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

守護「酷兒」健康 同志生活指南發行

守護「酷兒」健康 同志生活指南發行#同志

新北市衛生局表示,一本專為同志社群朋友編輯的「新北市酷兒生活指南-趴兔(New Taipei City Queer Guide-Part Ⅱ)」生活手冊(見圖,翻攝自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即日起提供民眾免費索取。衛生局表示,手冊不僅介紹雙北市同志朋友的聚集熱點,還有完善的健康資訊,盼能照護同志朋友的心理以及生理的健康。新北市衛生局長林雪蓉表示,這本專為同志朋友量身訂做的生活手冊包含「認識酷兒LGBT」、「大臺北G熱點」、「驕傲的活著」、「酷兒自我保護」、「彩虹新觀點」及「健康地圖」六大主題,除有日常資訊,也包括諮詢管道,並特別設計成口袋書可隨身攜帶,希望同志朋友們善加利用。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指出,同志朋友從小即擁有著與異性戀者不同的問題,如自我及家庭對同志身份的認同等。出櫃之後,也因現代訊息傳遞的進步及社會的開放,讓同志朋友接觸到更多的圈內人,娛樂及生活也更具多元化,如何提供同志朋友更多的資訊,是促使衛生局編輯這本手冊的動機。新北市衛生局表示,「新北市酷兒生活指南-趴兔」同志健康手冊共印製2000本,置於新北市同志社群匿名篩檢服務地點及相關民間團體處免費贈送,民眾也可電洽(02)22585362查詢免費索取地點。

男同志結婚有益健康 並節省醫療成本

男同志結婚有益健康 並節省醫療成本#同志

婚姻對於男人而言,或許真的非常重要。之前有研究發現,結婚的男人比較健康,甚至還可以活得更久;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這項法則用在男同性戀當中,似乎也同樣有效。根據英國BBC報導指出,美國的學者研究了1211位男同性戀之後發現,結婚的男同性戀伴侶會比單身的男同性戀,還要來得更健康、幸福與快樂。(圖片翻攝自BBC。)在2003年的時候,美國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等六個美國州政府,就已經通過同性戀婚姻合法的條文,為了瞭解合法婚姻狀況對同性戀的影響,於是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的(Columbia University Mailm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馬克博士(Mark Hatzenbuehler)進行了相關的統計研究。研究人員比對他們在結婚合法化前後12個月的健康指標後發現,男同志伴侶在婚後的健康狀況通常比婚前還要來的好。馬克博士表示,這些男同志在婚後節省了14%的醫療費用,而且在平均血壓與憂鬱症的指標也下降,他認為如果同志擁有合法的婚姻,可以讓他們能夠紓解以往被歧視的壓力,同時還可以讓他們得到健康。英國特倫斯希金斯愛滋病慈善基金會(Terrence Higgins Trust)則表示,過去對於男同性戀的歧視,會對於他們在社會上有種莫名的壓力,往往造成他們容易憂鬱、壓力過大等,但是基金會相信,如果可以讓同性戀也能擁有合法的婚姻,一定可以像是正常的婚姻家庭一樣,讓彼此都能幸福,進而讓身體更加健康。

提倡兩性平等 男女廁所同一間「沒問題!」

提倡兩性平等 男女廁所同一間「沒問題!」#同志

世新大學昨天在校長的帶領下,啟用兩間有小便斗和馬桶隔間的「性別友善廁所」,除了口頭提倡性別平等,也希望用行動落實,連廁所也不分男女,都能一同跨進廁所大門。行政院新聞局於新聞局官方網站的性別平等園區提倡「性別友善工作環境公約」。公約中表示,自民國91年實施的兩性工作平等法中,已經明文規定禁止性別歧視、防治性騷擾等措施,所以不能因性別、生理或婚姻等差異,而有歧視或騷擾。另外,在工作場所中也不能有性別歧視的行為出現,否則一律違法。世新大學為響應行政院的政策,昨天也在校園舉辦「性別平等教育週」,在賴鼎銘校長的帶頭下,展開「我要齊視、不要歧視!」的「彩虹遊行」,校長還率先撕下洗手間的性別標籤,象徵把自由空間還給多元性別。校方也將原本的舍我樓和傳播大廈部分的兩間男廁改為「性別友善廁所」,門口不再貼男女標誌,在同一間廁所裡規劃小便斗、坐式馬桶、蹲式馬桶與無障礙等設備。其實性別平等、彼此尊重的觀念應該是要從小就要開始培養。根據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學校課程中應該要有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課程規劃和評量方式,再進一部規定課程中要包含「情感教育、性教育和同志教育」。而由世新大學校長帶領啟用的「性別友善廁所」, 的確落實了教科書上的觀念。學習尊重性別多元 盼父母攜子一同參加同志大遊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53醫改會率先開砲 設女性單一窗口「騙選票」?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77女性門診有必要嗎? 女權會:先教育醫療人員尊重性別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74

