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翰

異常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婦科名中醫食養調理助改善

異常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婦科名中醫食養調理助改善#周宗翰

更年期婦女,若有異常的子宮出血,常會誤為是停經前的亂經。一般更年期的亂經多半是間隔拉長,有時兩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且經血量逐漸減少,直到月經不再來;但若一個月來兩次以上,或出血持續超過一周,應進一步檢查。睿鳴堂中醫診所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即使還未停經的年輕女性長期亂經,也有可能子宮病變造成異常出血。 如果停經後又出現陰道出血的症狀,要小心罹患子宮內膜癌症的風險 一個59歲女性停經已10年左右,但是偶而有出血及異常分泌物的症狀,即刻建議至婦產科進行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症。子宮內膜癌好發於五十五到六十九歲之間,一般在停經後若有陰道出血症狀,約有百分之五至十可能為子宮內膜癌。女性製造雌激素的主要時間為月經週期,經由卵泡發育→成熟→排卵→黃體形成→子宮內膜剝落→形成月經。當進入停經期,如果荷爾蒙分泌失去平衡,讓子宮內膜一直處於增殖狀態,進而產生病變,形成子宮內膜癌,此外年紀較大的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較會惡化,預後也較差。而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因子包括肥胖、多食用紅肉或脂肪的食物、從未生育過的婦女、較晚停經、及初經來得早的婦女、糖尿病、高血壓、賀爾蒙補充、或特殊藥物的使用(例如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e)等。周宗翰中醫師說明患者大多都由著繁複的子宮內膜炎症,出現了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的情況,並且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所以才會發展為子宮內膜癌。中醫在辨證方面一般有兩種認識,一種認為子宮內膜癌是由於瘀血阻滯所導致的,進行治療的時候應該注意活血化瘀,另一種認為是由於溼熱病邪導致的,應該注意清熱利溼。 所以要預防子宮內膜癌,首先要避開高溫烹調油脂:油脂經高溫長時間加熱之後,容易變質氧化成自由基、致癌物,而油脂又是人體製造荷爾蒙的材料,變質氧化的油脂所製造出來的荷爾蒙穩定性不佳。要預防子宮內膜癌就要避免食物高溫劣敗,凡是超過100℃以上的高溫烹調方式,會讓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的分子結構改變,產生危害人體的致癌化學成分,維生素跟礦物質也因高溫而流失,就稱為食物高溫劣敗。 周宗翰中醫師解釋凡是經過油炸、油煎、大火熱油快炒、燒烤等高溫方式烹調,都會產生許多有害健康的物質,尤其高溫烹調的時間越長,產生劣變、累積的致癌物就越多,像很多人喜歡吃酥酥脆脆的焦黑部位,其致癌物質最多,千萬不能吃! 平時盡量少吃會上火的食物 : 經高溫烘炒過的食物如:芝麻粉、花生粉、十穀粉、烤瓜子、烤核桃、烤杏仁,以及高溫萃取麻油、香油等食物易上火,容易引發體內較弱的組織細胞發炎。食用時必須選擇好的油脂 : 必需脂肪酸(ω-3、ω-6)能製造好的荷爾蒙,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如:鮭魚、黑鮪魚、鯖魚、秋刀魚、烏魚等含量最多;ω-6油脂大都來自於蔬菜種子油,如:葡萄籽油等,烹調方式採蒸、煮、涮等方式才不會破壞好的油脂。這樣才可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周宗翰中醫師認為脾統血,有異常出血的女性朋友不妨多多按壓脾經的穴道,其中以「公孫穴」最為重要。此穴位的位置在足内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是太白穴往上1寸的位置。公孫穴對於血液循環能發揮良好的功能,因為公孫穴是一個重要疏散點和樞紐,能夠通氣、活血、解瘀,具有調動子宮、脾經的運血能力,可以把血液輸送到全身。此外,公孫穴還可以調節因體內氣血瘀滯造成的各種症狀,並促進小腸蠕動,幫助消化,改善腸胃與免疫的功能,進而逐漸改善婦科疾病。每天可以大拇指用力按壓約3分鐘,持續至少一個月以上,便能逐漸產生效果。 除了按壓公孫穴,平日還可以推推小腿內側脾經循行部位,如果發現有明顯酸痛點,那就是自己經絡的反應點,尤其要加強陰陵泉穴、地機穴、漏谷穴、三陰交穴這些穴位的按揉。 婦科治血症四大穴位 陰陵泉:內側膝蓋以一指幅寬度,按觸有一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痠脹感。 地機穴:陰陵泉穴下3寸。 漏骨穴:腳踝上方6寸。 三陰交:腳踝上方3寸。 益母草香附湯 材料:蔥白5根、雞肉250克、益母草與香附各3錢 作法: 1.     取蔥白拍爛,與雞肉、益母草、香附,加適量水同煮。 2.     煮至熟肉即可,飲湯食肉。 食養分析: 香附是女科常見用藥,可疏肝理氣,特別適合現代壓力大導致肝氣鬱結體質的上班族。此食療能改善氣血循環,對氣血瘀阻型患者有不錯的調理效果,能穩定子宮內膜。

