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流感威力大 感冒幼童突然無法行走!

流感威力大 感冒幼童突然無法行走!#流感

入冬以來一波波寒流造成的低溫,一直是流感的高峰期,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門診發現有很多小朋友感冒後,導致雙腿疼痛突然無法行走,經醫師診斷後發現是感冒所引起的「急性肌炎」,經過治療後患者症狀終於獲得改善,也讓家長嚇壞的心情終於可以放鬆。(照片為醫師檢查小朋友,照片取自Free digital photos.net)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高佳慧表示,上個月門診發現很多年齡約5歲~14歲的病童,其中又以6歲~8歲的病童居多,都是因感冒後,初期有發燒的現象,過一兩天後突然兩腿卻出現酸痛,甚至無法走路,由心急如焚的家長帶來就診,檢查發現病童血液中的肌甘酸指數大幅上升,診斷為「急性肌炎」,安排病童住院接受治療,經治療症狀獲得改善,皆可返家休息。年節過後,天氣仍舊是冷颼颼,民眾不論年紀大小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並增強抵抗力,以免感冒,高佳慧醫師說,臨床上,孩童會突發性不良於行,常見的因素為不小心撞傷或扭傷所引起的疼痛,使得走路時因為重量的牽扯而疼痛,導致無法行走;其他的因素,如病毒侵犯神經系統疾病的類小兒麻痺症、腦脊髓炎,也會造成不良於行,無法行走的治療視其不同的病因而決定。高佳慧醫師說,上述孩童們出現的急性肌炎,為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所引起;最常見的是流感病毒A型與B型,其他的有C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克沙奇病毒、腺病毒等,也都可能造成肌肉發炎。高佳慧醫師指出,病毒性感染合併急性肌炎現象,可能是病毒直接侵犯肌肉引起發炎,也可能是經由免疫系統的反應所致,不過,這種肌肉發炎的症狀常是在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逐漸改善時發生,還好肌肉疼痛的現象會自行改善,約一週的時間,患者只要多休息、多補充水份,必要時,給予止痛藥減輕疼痛,不會產生不良的後遺症,孩童感冒後若出現異常(高燒不退、雙腿肌肉無力或疼痛、頭暈、嘔吐及意識改變等症狀),最好還是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流感疫情緩降 卻4天奪4命

流感疫情緩降 卻4天奪4命#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台北報導)根據疾管局於(17日)表示,急診的就診人數與比例下降幅度雖趨緩,然整體疫情已脫離高峰期,且穩定緩降中,但昨天根據疾管局最新監測再公佈4起流感相關死亡病例,分別是台北市50歲女性、78歲男性、桃園縣與南投市84歲男性,4人陸續在1月份發病,本月初不幸死亡,感染病毒型別都是B型。(圖片翻攝自衛生署衛教海報。)依據該署疾病管制局流感疫情監測資料顯示,本年流感季(自100年7月1日起)迄今,累計共1,123例流感併發症確定病例(上流感季同期1,609例),其中72例死亡(上流感季同期167例),流感併發症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47.0,流感相關死亡率為2.9,目前每週確定病例人數穩定下降中,為降低流感後相關併發症,衛生署再度呼籲民眾勿輕忽流感嚴重性,並籲請醫師於看診時,留意流感病程之可能樣態,注意危險徵兆,妥善處理複雜醫療問題,降低患者發生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的風險,持續共同防治流感及其併發症。

