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住沙鹿,60多歲的許姓女士,最近總覺得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即使維持原本的作息與飲食習慣,但體重就是不聽話,直線上升,控制不下來,而且她也發現體力不濟的狀況越來越明顯,稍微活動一下就氣喘噓噓、胸口悶悶,上下樓梯時更是費力。她擔心自己罹患了什麼疾病,於去年還特別到心臟科看診,並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查,檢查結果也未發現異狀。直到今年,她到醫院接受較全面的健康檢查後,才知道自己已是代謝症候群的一員,再不好好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恐怕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很高。光田綜合醫院健康檢查中心王牧群醫師表示,國人代謝症候群的比例不斷上升,代謝症候群並非一種疾病,而是透過指標項目的檢查結果,定義是否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進而能讓民眾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提前預防。我國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指標包括腰圍、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空腹血糖與血壓等五項。腰圍女性大於80公分,男性大於90公分,三酸甘油脂高於150、男性HDL-C低於40或女性低於50,空腹血糖高於100,血壓大於或等於130/85,就都算是不正常,只要上述五個指標項目有三項超出正常值,就代表有代謝症候群。王牧群醫師指出,這位許姓女士於門診進一步安排核醫科心肌檢查仍無異常,除了腰圍超過80公分外,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都過高,近年來身體狀況不佳的毛病與這些潛藏於體內的危險因子脫不了關係,若不提早預防保養,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的風險會很高。目前許女士在光田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已積極透過飲食與運動調整健康狀況,飲食方面,以清淡的「3低」飲食(低油、低鹽、低糖)為主,運動方面則掌握「333」原則(每周3天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每次心跳速率達130下),相信持之以恆,定期追蹤,健康狀況就能有所改善。另外,患有心臟病的民眾運動方式則需依心臟科醫師的建議來進行。近年來,國人生活習慣多吃少動又作息不正常,已使代謝症候群的年齡層下探,不少人年紀輕輕健康狀況就拉警報。醫師提醒民眾,即使診斷出為代謝症候群,只要在醫師協助下積極矯正生活與飲食習慣,還是能有效預防疾病發生,症狀輕者甚至能恢復正常數值。而40歲以上的民眾因代謝功能下降,需更加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定期至醫院或健康檢查中心接受健康檢查,隨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