「彩虹大使」人選出爐 歌手、作家、媒體人為同志發聲

「彩虹大使」人選出爐 歌手、作家、媒體人為同志發聲#同志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公佈2011年的「彩虹大使」人選。歌手張懸、作家馮光遠、媒體人陳安儀,因支持同志人權、發揮社會影響力,順利獲選「彩虹大使」。同志遊行聯盟表示,今年遊行將在10月29日舉行,主題定為「彩虹征戰,歧視滾蛋」,原因是接連發生了候選人被要求公佈性向、保守宗教團體惡意阻撓性別平等教育、同志感染者捐贈遺體等事件,嚴重暴露出台灣社會和媒體對同志的無知與歧視。三位「彩虹大使」在此艱難時刻,主動挺身對抗歧視,更在各自的領域中宣揚平權意識,一舉一動令同志感懷在心。因此聯盟決定,同時將「彩虹大使」頒給三位,肯定並表彰他們對社群的重大貢獻,並作為公眾人物的典範。歌手張懸自出道以來,即以率性、忠於自我的鮮明形象,獨樹一格的嗓音和詞曲創作,深受同志歌迷喜愛,更擁有為數眾多的女同志支持者。過去媒體曾多次揣測和追問張懸有關性向的問題,然張懸的回應如:「不刻意壓抑性傾向,能夠認同自己、愛自己,才是生活最基本的需求」;「談感情,是看對象,不是看性別」;「不管被異性或同性喜歡,都是值得開心的事。」不刻意撇清或與同志保持距離,更不趁機炒作,大方、堅定表達同理與友愛的態度,讓同志直呼「揪感心」,也堪稱公眾人物「友善言論」的最佳示範。張懸將在10月29日遊行當天現身終點舞台,用歌聲唱出對同志的祝福。作家馮光遠,在台灣同志議題尚萌芽的九○年代初,即在報刊撰文呼籲社會重視同志人權。他曾與李安共同執筆電影《喜宴》劇本,在報端開闢「看見同性戀」專欄,也是廣播節目「台北有點晚」同志單元」的催生者之一。然而近20年之後,眼見接連發生候選人被要求公佈性向事件、保守宗教團體阻撓性別平等教材等歧視事件,嚴重暴露出目前同志在台灣社會仍不受尊重,民眾更普遍存在誤解與無知的窘境。他再度挺身而出,在部落格撰寫「同性戀平權」系列文章,闡揚同志平權的基本理念,更上電視揭穿保守團體似是而非的歧視言論。遊行聯盟認為,馮光遠秉持一貫的良知與正義,為同志奔走發聲,是「彩虹大使」精神的高度展現。媒體人陳安儀,在部落格發表「媽媽,他為什麼不結婚?」一文,用她和孩子討論同志話題的親身經驗,回應性取向教育納入性別平等課程的爭議。她告訴孩子:「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佔多數的這一方才是對的。但在這個社會上,也有很多「比較少數」的人,遇到這些與我們不同的人,應該要多幫忙他們,而不要欺侮他們。」她更說,同志議題應及早在課程中出現,才能減少悲劇。她在回覆反對同志的網友意見中說:「所有性行為只要兩情相悅,沒有什麼「正常」與「不正常」之分!同性婚姻本來就該合法,這對異性戀者毫無影響,但對想要共度一生的同性戀者,卻是莫大的幸福。不管何種性向,都該享有同樣的法律與保障。」遊行聯盟指出,陳安儀以母親的角色,以身作則向孩子和讀者進行了一次示範教育,更善盡媒體工作之職,透過文字倡導平權意識,因此給予高度肯定。同時,台灣同志遊行聯盟也發布第一波宣傳短片,三位新任彩虹大使透過鏡頭,號召所有同志支持者,在10月29日當天與彩虹大使一同上街遊行,向歧視發出怒吼,勇敢爭取自己的權利。「彩虹大使」第一波宣傳短片:遇到同志「一家人」 你會有異樣眼光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933同性結婚不是夢? 國家人權報告籲政府同志婚姻合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279「因為愛你,所以戴套」 男同志友善標章徵圖比賽成果揭曉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147

