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夏日腸病毒來襲 家長須注意

夏日腸病毒來襲 家長須注意#病毒

家中有小寶貝的家長們要注意啦,令人聞之喪膽的腸病毒要發威囉!!天主教聖功醫院小兒科謝佩穎醫師表示,除了腸病毒之外,由於天氣太熱而引起的異位性皮膚炎加劇與中署,也是家長們不可輕忽的健康問題。大多數感染到腸病毒的小朋友症狀很輕微,在口腔會出現潰瘍。腸病毒典型的表現以手足口病或咽峽炎較為常見,單純只有口腔後方有潰瘍稱為咽峽炎,若口腔有潰瘍而且手掌以及腳掌有水泡,這就是手足口病。大多數被感染兒童臨床症狀極為輕微,而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腸病毒的種類太多,沒有疫苗能預防,且不是得過一次就不會再得,遇到不同病毒,仍有可能再得病。如何避免呢?只要平常多洗手、多注意孩子營養,就能夠降低感染到腸病毒的危險。謝佩穎說明,「異位性皮膚炎」是溼疹的一種,容易發生在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慢性搔癢性皮膚病變,容易復發且致病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明確,目前被視為是一種天生皮膚的缺陷且和遺傳有關,可能與免疫系統有關。異位性皮膚炎在夏天的時候偶而也會有惡化的情形。主要的原因在於夏天天氣比較炎熱,比較容易出汗,而出汗容易引起癢感,因而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且惡化。因此可考慮使用空調降溫,避免戶外激烈的活動可減緩不適。同時也要避免用過熱的水沐浴、沐浴時間不宜過久。洗完澡,在身體處於微濕時立刻擦上凡士林或保濕乳液。此外,避免讓皮膚直接接觸粗纖維的衣物,如毛衣、尼龍,並穿著寬鬆的棉織物,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中暑」係因環境溫度過高,引起體溫極度上升,而產生的身體不適及昏迷。幼兒較大人容易中暑,尤其是台灣的炎炎夏日,氣溫又高、溼度又重,更不能掉以輕心。謝佩穎進一步說明中暑的症狀與預防:第一種症狀:寶寶起先是煩躁不安及哭鬧,接著馬上會不醒人事,或抽搐、或進入昏迷狀態。第二種症狀:膚色紅潤,但觸摸感覺乾燥、溫熱,體溫升高甚至可達40℃以上。第三種症狀:呼吸及脈搏加速。中暑的預防:不要把小寶寶包裹太緊。注意水份(清淡液體)的給予,尤其若原本就有生病發燒或腹瀉的情況,特別要注意補充水分,勿使身體水分喪失過多而導致脫水。勿使寶寶在大太陽之下曝曬。維持四週環境的通風,並保持適宜的溫度。此外「登革熱」也須小心注意。感染登革熱時會有發燒、劇烈的關節疼痛和肌肉痛症狀;更嚴重時,會有致死的危險。目前治療方法為退熱劑和鎮痛藥物來減輕病症。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是登革熱傳播的媒介,滋生的場所為屋內外各種積水容器中。謝佩穎提醒民眾,避免蚊蟲叮咬,例如:裝紗窗、紗門、清除居家附近的積水容器等,是目前對付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

注意!腸病毒疫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

注意!腸病毒疫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病毒

因應腸病毒疫情進入高峰期,今年度截至5月29日止全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診個案已累計9例,其中臺北市1例為境外移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除加強腸病毒防治工作與鼓勵通報外,同時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辦理。衛生局表示因去年度H1N1疫情故整合學校及幼托機構之群聚通報系統,自今年度開始以資訊化通報平台,鼓勵學校或幼托等機構如有發現疑似腸病毒個案時進行通報,以能即時處置,減少重症個案發生。由於各單位積極配合通報與防治措施,使臺北市截至目前並未出現本土性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但依醫療院所就診情形顯示,輕症如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等均已進入高峰期,衛生局也不敢掉以輕心。因應疫情發展,衛生局主動邀集教育局、社會局共同研商相關防治工作,除現有防治機制外,將再加強以下防治要點:鼓勵學校、幼托機構等進行通報,當接獲疑似群聚感染通報時,由防疫人員進行防疫處置。增加腸病毒通報與防治教育訓練場次,以加強學校、幼托機構等工作人員通報與防治知能。加強國小及幼托機構洗手設備查核,並於查核同時稽核通報機制落實情形。衛生局呼籲家中幼兒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家長仍要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的症狀時,可至本市腸病毒重症醫療網(臺大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新光醫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馬偕醫院、長庚醫院、國泰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振興復健醫學中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仁愛、和平、婦幼等院區)就醫,儘速接受治療。民眾如有傳染病相關問題,可撥打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諮詢專線1922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諮詢專線(02)2375-3782,將有專人為您服務。延伸閱讀「感染症狀比較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664