疾管局最新確認 流感再增4死

疾管局最新確認 流感再增4死#流感

根據衛生署資料表示,目前流感疫情趨緩,整體而言疫情已脫離高峰期,但疾管局今天再度確認了四名流感併發症死亡案例,尤其週末強烈冷氣團將報到,疾管局提醒民眾,應注意保暖、維持自我健康習慣,以避免遭受感染及傳染他人,如有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治療,並在家休養至康復。(圖片翻攝自衛生署衛教海報。)經衛生署最新確認的4例流感併發症死亡病例,分別為居住中部51歲女性、南部50歲女性、61歲男性及86歲女性,該四名患者陸續於今年元月發病,並於元月底及2月初死亡,4人分別具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史,4人均未曾接種流感疫苗,感染病毒型分為為,3例B型流感,1例A型流感(50歲女性),發病後因肺炎併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等因素死亡。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流感疫情監測資料顯示,本年流感季(自100年7月1日起)至今,累計共1,089例流感併發症確定病例(上流感季同期1,609例),其中68例死亡(上流感季同期167例),目前每周確定病例人數已穩定下降,不過衛生署提醒民眾,勿輕忽流感嚴重性,最好減少出入人多且擁擠的公共場所,並持續保持自我防護,若發現自己出現流感危險徵兆,如呼吸短促、血痰或濃痰、胸痛、高燒持續72 小時等病癥,應立刻前往醫院就醫。

已過流感高峰期 衛署:仍應加強防治

已過流感高峰期 衛署:仍應加強防治#流感

衛生署表示,雖然根據監測資料顯示,流感疫情已脫離高峰期,門、急診類流感人數已明顯減少,但是因為各級學校陸續開學,為了避免群聚感染,衛生署呼籲民眾,如有身體不適,應請假在家休養至康復,避免遭受感染或傳染他人。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根據急診監測資料,上週(2/5到2/11)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數約佔急診總人數的14.31%,明顯地持續下降。(圖片翻攝自衛生署衛教海報。)衛生署再確認5例流感併發症死亡病例,分別為居住北部63歲男性、中部81歲與57歲男性,以及南部38歲男性與84歲女性。調查發現,這5位死者均有慢性疾病史,包括心臟衰竭、中風、糖尿病、口腔癌、酒精性肝炎等;除84歲女性曾接種流感疫苗外,其餘均未接種。感染病毒型別皆為B型,發病後分別因肺炎併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等因素死亡。衛生署呼籲,雖然流感疫情逐漸下降,但民眾仍應持續自我防護,到人潮眾多處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家中若有發生流感併發症之高危險族群,如嬰幼兒、年長者及具慢性疾病患者,於感染流感後應多加留意,儘速就醫治療,避免併發嚴重併發症,並須特別注意是否出現流感危險徵兆(如呼吸短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或濃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 小時等)。依據疾管局流感疫情監測資料顯示,本年流感季(100年7月1日起)迄今,累計共1065例流感併發症確定病例(上次流感季節為1574例),其中流感相關死亡64例(上流感季同期163例),且每週確定病例人數穩定下降中。為降低流感後相關併發症,衛生署呼籲民眾不要輕忽流感嚴重性,並請醫師於看診時,留意患者是否有流感併發症的情形,才能加強防治的成效。

開學學童互動頻繁 小心校園傳染病

開學學童互動頻繁 小心校園傳染病#流感

根據衛生署監測資料,目前門、急診類流感病人數,已下降至去年12月底的程度,流感住院病例數,亦持續下降中。醫師提醒,流感疫情看似逐漸脫離高峰期,但因傳染性強,且開學後學童相處互動變頻繁,是否會使病例數增加,仍不可掉以輕心。(圖:腸病毒症狀)另一項較令人擔心的問題是,原本為夏季流行的腸病毒,在最近一個月就有8例重症病例,為歷年冬季少見現象。根據疾病管制局報告,目前除中南部以外,北部地區也已陸續出現個案。由於腸病毒71型已3年多未曾大流行,3歲以下的嬰幼兒大多無抗體,預估今年3、4月後,恐有一波大流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洪嘉蔚強調,開學後,學童除可能從學校相互傳染外,也可能將病毒帶回家傳給家中幼兒,因此他提醒家有嬰幼兒的家長,更應小心防範。洪嘉蔚指出,目前該院區小兒科門診,流感病例數已較農曆年假前減少,但腸病毒病例數持續增加中,其中多為幼稚園至國小低年級學童,且不乏須住院治療病例,還是要多加防護。