有子宮肌瘤的女性可以吃冰嗎?婦科名中醫精闢解析

有子宮肌瘤的女性可以吃冰嗎?婦科名中醫精闢解析#周宗翰

早秋天氣濕又熱,路過超商都會藉機晃進去,買飲料、冰品、點心之類的,但是罹患子宮肌瘤、生理期來的女性多少都會想偷吃冰品,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其實熱天吃冰也是可以的,但子宮肌瘤患者要注意食用的量不要太多,而且要注意吃的時間點,周宗翰中醫師曾收治一名33歲上班族女性,患者本身罹患子宮平滑肌瘤約為4公分,夏天天氣炎熱,每天都很想吃冰,冰品吃太多一到行經期下腹就會常有明顯的悶痛感。周宗翰表示,因為吃冰容易造成身體的微小血管收縮,造成子宮腔體的微循環障礙,經血排出不順或是讓經血凝成塊狀,血塊排不出就會導致疼痛,而患者經痛往往也是血塊排出後才會逐漸緩解,因此建議患者吃冰要適量,盡可能都選在正中午11點至16點的時候吃,再藉由針灸、中藥調理以及日常生活的作息調整改變子宮環境,以消除子宮肌瘤所帶來的不適症狀,患者行經時已無任何痛經症狀。 現代人很少吃冰只有吃清冰,大部分都會加糖漿、煉乳、水果等,甚至來個聖代冰品大餐也不為過,甚至有人會認為我身體很燥熱,多吃一點冰或是喝啤酒消暑無妨,但周宗翰中醫師指出其實吃冰只會讓你的身體更燥熱,以冰淇淋為例,是由牛奶、奶油、糖等原料製成,自然含有不少脂肪,而食物中含有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都是會讓身體在進行消化作用時造成體溫上升的物質,因此吃冰淇淋的降溫作用只是暫時的,並不能真正讓身體散熱。 周宗翰中醫師說明喝冰啤酒大家會覺得喝下去輕涼暢快,是因為啤酒很利尿,所以喝得越多,身體越容易越脫水,而且啤酒會刺激血管擴張進,使皮膚變高溫,所以很多人喝完酒會感覺變熱、臉部脹紅,依照中醫觀點就是「濕熱下注」,這也是另一種子宮肌瘤容易好發的體質。周宗翰表示,一般來說中醫眼中的溼熱下注,指的是生殖系統有發炎症狀(男女皆有可能有的狀況),而且這類型的朋友,通常會有特定的飲食習慣,如油膩厚味、甜食、愛喝酒、攝入過多鹽分、飲水不足,導致血液過分黏稠,而且臺灣的天氣常常都是濕熱的狀況,人的飲食失調加上外面環境干擾,內外皆顯得「濁」,濕熱體質的根源,使我們的身體喪失應有的免疫能力,對於子宮肌瘤、生殖系統會有負面的影響。 其實有子宮肌瘤的患者,秋季天氣熱真的不適合大量吃冰或是豪飲冰啤酒,那如何才能達到真正消暑的目的呢? 尤其是濕熱天氣,最容易讓人水分的調節與代謝出狀況,會出現疲倦乏力、食慾不振、大便溏稀、容易疲勞、無精打采的情形,甚至會造成水分滯留,形成水腫。周宗翰指出,這時我們需要注意消暑重點,側重在清熱去濕、養護脾腎,而且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大家容易煩躁、失去判斷力,因此他建議可喝烏梅三豆飲調養體質。 原因在於烏梅三豆飲的材料有這些作用: 紅豆清心養血、健脾利胃去濕、消水腫 綠豆可清腸胃熱毒 黑豆可補腎氣,補充肝血,且還有健脾益氣的作用 烏梅主要可調整腸胃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可達到改善子宮肌瘤的體質 烏梅三豆飲材料在紅豆、綠豆、黑豆的部分,可以準備各兩把,並搭配烏梅約12顆,以及適量的冰糖,最後直接加2000cc水煮一小時,濾汁直接當飲料服用,濃淡可依個人調整。周宗翰中醫師特別提醒,吃烏梅三豆的渣渣容易產生脹氣,因此不建議食用,希望他提供健康的消暑飲品,幫助讓罹患肌瘤的朋友度過秋老虎。

