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習慣

感冒別再吃它!醫曝習慣不改,未來每5人恐1人死於此

感冒別再吃它!醫曝習慣不改,未來每5人恐1人死於此#壞習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採訪報導)感冒別再吃抗生素!吃錯藥,可能反讓你養出「細菌抗藥性」,未來可使用的治療藥物將越來越少。感染科醫師警告,民眾應有正確使用抗生素觀念,若新的抗生素研發無法跟上腳步,無藥可醫恐成「現在式」。抗生素是一種可抑制細菌生長、殺死細菌的藥物,但近年卻因為新冠疫情延燒,加重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惡化,導致細菌抗藥性增加、治療難度提高、住院時間拉長及醫療支出增加,部分細菌抗藥性比例增加3倍,若新冠肺炎患者加上抗藥性細菌感染,更可能導致住院時間延長3至5倍。抗藥性細菌感染死亡比例逐年升 未來每5位就有1位台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警告,台灣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嚴峻,不只醫療院所內抗藥性細菌感染個案比例逐年攀升,更有部分細菌已有高達7成抗藥性。若無法及時找到解決方法,2050年台灣將有3.3萬人死於此,相當於每5位死者就有1位是因為抗藥性細菌感染所導致,間接影響GDP損失2%,換算下來,每年的經濟損失恐達3,000億台幣。台灣感染管制學會陳宜君理事長表示,高達7成國人對於抗生素的用途認知錯誤,不清楚其僅能用來對抗細菌感染,好比是,抗生素對於普通的感冒無效,因為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是針對細菌的。而醫療機構對於抗生素使用,也存在不合理原因。根據調查,專業醫療人員也可能因為「抗生素認知不足」、「避免醫療糾紛」等原因,面臨不當使用抗生素的困境。尤其在新冠疫情間,若醫療院所內因投入防疫而忽略感控措施,雙重因素下更容易導致細菌抗藥性增加,病人預後狀況通常不好。7成醫師警告 合併抗生素可能導致預後差根據《感染控制雜誌》調查,近9成受訪感染科醫師認為,常需合併2種以上抗生素治療、或改用廣效型抗生素,但7成以上醫師表示,可能因此導致副作用增加、住院時間拉長、預後較差等。陳宜君進一步指出,台灣除了對抗生素抗藥性重視不足,藥品儲備問題也是一大挑戰。由於細菌抗藥性問題難以緩解,在缺少誘因下,僅少數藥廠願意投入抗生素研發,恐將造成面對抗藥性細菌無藥可對使用的窘境。陳宜君呼籲,全民應一同努力,民眾也要熟記「4不1要」抗生素觀念:1.「不」主動要求抗生素2.「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來吃3.「不」吃他人的抗生素4.「不」要隨便停藥5.「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即便服用抗生素,務必依照醫師的處方指示用藥,並確實完成用藥療程,切勿擅自停藥,也不可使用他人的處方藥物或自行購買。醫師也應遵守控管與正確開立抗生素的原則,避免開立過量、不適當或不必要的抗生素。陳宜君期盼,政府能夠給予更多支持,建立關於研發或引進新藥的友善環境,並鼓勵感染管制措施落實執行,讓患者得到更好的醫療照護,減少抗藥性細菌感染症的發生,進一步也能減少財務負擔,讓醫師與民眾都能夠擁有良好的醫療環境。

孩子愛啃指甲 可能有說不出的焦慮!

