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

失眠好苦!中醫教「安神藥方+按摩5穴位」助你好睡

失眠好苦!中醫教「安神藥方+按摩5穴位」助你好睡#穴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隨著時代進步,人們的生活步調愈來愈快,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睡不著、睡不好、睡眠易中斷等情況,漸漸變成許多人的家常便飯。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台灣慢性失眠盛行率高達11.3%,顯示每10個人中,就有1人飽受失眠之苦。 衛福部苗栗醫院中醫科醫師楊哲彥表示,在中醫典籍《内經》及其後各時期文獻中,對睡眠障礙的論述以「不得卧、不得眠、夜不瞑、不得寐、嗜卧、多卧、好寐」等不易入睡、嗜睡的睡眠困擾情形。 延伸閱讀: 失眠睡不好?就吃水果吧!營養師教你吃「3大助眠水果」一覺到天亮 中醫治失眠3大原則 楊哲彥說明,中醫治失眠,先從心下手。中醫論失眠離不開「心」,然而中醫的心和西醫心臟的概念有所不同。中醫說「心為君主之官」,主導人體五臟六腑的運作與功能,且心藏神,也管理人體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正常人在白天處於陽氣升發的狀態,因此能夠有精神地執行各種活動,到了夜晚陽氣入陰,如同太陽下山一樣,才再進入休息睡眠的狀態。 心氣虛衰、心陰不足或心火過旺,都會因心失所養或心神不安而失眠。胃功能不佳,消化不好或睡前吃太飽或太餓,也會因胃不和擾心而臥不安;常處壓力環境或有不愉快卻無處發洩,或易怒、過食上火食物等,也會使肝膽之氣疏泄不利而擾心。過度勞累、年齡增長、或長期慢性病耗損,也會導致腎陰消耗則心陽上亢、心神不安。 楊哲彥指出,失眠因素複雜,中醫的治療原則為: 1. 「養心安神」為主,常用的藥方如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湯、清心蓮子飲、養心湯、茯神、夜交藤等。 2. 「疏肝理氣」,藥方如柴胡疏肝散、龍膽瀉肝湯、加味逍遙散等。 3. 「胃腸失和」,藥方如香砂六君子湯、平胃散、保和丸、霍香正氣散、山楂、砂仁、神麴等。 延伸閱讀: 長者睡覺老是抽筋?5方法可預防 按摩5穴位可安神助眠 想有助安神、助眠,楊哲彥也建議指壓按摩常用5穴位: 內關穴:從手腕橫紋正中往手肘方向2吋、約3橫指距離處。握拳時,兩筋之間凹陷明顯,按壓凹陷處會出現酸脹麻痛感。 神門穴:位於腕部的腕掌橫紋上,小指一側的按壓凹陷處。 百會穴:可敲擊位於頭頂正中央的百會穴,位置係從兩耳到頭頂畫一條線,再從兩眉中央往頭頂畫一條線,在兩條線的交接點。 太陽穴:位於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在兩眉梢後凹陷處。 風池穴:位於後頭部,微低頭在枕骨下方,兩條大筋之間的明顯凹陷處。 楊哲彥提醒,失眠除了妨礙一般日常睡眠,使身體容易覺得虛弱或噁心,也影響隔日白天活動力、專注力和社交能力等,且患者易怒、急躁、衝動的表現會提升,工作時出錯或意外發生比例也隨之增加。因此解決失眠有其必要和急切性,適時尋求醫師協助,才不會夜夜難入眠。 (楊哲彥表示,輕敲、按摩或由醫師針灸百會穴,有助養心安神。圖片提供:衛福部苗栗醫院中醫科)  

