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

自我防疫 網搜保健認證產品成趨勢

自我防疫 網搜保健認證產品成趨勢#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2020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造成人心惶惶,除了外在環境勤加清潔消毒之外,從網路熱搜中也發現,民眾開始注意到提升內在自我防護力的保健素材,如益生菌、雞精、維生素、藻類、蜂膠和多醣體等,而在琳瑯滿目的產品選擇中,有經過「認證」的產品,更是讓民眾較有安全感的優先選擇。 SNQ國家認證 消費者有保障 「SNQ國家品質標章」是國內營養保健食品重要的品質安全把關機制,通過SNQ認證的保健產品,對消費者而言是一個更有保障的選擇,對產業而言則有助於品質精進、自我提升,「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則是目前國內生醫界最具權威與公信力的評選機制,並有台灣生醫奧斯卡之稱,通過SNQ的產品,方有競逐本獎之資格。 SNQ的驗證內容,從產品原料、工廠製程、成品標示、安全衛生檢驗到市場布局等,都是評審委員會加以評核和提點的範疇。疫情期間,適合潛心穩健地強化產品特點,因此歡迎想以專業性推廣產品者加入SNQ,用「科學實證」證明你的好,為產品品質加值、為行銷加乘,讓使用者主動靠近你。營養保健食品類申請報名共有兩梯次,分別為5月31日及8月31日,詳情及其他類的產品參與請參閱SNQ網站(http://www.snq.org.tw)。

擔心帶病毒回家?專家教你防疫6步驟

擔心帶病毒回家?專家教你防疫6步驟#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面對新冠肺炎來勢洶洶,許多民眾都擔心被傳染,每天出門碰觸到的門把、按鍵、扶手等都可能殘留病毒,又或是慢性病患看診後返家,擔心從醫院帶回病毒,該怎麼做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呢?面對民眾的擔憂,廖偉呈藥師表示,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因此不把病毒帶回家的基本原則就是:回家一定要洗手,並在需要接觸口鼻眼時,也先洗手,以下6個步驟教你如何自我防護:第1步:室外鞋放通風處新冠病毒主要是通過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或接觸傳播,因此鞋子即使沾染到病毒,數量也非常少。廖偉呈藥師強調,在日常生活中不需對鞋底進行消毒,建議室外鞋和室內鞋分開,回家後在門口換鞋,並將室外鞋放置鞋櫃上層通風處即可。第2步:消毒門把、電燈開關及手部門把及電燈開關通常是回家最先接觸的地方,因此可能會殘留病毒,建議可在門口擺放酒精消毒液,回家進行手部清潔時,也將門把、電燈開關消毒一下。第3步:脫下口罩反摺密封丟棄脫口罩前後都要清潔手部,口罩脫下後,應反摺裝入密封袋中或是有蓋的垃圾桶棄置,若需重複使用,則可掛在通風處。第4步:外套掛通風處外套及沒有要洗的衣物可掛在陽台通風處,如果有出入醫院等病毒潛在場所,擔心會將病毒帶回家,可用酒精、低濃度次氯酸水(100ppm左右)噴灑衣物。第5步:反脫衣物放進洗衣籃需要清洗的衣服放進洗衣籃,基本上病毒是沾黏在衣服表面,並不會在空氣中亂飛,但若擔心,也可將衣服反脫放入洗衣籃,或直接放入洗衣機清洗。第6步:消毒隨身物品可用酒精或次氯酸消毒液清潔悠遊卡、手機、手錶、鑰匙等隨身物品,消毒完再次洗手、洗臉。

防疫宅在家 4招家事健身操幫你甩肉

防疫宅在家 4招家事健身操幫你甩肉#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防疫期間不想出門運動,但家中還是一堆家事等著你,不妨轉念,把家事和健身結合,邊打掃邊鍛鍊身體。有氧老師Steven傳授四招家事健身操,日常微運動、每天做,累積起來的運動量,也是很驚人。 1. 洗衣籃彎舉(1) 雙腳張開與肩同寬,雙手握住洗衣籃兩邊,兩邊手肘盡量往身體方向夾緊。(2) 將注意力放在肱二頭肌上,慢慢抬起手臂,約到45度位置,停頓一下再慢慢回放,回放時手臂不完全伸直(手肘不鎖死),過程中保持呼吸節奏。 2. 擦地板跪姿滾輪(1) 雙手張開與肩同寬,手掌放置於兩條抹布上,讓手腕、手肘、肩膀三點呈一線,肩胛骨往後繞半圈、不聳肩,讓背部體線保持一直線,膝蓋跪地,可以選擇腳尖點地或腳背貼地。(2) 全身穩定後,將身體往前推出去,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複動作,記得過程中保持呼吸。 3. 拖地弓箭步(1) 將雙腳前後拉開,膝蓋對齊腳尖,雙手握穩拖把。(2) 穩定後,雙手推出拖把,脊椎延伸,體線保持一直線,向下蹲,直到雙腳膝蓋都呈90度,後腳的膝蓋盡量接近地面,停頓一下,再慢慢回到起始動作。提醒:身體向下時,避免過度前傾、後傾。 4. 洗衣籃深蹲(1) 雙腳打開與髖部同寬(或略開一些),膝蓋對齊腳尖。(2) 將注意力放在大腿和臀部,身體微微前傾,慢慢將臀往後推。(3) 停頓一下後,再慢慢回到起始動作。提醒:動作過程中記得保持呼吸節奏,避免過度拱背。以上四招家事健身操,帶你訓練核心肌群、手臂、大腿,還能讓家裡環境更乾淨,身體裡的脂肪、毒素也一併打包丟出去! 

