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

遠離中風 不妨中西合併

遠離中風 不妨中西合併#腦出血

中風為臨床常見病,多發好發於中老年人,其發病類型包括腦出血、蜘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栓及腦栓塞等。中風具有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併發症多的特點,即使是”短暫性腦缺血”(TIA) 發作,2~3年內會約有半數人會再復發或真正中風發病,所以不論是出血性中風或缺血性中風,一次發作後,都要小心避免再發。 奇美醫院中醫部莊智翔醫師表示,針灸治療中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中醫學認為中風病為內風夾痰火,上擾清竅(腦),致腦絡阻遏,竅閉神匿,神不導氣。腦血管意外的患者,特別是中風急性期、恢復期的病人,採取針刺治療的時間愈早愈好,因為血栓形成的初期,腦細胞尚未壞死,細胞的活性處於可逆狀態,此時給予針刺頭部穴位,可使病灶周圍血管擴張,加速側枝循環的建立,改善腦細胞的營養狀態,促進腦組織的功能恢復。莊醫師進一步說明,頭針配合醒腦開竅法、體針針刺法可改善中風急性期、恢復期患者的神志、語言、肢體運動功能狀態。在目前,中風初期住院患者之中醫治療屬健保可給付之療法,此項政策對於目前不景氣下經濟拮据家庭之患者亦可提供更好的中西醫結合全方位之照顧。 另外莊醫師指出,在中風恢復期常見「肩手綜合症」 (SHS),患者會在中風後出現肩痛、運動障礙、手腫脹等症狀,進一步會有手指屈曲性攣縮、僵直、肌肉萎縮。血液瘀阻是其基本病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為基本對策,而針刺可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緊張度降低,血流量增加。從整體上推動氣血,排除濁瘀和啟動細胞生機。故針灸治療上以循經局部取穴為主,配合拔罐治療,借熱力和負壓來緩解、消除肌肉僵硬,擴張末梢血循環,使局部血流加快,血流供應增加,並能鬆解關節周圍肌肉,使關節活動度增加,有利於改善肢體功能活動。 所以建議在中風患者恢復期,採取中西醫結合療法控制危險因素以預防中風。高血壓是出血性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早期高血壓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失眠等,多為肝陽上亢證。可選用滋陰潛陽之法來降壓,如鉤藤、天麻、菊花、代赭石、石決明等佐以何首烏、生地、熟地中藥以解決臨床症狀,使陰陽得以平衡,防止血壓反彈。高血壓病到了後期,合併有糖尿病或腎損傷的病人,用西藥降血壓的同時,對於合併糖尿病偏陽虛者用五加皮、淫羊藿、白朮等降壓降糖;偏於陰虛者用玄參、旱蓮草、生地滋陰降壓降糖;若血糖、血脂、膽固醇偏高者用澤瀉、山藥、山楂、何首烏,有腎功能減退者用車前子、寄生、益母草、懷牛膝、杜仲等降壓化濕利尿。 莊智翔醫師提醒民眾,治療期間,患者應避免情緒劇烈波動,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自身努力肢體功能鍛煉;另外,生活規律、注意休息、調節飲食、控制體重、戒煙酒、三餐清淡,中西醫搭配治療也是提高中風患者恢復期療效與生活品質的不錯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