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

桌上趴睡竟手肘麻痺、小拇指刺痛,中醫:4族群應當心

桌上趴睡竟手肘麻痺、小拇指刺痛,中醫:4族群應當心#拇指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上班族午休時間常在桌上趴睡,下班後仍繼續長時間使用電腦,讓手部肌肉無法放鬆,造成手肘出現又麻又痛症狀,恐是罹患「肘隧道症候群」!一名34歲男性來就診時表示,於午休睡醒後發現右手肘麻痛感一路連到無名指和小指,還伴隨著手無力的感覺,由於先前關節痠痛也受益於中醫治療,因此前來求診。 午休趴睡手肘麻痛,恐患肘隧道症候群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沈佩諠表示,初步問診和身體檢查後發現,該名患者常於午休時間在桌上趴睡,下班後也常將手放在桌上長時間使用電腦,且其麻痛位置是從手肘內側開始,往下延伸至手掌的內側(小指側);測試患者用右手手指夾住紙片的力量,發現比左側手指弱,右手手指也無法完全併攏。 沈佩諠指出,該名患者的情況屬於「肘隧道症候群」(cubital tunnel syndrome),亦稱「尺神經壓迫症候群」,是上肢常見的神經壓迫症之一,僅次於腕隧道症。因考量患者平常需工作、症狀較早期且輕微,故安排每周1 次在手肘及手指施以局部針灸治療,右手麻且無力的情形已漸獲改善。 肘隧道症候群在40歲到60歲的族群中最常見,且女性比男性多。沈佩諠說明,肘隧道症候群是指通過手肘外側的尺神經(ulnar nerve)受到刺激時,所產生的綜合症狀的通稱,包括:手會感覺痛、腫脹、虛弱無名指及小指有麻麻的感覺4種高危險族群,留意尺神經壓迫症狀、及早治療沈佩諠進一步解釋,早期症狀會出現無名指與小指的麻痺、刺痛,及肘關節內側的酸痛。若未接受治療,在神經持續壓迫下,手掌的肌肉會開始出現無力甚至萎縮,而影響到日常的生活,例如轉動鑰匙、或打開寶特瓶瓶蓋之類的手肘、手腕旋轉動作會有困難。 沈佩諠提醒,可能受尺神經壓迫的高危險族群包括︰1. 需大力敲擊工作的人(如水泥匠、鐵匠)。2. 需彎著手肘做事的人(如︰修理手錶、金飾匠)。3. 肘關節脫臼或幼年時有手肘骨折之病患。4. 不正確的姿態︰午睡以手當枕頭或長時間打麻將(前臂手肘以下,靠在桌面易壓迫尺神經)。 在治療部分,沈佩諠也強調,最重要的步驟是避免會壓到尺神經的動作或姿勢,平常可做反手戴眼鏡的動作來減少尺神經的壓迫。另外,由於尺神經的走向位於小指外側末端開始的手太陽小腸經,可以在手肘及手指局部施以針灸治療,治療上以小海、支正、腕骨、後溪、中渚等小腸經穴位為主,能有效減少神經的壓迫。

