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

「三不政策」讓孩子遠離近視

「三不政策」讓孩子遠離近視#近視

台灣近視比率之高,可說是國際馳名,因此國內所發表的研究,已扭轉了國際間對近視成因的認識。台中榮總視力保健中心 沈秉衡 醫師指出,造成近視最主要原因是後天環境中「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不當」所引起。由於升學壓力的競爭,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居住空間的狹窄,在在都使得學齡兒童或學齡前幼兒無法擺脫「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不當」的環境,使得近視比率不但居高不下,甚至逐年增高。沈秉衡 醫師表示要防治近視就應從造成之原因做起,避免長時間使用我們的眼睛,避免近距離使用我們的眼睛,避免不當使用我們的眼睛。【日常生活實際的做法如下】 (1) 避免長時間使用我們的眼睛:幼兒用眼時間勿連續超過40分鐘,每40分鐘讓眼睛休息10至20分鐘,休息時應離開座位活動一下筋骨,若可能最好能讓眼睛觀賞遠方綠色景物,使眼內睫狀肌能獲得放鬆,讓眼睛得到真正的休息。 (2) 避免近距離使用我們的眼睛:閱讀時保持35公分之距離,看電視應保持與電視對角線6-8倍之距離,使用電腦時與終端機距離50-60公分。 (3) 避免不當使用我們的眼睛:注意閱讀時的姿勢,避免趴著或躺著,否則無法維持正確距離;選擇合適高度之書桌椅,以免疲累而形成姿勢不良;閱讀,看電視,與使用電腦時,除了書桌燈要打開以外,房間燈也應打開,避免眼睛處於明暗變化太頻繁的不良環境。 (4) 其他:營養均衡,放假時多到郊外走走,多看看遠方綠色景物,對於眼睛之放鬆與休息都有幫助。而為了避免太早產生近視,家長應盡量不讓幼兒太早學習須使用眼力之課程。

近視環境是主因,假性不能戴眼鏡

近視環境是主因,假性不能戴眼鏡#近視

很多患有高度近視的父母擔心是否會遺傳給下一代,事實上,近視的問題與癌症很相似,和環境有關,也有可能遺傳,但並非是絕對的有或沒有。近視的遺傳並非單一基因的遺傳,而是一種許多基因組給而成的一種遺傳體質,絕大多數要在環境因素的誘發下才會產生問題。一般認為近視有一定遺傳傾向,高度近視比較顯著,一般近視這種傾向就不明顯。有遺傳因素者發病年齡較早,近視多在六百度(-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視者,並無家族史的紀錄。諾貝爾眼科雷射機構 張朝凱 醫師指出,不少眼科專家認為高近視眼屬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此高度近視青年在選擇伴侶時,對方最好不要是高度近視眼患者,特別是有近視家族史,按照染色體隱性遺傳規律,如果父母雙方都是高度近視眼,他們所生的孩子,四分之一是高度近眼患者,四分之二為帶因者(外表正常,但他們的遺傳因子中帶有致病基因),四分之一為正常人,由此可知近視的遺傳機率是很高的。近視是先天遺傳決定,還是受後天環境影響?雖然眾說紛紜但應該是兩者皆有關係。今日醫學雖然發達,但對於遺傳問題尚無根本解決之道,環境因素才是我們可以改變的,也就是我們必須共同努力的。張朝凱 醫師建議一般來說,假性近視切記不可戴眼鏡,因為假性近視只是因為不注意用眼衛生,長時間不斷地連續看字、寫字或近距離精細工作,使眼內專管調節看遠看近功能的睫狀肌持續不斷地處於收縮狀態所造成。這種情況只要多休息、多看遠物,通常會自己恢復,不需戴眼鏡;若是戴上眼鏡,反而會更增加眼睛的疲勞,甚至有演變成真性近視的可能。真性近視就必須配戴合適的眼鏡來矯正,因真性近視是眼軸長度過長導致影像聚焦落在視網膜前,使我們在看東西時模糊不清,這種現象是沒有辦法用自然的方法回復的,故需戴眼鏡來矯正視力。通常在配鏡時,最好還是請眼科醫師或驗光師驗光後再根據處方單配鏡,切勿隨便買眼鏡配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