影音/流感之外 腸胃炎病患增2成

影音/流感之外 腸胃炎病患增2成#流感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的影響,包括彰化、新竹、嘉義及淡水今天清晨都出現10度以下低溫,不過,冷氣團從今天白天起開始減弱,各地降雨也會逐漸減緩。但最近門診急診發現,除了流感病患之外,還有民眾感染諾羅病毒造成的腸胃炎,光是最近這類上吐下瀉的病患就增加2至3成。 天氣真的又濕又冷,走在路上的民眾,口罩、帽子、保暖外套全都派上用場,氣象局表示,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的影響,包括彰化、新竹、嘉義及淡水今天清晨都出現10度以下低溫,不過,冷氣團從今天白天起開始減弱,各地降雨也會逐漸減緩。最近冷氣團一波波接著報到,醫院裡也擠滿了看診的民眾,但門診醫師就發現,病毒性腸胃炎病例近來增加了兩到三成,患者普遍嚴重上吐下寫。而根據疾管局統計,從去年十月至今,國內已有23起病毒性腸胃炎群聚疫情,其中11起為諾羅病毒引起。醫生表示,諾羅病毒最大的特色就是傳染力相當強,只要病毒進入體內,就會在人體的腸內快速增生,造成上吐下瀉,而且諾羅病毒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疫苗可以注射,最佳預防還是要勤洗手並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避免被病毒感染。

流感漸緩 開學後學生互動多注意防護

流感漸緩 開學後學生互動多注意防護#流感

依衛生署監測資料顯示,流感疫情逐漸趨緩,門急診類流感人數已明顯減少;不過學校陸續開學,民眾仍應注意保持健康習慣,尤其學生、教職員工及家長更應多加留意,如身體不適,應請假在家休養至康復,必要時應就醫,避免傳染他人。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依急診監測資料,9日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約1700人,較前一週同期(2/2)2,200人明顯減少,亦為今年同期最低,顯示流感疫情已逐漸趨緩脫離高峰期。衛生署再確認5例流感併發症死亡病例,分別為居住東部76歲男性、南部89歲女性,以及中部61歲、69歲與62歲男性,陸續於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元月下旬發病,並於元月中、下旬死亡,5人均具有慢性疾病史,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慢性肝炎、糖尿病及中風,5人均未接種流感疫苗。5例流感併發症分別為感染病毒型別2例為AH3型(89歲女性及62歲男性),3例為B型,發病後分別因肺炎併呼吸衰竭、敗血症等因素死亡。衛生署呼籲,民眾仍應持續自我防護,至人潮眾多處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如有呼吸道症狀者,請務必戴上口罩,並在家休養,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家中若有發生流感併發症的高危險族群,如嬰幼兒、年長者及具慢性疾病患者,於感染流感後應多加留意,儘速就醫治療,避免併發嚴重併發症,並須特別注意是否出現流感危險徵兆(如呼吸短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或濃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 小時等),如有上述病徵應即刻前往適當醫院,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流感漸脫離高峰 開學後仍須注意

流感漸脫離高峰 開學後仍須注意#流感

衛生署監測資料顯示,流感疫情逐漸趨緩,門急診類流感人數已明顯減少;不過鄰近國家流感仍明顯流行,民眾應注意保持健康習慣,尤其開學後,學生間互動密切,如身體不適,應請假在家休養至康復,以避免遭受感染及傳染他人。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依急診監測資料,上週(1/29~2/4)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數約佔急診總人數的16.53%,為今年以來最低,而2月5日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數約4,146人,較前一週同期(1月29日)5,803人明顯減少,也是今年同期最低,顯示流感疫情已逐漸脫離高峰期。衛生署再確認4例流感併發症死亡病例,分別為居住北部56歲男性、南部61歲男性、55歲女性及6歲女童,陸續於今年元月中、下旬發病,並於元月下旬死亡,其中3例成人分別具有糖尿病、高血壓、中風、慢性腎衰竭、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心臟衰竭等慢性疾病史,發病後分別因肺炎併心肺衰竭、急性心肌梗塞等因素死亡。另6歲女童的家屬未表示其有潛在性疾病,該女童因流感併發心肌炎與腦炎死亡。4例個案中,除女童曾接種流感疫苗外,其餘均未接種流感疫苗;感染病毒型別1例為A型(55歲女性),3例為B型,發病後分別因多重器官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心肺衰竭等因素死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