禽流感引起的發燒可高達 41℃ 易引起呼吸道衰竭致死

禽流感引起的發燒可高達 41℃ 易引起呼吸道衰竭致死#病毒

H1N1流感是家畜家禽的流感病毒在豬隻身上經過重組,而後產生的新型流感病毒。其「人傳人」途徑,不外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病毒傳染高峰是發病前一天及發病後七天。台東基督教醫院感染專科醫師藍志堅說明,俗稱的「感冒」通常分成兩種。針對流感主題,藍志堅首先提到人類的感冒類型:一般感冒(common cold):是指由病毒造成的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已知有一百三十五種以上的病毒會導致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是指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含以下兩種情況:季節性流感(seasonal influenza):指一般人感染流感病毒,並引發之呼吸道疾病,每年均會發生季節性流行,在人與人之間傳染,大部分人具有部分的免疫力,有疫苗可供預防。 新型流感(新流感):新突變的流感病毒品種所引發的呼吸道疾病,如目前流行的H1N1。 依病毒構造,流感病毒又可分為 A、B、C三種類型:A 型:通常造成較強的病症癥狀。可造成區域性及全面性大流行。 病毒變異快速。 可感染人類、家畜、家禽等各種物種(禽流感、H1N1 新流感皆屬於 A 型流感)。B 型:較無強烈病症癥狀。只造成區域性流行。 病毒的變異不大。C 型:只造成輕微、甚至可忽略的病症癥狀。對公眾健康的衝擊輕微。藍志堅接著表示,動物也有流感,例如:空中飛的鳥及人養的豬。最令人擔憂、防不勝防的是,隨著飛禽遷徙而無遠弗屆傳播的禽流感。熟諳各類病毒的防疫專家藍志堅憂心的說明,禽類和畜類的流感,原先只在各物種間自相感染(如引起大批雞隻死亡之雞瘟),但由於病毒會自發性地不定時基因突變,新品種病毒於焉產生,導致原來只感染禽類的流感,對人類也造成威脅。過去一百年,禽流感病毒經由禽傳人、人傳人,導致三次(1918 年、1957年、1968 年)全球性、致命性的大流行。禽流感的病癥及發病初期與一般流感差異不大,但禽流感引起的發燒可高達 41℃,且較一般流感容易影響肝功能,也較易引起淋巴細胞減少及呼吸道衰竭,甚至因多重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針對只需一公克病毒就能殺死一百萬隻雞的超級殺手,藍志堅進一步解說禽流感病毒的頑強生命力:在低溫下,病毒可在受汙染的糞便中存活至少三個月。 在 22℃ 的水中可存活四天以上。 在 0℃ 的水中可存活超過三十天(例如:病毒能存活於冰凍湖水,直到野鴨再度遷徙回來)。 面對看不見的強勁敵人,除了注意個人衛生及保健,人類真的無計可施嗎? 藍志堅提醒民眾,高溫可殺死禽流感病毒(56℃ 達三小時或 60℃ 達三十分鐘),一般消毒劑,如:福馬林或碘化物,皆是禽流感病毒的剋星。另外,病雞(或病豬)的腸胃道、糞便、屁股、其至血液,都有病毒存在,民眾務必與之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本文轉載自宇宙光雜誌2009年十月號第36~39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文章提供: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