拇指、手腕又痛又腫!醫教「1招」有效預防「媽媽手」

拇指、手腕又痛又腫!醫教「1招」有效預防「媽媽手」#穴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32歲吳小姐因要照顧新生兒,需時常擰毛巾或是抱小孩,持續一段時間後,卻開始感覺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嚴重時更會極度痠痛導致無法使力,但又無法放下手邊的照顧工作,因此求診中醫協助。才發現是患有俗稱「媽媽手」的症狀,醫師施以針灸治療2週並建議吳小姐使用護腕,才讓痠痛獲得大幅緩解。「媽媽手」是肌腱炎的一種!施力習慣不當是主因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陳奕任表示,「媽媽手」常見於常見於30~50歲女性,部分女性在產後4~6週會受到這個病症困擾,大多與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用力,或是反覆用力過度有關。「媽媽手」是指第一背側間隔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因手腕或拇指重複性活動,導致大拇指肌腱和滑膜發炎腫脹疼痛使活動受限,當用患側握住物體時會出現疼痛。除了大部分可以透過休息恢復外,西醫的治療有夾板固定限制活動、抗發炎藥和類固醇注射,嚴重者也可能需開刀治療。陳奕任指出,依中醫觀點看「媽媽手」屬於筋傷勞損,特點是手腕活動過多,久則傷筋耗血,筋腱氣血循環較差,修復能力跟不上勞損速度,造成局部代謝不良;時間一久會促使肌腱粗糙纖維化,導致症狀加重。治療方式除了基本的多休息,也能透過針灸手三里、陽溪、合谷等穴位幫助修復,而艾灸及熱敷亦具有輔助治療方式。長時間使用手腕或拇指者如上班族、裝修工人等亦要當心陳奕任特別提醒,「媽媽手」不只媽媽專屬,只要是長時間使用手腕或大拇指,即使爸爸也會有「媽媽手」;其他原因如上班族長期用滑鼠鍵盤,以及常需使用手腕及手指用力的裝修工人等,也都易罹患「媽媽手」,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需避免拇指長時間、經常重覆的動作。而新手爸媽照顧小孩時,無論單手或雙手抱嬰兒時,陳奕任也建議盡量讓五指拼攏,手掌、手腕成水平狀,有助於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並避免重量只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再配合正確的伸展運動和肌力訓練,可以有效預防「媽媽手」的產生。

過敏兒冬天好苦,中醫教你用「溫敷穴位」改善症狀

過敏兒冬天好苦,中醫教你用「溫敷穴位」改善症狀#穴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許多民眾會利用冬天進補,保養身體,增強體質。除了食補之外,有過敏困擾的民眾也可以考慮「冬九貼」,就像冬令進補般,冬九貼是利用溫灸貼敷穴位的治療方法,提升抗寒能力,減少呼吸道疾病及過敏症狀。冬九貼是什麼?怎麼貼才有效?冬九貼是配合中醫節氣「三九天」,施行溫灸貼敷穴位的治療方法,又稱「三九貼」。傳統中醫依照節氣,從冬至後的9天稱為「一九」,依此類推,每隔9天為一個階段,第二段的9天稱為「二九」,第三段稱「三九」,3次療程共27日,稱之為三九天。今年「冬至」為12月21日,因此,而冬季三九貼時間為本月22日到下月22日,共3次療程,間隔7至9天。 初九天:2021/12/30(週四) 二九天:2022/01/08(週六) 三九天:2022/01/17(週一)南投醫院中醫科顏素美主任指出,三九天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此時人們常感到身體的能量不足,血液循環不良,皮膚乾燥,毛孔緊縮,活動力下降,身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也是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的好發的時候,若在此時配合天氣施行溫灸貼敷穴位的治療方法,又稱為「冬九貼」治療。顏素美說明,灸貼用藥是以具有辛散溫通作用的藥物為主,通過對特定穴位的溫熱刺激,補充身體陽氣、提高身體能量,以祛除肺中寒飲伏邪、解痙平喘來達到防治呼吸道疾病發作的目的。現代醫學發現,三九貼療法可以促進大腦皮層-下丘腦-垂體的調節反應,降低血中嗜酸性白血球,對肥大細胞有保護作用,提高身體的免疫機能。顏素美提醒民眾,並不是非得在三九日進行敷貼才有效果,有需求的民眾可以在「三九天」期間,選擇能配合的時段,至醫院中醫科向醫師進行諮詢及評估,改善過敏體質。