瘋打手遊喀一聲 板機指上身

瘋打手遊喀一聲 板機指上身#拇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手機遊戲風行,一位施姓大學生長時間打手遊,手指長時間呈現反覆彎曲姿勢,大拇指靠近手掌處已疼痛一段時間,原本不以為意,但某日一早起床疼痛更明顯,右手大拇指甚至突然卡住,扳開後還聽到「喀」一聲。經醫師診斷,沒想到竟罹患「扳機指」。3主要症狀報你知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職能治療師黃顯淳表示,患者常因手指反覆彎曲,手部掌側靠近掌指骨關節處的屈曲肌腱過度摩擦而造成腱鞘發炎,形成板機指。板機指通常好發於拇指及無名指,但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手指,有3種主要症狀為:1) 按壓患指根部時感到疼痛。2) 在患指根部肌腱腫脹而長出小結節。3) 患指感到僵硬難以彎曲,尤其早上起床時更為明顯。可利用蠟療、電療、拉筋伸展罹患板機指可利用保守的復健治療,包含利用蠟療、電療、超音波、雷射等,加上和緩拉筋和伸展運動來改善症狀,另針對手和手指的肌肉進行強化肌力運動,也可有效減低復發機會。保守治療無效也可考慮手術此外,利用口服消炎藥減輕肌腱發炎症狀並減緩疼痛當症狀嚴重時,醫師也可能注射類固醇舒緩疼痛。當保守治療效果不彰時,也可考慮進行手術,切開腱鞘沾黏部份,使肌腱順利滑動。    當懷疑罹患板機指時應儘速就醫,及早接受治療。也應該養成良好習慣,避免手指長時間高頻率的動作。玩手遊最好隔半小時讓手部休息10分鐘,才不會讓「板機指」找上門。  

狂丟寶貝球 傷拇指得「媽媽手」

狂丟寶貝球 傷拇指得「媽媽手」#拇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風靡全球的手機遊戲「寶可夢」正式登台,不分男女老少的訓練師瘋「抓寶」,卻有人抓出了健康的問題,自寶可夢開放下載以來,已有病人因此至醫院就診,醫師提醒民眾在成為最強訓練師之前,別忘了先顧好自己的健康。 長期低頭、姿勢不良造成傷害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鄭宇軒表示,近一周來,陸續有年輕病患因肩頸痠痛及手指疼痛問題就醫,一問之下,原來都是因為抓寶長期低頭、重複使用手指滑手機、丟寶貝球,姿勢不良及過度使用造成的傷害。 拇指疼痛 無法靈活伸直指頭鄭宇軒醫師日前診治一名27歲病人,因拇指疼痛,無法靈活伸直指頭來求診,醫師診斷發現是因遊戲過程中,過度使用拇指丟寶貝球,造成反覆性的大拇指肌腱傷害,也就是俗稱的「媽媽手」。 腕隧道症候群 好發於長期握手機除此之外,手遊玩家也常見板機指、腕隧道症候群,鄭宇軒醫師解釋,板機指是因手指屈肌肌腱或環狀韌帶發炎腫脹,有局部疼痛、手指伸直困難或在伸直的時候有彈跳的感覺;而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長期持握手機,手腕及手指反覆性的活動,造成腕部壓力增加而壓迫神經,導致手指麻木甚至無力的情形。 鄭宇軒醫師說明,其實上述症狀並非寶可夢玩家特有,只要是重度手機使用者或手遊玩家皆是高危險群,玩家應避免維持固定姿勢太久,半小時到一小時間應伸展手部及肩頸肌肉,若有上述頸部、肩膀、上背部、手部的不適感,請調整遊戲的時間,並諮詢專業醫師,在症狀初期正確診斷及治療、避免惡化。

男子左拇指遭輾碎 移植腳趾到拇指喜獲重生

男子左拇指遭輾碎 移植腳趾到拇指喜獲重生#拇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腳趾可以變成手指,且外觀與功能卻不受影響?奇美醫院,日前收治一名二十六歲男性員工,因為工作時左手拇指不幸被機器壓碎,送醫急救後,奇美醫院利用微創手術,把他的左腳第二根腳趾,移植到遭壓碎的左手拇指,經手術把指(趾)骨、肌腱、血管、神經及皮膚重新接合,讓這名病患的左手獲得重生。奇美醫院指出,他的手部功能恢復良好且外觀令人滿意,也能重回工作崗位繼續打拼。而捨趾救拇的左足,在功能上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其外觀也可被接受。奇美醫學中心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周惠能表示,隨著顯微手術技術的進步,足趾至手指之移植成功率已達95%~100%。奇美醫學中心整形外科這幾年已成功地為十多位病人完成將足趾移植至手指之顯微手術,其康復結果皆讓人滿意。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病人當中大部分的手指缺損是由於工作時不小心被機器壓輾或誤觸高壓電造成。因此,奇美醫院提醒,工業安全的重要性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低頭族要注意 小心拇指、肌肉過勞

