研究經驗顯示其發生原因可能與基因突變、輻射或化學傷害有關,治療血癌的方法已從過去的骨髓移植轉變成口服的標靶藥物治療,其中,二代標靶藥物在一線治療上成效比第一代藥物高出兩成,衛生署已在今年七月納入健保給付。針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方法,包含有口服化療藥物來減輕病情症狀,以及使用干擾素來達到染色體緩解的效果以及異體造血幹細胞的移植,但配對成功率仍低;直到約十年前第一代標靶藥物出現,可針對癌症基因進行攻擊並達到治療效果,大幅提升白血病患者的存活期。雖然第一代標靶藥物已突破過去治療模式,但仍有部份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出現副作用或抗藥性的情形,如腸胃道不適及眼皮水腫等狀況產生,嚴重時還必須被迫停藥。林增熙表示,衛生署核可的二代標靶藥物已於今年七月納入健保給付並於二線及一線使用,可大幅降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惡化速度,較舊型的藥物來說,二代標靶藥物可更加抑制癌症基因的表現,並快速幫助患者緩解症狀;另外,在一線治療效果上,二代藥物較舊一代藥物的血癌治療指標-「完全分子學反應CMR」(代表患者體內的癌症基因數幾乎偵測不到)多出兩成的良好反應;此外,在血癌治療後每三個月定期追蹤罹病基因,持續一年若都能達到CMR的程度或是部份染色體緩解,都較能掌握治療的成功機會。目前在臨床門診中約有2-3成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會選擇使用二代標把治療藥物,其中不乏是在接受第一代標靶治療藥物後出現副作用或抗藥性的二線治療患者。林增熙強調,雖然目前針對癌症治療的藥物日新月異,提醒民眾還是必須遵循醫囑按時服藥、定期追蹤以及適時與醫師溝通病情,才能打造最適合自己的癌症醫療方式。

一點都不寂寞!雖生重病高凌風笑容依舊

一點都不寂寞!雖生重病高凌風笑容依舊#血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人生最寂寞的時刻,無非是臥病在床,卻無人慰問與關心的時候,但是他一點都不寂寞。躺在病床上的高凌風,雖高燒不退,罹患急性敗血症,全身血液充滿細菌在竄流,白血球數量飆高至10萬,疑似罹患血癌,可是他依然帶著笑容,因為小金(前妻),與兒子寶弟,相守在病床旁,讓他開心不已。高凌風於13日因胸悶、發高燒而送往國泰醫院急診,經診斷之後,可能罹患血癌,但是八個月未見的小金,卻著急地回去他身邊照顧他,為他擔心,為他忙,還四處尋找有關於血癌的資料。然而,因為這場病,讓身邊所有的親友都回來了,連最深愛的小金,也相守在旁。雖然生病,一頭散髮神情憔悴,但是高凌風還是笑著說,「你們不知道,這是最可怕的時刻,也是我最開心的一刻。」  

血癌變成慢性病?定期服藥可做到

血癌變成慢性病?定期服藥可做到#血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過去民眾只要一聽到血癌兩個字,頭皮都會發麻,認為罹患血癌若沒有盡速接受骨髓移植恐怕壽命不長!其實白血病(俗稱血癌)若接受到良好定期監控,血癌也可是慢性病!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代表暨台大醫院血液科醫師姚明表示,只要定期監控疾病,並遵循醫囑按時服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也可以視為一種慢性疾病,醫病雙方一同追求國際治療目標「完全分子學反應CMR」,相當於血液中的癌症基因幾乎不存在,疾病就能達到良好控制。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謝政毅醫師說明,由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主要成因,是因為患者體內的09號與22號染色體易位。因此國際上,便將9月22號這一天,訂為「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鼓勵病友勇敢抗癌。謝政毅指出,但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也面臨最大的兩個關卡,即疾病診斷不易以及病人不愛吃藥,造成治療中斷。姚明醫師解釋,白血病中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種慢性癌症,與一般熟知的急性白血病不同,並不會急速惡化。血液型的癌症不像一般惡性腫瘤,可以透過手術做切除,骨髓移植也並非每個患者都適合。目前在台灣每年新增約100~200人左右,推估目前全台約有1,000多位患者 。姚明醫師補充,過去沒有標靶藥物的時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大約只有半數可存活超過5年。但是在標靶藥物出現之後,因為可精準的針對疾病成因做阻斷,5年存活率大幅提升至9成,但患者若是無準確的掌握疾病控制狀況,導致疾病進一步惡化,存活期平均則不到一年。 (照片來源: 記者廖詠琦拍攝)

營養午餐竟添加氯黴素 恐致血癌!

營養午餐竟添加氯黴素 恐致血癌!#血癌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簡稱行政院消保會)日前針對學校營養午餐食材(肉品及蔬果)進行動物用藥及農藥殘留檢驗,檢驗結果發現,生鮮肉品全數合格,但有4件肉製加工品檢驗出依法不得檢出的氯黴素、恩氟沙星或氟甲磺氯黴素動物用藥殘留。對於肉製加工品被驗出氯黴素,專家也很驚訝,表示恐引發血癌(白血病)。此外有6件蔬菜檢驗出農藥殘留,不合格率為17.5%,行政院消保會除已立即採行必要措施,請地方教育局通知相關學校要求供應商停止供應該項肉品及蔬菜,並請衛生局追查不合格食材來源,以確保學童的安全。營養午餐的食材竟驗出動物用藥,廠商似乎沒有把學童健康放在眼裡。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接受媒體訪問時也很驚訝,他說怎麼可以用氯黴素呢?這可能會引發白血病以及骨髓再生不良性貧血。氟甲磺氯黴素恐會對人體產生骨髓性毒性,大劑量時則會對肝、腎造成傷害。恩氟沙星不具致癌性,但人體若長期大量吸收,會導致腸道障礙與結晶尿形成尿路結石,甚至傷害腎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