眼睛乾澀、模糊恐因內臟出問題?中醫師授護眼5大穴位

眼睛乾澀、模糊恐因內臟出問題?中醫師授護眼5大穴位#穴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每天上班都感覺視力減退、乾澀模糊、疲勞嗜睡?眼睛可以快速反應出人的疲累狀態。而對高齡者而言,「視力茫茫、看不清」更是老化過程無法避免的眼患困擾。苗栗醫院中醫科醫師楊哲彥指出,門診病患中表示有眼睛症狀困擾的比例已非常高。眼患問題趨勢增 急慢性傷害皆始於生活現代人為何眼睛常常出問題?楊哲彥指出,除了糖尿病、高血壓及眼外傷等疾病肇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過度使用「靈魂之窗」,如長時間玩手機、打電腦、看電視等,幾乎無時無刻都在近距離的使用眼睛,難怪眼睛會吃不消。還有平日常熬夜看書、工作或玩樂,未好好善待眼睛使其充分休息,也沒時間到室外多看遠處,加上愛吃烤、炸、辣的食物,都會對眼睛造成急慢性傷害。楊哲彥進一步說明,現在小朋友常有的假性近視,或中老年人常見如淚水及眼屎較多、初期白內障及青光眼、眼睛疲勞、眼乾澀等問題,皆可用針灸與中藥調理,仍有改善的效果;若嚴重­到已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眼角膜破壞等情況,就需進行眼科手術,後續再用中藥與按摩針刺穴位調理了。常針灸按摩5大穴位 護眼同時也顧肝好的生活作息對於眼睛保健最為重要,中醫理論上認為晚上11點子時以後是肝臟調養生息的時段,若熬夜不休息,眼睛會老化得很快,更可能出現眼睛乾澀、視力模糊、分泌物過多等問題,需依症狀分析背後可能的生心理狀況,以中藥及針灸來改善體質。透過針灸和按摩等適度刺激,可減緩眼睛疲勞、模糊症狀,增強眼睛、眼眶、眼皮活力,楊哲彥建議可留意這5大穴位:1. 位處眼眶瞼緣內側的睛明穴2. 左右眉毛內側的攢竹穴3. 雙側太陽穴4. 兩眉頭連線中點的印堂穴5. 四關穴(雙合谷及雙太衝)若欲以中藥調理眼睛,常見的有枸杞、菊花、決明子、女貞子、山楂、黃耆、柴胡等,或服用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養肝丸、龍膽瀉肝湯、柴胡疏肝散等,皆有明目顧肝的效果,使用前亦需注意體質來增減藥方與劑量。楊哲彥補充,眼睛為反應身體內臟狀態的重要部位,保養眼睛、預防眼疾應從內在著手,常保持心情輕鬆愉快、切忌煩躁多思,臟腑少病就不會影響眼睛健康。

寒假歪斜躺姿 醫師教護脊重點迎開學

寒假歪斜躺姿 醫師教護脊重點迎開學#穴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比以往漫長的寒假即將結束,你的孩子們待在家時有以下這些習慣嗎?1.喜歡躺在沙發看電視2.習慣趴在桌上看書寫字3.走路彎腰駝背由於孩子的骨骼仍在發育當中,如果長期姿勢不良,可能就在無形之中慢慢傷了脊椎。扶原中醫診所台中院區王咨翔醫師說明,脊柱主一身陽氣的督脈,因此脊椎的健康是不能忽視的!醫師在治療上,主要會對頸椎、胸椎及腰椎的整脊正骨加上針灸治療來進行改善。【端正脊椎三穴位】1.手部的後谿穴:當手握拳時,位在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可以通暢脊椎氣血,振奮陽氣。2.腰部的命門穴:位在腰部後的中線上,肚臍的正後方按壓凹陷處。能強化督脈與血氣的運行,利腰脊、強健腰膝。3.足部的湧泉穴:位於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能夠強筋健骨。【護脊三要點】1.書包雙肩背、不過重: 書包肩帶一定要揹兩條,才能把背包的重量平均分散在雙肩,而且肩帶要拉緊,讓背包重量盡量靠近背部。另外背包重量盡量不要超過孩子體重的10 - 15%。2.使用3C產品注意姿勢:使用3C產品時應採平視方式,眼睛與螢幕至少保持30公分距離,並多使用手機架或平板電腦架,避免低頭導致肩頸肌肉緊繃。3.多做伸展操活絡筋骨:像是雙手上舉伸直,雙掌貼合的動作,還有雙膝跪地,雙手往前伸直且手掌貼地的動作,都可以放鬆背部、幫助拉長脊椎,改善駝背問題。「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這句千古流傳的媽媽經典語錄,其實就是對保護脊椎最好的註解。趁著開學前不妨多提醒孩子姿勢要端正,鼓勵多運動伸展,才能讓孩子長的挺、長的正!(文章授權提供/扶原中醫)

中醫教4穴位提升免疫 阿膠真假辨別

中醫教4穴位提升免疫 阿膠真假辨別#穴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感染及致死的病例尚未緩和,要抵抗肺炎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以外,我們也不能忽視照顧好自身的免疫力,扶原中醫診所院長郭大維醫師和大家分享能夠幫助活血、提升免疫力的穴位,讓大家也能提升自我防護力,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幫助活血、提升免疫力的四大穴位一、腎俞穴:位在下背部兩側,屬膀胱經。中醫講腎為先天之本,因此按摩此穴具有補腎益氣 的功效。二、關元穴:位在肚臍往下四指處,屬任脈。此穴會匯集全身血液,是強健身體的重要穴位,具有鞏固元氣 的功效。三、血海穴:屬脾經,位在膝蓋內側上方。顧名思義這裡就是血液最豐沛的地方,能夠幫助調血養血,同時也是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的常用穴位。四、足三里穴:屬胃經,位在膝蓋下方四指處,能夠調理陰陽、健脾和胃。阿膠+當歸、熟地助補血 阿膠+桃仁、紅花助活血想要增強抵抗力,平常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中藥材來補血,最常見的就是當歸、何首烏,另外比較特別的還有之前甄嬛傳裡面常常出現的阿膠。當阿膠和當歸熟地一起,就具有補血的功效,那和桃仁、紅花補起來,就有活血的作用。辨別阿膠真假的方法但阿膠價錢比較高,很多人都會說擔心買到假的,這邊我也教大家一個簡易辨別的方法,把阿膠放在用手機的手電筒上,如果透出紅色的光,就是真品。郭大維醫師表示,除了按穴位、透過中藥材補血外,大家也別忘了日常中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也不要過於勞累,隨著天氣變化來增添衣物!(文章授權提供/扶原中醫診所)

