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

中年男射精有血!「攝護腺癌」50歲後好發率年年增高

中年男射精有血!「攝護腺癌」50歲後好發率年年增高#50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生,怎麼辦?我射精有血!」才56歲的林先生是名計程車司機,1年前開車載客時,總感覺尿急頻跑廁所,但到了廁所又尿不出來,以為是水喝太少就不以為意,後來在跟老婆愛愛時,射精竟出現疼痛,甚至精液中帶血,嚇得他趕緊到醫院就醫。經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在醫師協助下進行達文西手術切除腫瘤,術後排尿大幅改善,林先生終於不用頻跑廁所,做愛不會心驚膽跳。攝護腺癌易找上中老年男性   輕忽恐造成癱瘓失能馬偕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李致樵表示,攝護腺癌是男性常見的癌症,好發於50歲以上的男性,且好發率會隨著年紀增長。攝護腺是位於膀胱的開口處包覆著尿道,主要是分泌液體來幫助精蟲活動,長期受到體內男性荷爾蒙刺激,就容易造成攝護腺肥大,有些會病變成攝護腺癌。攝護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大多患者發現時都已是第3期或第4期,症狀多為急性尿滯留、血尿血精、尿失禁等,若無積極治療,癌細胞轉移會造成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貧血,甚至下肢癱瘓。攝護腺癌治療方式多元   積極治療延命不是夢李致樵說,目前攝護腺癌的初步診斷可透過抽血檢測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數值及肛門指診(DRE),若數值超過4ng/ml及肛門指診摸到硬塊時,就建議做切片檢查。若確認是攝護腺癌,就會安排患者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骨頭掃描等檢查,進一步確認癌細胞是否轉移,再根據PSA數值及切片的病理組織惡性程度,判斷攝護腺癌的期數及後續治療方式。現今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非常多元,李致樵說,對於確診攝護腺癌的患者,醫師會評估患者癌症的期數及身體狀況,擬定適合患者的治療計畫。對於初期低風險的患者,會採定期抽血、肛門指診或影像學檢查來積極監測,若疾病有進展或惡化再選擇手術或電療。若是屬於侷限性攝護腺癌(無轉移攝護腺癌)的患者,就會評估使用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進行切除治療。達文西手術精細切除縫合 降低術後後遺症李致樵指出,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除了傳統腹腔鏡手術外,目前達文西手術已成為攝護腺癌患者治療新曙光。達文西手術使用四條機械手臂,醫師在操控台上輪流操控四條手臂深入人體進行切割、縫合、電燒及止血,而攝護腺位在人體狹窄的骨盆腔最深處,當攝護腺切掉後,需將遠端尿道與膀胱開口互相縫合起來,術後患者才可正常排尿。達文西機械手臂可以將傷口細膩縫合,減少附近括約肌傷害,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並減少患者術後尿失禁的問題。相較於傳統手術,達文西手術治療傷口較小、恢復期快,同時降低患者術後陽痿機率,對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有相當大的幫助。李致樵提醒,年紀超過50歲或有家族病史的男性,就要定期做攝護腺癌篩檢,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可以避免病情惡化,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逾50歲半數有攝護腺肥大 保健5招