改善發炎體質提高受孕機率  專業婦科名中醫精闢解析

改善發炎體質提高受孕機率 專業婦科名中醫精闢解析 #周宗翰

35歲a小姐苦於受孕的煩惱,也接受婦產科試管嬰兒的療程,前後2次都失敗,心灰意冷的她聽從友人建議先以中醫調養,經過半年的針灸與中藥調理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喜獲麟兒,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不孕症通常會建議先給婦產科檢查有無器質性的病變,若檢查發現輸卵管阻塞、子宮息肉或子宮肌瘤太大等器質問題導致不孕,建議先由西醫評估手術處理的必要性。若器官構造正常,但是不論是自然或是人工都無法懷孕,則建議要先給中醫調整體質,功能性的問題是中醫的強項,沒有改善卵子品質,調整子宮環境,試管嬰兒一再失敗的患者大有人在,中藥與針灸可以有效地調整適孕環境,提高受精卵著床的成功機會。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懷孕是機運問題,不管是中醫調理或是西醫的人工生殖,都只是提高生育的機會,沒有百分百成功的,但是在臨床上發現很多婦女的不孕很多是身體容易發炎導致,特別是過度肥胖的婦女,脂肪細胞會製造及分泌促進發炎的脂肪激素,造成胰島素阻抗增加,造成各種的代謝異常,體質會導致痰濕型的體質,身體產生過多胰島素也會促進發炎,發炎又導致肥胖,溼濁久易化熱,進而影響到子宮與卵巢的功能,不管是自然著床或是試管嬰兒都會讓著床失敗率提高,所以改善發炎體質就能提高受孕的機會,所以過重的婦女一定要降低體脂。 反覆性的陰道感染、骨盆腔炎常常代表子宮濕熱,這也是不孕的高危險,反覆的發炎導致子宮內部沾黏,這種體質千萬不能吃補藥,一吃補就上火讓感染更加嚴重,中藥使用龍膽草、貫眾、白頭翁等中藥改善子宮濕熱的環境,一般而言,在中藥與針灸的調整下通常會希望高溫期持續12~14天,低溫期則是可長可短,而通常子宮內膜修補需要10天以上,因此月經週期最好不要短於25天,創造出適合受精卵著床的環境,有幾次在調理的過程中,原本準備要做試管嬰兒的婦女自然就受孕了。 而飲食也是改善發炎體質的關鍵 1. 首先減少加工糖類和精緻澱粉的攝取 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劑、色素和添加糖等,都是促炎的罪魁禍首,添加糖的飲料和甜食,香料過重的麵包糕餅等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吃多了容易促進發炎,當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下,體內分泌的發炎細胞因子都可能干擾受孕與胚胎的著床。平時可以透過選擇原型食物和低限度的加工食品有助降低發炎反應 2. 避免煙燻燒烤食物 食物經過高溫燒烤會產生致癌的自由基,不但會讓身體發炎也容易導致感染更加嚴重。「腸道功能失衡」是導致不孕症的原因,中醫常常以調理腸胃的中藥來治療不孕,身體本身處於發炎、壓力狀態,就會導致腸道功能不好、營養素吸收不佳,煙燻燒烤食物會惡化腸道的環境,建議正在備孕的女性要以蒸煮位主要的烹調方式飲食上搭配辛香料:像是咖哩的薑黃、生薑、大蒜、洋蔥、青蔥等,都含有抗發炎效果或抗氧化的植化素 3. 外界壓力、情緒刺激等心情上的變化,都會導致免疫系統失調 自體免疫系統失常容易導致炎症反應,因此隨時保持心情平和、有暢通的宣洩紓壓管道,才能避免發炎上身。 4. 晚睡熬夜、久坐不動又愛吃消夜,容易導致代謝性肥胖 當脂肪的瘦素以及腦部血清素分泌降低,就會造成發炎反應引起肥胖。充足的睡眠是抵禦發炎最好的武器。台語俗話說「睡覺勝過吃補」,一點都沒錯,正常作息、充足睡眠是最佳免疫處方,醫生建議晚間11點前入眠最好,早睡早起去運動是備孕不可或缺的一環,又以「有氧運動」的效果較佳像是跑步、游泳、拳擊或有氧舞蹈等可選擇多樣化的運動模式刺激身體,所以適合的有氧強度運動以外,不妨每週安排兩天的肌力訓練穿插能減少發炎、促進骨盆腔的循環,改善氣滯血瘀增強卵子的品質,將有助於提高受孕的機率

