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歲陳姓女童,在成長過程都很健康,但最近家長發現孩子膚色有點泛黃,尤其是臉部跟掌心,先帶去鄰近診所就醫檢查後,發現雖然膽紅素沒有上升,但是鹼性磷酸酶指數明顯上升,很擔心是不是肝臟出了問題,便進一步轉至童綜合醫院小兒腸胃科門診。
一位4歲陳姓女童,在成長過程都很健康,但最近家長發現孩子膚色有點泛黃,尤其是臉部跟掌心,先帶去鄰近診所就醫檢查後,發現雖然膽紅素沒有上升,但是鹼性磷酸酶指數明顯上升,很擔心是不是肝臟出了問題,便進一步轉至童綜合醫院小兒腸胃科門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菠菜、番茄、紅蘿蔔、柑橘、南瓜等黃綠色蔬菜與水果,都是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來源,根據一項日本的研究報告,天天吃這類蔬果,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風險喔!類胡蘿蔔素是什麼?簡單來說類胡蘿蔔素是600種以上結構類似的化合物總稱,在許多植物、藻類,還有某些細菌和真菌身上,都可以找到它們;這類化合物與人類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例如ß-胡蘿蔔素能在人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發揮維持粘膜與視力健康的作用、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能在黃斑部發揮抗氧化與吸收藍光,幫助維持保護視網膜運作。我們都有多吃蔬果有益身體健康的概念,而這有部分的原因,可能就來自於這群化合物們的貢獻。至今,已經有許多類胡蘿蔔素的攝取和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進行過,而這些研究檢查參與者血中的類胡蘿蔔素濃度,並以此分析特定疾病的發生,以及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類胡蘿蔔素可能有助於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的用處。從每年血中類胡蘿蔔素看各種死亡風險雖然有許多研究發現人們血中類胡蘿蔔素的濃度與一些疾病的死亡風險有關,只是這些研究幾乎都只有追蹤開始測那麼一次血中的類胡蘿蔔素,並以此分析之後疾病的發生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只是呢!我們的飲食習慣是會改變的,特別是拉長時間來看,就會有明顯的差異。隨著年紀增加,對於食物的喜好會改變啦,或是生活狀況改變,食物選擇發生變化,或是期間有了新的知識,食物選擇改變等等生活行為的改變,都會影響類胡蘿蔔素的攝取,當然血中的濃度也會有所不同;換句話說,能持續追蹤血中類胡蘿蔔素的變化,再用來分析各種疾病與死亡風險,會比只分析1、2次要更有參考價值。有一篇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在研究期間,每年都會檢驗參與者血中的類胡蘿蔔素含量,並以此分析所有死因、癌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搜集 22 年以上的資料參與這項研究的人來自日本北海道南部的八雲町,他們是在1990~1999年間,有做過健康檢查的居民,同意參與研究的人總共有3116位,再開始進行追蹤調查的時候,全員的年齡都在40歲以上,平均年齡54.7歲,女性約佔6成。此試驗一直追蹤到2017年12月,期間總共有762位參與者死亡,其中有253位死於癌症、210位死於心血管疾病;研究團隊會用追蹤期間,參與者每年的血中類胡蘿蔔素濃度來統計分析與各種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研究檢測的類胡蘿蔔素不是單一化合物,而是多種胡蘿蔔素的總和,包含了: 玉米黃素和葉黃素:菠菜、地瓜葉…等來源。 角黃素:藻類、蛋 β-隱黃質,柑橘類水果的皮含量豐富 茄紅素,西瓜、番茄都有 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黃綠色蔬菜大多含有 總胡蘿蔔素(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茄紅素) 總葉黃素類(玉米黃素與葉黃素、角黃素和 β-隱黃質) 維生素原 A(β-隱黃質、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上述成分後面有來源食物,但要說明的是,不是只有植物或藻類才有,像是雞蛋也含有葉黃素、角黃素,只是在我們的飲食裡,植物是比較豐富的類胡蘿蔔素來源。經過分析後,發現血中總類胡蘿蔔素的濃度上升25%,總死亡風險下降低15%、癌症死亡風險減少18%,而心血管疾病降低14%。那你可能會問,要讓血中提升25%的類胡蔔素濃度會不會很難?