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健康把關,過好年》北市各大醫院門診開診情形

《健康把關,過好年》北市各大醫院門診開診情形#病毒

今年春節假期長達9天,許多民眾因為歡樂氣氛,影響正常作息,甚至有慢性病患者忌諱平時的服藥習慣而放年假,導致舊疾復發或引發急性症狀,造成感冒、腸胃不適、氣喘、心臟病發及中風等疾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 1月24日(星期六)小年夜至2月1日(星期日)初五之春節連續假期,臺北市各大醫院急診照常服務不打烊,提供24小時急診服務,確保民眾就醫安心,門診醫療各醫院不同,提醒民眾留意。統計各大醫院門診開診情形:1月26日(年初一)至27日(年初二)門診多停止服務(唯市立萬芳醫院及臺北醫學大學1月26日至1月27日上午維持門診看診,下午休診),1月28日(年初三)至1月29日(年初四)部分醫院恢復門診服務但開診科別及診次減少,1月30日(年初五)雖為政府行政機關補假,但多數醫院已恢復正常門診開診,避免急診就醫人潮過度擁擠,影響緊急就醫病患。民眾若有就醫相關問題,可電洽1999市民專線詢問,或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首頁「熱門連結」,查詢各教學醫院春節門診時間連結網址。依據往年春節急診統計排行榜前3名疾病,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腸胃炎和急性腹痛,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民眾常說的感冒及腸胃炎幾乎佔了四分之ㄧ以上。春節正逢寒冬,許多民眾為了闔家團圓南北往返、舟車勞頓,加上人多聚集是病毒傳染好發時機,影響所及,抵抗力差的小孩或長輩容易感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初春好發上呼吸道疾病,應儘量避免長時間停留在通風不良場所,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及保健,到人潮擁擠的地方可戴口罩,返家後記得洗手。腸胃炎的主因為暴飲暴食,過年期間容易因歡樂氣氛,不知不覺大吃大喝使身材走樣或因飲食不正常,嚴重者發生腸胃炎現象,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呼籲市民飲食要節制、飲酒宜適量,繼續保持適當運動,避免熬夜,以提升自我免疫力,若有身體不適,切勿忌諱就醫,而延誤病情,急性腹痛可能是膽囊炎、盲腸炎、胰臟炎或便秘,如發生急性腹痛時應儘快就醫,避免演變成更嚴重的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症、休克。另提醒慢性病患者別忘了按時服藥,以維持病況穩定,為方便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民眾用藥不中斷,民眾持慢性病處方箋領藥時間,如適逢春節假期,可提早領藥備用,例如給藥屆滿日前7日,可憑原處方箋調劑、領藥,這樣就可以安安心心歡度優質健康年,並預祝每一位市民都有健康快樂的假期。