低頭族要注意 小心拇指、肌肉過勞#拇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陳先生,號稱3C達人,因為每天高度使用智慧型手機及ipad,導致脖子和手腕痠痛,而且左手大拇指麻痛到睡不著,因此前去就診。經由病史及臨床檢查後發現陳先生正是因為過度使用導致低頭族症候群。長期使用手持式平版電腦可能會導致一連串的問題,首先是因為長時間盯住螢幕的光點,以致聚焦的肌肉群過動使用無法放鬆,造成所謂的“電腦視力症候群”包括乾眼、眼睛酸痛、頭痛、以及視力模糊。如果要避免上述症狀,建議看螢幕每20分鐘就應望遠至少20秒,距離至少20英呎遠的地方,讓眼睛得以休息。有些患者在長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版電腦後,會有拇指麻痛的情形,這有可能是因為手腕長時間反折造成正中神經壓迫而罹患了「腕遂道症候群」,長時間手持這些電子儀器的重量同時也可能會造成重覆性損傷包括手指和手腕,尤其喜歡使用智慧型手機傳簡訊或郵件的人,因為使用單邊拇指握持機身,將會使拇指過勞,而智慧型手機的鍵盤十分迷你,使得手指頭在這麼狹小的地方重覆使用將容易發生手指的肌腱炎,甚至可能變成板機姆指。你可以嘗試用智慧型手機或平版電腦的站立架,並將高度調至眼睛的水平位置,如果可能的話請使用外接式輸入鍵盤,使用時要注意坐姿正確以及每30分鐘站起來休息一下就可以避免重覆性損傷的產生。最近超薄電腦十分流行,廣告中常可看到使用將超薄電腦直接置放在大腿使用,雖然很方便,但是將電腦放在這麼低的位置將會造成手腕及頸部的不適,此外長時間的發熱也將造成皮膚溫度的上升,建議將超薄電腦螢幕上緣和眼睛水平位置對齊,併使用外接式鍵盤以減少重複性損傷。

手腕處無力 小心「媽媽手」作祟

手腕處無力 小心「媽媽手」作祟#拇指

俗稱的『媽媽手』,其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它是指位於手背橈側(拇指側)的支持帶出現增厚,壓迫到其下方的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長肌的肌腱和滑膜,引起管道的狹窄、管道兩端的肌腱及滑膜發炎腫脹。為恭紀念醫院骨科醫師   鍾承翰解釋,主要症狀是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甚至無法使力。一旦發生粘黏,會出現緊繃的感覺,大拇指活動時會受限,甚至可觸摸到凸起的腫塊。當使用腕部或手部工作時,經常使疼痛加劇,尤其當用力握住物品或扭轉腕部時將使疼痛加劇。鍾承翰進一步說明,當症狀持續存在且愈來愈嚴重時(吃藥打針無效時),骨科醫師就會建議接受手術治療。此種手術通常只需門診手術進行即可。手術的方式即是將影響的腔室打開,而使得受刺激的肌腱得到減壓以避免再受到傷害。術後通常使用包紮或護具固定腕部,待傷口穩定後,即可正常使用手腕。骨科醫師可依據病患的情況給予最好的治療建議。 引起「媽媽手」主要是由於拇指基部的肌腱受到「刺激」所引起。最常見於年輕的媽媽常常抱嬰兒而造成此種情形,這也是「媽媽手」名稱的由來。鍾承翰表示,簡單的Finkelstein’s試驗可診察出此疾病。方法為將拇指用另4指握住後,腕部向手指方向彎曲可引起劇痛,即可診斷出「媽媽手」。鍾醫師同時提醒民眾,目前治療的方法:1.  減少拇指活動或用腕部護具以減少腕部活動。2.  口服消炎藥物(NSAID)或局部注射皆可減少腫脹情況以紓解疼痛感。3.  上述無效時,採門診手術治療。(減壓手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