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醫療

改善偏鄉醫療困境 有愛就無礙

改善偏鄉醫療困境 有愛就無礙#偏鄉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關懷偏鄉!城市看病非常容易,不僅有許多醫院診所可以選擇,到大醫院還能挑時段選醫師,但偏鄉地區就無法享有這些便利的服務,如新北市石碇,區域面積是永和的25倍大,但卻只有衛生所和一家牙科診所能看病。為了改善這個困境,雙和醫院每週固定到石碇進行偏鄉醫療,也在衛生所放置多功能的生醫感測儀器,協助居民了解自身健康,若發現狀況也能儘早就醫。石碇就有一位80歲的王阿嬤,因為上述服務發現高血壓飆到190,緊急治療才化險為夷,因阿嬤住在石碇山區,到衛生所的交通十分不方便,所以高血壓問題一直是靠吃中藥來控制。直到今年2月底,膝蓋不舒服到雙和醫院的石碇診療中心做復健,順便透過生醫感測儀器做健檢,才發現血壓竟高到180~190,原來阿嬤的高血壓一直處於危險狀態,經過雙和醫院的治療,2週後血壓降至130。雙和醫院表示,石碇很多居民都是老年人,住所大多分散在交通不方便的山區,由於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也不想花錢,所以如果身體有輕微的不舒服,通常都會選擇忍耐,故不容易在疾病出現的第一時間進行治療。偏鄉醫療量身訂作替民眾著想雙和醫院為解決上述問題,除了固定每週在石碇駐診,輪流提供復健、骨科、新陳代謝科、神經內科等醫療治療,還推出「免費到府接送」的服務,由醫院派交通車,到需要看診的民眾家裡,把人接到駐診中心,看完病再送他們回家,希望透過遠距醫療的實踐,讓大家能獲得更好的健康照顧。

強化臺東山地偏鄉醫療 提昇就醫方便性

強化臺東山地偏鄉醫療 提昇就醫方便性#偏鄉醫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改善臺東縣達仁鄉民眾就醫之可近性及提昇醫療服務品質,全民健保局自91年1月開始委託台東基督教醫院辦理「臺東縣達仁鄉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結合當地衛生所及合作院所共同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目前承作醫院台東基督教醫院每月提供28診次專科診療,太麻里牙醫診所亦每月提供5診次牙醫診療及台東聖母醫院附設居家護理所提供居家護理服務。以101年戶籍於臺東縣達仁鄉且在保之民眾門診(西、牙、中醫)及住院醫療點數,共計支出1億1千1百6拾萬餘點,而保費收入僅有6千9百5拾萬餘元,其中民眾自付2千2百71萬元保費,醫療支出則大於保費收入為4千2百1拾萬餘元,尤其針對山地鄉,因民眾受限於地理環境不便之因素,就醫交通成本相對其他地區高,健保局投入較多之IDS醫療資源提高醫療可近性,確保山地鄉民眾就醫之權利。健保局指出,達仁鄉IDS計畫每年提供醫療服務達1萬7千7佰餘人次,實際每年投入該鄉之醫療資源約1千3百8拾萬餘元。表示對偏鄉離島及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民眾之健康,不遺餘力予以照顧。

健保強化偏鄉醫療 提昇民眾就醫方便性

健保強化偏鄉醫療 提昇民眾就醫方便性#偏鄉醫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山地離島及偏遠地區由於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且分散,無法吸引醫師前往開業,醫療資源普遍不足,故健保局於88年起推動「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及93年起辦理「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方案」,將較充足的醫療人力及資源送到上開地區,彌補當地醫療提供不足之困境,增加醫療服務之可近性及提昇醫療服務品質。健保局今(25)日指出,目前全國48個山地離島鄉鎮地區均已納入IDS計畫,101年度共有25家醫院承作與山地離島地區之醫療院所合作,共同服務設籍當地42萬民眾。每月提供定點門診、24小時急診、夜間門診診療、夜間待診、專科診療及巡迴服務、慢性病照護、居家照護、疾病篩檢、預防保健及轉診後送服務。除當地醫療服務費用每年約34億元外,另額外投入約3.9億元經費。以100年民眾滿意度為93%,顯見民眾對IDS計畫之肯定。除此,針對鄰近山地離島之鄉鎮區,如有西醫醫療資源不足之情形,也鼓勵基層診所及地區級以上醫院至偏遠鄉鎮區提供專科巡迴、或對行動不便或獨居老人提供到宅醫療或疾病個案管理服務,共計12科之專科醫師提供巡迴服務。100年度民眾滿意度為92%,足見民眾對此計畫之肯定。100年投入西醫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巡迴服務之成果,123家基層診所前往78個醫療資源不足鄉鎮有診所提供巡迴醫療服務,額外投入經費6,227萬,100年共提供9,638診次的巡迴服務,有197,526人次受惠,較99年增加15,205人次,成長率8.34%。另, 34家地區級(含)以上醫院前往29個醫療資源不足鄉鎮提供巡迴醫療服務,額外投入經費3,538萬,100年提供3,367診次的巡迴醫療服務,有27,135人次受惠,較99年增加6,018人次,成長率27.50%。除提供西醫巡迴醫療外,亦提供中醫及牙醫之巡迴醫療服務,其成果有75家中醫診所前往63個醫療資源不足鄉鎮有院所提供巡迴醫療服務,額外投入經費6,246萬,100年共提供4,698診次的巡迴服務,有132,025人次受惠,較99年增加10,676人次,成長率8.80%。另外針對牙醫門診總額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方案有18個醫療團前往105個醫療資源不足鄉鎮有院所提供巡迴醫療,額外投入經費1億8,635萬,全年共提供6,861診次的巡迴服務,有84,313人次受惠,較99年增加6,232人次,成長率7.98%。