孩子愛啃指甲 可能有說不出的焦慮!#壞習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媽媽,姊姊好噁心哦!她把手指頭放到嘴巴裡面,都是口水。叫她不要碰我的玩具,噁心死了。」弟弟話一說完,立刻將他的玩具抽了回來。「彤彤,你在幹麼?都已經那麼大了。你把手指頭放在嘴巴裡做什麼?我跟你講了多少次,老是講不聽。」媽媽邊說,邊把彤彤的手從嘴裡拉了出來,朝她的手背拍下去。「都幾年級了,還這樣,真是的!就不會在弟弟面前做好榜樣嗎?」彤彤兩個眼珠子直盯著媽媽,也不開口,只是雙手用力拉扯著皺皺的褲子。「彤彤,我警告你哦,我跟你講了多少遍,你再給我啃指甲看看。手那麼髒,細菌那麼多,跟你講了多少次。手放進嘴巴能看嗎?下次再被我看到,你就完蛋了。」然而,不管媽媽怎麼念、怎麼罵,講了一次又一次,孩子啃手指甲的畫面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不同的「頻道」上演。她會一邊看手機的YouTube影片,一邊咬著手;一邊寫數學評量,一邊咬著手……媽媽發現,彤彤連對著窗外發呆時,也在咬手。「到底怎麼搞的?放鬆的時候會啃手指甲;專心做事情時會啃手指甲;沒事做的時候,也在啃手指甲。簡直在找我麻煩嘛!」媽媽感到不以為然,同時也不解,「這孩子幹麼動不動就咬手?難道是口慾期未滿足嗎?」這實在超出媽媽能理解的範圍。要說彤彤不懂咬手這行為不好嗎?也不盡然,她聰明得很,不可能連這種最基本的道理也不懂。只是,媽媽實在無法忍受,已經上小學了,還老是講不聽,又不是小baby,真是難看。好幾次忍不住直接用手打了幾下,啪~啪~啪,但就像拍打蚊子一樣,消滅了一隻,沒多久又來一隻。在那之後有短短的幾天,咬手行為暫時沒有出現。但你也知道的,沒多久,問題又來了。「講不聽,講不聽,講不聽!為什麼老是講不聽?」媽媽實在是不想再念了。怎麼講都沒用,媽媽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難道,自己真的得被逼著採取更激烈的手段嗎?【陪伴孩子面對焦慮】「焦慮」,需要被懲罰嗎?讓我們好好來思考:為什麼孩子咬自己的手指甲,我們卻要用嚴厲的方式威脅他、處罰他、警告他,不准他再做出這樣的舉動?◎孩子啃手指甲的行為在呼救,「幫幫我!我想要擺脫焦慮!」你認為,「我已經跟孩子講了好多遍,叫他不要有這種壞習慣,但一直講不聽。最後只好打他、罵他、懲罰他,讓他怕。或許,下次孩子就不敢再做出這種行為。」我們不要只看到行為的表象,而忽略了在這表象底下,孩子所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孩子到底在暗示我們什麼?處在一種自己也難以說出口、難以處理的焦慮情緒中,絕對不是孩子自己自願。不會有孩子告訴你「我想要焦慮」,因為焦慮帶來了不舒服、不愉快的體驗,沒有人想要這樣。然而,伴隨著這些負面情緒而生的外在行為,孩子這次是用「咬手」來呈現──其實,他已經在發出警報,不時在告訴我們:「幫幫我!救救我!我想要擺脫這樣的焦慮情緒!」我們卻沒有聽到、看到,甚至於我們還誤會他了。◎我們沒有察覺自己「忽略」或「誤判」孩子的求救訊息想像一下,當一個孩子遇到狀況,打了通一一○電話尋求協助。然而,電話另一端的人卻認為這孩子在開玩笑,說:「小朋友,不要鬧了。」或者直接就把電話掛斷。甚至於,若孩子繼續打電話,接電話的人這麼警告他說:「如果你再這樣,我就要處罰你了。你不要再開玩笑,不要再浪費我的時間。我已經跟你講了多少次,不要亂打電話。」這種情況,就像我們告訴孩子,「我已經警告你很多次了,不要再咬手,為什麼都講不聽?」孩子繼續打電話、繼續啃手指甲,他只是想要告訴你,「幫幫我!救救我!我受不了了!我有危險!我有狀況!」但我們依然認為孩子老是講不聽,而忽略了孩子真正要傳達的求救訊息。