長者死亡率3倍!長照防疫應比照醫院

長者死亡率3倍!長照防疫應比照醫院#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長照機構成下一波防疫決戰點!台大公衛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陳雅美指出,長者罹病死亡風險高,且長照服務不能斷,建議政府提供機構充足的物資與資訊、提供紓困,並對長照體系空間規劃與資源盤點,比照醫院防疫標準。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則表示,長照機構感染率越低越好,提醒針對高風險族群提早篩檢、治療,降低死亡率。防疫下一波重點 公衛專家點名長照機構陳雅美副教授引香港研究指出,70歲以上長者感染、發病和死亡率是整體的三倍,80歲以上死亡率更達15%。長照長者多有慢性疾病,是高風險族群。目前美澳都發生機構群聚感染,顯示一旦社區感染開始,長照機構是防疫重點。美國已針對長照機構發布指引,提供「阻絕呼吸道感染進入」、「預防機構內呼吸道感染」和「給長者、照顧者和親屬建議」三措施。若照顧可能感染者時,必須遵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針對醫療機構的預防指引,依據空氣傳染和眼部防護的高標準。長照服務不能斷 專家提3大建議陳雅美副教授指出,台灣長照保守估計影響78萬人,根據國外經驗,疫情期間長照服務不能中斷,但須維持1.8-2公尺社交距離,且政府必須提供物資、資訊供機構做足準備。陳雅美副教授建議,在物資方面,長照單位物資比照醫療單位,居家服務團隊則配給更高規格防疫物資,這類人員會跨社區移動,不會擔心感染而停止服務;長照長者則需彈性口罩領取方式。此外,建議設置防疫輔導委員,提供長照機溝防疫訓練和衛教,包含機構長者的親友隔離資訊。「照顧人員感染風險最高是脫下防護衣具的過程,不小心碰觸病毒帶回家中,都要讓照顧者知道。」為了維持長照服務,她呼籲延後評鑑專心防疫,並提供長照人員紓困金與個人獎勵金補助,避免人員怕感染而不願服務。另外,台灣機構空間普遍不足,應維持1.8-2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若機構有確診者,建議以區為單位盤點社區防疫資源,尋求人力支援,讓長照持續。陳雅美副教授期許,台灣已有領先世界的防疫政策,希望也有領先世界的長照防疫政策。比照醫療院所標準 高風險早期偵測治療全台長照ABC三種據點,分別是A類個案管理593家、B類專業照護服務5464家,和C類巷弄長照站2701家。詹長權院長指出,這類長者死亡風險高,必須比照醫院防疫標準,且必須分配較多的防疫資源,做好感控。長照機構等高風險區域的感染越低越好,建議準備快篩,針對高危險族群優先檢測,早期偵測、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保護寶寶 孕婦防疫3大Q&A