或是很花錢呢?答案是不會,只要你每天有吃到多種這類的食物應該就可以了。(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多吃富含類胡蘿蔔素的蔬果 助你長壽好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及植化素,像是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花青素等營養素,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因此依據國健署「我的餐盤」建議,每天要攝取2至3個拳頭大的水果,相當於1.5至2碗去籽、去皮的切塊水果,然而許多民眾認為「喝果汁」等於「吃水果」,用果汁取代新鮮水果,但如果依賴果汁做為水果來源,可能對身體是種負擔。果汁膳食纖維降低 糖變得好吸收新鮮水果是獲取膳食纖維的好方法,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而且膳食纖維可做為腸道益菌的食物,幫助腸道益菌生長,進而調節許多生理功能。市售果汁常常會濾掉果渣,讓水果的膳食纖維含量大幅降低,減少了水果的營養價值,且增加糖類的吸收速度而導致血糖上升。果汁含有豐富的糖類,包含游離糖(free sugar),指的是游離在各種食物中的糖類,例如:蔗糖、果糖、糖漿、蜂蜜等,游離性的糖容易吸收,因此過量攝取容易產生高血糖或肥胖的問題。新鮮水果所含的糖類不屬於游離糖,可是當榨成果汁後,因為果汁的果渣被濾除,因此糖就會變得容易吸收。每天吃2至3個拳頭大的水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天游離糖的攝取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0%,甚至要低於5%,避免攝取過多的糖類造成身體負擔。依照此標準換算,500毫升的純果汁就可能超出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攝取限量。此外,「我的餐盤」建議一天要吃2至3個拳頭大的水果,但將水果榨成果汁時,1杯250毫升純果汁的含糖量就相當於2個拳頭大的水果,很容易造成攝取過量問題,因此建議民眾攝取原態的水果,不建議依賴果汁,且攝取的份量也要遵照國健署建議,這樣不僅能獲得完整的水果營養,也不容易造成身體負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傳言葉黃素不能和胡蘿蔔一起吃,因為胡蘿蔔會阻礙葉黃素吸收,這是真的嗎?食品藥物管制署說明,適度攝食胡蘿蔔,對葉黃素的吸收影響不大。葉黃素、β胡蘿蔔素攝取需間隔 避免影響吸收食藥署表示,飲食中適度地攝食胡蘿蔔,對於葉黃素的吸收影響不大,只有同時服用且攝入大量β胡蘿蔔素,才會影響葉黃素的吸收。葉黃素和β胡蘿蔔素,都屬於類胡蘿蔔素,因為在腸胃道的吸收路徑相似,所以可能產生相互競爭的情況。然而根據目前研究臨床試驗,同時服用高劑量的葉黃素與β-胡蘿蔔素時,會明顯降低葉黃素與β-胡蘿蔔素的吸收;然而人體腸胃道吸收具有先來後到的時序性,且此類脂溶性物質的吸收可連續長達數小時,只要兩者攝食時間有間隔,可降低競爭吸收的問題。天然蔬果中胡蘿蔔素、葉黃素含量 不足以造成競爭吸收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建議,一天攝取6毫克葉黃素,可預防黃斑部病變;而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轉換成維生素A,可改善因缺乏維生素A導致的眼睛及皮膚疾病。食藥署提醒,天然蔬果中的β-胡蘿蔔素及葉黃素的含量不足以造成兩者競爭吸收,民眾不需過度擔憂。如需服用大量的β胡蘿蔔素及葉黃素時,應先諮詢專業醫師、藥師或營養師,依個人需求選擇補充量,並將兩者服用的時間間隔拉長,免於相互影響。(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制署食藥闢謠專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夏末季節收割的南瓜經過幾個月的保存之後於晚秋熟成,從晚秋到初冬成為家家戶戶的桌上佳餚,是南瓜最好吃的時期。應選擇沉重且外形飽滿、蒂頭粗厚、切口枯萎成軟木塞狀的南瓜。購買切開的南瓜時,應選購果肉顏色較深,內膜很多且囊籽很大的。南瓜可提高免疫力 促進血液循環黃色果肉來自於β胡蘿蔔素的顏色,由此可知南瓜富含胡蘿蔔素,再加上具有高度抗氧化力的維他命C與E,可說是最強組合。南瓜可提高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有效預防生活習慣病和老化。南瓜大致分成西洋南瓜與日本南瓜,西洋南瓜的β胡蘿蔔素含量是日本南瓜的6倍左右,營養相當豐富。最近有研究報告指出,南瓜內含的維生素B3具有改善長期記憶的效果。維生素B3會通過血腦障壁,阻礙血管收縮素轉化(ACE)的作用,抑制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發作,被認為與有效改善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具有相同作用。