逾50歲半數有攝護腺肥大 保健5招#50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熟男們步入中年後,開始出現解尿困難、頻尿、急尿、解尿不乾淨、晚上睡覺起來上好幾次廁所等的情況,統稱為「下泌尿道症狀」。統計資料顯示,61~70歲就診的男性病患中,49%表示有中度至重度的下泌尿道症狀。這些熟男們的下尿路問題成因很多,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攝護腺肥大」造成的尿路阻塞。然而攝護腺肥大病人往往亦伴隨著勃起障礙。攝護腺組織隨年齡增長增生 逾50歲半數有攝護腺肥大攝護腺是男性專屬的器官,位置在下腹部膀胱開口處,功能主要是分泌攝護腺液,是精液的重要成分。攝護腺增生跟基因、年齡、雄性素、發炎、肥胖等原因有關,導致解尿困難等相關下泌尿道症狀出現。例如站一下才能排出尿、排尿中斷,尿很久、尿速慢、頻尿等狀況。攝護腺肥大就是隨著年齡增長攝護腺組織增生的現象。正常的前列腺大概有 20 克重,但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可以長到正常的2倍甚至更大,51-60歲發生率約是50%,之後發生率隨著年紀增加會越來越高。攝護腺肥大 常見治療3問題1)攝護腺肥大一定要治療?攝護腺肥大如果沒有排尿相關症狀,不一定需要治療。但是如果產生中度至重度的排尿功能障礙,就必須治療。不及早介入治療,情況可能日漸惡化,起初的排尿相關症狀如頻尿、夜尿等會影響生活品質,不處理到最後會產生血尿、泌尿道感染、膀胱結石、急性尿滯留(需插導尿管)、甚至膀胱功能和腎功能退化等併發症。2) 攝護腺肥大要一直吃藥治療?藥物治療可以減輕膀胱和腎臟負擔,穩定病情、避免併發症產生,減少需要開刀的機會。病患常有長期吃西藥會傷害腎功能的迷思,狀況改善後就自行停藥。3) 攝護腺肥大一定要開刀嗎?目前藥物治療還是治療首選,但是藥物控制效果不佳或症狀嚴重,已經產生併發症(如反覆血尿、感染、膀胱結石、急性尿滯留需導尿、腎功能惡化),就會建議手術治療。目前手術方式為「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電刀、雷射、震波治療等方式。雷射手術的好處是出血量會較少,如有心臟病病史、凝血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的患者,為了降低出血量,增加手術安全性,可考慮雷射手術。攝護腺肥大 檢查方式攝護腺肥大的檢查,包括:1)尿液常規檢查,排除感染可能性2)肛門指診,因為攝護腺在直腸的前方,指診時可觸摸到3)超音波,清楚觀察攝護腺的肥大情形4)尿流動力學檢查,評估排尿狀況。預防攝護腺肥大 日常5招來保健1)多喝水:一天1500至2000c.c.,儘量白天喝,晚上少喝點。2)凱格爾運動:用力方式跟解尿時嘗試把尿液中斷一樣。3)避免飲酒或吃辣:避免刺激交感神經,導致症狀惡化。4)多吃蔬菜水果:避免便秘,因為便秘會壓迫攝護腺。5)攝取適量茄紅素:例如番茄、木瓜、葡萄柚等,可稍微改善症狀。

年過50舉手卡卡 復健運動改善五十肩

年過50舉手卡卡 復健運動改善五十肩#50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五十肩是指一種症狀,又稱「粘黏性關節囊炎」、「冰凍肩」、「漏肩風」,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如肌腱、滑囊等)多處同時發生病變,肩關節發炎導致粘黏、活動不靈活、角度受限,引起肩關節部位的疼痛和關節活動度變差,常發生在50歲左右的中年人,所以統稱為「五十肩」。但此症非絕對中老年人的專利,發病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扣不到內衣 全因五十肩作怪肩痛3個月的王小姐,口服止痛藥絲毫沒有改善,手臂連平常扣內衣的動作也無法做到,被診斷為「沾黏性肩關節腔炎」,即俗稱的「五十肩」。簡單3招 自我檢測五十肩1) 舉高手臂,看看手臂能否貼到耳朵。2) 將手臂伸到背後,看看能不能觸摸到對側肩胛骨下緣。3) 將手臂橫過胸前搭在對側肩上,看看手肘能不能貼在胸骨正中線上。以上動作屬肩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如果關節攣縮或僵硬將無法完成,也會造成日常活動如梳頭、脫衣、抓背、拉褲等動作感到困難。五十肩的病程臨床分三期:前期是發炎期,有明顯的疼痛症狀,治療以消炎止痛為主。中期是僵硬期,有明顯的關節活動範圍受限症狀,治療以鬆解關節粘連為主。後期是恢復期,關節活動範圍逐漸恢復正常,治療以復健運動為主。「適度」伸展就是治療關鍵,建議先熱敷再伸展,且依個人耐受程度實行慢速、確實的伸展,每次伸展堅持10秒以上,切記不可猛力拉扯肩關節,避免更嚴重傷害。此外也可透過中醫針灸、徒手物理治療、施打玻尿酸、體外震波治療、手術等方式,改善五十肩所帶來的疼痛感。居家也能做的五十肩復健運動平日保健要注意避免傷處提重物;適度肩部活動;改進不當姿勢如猛然抬肩等易受傷動作。以下幾項可以常做的五十肩復健運動:  被動活動度伸展 1)可以健側帶動患側,做內、上、後各方向的伸展,也可運用毛巾輔助牽拉。  2)患側手掌扶助門邊,身體轉向健側,數到十再慢慢放開。手掌的高度可以由下而上逐漸移動。  鐘擺運動 上身前彎使患側手臂自然下垂,由軀幹向前、後、左、右帶動搖擺,或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繞圈,擺動幅度逐漸增大。  手指爬牆運動 面對或側向牆壁站立,患側肩膀前伸,以手指扶著牆壁,向上慢慢爬行,逐漸伸直手臂,直到緊繃不能繼續向上為止,並堅持10秒鐘。