英國有條件開放同志捐血 仍會嚴格把關

英國有條件開放同志捐血 仍會嚴格把關#同志

世界各國為了防止愛滋病的流行,大多禁止男同性戀捐血,防止愛滋病毒透過血液感染被輸血的病人。但是英國衛生單位最近宣布,一年內沒有與同性發生過性關係的男同性戀,可以開放捐血,這是繼日本與澳洲之後,第三個開放男同志有條件捐血的國家,台灣血液基金會則表示目前沒有跟進的計畫。為了防治愛滋病,英國在1980年代規定男同性戀禁止捐血,但是這項法令即將取消。從今年11月7日起,英格蘭、蘇格蘭以及威爾斯將有條件開放男同志捐血,此舉被同性戀者視為一大進步,但同志團體仍希望可以完全開放。英國衛生單位認為,對於其他非男同志的愛滋病高危險群,都是禁止他們一年內不得捐血,但是對男同志的規定卻特別嚴格,所以這樣的規定是不合理的,衛生單位也強調,雖然有條件開放男同志捐血,還是會嚴格把關,保障被捐血人。台灣血液基金會表示,他們當然歡迎更多人可以加入捐血的行列,但是考慮到愛滋病空窗期的風險,所以暫時不會開放男同性戀捐血。如果未來檢驗愛滋病毒的技術更成熟,在空窗期內也可以驗出愛滋病毒,有機會採取英國的模式,開放男同性戀捐血。血液基金會也強調,目前的法令還是禁止男同性戀捐血,如果要開放男同志捐血,必須要衛生署與疾管局修改相關條文之後,才可以進行相關的作業。「因為愛你,所以戴套」 男同志友善標章徵圖比賽成果揭曉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147愛滋病不是絕症?專家:已如慢性病可控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007同性結婚不是夢? 國家人權報告籲政府同志婚姻合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279

同性結婚不是夢? 國家人權報告籲政府同志婚姻合法

同性結婚不是夢? 國家人權報告籲政府同志婚姻合法#同志

在台灣,將來有機會可以看到同時有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的同志家庭出現嗎?總統府國家人權報告撰寫小組在6月底開會討論時,首度提及同性戀可否組織家庭的議題,且多數與會者主張應正視同性戀組織家庭的人權,呼籲政府應朝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方向努力。不過也有宗教團體表達極力反對的立場,府方也表示「國家人權報告」仍有待人權諮詢委員會再開會討論,確認架構後才會撰寫成文,正式提出建議,目前還「言之過早」。監察院副院長陳進利於6月27日主持國家人權報告撰寫小組會議,與會者包括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李念祖、撰寫小組成員廖福特、許秀雯、姚孟昌及嚴祥鸞等。會中有與會者提及是否將同性戀組織家庭納入「國家人權報告書」內容,引起討論,陳進利最後裁示將此提議列入國家人權報告「遠景」內容並將於下次會議請各部會針對同性婚姻提出統計資料進行研討。有同志團體指出,其實早在陳水扁任職總統期間就有提出同志婚姻的相關議題,不過最後無疾而終,草案連行政院的大門都沒出,最後淪為選舉的口號及籌碼。同志團體認為,同志婚姻是基本的人權,政府應極力保障,並建議把同志議題納入性別平等教育的教材中,因為就算同志婚姻合法,社會的觀念和歧視沒有改善,也沒同志敢結婚。