偏鄉地區醫療缺乏 急救箱也能幫大忙

偏鄉地區醫療缺乏 急救箱也能幫大忙#偏鄉醫療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醫療進步的年代,台灣的許多地區之醫療資源雖然富足,但是有些偏鄉地區其醫療品質,卻遠不及大城市的水準,為此,環台醫療策略聯盟,於今年聖誕節前夕聯合全台9家醫療院所,捐贈了1240個家庭用急救箱,發送給偏遠地區之家庭。環台醫療策略聯盟蔣王峨主任表示,台灣的城鄉差距不僅在經濟、教育層面,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也是長久以來的嚴重問題。而許多弱勢家庭八成都在偏遠鄉鎮或山區,每次志工去訪視或送食物包時,常聽見民眾表示,來回一趟市區看診,僅車資就要上千元,負擔十分沈重。因此除非大病非得看醫生,一般小痛、外傷都放任不管。而急救箱,雖只能幫助小傷口的癒合,但是對於糖尿病的老人或年幼孩子未處理的傷口來說,是很容易感染,因此雖然只是小小的急救箱,在山村部落中卻可以發揮很大的功能。而此次環台醫療聯盟所捐贈的1240個急救箱,內含紗布、碘液、醫用手套等處理外傷用品。策略聯盟會長趙文崇表示,此次捐助急救箱的9家院所都有參與地區整合醫療行動,經常巡迴山地偏鄉義診,所以十分了解急救箱的重要性,才會做此行動,發放急救箱。 

愛的傳承!公費醫學生返鄉服務貢獻所學

愛的傳承!公費醫學生返鄉服務貢獻所學#偏鄉醫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指出,自民國58年開始培育原住民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政策以來,迄今已培育776位醫事人員。今年又有31位新生加入奉獻偏鄉與離島之醫療神聖使命的行列,其中包括醫學系22名、牙醫系5名、藥學系2名、營養學系1名、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語言治療組1名。衛生署於今(13)日舉行宣誓活動,除了凝聚新生們的熱情與表達對鄉土部落的摯愛外,也讓同學們更能感受到社會的期待與責任的重大,期望在未來學成之後,帶著豐富的學識與技術、貢獻所學回饋鄉里,提升偏鄉醫療品質。根據統計,我國平均每萬人口醫師數為17.18人,而山地離島地區則只有8,主要原因為尤其原住民及離島地區幅員廣闊、交通不便,醫院類型以小型醫院或診所居多,故醫師數偏低,亟需有計畫的逐年培育醫事人力及積極整合人力資源。有鑑於此,行政院衛生署每年提供全額公費補助以培育原住民及離島地區在地的優秀青年學子,成為醫事專業人才,就學的科系包括醫學系、牙醫學系、藥學系、醫事技術學系、護理學系、放射技術學系及營養系等。醫事人員於學成及訓練期滿後均需返鄉履行服務義務,其年限分別為醫師7年、牙醫師6年、其他醫事人員4年。衛生署經評估公費生培育計畫之成效,發現歷年來培育的人力在服務期滿後仍有7成的人繼續留在離島及山地部落服務,提供原住民及離島地區民眾良好的在地醫療照護服務,成為地方真正健康的守護者。衛生署表示,培育原住民及離島地區養成公費生,主要目的為有計畫的逐年培育醫事人力資源,以穩固發展在地化醫療。希望公費醫事人員的培育與養成,充實原住民及離島等偏鄉的醫療服務人力資源,更盼望透過本次「嶄新改變 感恩傳承」活動,經由網路及媒體迅速傳送,讓這項政府的德政能廣為民眾週知,並鼓舞更多有志進入醫療領域服務的原住民及離島青年,認真學習爭取好的學測成績,讓大愛的精神不斷延續與傳承。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