流感重症年齡下降!50歲以上慢性病患高風險

流感重症年齡下降!50歲以上慢性病患高風險#50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流感疫情來勢洶洶,台南市鄰近縣市已有不少學校停課,台南市立醫院感染科陳寶珍醫師表示,流感不同於一般感冒,不僅病狀與傳染力都較為凶猛,50歲以上患有慢性病者,更容易引發重症,因此呼籲這類族群,每年10月應接種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風險。中壯年流感重症增加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這次流感疫情以A型H1N1病毒為主,自2015年7月至今已累計771名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有69名死亡,其中A型流感約佔7成,且中壯年成主要受侵襲族群。台南市立醫院截至目前已有20位流感重症病例,陳寶珍醫師指出,往年流感併發重症約以65歲以上的族群為主。然而,今年50歲至60歲中壯年族群,因流感引發重症有增加現象。甚至有30多歲的重症患者。呼籲青中壯年族群,尤其患有慢性疾病者,不能輕忽此波流感疫情。3月下旬疫情趨緩此波流感疫情,造成各大醫院急診病患數激增,台南市立醫院急診人數也明顯增加,平均每日急診就診人數,較一月份約增加40人。陳寶珍醫師表示,流感疫情雖然凶猛,但確診後可使用克流感及樂瑞莎等抗病毒藥物來治療,縮短病程、改善發燒。民眾如有發燒、全身痠痛、咳嗽等症狀,不用急著掛急診,一般門診也能迅速確診,施以藥物減低不適症狀。依照疾病管制署統計,每年流感疫情約3月中下旬,隨天氣漸暖而趨緩。陳寶珍醫師呼籲,流感患者自主隔離,尤其學生或易群聚感染者,因居家隔離避免群聚感染。一般民眾進出醫院等公共場所戴口罩,並勤洗手減低病毒感染機率。50歲以上患有慢性病者,每年10月應接種流感疫苗,讓流感不會輕易找上你。