維生素B3可以直達大腦發揮作用 血腦障壁是大腦血管壁的一種機制,避免血液中的物質輕易進入大腦。雖然這個機制可以避免大腦受到有害物質侵害,卻也讓有益大腦的營養成分無法通過,必須繞道才能進入大腦。不過,維生素B3可以直達大腦,發揮作用。加熱不會流失維生素B3,β胡蘿蔔素與維他命E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將南瓜油炸或嫩煎有助於提高吸收率,做成焗烤、可樂餅或濃湯也很適合。此外,南瓜蒸過後吃起來更甜,可將蒸南瓜泡在醬油湯汁醃漬,或做成南瓜沙拉。(本文摘自/跟著醫學博士這樣吃,「記憶力」變好了!/采實文化出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維生素A原,也就是β胡蘿蔔素,是胡蘿蔔最具代表性的微量元素,維生素A原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人體如果缺乏維生素A,眼睛、血液、皮膚、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均會受到影響,所以,如果身邊的親人朋友有誰正為這些問題困擾,請吃胡蘿蔔吧。缺乏維生素A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胡蘿蔔最可貴的地方是含有β胡蘿蔔素,食用後會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是人類最早發現的維生素,所以被命名為「A」,人體缺乏維生素A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再者,造成生長發育緩慢。最後人體免疫力低下,反覆出現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以及視力下降等症狀,一旦補足維生素A,上這些問題就能改善消除,取得維生素A其實不難,吃胡蘿蔔就是個簡單的方法,小朋友如果偏食不吃,不如試試這個方法,他們一定會喜歡。【胡蘿蔔優酪乳】作法/取一至二根胡蘿蔔,洗淨切片後放入榨汁機榨汁,再倒入200毫升優酪乳,攪拌均勻後即可飲用。功效/預防夜盲症、眼乾燥症,防治小兒貧血、生長緩慢、呼吸道反復感染。維A酸就是β胡蘿蔔素除上述的症狀外,缺乏維生素A,也會導致皮膚失去彈性,乾燥粗糙而失去光澤。對於一般常見的皮膚病如:青春痘、膿包、癤瘡和潰瘍等,胡蘿蔔也具有很好的療效,皮膚科醫生一般都會開「維A酸」讓青春痘患者外用或口服,這個維A酸就是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的代謝產物。胡蘿蔔的另一個好處是它可以預防及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研究發現,若人體的β胡蘿蔔素偏低,將會大大提升罹患癌症的幾率。β胡蘿蔔素對於吸煙的人無正面作用但有趣的是,對於吸煙的族群,尤其是那些「老煙槍」,β胡蘿蔔素不但無法預防癌症發生,反而將增加癌症的風險,學者在1994年時,對芬蘭吸煙者進行的一項研究,目的在研究β胡蘿蔔素能否降低這些吸煙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此次研究共觀察了29133名50至69歲的男性吸煙者,出乎意料的,6年之後,每天服用β胡蘿蔔素的人,肺癌的發病率竟增加了16%,仔細分析後發現,「風險增加16%」,只存在於那些每天抽1包以上的人,而吸煙少於1包或者更少的人,雖然罹患肺癌的機率沒有增加,但也沒下降,換言之,β胡蘿蔔素對於吸煙的人並無正面的作用!(本文摘自/長壽之鄉的食療祕方/時報出版)
(圖說:白內障年輕化 平均六十歲民眾患有白內障/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與頭髮變白、皮膚出現皺紋的道理一樣,眼球裡面的水晶體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變白老化,造成某種程度的混濁,進而影響視力,這就是俗稱的「白內障」。眼科張正忠醫師表示,以往白內障的手術多半落在7、80歲的長者,但近年來臨床發現,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平均來講,60歲就接受白內障手術的病患越來越多。 白內障年輕化 主因多為3C產品藍光 張正忠醫師說明,白內障可分為老化性與病發性白內障,一般而言,是以老化性白內障,也就是退化型的白內障為最大宗,少部分是因為糖尿病、虹彩炎、青光眼等疾病,所引起的病發性白內障。 而最近發現,白內障手術有年輕化的趨勢。張正忠醫師解釋,的確以往我們發現接受白內障手術年齡多半是落在7、80歲的老年人,但隨著手術技術與材料進步,白內障手術已不再是等病徵成熟後才能做。所以很多60歲的民眾,一旦發現自己有白內障,也會與醫師討論是否可以儘早接受手術,以恢復視力與生活品質。 