病毒疣狀似雞眼 皮膚接觸易傳染

病毒疣狀似雞眼 皮膚接觸易傳染#病毒

近來一位患者,腳底出現慢慢增多的皮膚硬塊,剛開始時不痛不癢。未料病灶數目持續增加,原本以為是腳底長雞眼,自行用刀片指甲剪削平處理,可是硬塊卻持續增多,而且越來越痛。初次就診時患者已經有十幾個病變,分佈位置不完全在足底承受壓力點上,仔細檢查可以見到粗糙硬皮中間有幾個像黑胡椒小黑點。經診斷是皮膚感染濾過性病毒所引起病毒疣,經過多次高濃度去角質藥物(水楊酸)塗抹硬塊治療與定期液態氮冷凍處理,病情才逐漸獲得控制。臺北市立聯合院陽明院區皮膚科主任許智恭表示,病毒疣是因人類乳突瘤病毒感染皮膚或是黏膜部位所造成皮膚病變,因為病原體是微小到要用電子顯微鏡才看得到的濾過性病毒,所以一般大眾很難想像是怎麼得到,多數人都認定是雞眼而有點忽略它的特性,傳統上有些長在手指頭上的疣被誤認為是清理魚鱗時刺傷皮膚所引起,因此有『魚鱗贅』稱呼,可是大部分患者根本沒有殺魚經驗。許智恭說,人類乳突瘤病毒類型很多,已知種類超過120種,它們可能感染不同部位皮膚。尋常疣經常是由第2、4、29型引起,足底疣常與第1、2、4、10型有關,好發於臉部扁平疣,由第3、10型所致,生殖器疣則常可找到第6、11、42-44型病毒。他指出,某些高危險性病毒類型例如第16、18、31、33、34、35、39、45型更有致癌性,長期感染會使皮膚或黏膜細胞產生惡性病變,因此一旦發現有病毒疣感染,應該積極治療,務必除惡務盡。它是經由接觸而感染到皮表或是黏膜部位,潛伏期平均為四到六個月,也可能長達壹年以上,很難回憶是何時被感染到,又經常不痛不癢而被忽略。許智恭提醒民眾,疣可能傳染給他人,有時候不是很直接接觸,而是經由物體傳遞,例如球拍、地板、毛巾、門把手、滑鼠等。生殖器疣傳染力相對較高,所以需要特別小心防範,盡量不要用手觸摸患部,而且毛巾要分開使用,以免傳染他人。因為疣本身具有傳染性,容易傳染給別人,也會傳到身體其他部位,有時新病灶把病毒傳播到鄰近皮膚。因此最好能把病灶儘速治療好,讓它沒有時間把病毒傳出去,特別是針對那些會痛或令人厭煩病灶,長期存在的生殖器疣可能會增加將來該部位得到皮膚癌機率,女性則很可能因此有子宮頸癌。許智恭說,治療方式包括冷凍治療、電燒、雷射等,破壞病變表皮。冷凍治療以攝氏零下一百九十六度液態氮,破壞病灶組織。治療時間依病情不同,有的需要好幾個月才能治癒。毅力與耐性是治療成功重要因素。

小心致命!單純疹腦炎經常被誤為感冒

小心致命!單純疹腦炎經常被誤為感冒#病毒

一位二十六歲年輕女性,過去健康狀況良好,平常生活規律,也沒有不良嗜好。某天她開始感到容易疲倦及輕微頭痛,以為是感冒就自己到藥房購買成藥服用。三天後,卻被家人發現半夜意識不清及抽搐,緊急送急診,在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後住院觀察,不久病人開始發燒和逐漸意識不清,經過腦脊髓液檢查,確定是單純疱疹腦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醫師陳威志指出,單純疱疹腦炎是由單純疱疹病毒引起的致命性疾病,死亡率可以高達百分之五十到七十。病毒會先感染到非神經組織,例如上呼吸道、黏膜、皮膚等,再經由血液或神經等途徑到達中樞神經系統。陳威志說,單純疱疹腦炎表現,剛開始可能沒有異狀,頭痛、發燒、全身無力、嘔吐是最常見症狀,病情可以在幾天內快速惡化到意識不清程度。此外,抽搐、半身輕癱、言語障礙或人格改變等也常常發生。他還說,一旦懷疑是單純疱疹腦炎,必須儘快安排檢查及治療,腦部影像檢查(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能夠顯示局部病灶或是腦水腫、出血等。還有腰椎穿刺也是必要檢查,因為將取得的腦脊髓液化驗可以偵測到疱疹病毒的存在。他表示,在患病初期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降低病人死亡率並改善預後,然而許多存活下來病人,可能遺留嚴重神經學後遺症。陳威志提醒,因為單純疱疹腦炎是一種嚴重疾病,如果發現家人或朋友有上述現象,一定要儘早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流感發威 懷孕、哺乳期用藥須知