飲食、運動規律 婦不到50歲竟骨質流失

飲食、運動規律 婦不到50歲竟骨質流失#50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一名43歲的上班族女性平時注重養生,飲食均衡且有運動習慣,二年前骨密度檢查為0.77(相當於T-Score=-1.1),但在去年復檢時,骨密竟像雲霄飛車般快速下滑到0.58(相當於T-Score=-2.0),僅一年骨鈣竟流失12%!醫師表示,骨質流失無聲無息,平時就應注意生活習慣及鈣質攝取,延緩鈣質流失。骨質30歲開始流失 50歲達高峰振興醫院骨科朱唯廉醫師表示,國人的飲食習慣中普遍缺鈣,在骨質逐年流失及少鈣的雙重影響下,不到50歲就因此就醫的個案已不再是特殊案例。且骨鈣流失沒有症狀,許多人更是發生骨折後,才發現自己骨質流失嚴重。朱唯廉醫師指出,骨質從30歲起每年流失0.5%~1%,40歲骨質流失率增加2倍,而50歲則是3倍或更多。最新國際研究指出,50歲停經女性將面臨骨質流失高峰,50~59歲的骨質流失率,相較40~49歲增加22倍。均衡飲食+鈣片攝取 延緩骨質流失骨質流失多為無聲無息,因此民眾容易忽略平日攝取足夠鈣質的重要性,朱唯廉醫師建議,攝取足夠的鈣質可延緩鈣質流失,平日從食物中攝取鈣質外,若不足時可搭配鈣片,補足每日所需攝取量1,000mg;同時攝取維生素D3幫助鈣質吸收,及鎂鋅銅錳等礦物質幫助鎖住鈣。愛喝咖啡、吃外食 9成女性鈣不足骨質流失為不可逆,加上近年來國人飲食生活型態改變,上班族早餐和午餐都外食及喝咖啡等生活習慣,容易造成鈣質攝取不足,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的調查統計皆顯示,18歲以上的女性高達9成鈣質攝取不足,在骨質流失、缺鈣的雙重加速下,國內40歲以上女性,恐提早面臨因骨質流失而造成的風險。國人對於補鈣的態度多為亡羊補牢,總是等到發現問題後,才來積極攝取鈣質。若要有效延緩鈣質流失,每天需攝取1,000mg鈣質。根據統計,國內女性每日平均從食物攝取鈣質不到600毫克,可以說是不及格。對於忙碌的女性上班族,朱唯廉醫師建議,除了均衡飲食外,規律的運動、充足的日曬也是同等重要,此外,適當補充鈣片,也能補足從食物中攝取不足的量。

50歲婦情緒不穩、大哭 原是更年期作祟

50歲婦情緒不穩、大哭 原是更年期作祟#50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更年期是一般女性一生中必經的過程,常會出現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陰道萎縮、憂鬱等症狀,許多人會透過荷爾蒙療法來改善,然而醫師表示,只要增加鈣質攝取、適度戶外運動與日曬,就是改善更年期症狀的好方法。50歲的王媽媽常因為燥熱、失眠、情緒不穩而與家人吵架,家人都以為是因為空巢期導致,然而時間流逝,情況卻都不見改善,且還發現她時常躲在無人處大哭,甚至一整天都提不起勁做事。家人懷疑是憂鬱症而帶她至精神科就醫,醫師問診後發現,她還有月經不規則及盜汗的現象,經由檢查才發現原來是更年期作祟。失眠、憂鬱都是更年期症狀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婦產部梁玉玲醫師表示,更年期是女性生命發展的自然階段。卵巢從定期的排卵轉變為不定期的排卵,而卵巢分泌的性荷爾蒙開始逐漸減少,包括雌激素、黃體素、雄激素等。也因此,有些女性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現象,如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陰道萎縮、憂鬱等稱之為更年期的症狀。綜合前述,如何認識更年期,進而改善更年期症狀,成為近代婦女保健的重要議題。更年期在先 停經在後生理性停經大約發生在年紀45~55歲左右,一般而言,在停經之前的兩、三年月經就會開始不規則。而從最後一次月經算起,一年以上不再有月經,即可稱為停經。一般症狀有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等。通常有18%的更年期婦女沒有症狀或一年內症狀消失,56%的人症狀會持續1~5年,更有26%的人症狀可持續5年以上。多吃小魚乾、加強日曬梁玉玲醫師表示,想改善更年症狀,要先從改變生活型態做起,例如增加鈣質攝取,多吃牛奶、小魚乾、豆類食品及深色蔬菜等,如有需要,可再依醫師指示服用鈣片。而煙、酒或碳酸飲料會妨礙鈣質吸收,應避免。適度的戶外運動與日曬,選擇適合自己運動或參加運動團體,一方面較能持之以為恆,同時也能拓展人際關係。雖然更年期服用荷爾蒙會有一些立竿見影的成效及可預期的效益,但長期服用可能會帶來的一些健康上考量,況且並非每個人的體質皆適合採用荷爾蒙療法。建議及早至婦產科門診就醫,且搭配適當的檢查和經驗性療法,才是改善更年期症狀最根本的方法。