尤其是現在3C產品普及,藍光問題造成眼睛病變的案例越來越頻繁,張正忠醫師分享,自己的病患來接受白內障手術,十之八九都有使用3C產品的習慣。我們的眼睛,原本就有過濾紫外線與藍光的功能,一旦置換人工水晶體,就要特別小心藍光對視網膜的傷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要求手術患者,應要避免光害,尤其室外活動,一定要配戴太陽眼鏡。 避免黃斑部病變 抗藍光水晶體降低惡化速度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失明問題的第一名,跟藍光絕對有間接的關係!」張正忠醫師說,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水晶體被移除後,會有較高機率發生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近兩年的研究論文也指出,抗藍光水晶體的確可降低黃斑部病變惡化的速度。 也就是說,假使民眾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在3C產品如此普及的現代,站在醫師的角度,提醒接受置換人工水晶體的患者,一定要有防藍光的觀念,保護自己的視網膜。 很多病患都問,抗藍光水晶體比較貴,那是否平時多吃含有葉黃素的食物,也可以避免黃斑部病變?張正忠醫師解釋,葉黃素僅是預防黃斑部病變的營養素之一,像玉米黃質素、胡蘿蔔素都是必須的營養素,其實降低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方法有許多,例如透過外在遮陽、植入抗藍光的水晶體或者是正確攝取必須營養素等等。建議民眾也可以跟眼科醫師討論,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護眼之道。 (本衛教訊息由愛爾康協助刊登)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與頭髮變白、皮膚出現皺紋的道理一樣,眼球裡面的水晶體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變白老化,造成某種程度的混濁,進而影響視力,這就是俗稱的「白內障」。眼科張正忠醫師表示,以往白內障的手術多半落在7、80歲的長者,但近年來臨床發現,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平均來講,60歲就接受白內障手術的病患越來越多。白內障年輕化 主因多為3C產品藍光張正忠醫師說明,白內障可分為老化性與病發性白內障,一般而言,是以老化性白內障,也就是退化型的白內障為最大宗,少部分是因為糖尿病、虹彩炎、青光眼等疾病,所引起的病發性白內障。而最近發現,白內障手術有年輕化的趨勢。張正忠醫師解釋,的確以往我們發現接受白內障手術年齡多半是落在7、80歲的老年人,但隨著手術技術與材料進步,白內障手術已不再是等病徵成熟後才能做。所以很多60歲的民眾,一旦發現自己有白內障,也會與醫師討論是否可以儘早接受手術,以恢復視力與生活品質。尤其是現在3C產品普及,藍光問題造成眼睛病變的案例越來越頻繁,張正忠醫師分享,自己的病患來接受白內障手術,十之八九都有使用3C產品的習慣。我們的眼睛,原本就有過濾紫外線與藍光的功能,一旦置換人工水晶體,就要特別小心藍光對視網膜的傷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要求手術患者,應要避免光害,尤其室外活動,一定要配戴太陽眼鏡。避免黃斑部病變 抗藍光水晶體降低惡化速度「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失明問題的第一名,跟藍光絕對有間接的關係!」張正忠醫師說,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水晶體被移除後,會有較高機率發生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近兩年的研究論文也指出,抗藍光水晶體的確可降低黃斑部病變惡化的速度。也就是說,假使民眾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在3C產品如此普及的現代,站在醫師的角度,提醒接受置換人工水晶體的患者,一定要有防藍光的觀念,保護自己的視網膜。很多病患都問,抗藍光水晶體比較貴,那是否平時多吃含有葉黃素的食物,也可以避免黃斑部病變?張正忠醫師解釋,葉黃素僅是預防黃斑部病變的營養素之一,像玉米黃質素、胡蘿蔔素都是必須的營養素,其實降低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方法有許多,例如透過外在遮陽、植入抗藍光的水晶體或者是正確攝取必須營養素等等。建議民眾也可以跟眼科醫師討論,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護眼之道。(本衛教訊息由愛爾康協助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