或者說,我們沒有察覺到自己選擇了忽略,甚至於誤判。而我們還因此處罰或指責孩子……看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自己似乎做錯了什麼?別將焦慮強押(壓)至「地下室」當孩子咬手,別再只是對孩子說:「你不要再咬了!」面對焦慮行為,不要再採取威脅與責罵的方式了,因為我們都還沒有弄清楚,是什麼樣的原因促使孩子做出這樣的舉動。當我們直接採取壓制的方式,只是讓孩子將焦慮的情緒壓抑下去,有如從二、三樓押(壓)至地下一、二樓。壓抑焦慮,並不等同於焦慮被釋放、被舒緩,而只是讓焦慮被擱置在底下,沒有進行處理,甚至於演變為後來你無法預期的局面。有些孩子雖然不咬手了,但是,他可能轉為拔頭髮、眨眼、聳肩或發出怪聲。你必須知道,孩子自己並不想要這樣。畢竟,過度的焦慮對孩子帶來的只有痛苦難耐。事實上,有些孩子自己也沒辦法控制,因為他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給孩子「情緒支持」,別妄下評斷請陪伴在孩子身邊,試著去體會孩子面對焦慮情緒時的感受。先不要有任何的批判、評價或論斷,認為他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甚至於責怪他是自己想太多或自討苦吃。沒有人想要想太多。有時想太多,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啊。先把你的情緒擱置在一旁發現孩子咬手時,先暫時把你自己的情緒擱置在一旁。藉由一些行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抱抱他、安撫他、拍拍他的手,或是帶著他散散步、玩玩遊戲。先讓孩子的焦慮情緒緩和下來再說。尋找讓孩子感覺最舒緩的狀態因為壓力而感到焦慮時,可以嘗試從事讓自己放鬆的活動。與孩子一起尋找令他感到最舒緩的狀態。例如:孩子在泡澡時放鬆,散步時放鬆,游泳時放鬆,吹吹風放鬆,聽音樂放鬆。有了明確的放鬆模式,孩子就比較容易有一個判斷的依據。在這些放鬆的情況下,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處於一種低耗能、不耗電的狀態。此時,身心沒什麼負擔,且能夠維持在一種相對有精神的狀態,以主觀的感受來形容,就是輕鬆、舒服、自在。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焦慮。讓孩子瞭解,當自己的焦慮情緒升起時,可以直接暫停當下的活動,而選擇去做一些低耗能、不需要太耗腦力的活動,先讓自己藉由改變活動,適時地舒緩焦慮。自我安撫當孩子的焦慮指數偏高到他自己已無法招架時,則需要我們大人引導孩子進行「自我安撫」。以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經典畫面為例,「自我安撫」可以有各種排列組合的方式,例如:張開眼睛或閉上眼睛,接著兩隻手交叉,輕輕擺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或是重重擺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也可以輕輕拍、重重拍、慢慢拍或快速拍。沒有一定的標準做法,可以讓孩子試著做做看,以找出最適合自己舒緩情緒的方法。提醒自己,讓焦慮舒緩的方式,沒有「一定非得如何不可」的執著。找出比較容易讓自己進入放鬆狀態的方法。打破執著,讓自己的思考有彈性,也是另外一種讓自己舒緩焦慮的方法。(本文摘自/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寶瓶文化)