流感發威 懷孕、哺乳期用藥須知#病毒

『醫師,我重感冒,頭痛、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全身沒力,我怕傳染給小孩,很想趕快改善症狀,可是我現在又懷孕了〈可是我在餵母乳〉,可以吃藥嗎?』        今年的冬天氣溫比起往年降低許多,加上流行性感冒病毒發威,門診湧入許多不小心受寒的病患,全家皆『中獎』的更不在少數,當然孕婦和產婦也不能倖免。但是,究竟可不可以服藥呢?藥物是否會影響到胎兒或小嬰兒呢?想必這是很多婦女擔心的事。孕婦是懷孕婦女與胎兒之綜合體,這種特別的關係形成了特殊的體質,某些藥物或許對大人本身無害卻可能經過胎盤傳送到腹內胎兒造成嚴重之後遺症〈畸形或其他傷害〉,如懷孕初期之三個月,剛好是細胞分化與器官生成的階段,如受到不當藥物影響易生成畸形兒;而懷孕後期若是服用瀉藥、解熱鎮痛劑或血管收縮劑,可能引起子宮收縮導致流產或早產。生產後哺育母乳之婦女,藥物亦有可能自乳汁分泌而由嬰兒服下造成影響。光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姚嘉昌醫師表示,懷孕期及哺乳期使用藥物一般有以下原則:1.避免於懷孕前三個月使用藥物。2.盡量使用單一或短效藥物。3.儘可能以表面塗抹藥劑取代口服藥劑。4.儘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劑量。5.只有在用藥好處大於危險時使用藥物。6.哺乳之母親可使用短效藥物,於每次服用藥物前哺乳,可將藥物影響之危險性降至最低。7.哺乳期之母親應隨時注意是否有藥物引起之不良反應,有任何懷疑時應立即停藥。■ 在懷孕與哺乳期間感冒了究竟該如何處理呢?首要以充分休息與補充水分,攝取含維他命多的蔬菜水果優先。藥物選擇的話,頭痛、喉嚨痛可使用常見之 Acetaminophen(如普拿疼)、非類固醇水楊酸性抗發炎藥物(但懷孕最後三個月避免使用);咳嗽化痰可用Dextromethorphanher, Brown mixture、Bromhexine HCL、Acetylcysteine;流鼻水、鼻塞可用傳統藥物如Chlorpheniramine、Dimenhydrinate、Mequtazine、Cyproheptadine (避免授乳)、Diphenhydramine (避免授乳)、或新一代長效抗組織胺藥物如Cetirizine、Clarinase,而另一長效藥物Loratadine因為會有少量分泌至乳汁,在授乳時也避免使用。至於大家所關心的流行性感冒疫苗是否可以施打?姚嘉昌醫師指出,原則上流行性感冒疫苗是死菌疫苗,可以安全接種,所以如果預估在流感流行期間懷孕生產者,也可提前注射疫苗來防範感染流行性感冒。但孕婦及產後婦女在整個懷孕到哺乳過程中仍有許多機會需要服藥,因過度保守態度而不用藥,若遇病症嚴重時會對母體甚至胎兒造成不利,因此育齡婦女在就診時應告知醫師是否正準備懷孕、可能懷孕或已經懷孕、哺乳中,以供醫師開立處方之參考,在最少的傷害下作最好的治療。    懷孕時的用藥過與不及皆非理想,用得恰到好處為最佳。姚醫師強調,把握幾個原則有助於臨床上的判斷:「非必需的藥勿服用、同樣有效的藥應老藥優先於新藥、使用最低有效劑量、孕婦避免服用成藥(未經適當諮詢不服用)。」經過仔細的評估利弊得失,如需用藥則以現有最安全有效的藥物為首選,以避免胎兒的危害。

輪狀病毒肆虐 小兒腸胃遭殃!

輪狀病毒肆虐 小兒腸胃遭殃!#病毒

好發於秋冬季節的輪狀病毒近來仍持續發燒,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小兒科彭圭城醫師指出,近來醫院門診中因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而前來求診的病童就佔了三分之一左右,有的甚至已出現脫水現象,若不加以治療嚴重者可能導致休克甚至死亡。醫師表示,近來仍是輪狀病毒腸胃炎高峰期,再加上氣候不穩定,家長仍應避免帶小朋友出入公共場所,平時多洗手並注意個人衛生,飲食勿過油膩,將可減少被傳染的機會。「輪狀病毒」顧名思義,是病毒的形狀環形如車輪狀而得名。彭圭城醫師表示,台灣地區一年四季皆有輪狀病毒感染的病例,但以秋冬季節最嚴重。大致上為每年十一月起病例逐漸增加,至隔年的一、二月達高峰。受感染者以幼兒居多,其中有半數以上年齡層在一歲以下,因此屬於幼兒急性胃腸炎中最常見的病原體。主要症狀是嚴重水瀉、嘔吐、腹痛、發燒,部份病例會合併出現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大部分在三至五天可自行痊癒,但若處理不當可能會發生脫水、電解質不平衡、酸中毒及休克的危險,甚至危及生命。幼兒輪狀病毒可藉由糞便特殊檢查來證實,但並無特殊抗病毒藥物可用以治療,因此只能針對症狀加以緩解,醫師將給予適當的止吐及止瀉藥劑,如出現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需再補充口服電解質水或靜脈輸液來改善。由於輪狀病毒常造成小腸黏膜受損,引起乳糖吸收不良,原本吃嬰兒配方奶粉的幼兒也需要暫時換成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為佳;或將牛奶濃度降低、少量多餐等等。幼兒亦可能有痙攣發生的可能,但一般而言預後良好,不必長期服用抗痙攣藥物。醫師建議各位父母親,幼兒平時飲食以清淡為佳,在疾病高峰期少出入公共場所,最重要的是大人及幼兒都應多洗手,以避免帶有病毒的糞便經由口或呼吸道造成感染;若有上吐下瀉、腹痛發燒等症狀儘速至醫療院所就診,以免造成傷害。