禁忌的愛? 同志性愛高風險!愛滋感染年齡下降

禁忌的愛? 同志性愛高風險!愛滋感染年齡下降#同志

根據疾管局統計,截至民國99年累計愛滋感染者通報人數約為2萬人,較去年新增1796人,其中1200人為男男、雙性間危險性行為感染。同時也有感染科醫師發現,台灣感染愛滋病的病患年齡層逐漸下降,醫院甚至曾收治年僅15歲的愛滋病患,醫師推測這與發生性行為的年齡下降有關。根據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指引顯示,男男同性間發生性行為比一般人約有20倍的機會感染到愛滋病毒。對此,疾管局解釋,重點不是在於同性間性行為,而是在於有沒有戴保險套等防護措施。其實有90%的男同志是未被感染愛滋病的,因為他們在發生性行為時都有做好防護措施。感染科醫師表示,現在社群網路發達,加上年輕人對性行為的好奇,與陌生人發生一夜情機率大增,可能是造成愛滋病年齡層下降的原因之一。過去醫院很少有機會收治到20歲以下的年輕愛滋病患,但近來來發現20歲以下的愛滋病患增加,年紀最輕的竟然只有15歲,愛滋病感染年齡層下降的情形令人憂心。醫師建議,年輕人感染愛滋事態嚴重,除了醫療問題之外,其日後的人生、就業,都可能受影響,有關單位必須更加強安全性行為的宣導。為了減少同志間危險性行為的發生及減緩愛滋病年齡層下降的情形,疾管局決定依循WHO建議,在同志社交相關場所提供方便取得的保險套或篩檢、諮詢服務。追蹤3個月下來,發現約可降低40%不戴保險套進行性行為的危險行為。此外,疾管局也將在8月率先試辦「男同性戀三溫暖友善、健康、安全商店標章計畫」,與業者合作提供保險套。目前初步規劃可以無限供應保險套,但長期還是希望業者將免費保險套納入成本、協助提供,一同降低愛滋感染。

小三是男性  人妻怎麼犀利?

小三是男性 人妻怎麼犀利?#同志

小三話題不斷延燒,電視中人妻哭著說:「我回不去了!」但是心中的難過悲傷有誰知?尤其老公的小三是男性,相對於電視戲劇中的情節,更讓人妻不知道怎樣走出陰影。大多數的人都會沉浸在過去愛情的美好,心中渴望愛情,雖然痛苦,卻又無法自拔。行政院衛生署竹東醫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表示,最近有不少民眾因為感情的三角關係尋求精神科協助,不只是人妻,更包括小三或外遇者。有一位陳小姐發現男朋友疑似劈腿,暗中調查發現竟然小三是個“他”,當下讓陳小姐陷入嚴重的憂鬱憤怒與自責,開始自暴自棄,每天瘋狂暴食,二個月胖了將近八公斤,且多次有輕生的念頭。另外一位王先生則是愛上了一位剛分手的男同志,可是雙方開始交往後,才發現對方既想擁有王先生的愛,卻又不捨得前男友的好,複雜的情感糾葛,讓這三個人都感到焦慮與痛苦。失去了生活重心的王先生,因為情緒低落及嚴重失眠而求助於精神科。後來經過多次的心理治療,王先生最後決定割捨成全所愛,並將這樣的愛藏在心中。蘇柏文主任表示,臨床上許多個案都會開始回憶起過去的甜美回憶,每到夜深人靜就獨自潸然落淚,寂寞無助;有時也會由愛生恨,認為對方是感情的騙子。而在多元性別的社會,這樣的三角戀情並沒有限定於怎樣的性別關係,只要曾經愛過,其實都會感到悲傷。面對複雜的感情問題並沒有特效藥,短時間也許可以藉由藥物改善自己的睡眠或情緒狀態,回歸正常的生活,但長期來看,還是需要專家的陪伴傾聽,整理思緒、敞開心胸,重新找回生活的重心及樂趣,才能讓自己脫離無止盡的憂鬱漩渦,「即便現況無法立即改變,說出來會比較好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