別讓這5大壞習慣 毀了你的免疫力!

別讓這5大壞習慣 毀了你的免疫力!#壞習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疫情嚴峻,四周似乎危機四伏,即使我們身體裡有內建的防禦措施 – 免疫系統,但難保在這困難重重的時間點,病毒、細菌會不會乘虛而入,突破警戒線?想要拉高身體自我防衛的層級,大家開始想:「是不是有什麼辦法能提高免疫力呢?」美妝店、免稅店、大賣場裡,一定有許多健康食品,甚至貨架上還不乏宣稱有增強免疫力功效的商品,然而這些說法模糊,又無法用科學方法驗證商品,吃了是好,還是反而傷身呢?首先體內的免疫力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架構,需要的是平衡與協調,不是僅只有某一樣項目強就是好就是棒。記得,免疫系統裡有多種不同功能的細胞,我們該增強哪一種細胞,增強到數目多少呢?還有,增加了免疫細胞的數目,就等於增強細胞的能力了嗎?這些事情都比我們能想像的還要複雜,答案目前都沒有清楚的科學證據能解答。年紀、運動、飲食、和睡眠的內容,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免疫力。年紀愈大,我們的胸腺萎縮,骨髓功能變得較沒效率,免疫系統的整體能力逐步變差。愈來愈容易感染,甚至會較容易發展出癌細胞。那麼,究竟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增強免疫力呢?首先,你可以改善這幾個壞習慣!◆不吃蔬果生活在台灣,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營養過剩,不過如果從一些微量營養素的角度來看,卻有民眾並沒有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或礦物質。不少動物研究發現,不管是缺乏鋅,鐵,銅,葉酸,維生素A,維生素B6,或維生素C等,都可能會改變動物的免疫反應。不過缺乏單一微量元素對整體的免疫系統,會影響到什麼程度呢?目前研究結果還沒有帶來實際的定論,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注意的事情是,務必檢視自己飲食的內容。假使自己是個很挑食,幾乎不吃蔬菜水果的肉食主義者,或是常常吃的少,吃的太固定,菜單不變,都可能會缺乏身體必須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最好還是要採取地中海飲食法,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喔。自行從真實食物中攝取到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會比僅靠補充綜合維他命好,天然的最好喔。◆ 不運動假使一個人本來沒有運動習慣,剛開始運動的前幾天他可能覺得比較疲憊,但持之以恆後,變成一個保持運動習慣的人後,他很容易發現自己的精神變好了,也比較不會有一些小病痛或不舒服症狀。運動能改善我們體內的荷爾蒙分泌,同時也讓人睡的更好,在在都能增進免疫力。不過,也不要突然之間變成健身狂。規律運動能增進免疫力,但過度健身反而會帶來反效果喔。◆ 不休息睡覺你過去可能就曾經發現,自己如果變得很忙,需要趕工、加班時,連續熬夜睡太少幾天後,就容易有些感冒症狀。其實沒睡飽,或睡眠品質不夠好,對身體而言是個明確的壓力,還會容易導致發炎。所以對成人來說,還是盡量睡到7到8個小時吧!另外一個會搞差身體的狀況就是壓力太大,壓力這件事情是很難量化的,每個人對同樣事情的反應也不同。當走在冰天雪地中,甲可能為了美景而感動,心情超好,但乙可能覺得太冷而壓力很大心情很差。另外,會影響身體狀況的,常常是慢性的壓力來源,像是與家人、伴侶、朋友、或同事之間的關係不良,就容易長期影響免疫狀況。所以要理解到這些壓力帶來的身體傷害,試著靠改變行為、做瑜珈、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走出這些慢性壓力,或在壓力中獲得休息。◆ 抽菸這個幾乎可以說是醫師說到不想再說了的主題,但抽菸真的是百害無一利,當然也包括了會降低免疫力,所以,想提振自己的免疫力者,請別抽菸,有抽菸習慣者還是趕快戒菸吧。改變了以上的壞習慣,我們再來正向版。健康生活的準則以下是幾個健康生活的準則,跟著做,身體功能才會好,免疫力才不打折。● 飲食中含有大量蔬果● 規律運動● 維持健康體重● 若有飲酒習慣,節制一點,不要過量了● 睡眠足夠● 養成好習慣,平時多洗手,食物和飲水都煮熟、加熱後再進食。● 減少壓力● 該打的疫苗記得打。超過六十五歲的話,務必記得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疫苗能明顯降低因這些感染而引發的病症與死亡。還沒接種流感疫苗的趕快啊!(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頭髮一直掉!造成頭髮稀疏6個壞習慣

頭髮一直掉!造成頭髮稀疏6個壞習慣#壞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現代女性愈來愈多人煩惱頭髮稀疏。有人頭頂部分頭髮稀疏,也有人年紀輕輕就不停掉髮。過度清洗會造成皮脂腺變大,使正常菌叢平衡失調,因而有許多人會罹患脂漏性皮膚炎,這就是因為使用過多的防腐劑等化學物質。身體的髒汙,可用溫水洗掉。不用擔心若不使用洗髮精頭髮就會黏膩,事實上,頭髮反而會變得健康有光澤。如果想要隨時有美麗的髮型,首先不要在身體上使用有害物質。《專櫃小姐不知道的保養真相!肌斷食計畫》您曾經檢視過家中洗髮精的成分標示嗎?全都是完全看不懂的名詞,如果認真地一個個詳加調查,一定會大吃一驚。除了強效界面活性劑、Paraben等防腐劑,甚至含有疑似致癌性或環境賀爾蒙的成分。洗髮知識正確嗎?造成頭髮稀疏的6個壞習慣你是不是受到大眾傳播的美容資訊影響,有過度清潔傾向,使用錯誤的洗髮方式呢?請確認自己是否有下面的壞習慣。 使用髮雕產品做造型。 一定每天都要洗頭髮。 洗髮時會仔細地按摩頭皮。 使用潤髮乳後,會讓它停留幾分鐘滲透到頭髮裡。 每1~2個月就會染髮。 洗髮後用吹風機吹到完全乾。符合2 項以上的人,你是頭髮稀疏預備軍!如果繼續現在的洗頭方式,最後一定會頭髮稀疏。不僅只對頭髮、頭皮,還對臉部肌膚有不良影響。檢查表自己有打勾的項目,要馬上重新檢討。修護成份僅小分子胺基酸、維生素B5、天然油脂證實有效另外,《濃‧密‧黑權威名醫的癒髮力》提及修護成分,坊間的產品包羅萬種,包括一些:強調可深層修護的胺基酸、讓髮質強韌的何首烏、可生髮的咖啡因,目前除了證明小分子胺基酸有修復作用、維生素B5有保濕作用、天然油脂可以讓頭髮增加光澤之外,其他功效都還尚未被證實,也由於洗髮精僅在頭皮上停留少數幾分鐘,其實效果都有限。