保護寶寶 孕婦防疫3大Q&A#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延燒,在這一波疫情流行期間,孕婦對於要如何到醫院進行產檢,以及照護新生兒的注意事項充滿疑問及擔心,婦產科醫師以3個QA,提供深入淺出的專業解答。配戴外科口罩、勤洗手 做好個人衛生習慣恩主公醫院婦產科主任王鐸聲表示,孕婦是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的族群,疫情流行期間更應定期產前檢查,並密切注意胎動變化,有妊娠期合併症或併發症者要適當增加產檢次數,醫院皆有完善的防疫措施,進出醫院應配戴外科口罩、勤洗手,回家後立即更換衣物並沖澡,做好個人衛生保護自己。Q1:武漢肺炎會透過胎盤,造成母子垂直感染嗎?A: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醫學期刊《The Lancet》報告,記錄9名懷孕晚期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入院症狀和新生兒狀態,研究團隊在分娩時抽取羊水、臍帶血、新生兒口咽表皮細胞及母乳,都沒有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存在。但在武漢兒童醫院2月5日確診的兩例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因此,專家推測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途徑。Q2:若有疑似及未痊癒確診病例,可以餵母乳嗎?A: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新生兒哺乳感染病例,但新型冠狀病毒是否通過胎盤垂直傳播,或出生後通過母乳傳播仍不清楚,所以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媽媽,新生兒立即按病毒感染留院隔離觀察兩周,不要進行哺乳。Q3:新生兒符合哪一個條件,需要進行檢查?A: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途徑,可能有母嬰垂直傳播、密切接觸傳播及飛沫傳播(家庭成員間、家庭來訪者)、醫院內感染,所以符合以下任一條件的寶寶需進行檢查:1. 孕產婦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2. 孕產婦密切接觸的家人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3.  新生兒出生後家庭照護人員有確診和高度疑似感染者新生兒用品勤消毒 房間定時開窗保持通風雖然台灣目前未出現孕婦確診案例,但仍須做好防疫工作。王鐸聲醫師指出,照顧新生兒應盡量減少照護者、房間定時開窗通風、照護者勤洗手、對新生兒的用物做好消毒(高溫或75%酒精)等,密切觀察新生兒體溫、吃奶、呼吸、黃疸等變化,若有不適隨時就醫。若媽媽確診或疑似感染,建議新生兒至少隔離14天,新生兒如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精神反應差、吃奶差、反覆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診。(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防疫需求爆量 醫師線上諮詢成主流

防疫需求爆量 醫師線上諮詢成主流#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至今已三個月,儘管台灣的防疫工作相較於其他國家已提前部署,但2月底仍發生第一例院內感染,這也表示到醫院就診,已面臨可能感染的風險。面對疫情並無趨緩跡象,以國際病友及台商為主的高醫附醫-高杏門診,2月推出視訊問診,讓居家檢疫的慢性患者能透過家人到院領藥,另外像是花蓮慈濟醫院也提供居家檢疫或隔離民眾視訊看診等服務。從歐美日看醫療發展趨勢事實上,遠距醫療離我們並不遠,根據經濟部社會創新平台資料指出,以歐美來說,除了視訊看診外,已能整合健康管理硬體設施與服務,即時回傳患者生理數據,讓醫師精準診斷。美國一位急診醫師透過遠距設備,更能同時照護125位住院病患,遠距醫療糾紛發生率更低於實際看診。再看日本,每五位就有一人是高齡者,居家醫療已是照護趨勢,靜岡縣運用科技整合醫療與長照,讓醫院、照護機構、藥局等單位共同掌握患者的生理數據資料與服務,成功讓患者在宅照護。醫療與網路的整合運用已是大勢所趨,通訊大廠LINE去年也與日本M3公司合作,成立「LINE醫療保健股份公司」,期望在醫療與網路的運用上達到加乘效益。醫療+網路運用 大勢所趨反觀台灣,為了照顧偏鄉居家照護及旅外國人的緊急處置,也已部分落實遠距醫療的運用。台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慢性病人口多,大醫院常人滿為患,若能透過遠距醫療,不但能免去舟車勞頓,也讓醫療資源更有效分配與運用。因應此需求,國內許多資通訊大廠紛紛投入醫療+網路的整合運用,國內第一家健康醫療資源共享平台-眾匯智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醫聯網」,因應這樣的需求而生。線上醫師諮詢需求迫切這個線上有一千位專科醫師的諮詢平台,24小時提供各科Q&A,可說是全台最有溫度的線上醫師諮詢管道。原意是想要讓健檢後的民眾在線上詢問報告異常問題,讓醫師提供衛教與指導,武漢肺炎爆發之後,正好成為防疫問題的最佳諮詢管道。「從症狀上如何判斷是流感、感冒還是武漢肺炎?」「早上起床咳嗽有痰狀況明顯是否要就醫檢查?」「哪類消毒產品能預防病毒?」各種對於疫情的疑問,以及自我健康管理的建議,都能夠透過平台由專科醫師一對一線上親自解答問題,除了減少疾病感染風險,更不浪費醫療資源,真有疾病疑慮,也能有第二專業意見的介入。了解更多線上醫師諮詢請搜尋:醫聯網-醫師諮詢平台https://medi.pse.is/Q3SMG