夏日為結膜炎的高峰期

夏日為結膜炎的高峰期#病毒

每當游泳季節的來臨,許多青少年易從公共設施或大眾游泳池中感染到結膜炎,或接觸到受污染的公共物品皆會在學校、托兒所及家中造成相互傳染,而造成所謂的「紅眼症」,幾乎每年皆有流行,整年均可看到,但仍以夏季急性結膜炎的患者特別多。《急性結膜炎》主要是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少數是經由非濾過性病毒所造成,傳染的途徑是經由公共場所或家庭中接觸傳染,主要臨床症狀為:眼睛內有異物感,眼瞼浮腫、性光、流淚,有一些黏稠的分泌物,先是一隻眼睛發作,然後傳到另一隻眼睛,或者兩眼同時發病,具有高度的傳染性。 《慢性結膜炎》主要是因眼睛受細菌或病毒感染未接受徹底治癒,或受外界反覆刺激,眼瞼方面有問題,如睫毛倒插一直刺激到眼睛,或眼瞼外翻使結膜長期曝露在空氣中,造成乾澀、發紅 ,淚囊炎及眼睛周圍的皮膚發炎 ,乾眼症因淚水分泌減少,無法有效的濕潤眼睛,或對外界環境刺激較敏感,及長期點眼藥,因對眼藥中的成份或防腐劑起反應,主要症狀包括了:.眼睛微紅、乾澀疲勞、 熱癢不適、分泌物不多偶有眼屎 、頻頻眨眼、流淚或少淚為主、容易疲倦 。《流行性結膜炎》經由腺病毒及克沙奇病毒所引起,其傳染途徑為:接觸傳染,主要症狀包括了:眼睛紅腫、有異物感、淡黃色分泌物增加、睫毛經常有眼屎沾黏、易合併淋巴腺腫大,發燒等全身性症狀。《過敏性結膜炎》分為2種,一種跟季節有關的,通常在春、秋季比較容易發生,在季節轉換的時候,有些人不只是鼻子打噴涕、眼睛也會癢、全身發癢,有些是本身體質的關係,例如: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同樣在眼睛也會有過敏性的結膜炎,這種的跟季節無關,患者就是會覺得一年四季都不舒服。 諾貝爾眼科雷射機構 張朝凱 醫師建議,避免用手揉眼睛,平時要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隨時注意清潔,常用肥皂洗手,並保持乾燥。 避免接觸患者所使用過的毛巾、肥皂、寢具及門把、水龍頭等物品。 不要借用別人眼藥水、隱形眼鏡等私人物品。 不在結膜炎流行期間做不必要的眼科檢查。 張朝凱 醫師表示若是經由外界環境所造成,則應儘量避免接觸到刺激源,如減少外出可以減少風吹及接觸油、煙、灰塵…等刺激物。

你對吃的食物瞭解嗎?

你對吃的食物瞭解嗎?#病毒

【寒涼、冰冷食物】任何冰品、西瓜、水梨、葡萄柚、柚子、椰子、橘子、硬柿子、山竹、蓮藕、綠豆、白蘿蔔、大白菜、苦瓜、黃瓜、絲瓜、冬瓜、蕃茄。【辛辣、燥熱、燒烤、油炸食物】辛辣物:辣椒、大蒜、芫荽、老薑、蔥、沙茶醬。燥熱物:茴香、韮菜、肉桂、羊肉、狗肉。熱性水果:龍眼、荔枝、芒果、榴槤。【刺激性食物】醃漬品、咖啡、咖哩【清淡甘平易吸收食物】蔬果類:芭樂、蘋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櫻桃、桑椹、 空心菜、菠菜、紅蘿蔔、茼蒿、花椰菜。肉品類:雞肉、魚肉、豬肉、排骨、豬小腸。五穀類:米飯等。奶蛋類:雞蛋、牛奶、豆漿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