戒除8大壞習慣 輕鬆對抗慢性病不適

戒除8大壞習慣 輕鬆對抗慢性病不適#壞習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壞習慣1〉憂心於事業憂心於事業是體質衰弱的根源之一。事業本身卻不是憂心的原因──把工作做得漂亮是件愉快的事,而任何愉快的事都有助於培養人格;馬虎處理的工作才會帶來不滿,但憂心的人從不藉著自我反省去發現原因。 壞習慣2〉長期悲傷體質極衰弱且血液積毒症問題嚴重的人會被悲傷的情緒擊垮,而且除非能臥床休息、保持溫暖和安靜,並且不進食,否則可能帶來死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吃下肚的食物不但不會消化,反而還會產生像毒藥一樣的作用。 壞習慣3〉身心震驚心理或生理的震驚,都可能造成體質衰弱,而且會嚴重到因心臟衰竭而死,或是永久性的神經緊張。 壞習慣4〉懷抱憤怒日常的惱怒震驚會造成影響深遠的體質衰弱,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引起的怒火,會破壞消化作用並且造成神經緊張。除非能克制脾氣,否則可能演變成癲癇和導致死亡的癌症。長期心懷不滿的人,很容易罹患胃潰瘍或胃癌。無法克制脾氣的人,往往會產生風濕關節炎、動脈硬化、膽結石和提早老化。 壞習慣5〉自大易生怨恨由於自戀、自私、厭世和猜疑,自大者只看得到他人所有行為不友善的一面,一舉一動都不利於他。這會引起體質衰弱及血液積毒症,然後導致許多神經方面的干擾,甚至精神錯亂。 壞習慣6〉自私易生沮喪自私的天性是總先顧及自己。父母對孩子的愛,會被解釋為常見的自私類型。當兒子或女兒的婚姻違逆父親的期望時,他們就被剝奪繼承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是抱負心理在做祟。自私,會導致體質衰弱與血液積毒症。 壞習慣7〉暴飲暴食貪吃造成了腸胃裡的腐敗作用,神經能量在抵抗全身感染的過程中被耗盡。為了保暖(發熱、禦寒及升溫)而供給到身體表面的血液,被召喚到消化道的黏膜裡去抵擋正要透過吸收作用進入身體的敗血症物質。黏膜因充血而變得腫大,造成黏液外流(過多的黏液分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黏膜炎。這種分泌機制會阻止對腐敗物的吸收,也從血液裡帶走抗體來解毒。 壞習慣8〉愛說閒話容易恐懼愛說閒話的人必定體質衰弱,因為他們生活在怕被發現的恐懼之中。他們的分泌物必定是酸性的,而且容易發生膿漏和黏膜感染。他們從黏膜炎的血液毒素危機中恢復得很慢。(本文摘自不想生病,血液要乾淨!/柿子文化)

狗兒愛亂吃 3步驟改掉壞習慣!