防疫少出門 常備耐放蔬菜補營養

防疫少出門 常備耐放蔬菜補營養#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不同蔬菜有不同的保質期,不管是想要省時省力、經濟實惠的儲備一些常備菜,或為了防疫而減少去街市買菜的次數,選購以下這些食物可同時兼顧營養與長時間擺放,讓家人在家也能補充足夠的營養增強免疫力、防止病毒入侵。以下分享可耐放的蔬菜*花椰菜:含維他命A、B2、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β胡蘿蔔素等。*大白菜:富含維生素C、鉀及膳食纖維等各種營養,鉀能排出體內的鈉幫助預防高血壓。*高麗菜:煮熟的高麗菜一碗約含有1.5至2克的膳食纖維,可增飽足感且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問題。*茄子:茄子中有百分之九十是水分,富含膳食纖維及皂甘,有助於降膽固醇,而紫色的外皮也含有抗自由基的多酚類化合物。*蓮藕:富含膳食纖維及黏蛋白,有助降低血糖、三酸甘油脂、膽固醇水平,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祕及痔瘡、潤腸通便。*馬鈴薯、蕃薯:要延緩發芽速度,可以先拿白紙包住,放入塑膠袋,建議不要使用報紙或廣告紙,以免沾染墨水。*南瓜:除了果肉外,種籽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礦物質等,整顆南瓜都富含多種的營養。*蘑菇: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洋蔥:有降血壓、對抗自由基、減肥、抗老化、殺菌抗癌、調節腸道等功能,洋蔥生食後易在口腔內留下異味,可用濃茶、檸檬汁去除。*紅蘿蔔: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均為脂溶性,烹調過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可增強免疫、維護眼睛及皮膚健康。*白蘿蔔:具降血壓及降血脂功能。身體虛弱、四肢容易冰冷的人,建議不要生吃白蘿蔔。*牛蒡:含豐富的寡糖、膳食纖維可健胃整腸,有助於改善便秘、促荷爾蒙分泌。牛蒡較寒,孕婦、產後、經期中、體質較虛寒者、常容易腹瀉者,不宜大量食用。*芹菜:可降膽固醇、助排便順暢。*青椒、甜椒:富含植物鹼,可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豆芽菜:含豐富營養素、水分及膳食纖維。*木耳:可預防便秘、排除宿便,因熱量低,可助達到瘦身之目的。*海帶:新鮮海帶熱量低,具有礦物質碘,是甲狀腺素的重要成分,可增強新陳代謝、調節生理機能。海帶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降低膽固醇、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的攝取。有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不可吃太多。除了以上蔬菜類之外,還有其他如冷凍肉、冷凍海鮮、雞蛋、即食麵、香菇、冷凍水餃等,皆可成為家中常備的食物選項,讓大家在防疫期間不出門也能獲得足夠營養。若要外出,記得勤洗手、出門戴口罩也是必要的防疫措施喔!

失智者成防疫破口?3對策防堵

失智者成防疫破口?3對策防堵#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蔓延,然而失智者卻因記憶力、理解力等認知障礙,以致難以配合或常忘記防疫事項,而成為防疫破口。疫情中社區活動及服務減少,失智者卻頻頻想出門,也造成家屬與失智者的衝突增加,活動及刺激減少也可能加速失智者退化。民眾應體諒失智者困境 主動提供協助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表示,近日發生香港失智者忘了自己應該居家隔離,竟出門搭車四處走逛的新聞,此事提醒失智者因疾病影響可能成為防疫破口。失智者由於理解力缺損、記憶力障礙、語言障礙等,不易了解防疫措施與宣導內容,較難正確陳述身體狀況、旅遊史、接觸史,也難以記得或配合防疫事項,如居家隔離、戴口罩、勤洗手等。失智者可能產生躁動或失序行為,造成家屬與大眾的困擾。賴德仁理事長呼籲,政府應留意失智症家庭的需求,民眾多體諒失智者的困難,並主動協助防疫,以利防疫滴水不漏。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幫助社區失智者進行防疫,可加強以下應對策略:1.簡單說明、重複提醒面對行動自如且獨居的失智者進行防疫宣導時,請以簡單明瞭、失智者聽得懂的話來說明,並確認失智者是否理解。宣導時示範正確防疫措施,如正確的洗手及戴口罩方法。宣導後,重複提醒失智者,以及在門口張貼防疫海報,避免失智者忘記。若失智者違反防疫措施,民眾與家屬宜適時勸導、轉移注意力並解釋原因,避免指責失智者。2.增加環境消毒、乾洗手等防疫措施失智者較難記得不可到處摸,也容易隨意摸眼口鼻。因此,若無法改變失智者的行為,建議由照顧者協助失智者經常進行手部清潔,並增加物品與環境的消毒頻率,避免失智者隨意觸摸眼口鼻,增加感染風險。里長及社區志工協助獨居失智者執行防疫措施。3.主動關懷失智者需求失智者需要政府與民眾主動關照與協助。例如失智者不知道要去藥局排隊買口罩,照顧者也難以一面照顧失智者、一面排隊買口罩,建議政府在資源允許情況下,主動提供口罩到社區服務據點,供失智者及家屬購買使用。防疫期間社區活動及服務減少,但失智者可能頻頻想出門,使得失智者與家庭照顧者的衝突機會增加,政府宜請個管師電話關懷,並協助家屬安排居家活動,安撫被困在家中的長者並減輕照顧者壓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