乳癌化放療減緩副作用,婦科名中醫解決方法大公開

乳癌化放療減緩副作用,婦科名中醫解決方法大公開#周宗翰

乳癌雖是台灣婦女發生最多的癌症,但其實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超過9成,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保乳房健康並不難。 乳癌自我檢測 若發現腫塊 及早就醫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在洗澡時,可一手放於腦後,以食、中、無名指三指的指腹,由乳頭開始,由內向外檢查,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如果發現腫塊,不用懷疑,要立即去醫院做乳房攝影檢查。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的癌症,乳癌放化療的患者尋求中醫的協助,通常會以緩解其放化療副作用為第一要務,唐朝孫思邈《千金藥方》強調「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所以正在接受放化療的癌友們,飲食上的調理格外重要,在臨床上常常發現會罹患乳癌的,撇除家庭遺傳與病史,病友在罹癌前,有很高的比例飲食習慣以高熱量,高糖,高油脂以及常吃加工化學合成食品為大宗,當上述類食物過量攝取時,容易上身體轉變成濕熱體質,身體出現發炎反應,也容易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 乳癌病友因為接受西醫的化療而產生的假性停經症狀,容易潮熱、盜汗與心悸,在中醫的觀點是屬於陰虛血燥的體質,這時身體也是屬於容易發炎狀態,為了因應後續可能的手術、放化療,癌友的首要任務便是儲備體力,因為在治療過程中多半會伴隨噁心、嘔吐、腸胃不適、疲倦等副作用,在吃不下以前就該顧好營養,我建議以優質蛋白搭配低脂高纖的飲食為原則。 飲食搭配更重要:高蛋白、低脂、高纖飲食、五榖根莖類為主 周宗翰中醫師也提醒油脂與乳癌惡化息息相關,是刺激體內女性荷爾蒙的關鍵,過多的飽和脂肪與高糖是乳癌的危險因子。由於動物性脂肪的飽和脂肪、膽固醇多,應減少紅肉攝取,選用白肉、瘦肉補充蛋白質,通常建議低脂的雞肉及海鮮、適量大豆及其製品攝取,可減少脂肪攝取及紅肉攝取頻率,降低致癌風險;烹調上則以清蒸、水煮,取代煎炒、油炸,減少吃進去的油脂,建議選用無調味堅果、橄欖油、苦茶油等皆是良好油脂來源,可增加體內Omega-3比例,有助於減低體內發炎反應,減少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罹病風險。而加工肉製品中含有過多的化學添加物,也要盡可能避免,盡量不要吃類賀爾蒙用藥以及含雌激素的美容食品,阿膠、紫河車、鹿茸,海馬等中藥材,在使用前要諮詢合格中醫師的建議。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女性朋友若是採取高纖飲食罹患乳癌的風險會更低,飲食以蛋白質及五榖根莖類為主,平常我們的蔬果就吃不太夠,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飲食型態失衡,必須平衡回來。蔬果中豐富的營養素有助於減少癌變機會,蔬菜以煮熟為原則,每天至少吃上 3 蔬 2 果,或將部分主食換成未精製澱粉,讓膳食纖維帶走油膩負擔,也幫助身體調整女性荷爾蒙,但是有些人會採取生機飲食,完全不吃肉只吃菜,這其實對於癌症的愈後也不太理想,優質高蛋白有助於組織的修復,素食者必須透過奶、蛋、豆製品補充所需,熱量不足身體也容易疲勞,讓免疫力更低下,對於癌症愈後更沒有幫助。 化療會讓人味覺變苦,病人會較喜愛吃重口味食物,烹調時可加酸味,有助增加食慾,如檸檬、醋、蕃茄、梅子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中醫認為:「乳頭屬肝,乳房屬胃」,在經絡走向,乳房為胃經、脾經、腎經、肝經、心包經及心經經氣流經處,氣機壅塞、濕熱瘀痰滯於胸中而生癌腫。平常洗澡時可以用溫水沖乳房,經常拍打(手掌拱起來呈空心狀拍打)按摩乳房,加上按摩足底,暢通淋巴預防乳腺炎,從中醫角度,在腳的第二趾趾踝上方,有胸部淋巴腺的反射區,脾胃自律神經結也在腳趾處,經常活動腳部,能預防乳腺發炎、暢通淋巴。 乳癌早期可能出現的症狀有: 1. 乳房大小的改變、變硬。 2. 新出現的無痛腫塊,或現存腫塊的改變。 3. 乳頭上有鱗片,無法治癒。 4. 乳房皮膚隆起、皺紋,或看起來無光澤、有局部凹陷。 5. 乳頭有濕疹樣皮膚病變、異常出血或其他不正常分泌物。 6. 乳房上有靜脈曲張。 7. 乳房皮膚紅腫、潰爛或橘皮樣變化。 8. 乳房四周有無法癒合的傷口,或同一個傷口不斷發生潰爛。 9. 紅疹、發炎不斷。 10. 月經過後,乳房仍持續疼痛。 11. 腋下淋巴腺腫大,淋巴腺堵塞會在液下產生腫塊。 12. 手臂上方腫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