狗兒愛亂吃 3步驟改掉壞習慣!#壞習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地上零食、菸蒂,寶貝都愛撿來吃,真擔心!不少狗兒都有在路上亂撿東西吃的壞習慣,牠們會一口吃下掉在路面上的零食或麵包,而且不只食物,甚至會吃下菸蒂、塑膠袋碎片等東西,非常危險。我想在這裡先問各位一個問題:狗兒是因為貪吃才亂撿東西來吃嗎?沒有錯,狗兒的確很貪吃,但任由牠亂撿東西來吃的元凶,卻是飼主,各位必須先有這樣的概念。讓牠明白:「不用撿,也吃得到!」散步時,任何突發狀況都有可能發生。例如:狗兒突然跳到車道,後頭正好有輛車迎面駛過,相信很多飼主都曾經歷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這個道理就和狗兒亂撿東西吃一樣。散步時,飼主必須事先想好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並適時預防,這也是控制牽繩之所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狗兒亂撿東西吃的毛病,只要5分鐘就能輕鬆搞定!1) 首先,將狗兒最愛的點心丟出去。2) 狗兒跑向點心,準備吃的時候,飼主必須牢牢抓住牽繩,不讓牠搆到點心。3) 飼主撿起丟出去的點心,再親手餵給狗狗。只要將「食物必須由飼主親手給才行」的觀念輸入狗兒的腦海中。反覆幾次之後,狗兒的思考迴路就會開始轉動:「原來如此!就算不去撿掉在路上的東西,主人也會把食物遞上來給我。我懂了!」狗兒的學習能力很強的!試試看,只要五分鐘,就能清楚感受到狗兒的行為變化。(本文摘自/好神奇!這樣教狗狗5分鐘就聽話/采實文化出版)

過年懶在沙發上 頸椎壓力增7倍!

過年懶在沙發上 頸椎壓力增7倍!#壞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寒流一波波來襲,許多人容易蜷曲在沙發上,一坐就是好幾小時,不論是追劇、聊天、購物、逛社群,手機不離身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過年連續假期即將到來,許多人準備返鄉與家人團聚,但壞習慣如影隨形,不論是賴在床上、坐在餐桌、甚至翹腳滑手機,都有可能造成全身性痠痛,回家一趟反而收獲了滿滿的「腰痠背痛」!頸椎椎間盤壓力增為正常的3~7倍成大斗六醫院復健科醫師鐘毓婷表示,智慧型手機愈來愈普及,不論男女老少都成了低頭族,近年來增加不少復健科門診的患者,但即使病患接受復健治療,也是邊復健邊滑手機,所以治療的效果多半不佳。趁著年假,與親朋好友打麻將的機會很多,長久下來容易出現手腕、肩頸酸痛、手麻、甚至頭痛的症狀,另外,長期低頭使用手機,會造成頸椎過度前傾,頸椎椎間盤的壓力增加為正常姿勢下的3~7倍,久而久之可能造成頸部神經根壓迫,患者會出現手麻的情形,通稱為酸痛症候群。選擇有靠背的椅子 脖子自然伸直鐘毓婷醫師建議,坐著使用手機時應選擇有靠背的椅子,屁股要往後坐滿,讓背有妥善的支撐,眼睛和手機的位置應保持在視線往下45度的地方,脖子呈現自然伸直,維持肩膀不聳肩,減輕頸椎及肩膀的壓力,使用完畢應適時做伸展運動,如頸部的關節運動、肩膀的伸展,讓肩頸肌肉放鬆,減輕僵硬。使用50分鐘就要休息 簡易伸展春假期間,化身懶骨頭長時間坐在電腦桌前,有另一件大事要注意!久坐會讓脊椎處在屈曲的位置,背肌相對拉長,當突然改變姿勢時,就容易造成背部的肌肉拉傷,若病患開始感受到些微不適,但仍沒有適當的休息,在疼痛感大量積累之後就可能演變成慢性酸痛。鐘毓婷醫師建議,避免久坐致背痛,椅子與雙腳間應維持自然下垂至地面,調整桌子的高度至眼睛可以平視電腦螢幕,每使用50分鐘就要休息,簡易伸展,如站起來雙手互握身體向側邊屈曲、站起來甩甩手、或是做弓箭步伸展,都是可以放鬆伸展肌肉的動作。別讓一周的假期造成一輩子的困擾!為了不要讓全身痠痛壞了過年好心情,即使放假休息,姿勢一樣不能放鬆。只要記得定時起來動一動,提醒自己維持正確姿勢,就能簡單趕走痠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