旅遊急救包!學會感冒自療法

旅遊急救包!學會感冒自療法#病毒

端午連假將至,許多民眾已做好短程旅遊的計劃,但在這段期間如果不幸遇上感冒,還真是掃興。北醫附醫家醫科醫師們表示,假期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可以經由眼睛、鼻子或嘴進入孩子的身體。用有病毒的雙手去摸臉是孩子得到感冒的主要途徑。大人都認為自己不會用手去摸臉,但事實上這也是大人的感染途徑。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一項感冒病毒傳染途徑實驗中,研究者觀察在同一屋子內的一群人,暴露在感冒病毒存在的環境下,發現這些人平均在一個小時內不自覺的觸摸自己臉部至少十五次以上,而且大部分的人因感染而致病;而在另一個類似的實驗中也顯示,如果有任何衣物或手套可以減少手直接觸摸的機會,則得到感冒的機會就少得多。出外旅遊,孩童被他人碰觸的機會難免較多,但最好還是減少次數,避免感染。 旅遊中,若小孩突然感冒,北醫附醫家醫科建議可做以下處理,以減輕不舒適感:◎ 保持溫暖: 保持溫暖可以幫助將身體的能量直接用在免疫系統迎擊病原體的戰鬥中,而不是僅用在禦寒方面。◎ 休息: 在免疫系統與病原體戰鬥的最初幾天,是很耗體力的,因此,應讓孩子多休息,使身體有足夠的能量,以幫助免疫系統能正常的運作。 ◎ 漱口藥: 試試漱口藥,將頭向後仰,讓漱口藥深入到喉嚨後面使藥水濕潤不舒服的喉嚨,使喉嚨得到短暫的紓解。或者將一茶匙的鹽巴溶於溫水 中,每天漱口四次。或者含有單寧酸的茶,可以使黏膜較緊貼,減少喉嚨癢的感覺。◎ 多喝開水: 發燒將使身體產生脫水,並且失去鹽分,因而更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分。一般人每天至少要喝下八大杯(每杯二百五十CC))水,但在感冒時,量還要更多。如果你的尿液呈現黃色,就表示你還沒喝夠水分,須多喝直到尿液看起來清澈。用溫度適中的溫水幫孩子擦洗身體,還可以給予皮膚適當的水分。

季節交替!早產兒家長當心「呼吸道融合病毒」

季節交替!早產兒家長當心「呼吸道融合病毒」#病毒

三四月間季節交替,溫差變化大病毒活躍,感冒的人特別多,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一周內就收治三名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早產兒,其中兩名病情嚴重必須插管,住進加護病房一個多星期,可見呼吸道融合病毒被稱為早產兒殺手的說法,絕非空穴來風。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醫師林榆森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感冒病毒的一種,傳染力極強且易導致下呼吸道感染,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咳嗽、痰多、呼吸喘」。由於嬰兒的支氣管細小,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後不斷咳嗽造成支氣管紅腫,進一步導致呼吸困難會一直喘,嚴重者甚至喘到身體缺氧需要插管,羅東博愛醫院最近一周內就收治三個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早產兒,其中一個嬰兒被家長發現呼吸會喘後短短幾小時就全身缺氧、插管後住進加護病房,另外一名早產兒則是在睡著後反覆呼吸中止被家人緊急送醫,因此呼吸道融合病毒又被稱為「早產兒的殺手」。最近日夜溫差大,病毒活躍,林榆森醫師提醒家中有兩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要注意,如果發現嬰幼兒有「咳嗽、痰多、呼吸喘」務必及早送醫。另外他也發現,過去一周來腸病毒疫情有上升的趨勢,在小兒科門診確診為腸病毒的病人,從一周四、五人增加到一周近三十人,為了避免接觸及飛沫感染,「勤洗手」和「戴口罩」依然是防疫不二法則。

洗手有方法 小動作大保健

洗手有方法 小動作大保健#病毒

提醒大家幾個洗手的重要時機,進出醫院前後〈尤其是加護病房探病前後〉,外出返家後,吃東西前後、抱小嬰兒前、上廁所後等等,請大家一定要記得,時時勤洗手,病菌遠離我。然而洗手也是有方法的喔!該如何達到有效且正確的洗手保健呢?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門診護理長 - 龐家麗要告訴大家,要遵循「濕、搓、沖、捧、擦」的洗手五步驟。【濕】在水龍頭下把兩手淋濕,記住要全部淋濕,可不是只淋一根小指頭。 【搓】擦上肥皂手心手背搓揉起泡約二十秒 → 兩手掌心互相磨擦 → 兩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特別要注意清潔戴戒指處)→ 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 → 作拉手姿勢以磨擦手指尖。 【沖】用清水將雙手洗淨。 【捧】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再關閉水龍頭。 【擦】用乾淨毛巾或擦手紙巾將手擦乾。