公費流感疫苗十月開打 孕婦、逾50歲慢性病患也受惠

公費流感疫苗十月開打 孕婦、逾50歲慢性病患也受惠#50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各位民眾請注意!疾管署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將從10月起實施,至疫苗用完止。今年共採購309.5萬劑公費疫苗,接種對象除了65歲以上老人、安養養護機構對象、罕見疾病/重大傷病患者、6個月以上之學齡前幼兒、今年度註冊之國小學童、醫事防疫人員、禽畜及動物防疫人員外,這次也亦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孕婦納入接種對象,並放寬高風險慢性病患年齡限制至50歲以上。符合公費疫苗者 應盡速接種獲得保護疾管署周志浩副署長、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醫師及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蔡明松醫師共同呼籲,高風險族群接種流感疫苗已是國際趨勢,符合公費接種資格民眾請至各地衛生所或全國合約醫療院所接種,以及早獲得保護力。疾管署表示,接種前需留意身體狀況,如對蛋的蛋白質或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年齡6個月以下、過去注射曾發生不良反應、曾經醫師評估告知不適合接種情形者,都不適合接種,且正發燒或患急性疾病期間則要等病情緩和後再前往。另外,前往接種除須攜帶身分證、健保卡等身分證明文件外,還須自行負擔掛號等醫療費用款項。流感疫苗施打後1個月 才會有足夠的保護力當流感疫苗施打後約需1個月後,才會產生足夠且具保護效果的抗體,民眾應儘早於11月底疫情來臨前洽詢公費或自費接種服務,提升自我保護力,預防感染,雖完成疫苗接種後,可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機率,但仍可能罹患其他病毒所引起的感冒,因此,民眾仍應注意個人衛生保健及各種預防措施。

老爸要注意!50歲以上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風險增

老爸要注意!50歲以上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風險增#50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父親節到來,許多子女皆希望藉此展現孝心,根據網路調查指出,大多數子女預計慶祝父親節的方式皆以「送禮物」、「吃大餐」為主,希望可以透過一份精美的禮物或是好吃的大餐,和父親共度一個完美的父親節。事實上,買再多東西都沒有比老爸擁有「健康的身體」來的重要,特別是針對50歲以上的父親來說,除了常見三高或其他慢性疾病問題外,身體免疫力也開始走下坡,倘若得到流感更容易併發嚴重的肺炎感染症。因此,醫師呼籲,預防勝於治療,與其送貴重的禮品,不如帶家中老爸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提前保護老爸健康。50歲以上成人免疫力下降 染肺炎鏈球菌機會增台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表示,一般聽到肺炎鏈球菌會以為是專屬於幼兒的疾病,但事實上,50歲以上成年人如為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等),或因癌症治療產生免疫功能較差者,肺炎鏈球菌更容易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進而導致肺炎、敗血症及腦膜炎等嚴重的感染症。此外,對於許多65歲以上男性來說,許多都有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問題,免疫力可以說受到多重的攻擊,對於侵襲性肺炎的預防更是刻不容緩。古世基醫師說明,目前成人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兩款,可分為新型「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及舊型「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與舊型的多醣體疫苗相比,新型結合型疫苗因具備免疫記憶力,且提供保護的時間較長。目前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也建議,65歲以上的成人以及50歲以上高危險族群,都應優先接種新型結合型疫苗。健康是最好的父親節禮物至於過去曾接種過舊型多醣體疫苗的民眾可否再施打新型結合型疫苗嗎?古世基醫師解釋,民眾無需擔心,其實只要相距一年再補強一劑新型結合型疫苗,就能成功產生長時間的抗體反應。父親節將至,還在煩惱送給爸爸什麼禮物嗎?其實比起送給爸爸昂貴的禮物,不如立刻帶老爸去打疫苗,提供健康的保障,才是最貼心的父親節禮物。防範肺炎鏈球菌疾病,建議民眾可與醫師討論,應該如何有效預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