年後胖三斤 按穴位助瘦腰肚

年後胖三斤 按穴位助瘦腰肚#穴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新年與親戚好友團圓相聚,再加上假期放鬆,難免大吃大喝,生活作息不像平常上班時的規律,等到過完年後回到工作崗位,突然發現自己的身材走樣了,甚至肚子胖了一圈,衣服和褲子好像穿不下,這時候真的要買新衣新褲了。肥胖由於陽氣虛衰、痰濕偏盛安南醫院中醫部賴建銘醫師說,現代高熱量的飲食與靜式的生活型態,肥胖儼然成為「通病」,肥胖不只影響外貌和體型,而且還會影響自身的健康,例如:不孕症、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中醫認為肥胖,主要是由於「陽氣虛衰,痰濕偏盛」所導致,脂肪屬於「痰濕」的一種,藉由專業中醫師針對個人體質來辨證論治,利用中藥或針灸調養,確實能達到改善肥胖的體質而進一步健康減重。肥胖常見的三種體質1. 脾虛濕阻型:表現為食慾不佳,倦怠疲勞,四肢沉重,腸胃脹氣,大便軟黏,晨起時臉部及下半身水腫,體型以下半身肥胖為主等。可用健脾利濕、袪痰消脂來做調理。2. 氣血虛弱型:表現為肌肉鬆垮無力,全身均勻型肥胖,食量不多,吃得少卻容易胖,平時易感到疲倦,甚至頭暈心悸,手腳冰冷,稍微動一下就氣喘呼呼等。可用補養氣血來加強新陳代謝。3. 胃火旺盛型:表現為胃口好,食量大,暴飲暴食,消化快,吃完東西後容易餓,飲食不忌口,面部及皮膚容易出油,口渴,口臭,嘴破,宿便排不淨等。宜清胃熱、潤腸通便來調理。 針灸方面,賴建銘表示亦可選用一些穴位來調理,如:水分、大橫、天樞、關元、足三里、陰陵泉、內庭等穴來促進水分代謝、幫助腸胃運化,過年好好享瘦人生,過年後多運動促進新陳代謝生活作息規律勿熬夜飲食盡量避免辛辣炸烤和生冷食物。

冬季想養生!中醫師教養腎必按三穴位

冬季想養生!中醫師教養腎必按三穴位#穴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很多人知道養腎的重要性,尤其是冬季,我們更適合適當的補充一些黑色食物 來補充腎氣、抵抗寒冷,提升免疫力!中醫認為腎藏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更是生長發育及生殖之源,此外腎主骨生髓,而腦為隨海,由此可知中醫的腎和大腦功能也有相關密切的關係。扶原中醫總院長郭大維醫師表示,簡單地跟大家介紹足少陰腎經上的三大穴位,這三大穴位記起來,冬季養陽穩妥當!一、太溪穴-滋陰補腎氣、壯腎陽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為補腎的重要穴位。所謂輸穴就是指經氣匯聚之地;而原穴則是原氣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說,腎經的原發力和原動力都在這裡。取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間的凹陷處。二、照海穴-滋腎清熱、補益腎水、通調三焦照海穴為八脈交會之要穴之一,尤其針對腎陰虛所引起的症狀,如健忘、失眠、頭髮乾燥、畏寒怕冷等,也可以按摩照海穴來緩解。取穴:位於足部內側,內踝尖的下方凹陷處。三、大鐘穴-益腎平喘,調理二便大鐘穴為腎經上的絡穴,什麼是絡穴呢?顧名思義就是「聯絡」的意思,大鐘穴可以同時調節我們的腎經,以及與腎經相表理的膀胱經,主治咽喉痛、神經衰弱、月經不調、泌尿道疾病等。是的,看到主治咽喉痛不要懷疑,腎經通咽喉,所以也常用於治療咽喉部位的疾病。取穴:在足內踝下方,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除了按壓以上三大穴位之外,每天睡前泡泡腳,也有助刺激穴位,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的作用喔!冬季養生就從養腎開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