流感高峰期 勤洗手、重保健

流感高峰期 勤洗手、重保健#病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依其種類可區分為A、B、C三型,其中A型病毒所引起的症狀最為嚴重,也多因其結構約每十年就有一次大變化而會造成大流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柯富聰說,流行性感冒症狀常見高燒、頭痛、乾咳、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痛、全身肌肉痠痛等,病程約莫一星期左右。可能併發如支氣管炎、肺炎及腦膜炎等情形,尤其是老人或幼兒,若處理不慎易導致嚴重後遺症,甚至於死亡。柯富聰指出,流行性感冒好發季節以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主要傳染途徑是藉著咳嗽、噴嚏散播方式,因此具有高度傳染性,病毒通常經由口腔、鼻腔或眼睛黏膜進入身體裡。流感病毒進入體內之後,在沒有抗體的個體上潛伏期只有短短一至三天,症狀即會出現,三至五天即會散播病毒出去。柯富聰建議,流行性感冒高峰期,要建立勤洗手衛生習慣,避免往人多擁擠公共場所去,以減少被感染機率。當然,平時也要注重保健、均衡營養、適當運動方式來提昇自己抵抗力,以降低被流行性感冒病毒致病機會。另外,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是最有效預防罹患流行性感冒方法,因此建議在流感高峰期來臨前,應接受疫苗接種,尤其是老人及嬰幼兒,以確保健康。如果不小心罹患流行性感冒,症狀不嚴重的話,約經一星期左右就會自行痊癒。對於流行性感冒治療,以症狀治療為主,藥物包括:鎮痛解熱藥、止咳化痰劑、抗組織胺…等。柯富聰說,就是視患者症狀來投藥,目的在緩解病患不舒適,也就因為是症狀治療,因此無法縮短病程。若要快快康復,患者要多多休息,補充適量水分,注意身體保溫,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食物,以保持較佳體力來對抗病毒。最後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保持強健身體、良好衛生習慣以及接種流感疫苗,才是對抗流行性感冒最佳良藥!

小感冒併發肺炎個案激增 家長切莫輕忽

小感冒併發肺炎個案激增 家長切莫輕忽#病毒

寒假一過,家中唸幼稚園的小寶貝又要上學去了,光田綜合醫院特別提醒家長,要小心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即使是小感冒也輕忽不得。每到冬季感冒病號特別多,尤其是嬰幼兒,幾乎都逃不過感冒的侵襲。區區一點流鼻水、咳嗽,對大人而言或許不算什麼,但對嬰幼兒來講,卻是健康的一大威脅。近來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就發現有十多例嬰幼兒因感冒併發雙球菌感染而引起的肺炎個案,部分病例還出現肺積水等嚴重的症狀,幸好透過及時發現和治療,都未引起膿胸的嚴重結果。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周宇光主任表示,一般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稱之為感冒。亦即指聲帶以上的咽、喉、鼻腔等病毒感染;而氣管炎則指聲帶以下的氣管發炎;若再向下感染,便形成了支氣管炎、小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性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而嬰幼兒因抵抗力較弱,常常因感冒而引起小支氣管炎、支氣管性肺炎或細菌性肺炎等的併發症。 雖然普通感冒一般症狀輕微,如流鼻水、微咳、偶有頭痛、疲勞、腸胃症狀,經一星期左右身體多會復原。但在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時,在持續一週左右的感冒症狀之後,常常病情反而變得更嚴重。有厲害的帶痰咳嗽、急促的呼吸,甚至有鳴喘的情形出現。同時亦可能會有發燒或嘔吐、腹瀉等症狀一併出現。這種小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性肺炎的情況在嬰幼兒特別容易發生,尤其在冬季。故我們必須隨時注意嬰幼兒感冒的變化情況。周宇光主任表示,小支氣管炎一般病程為兩週,但帶痰咳嗽、流鼻涕的情況可能會持續一個月或更久。在這期間如果又得到新的感冒,則會使原先的症狀再重來一次,這就是家中有在幼稚園唸書的小孩、嬰幼兒之感冒很難在短期復原的主要原因。此外,氣管在病毒感染後,局部的抵抗力會降低,易增加細菌侵入的機會,故部分嬰幼兒在這過程中會得到細菌性肺炎的併發症。此時嬰幼兒除了有帶痰音咳嗽的症狀加重外,還有會有高燒、活動力變差、呼吸變得困難與急促等症狀,醫師提醒家長切勿忽視病情,一定要趕緊帶孩子就醫診療,並配合適當的抗生素及支持性治療,以免進展到肺積水,甚至膿胸、肺膿瘍等併發症。在感冒的治療與照護方面,感冒初期用止咳、化痰與止流鼻水的藥物為主;但在病情進展到流膿鼻涕、鼻塞時,對嬰幼兒應加上鼻部的護理與治療。此時用暖霧氣沖洗鼻部,軟化膿鼻涕,再加以適度的抽吸,便可使嬰幼兒有鼻部舒暢的效果。而有支氣管炎的嬰幼兒,用蒸氣吸入化痰,加上胸部抽痰的物理治療,可加速氣管痰液的清除,縮短疾病天數。對於細菌性肺炎的治療,除上述的支持性治療外,要加上抗生素治療,才能有效治療肺炎。要是病情進展到膿胸,更需要插胸管排膿。周宇光主任表示,針對預防肺炎雙球菌引起的肺炎、腦膜炎、中耳炎等感染,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施打預防針,也就是肺炎雙球菌的疫苗。通常在出生第二個月就可施打,可與同時間的三合一或四合一等疫苗一起注射。愈早施打,就能愈早得到防護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