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是多年腎病蛋白尿的患者,還沒50歲但是外表看起來像是60多歲,臉色黯沉略帶浮腫、還有一些這個年紀少見的痘痘。
張先生是多年腎病蛋白尿的患者,還沒50歲但是外表看起來像是60多歲,臉色黯沉略帶浮腫、還有一些這個年紀少見的痘痘。
65歲的林先生是中小企業的高層主管,幾年前健檢發現腎功能不好,加上時常感覺疲倦,於是到腎臟科進一步檢查,發現腎功能持續惡化,做了腎切片之後才知道是腎絲球硬化造成的慢性腎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者眾多,由於病識感普遍不足,往往到了需要洗腎才覺得事態嚴重。員榮醫院腎臟專科孫樹俊醫師表示,如果能及早以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治療不僅能有效控制腎臟惡化,病人整體健康狀態也能獲得明顯改善。第四期腎友噁心倦怠症狀 治療3個月明顯改善孫樹俊醫師門診一位腎臟病第四期的50歲慢性腎臟病患,一開始來看診時精神狀態很差,身上已經有散發出特殊的異味,同時表示常常覺得倦怠無力,也會有噁心嘔吐與水腫、骨頭痠痛狀況,生活品質很差。進一步詢問他的飲食習慣發現年輕時大魚大肉很難改,孫醫師好言相勸提醒患者,年紀大不需要像年輕人一樣要有高量蛋白質,以穀物、蔬果替代、肉減半一樣能夠攝取到足夠的熱量。除了開始介入低蛋白飲食的指導外,加上酮酸胺基酸的治療,結果病患不僅一兩年腎臟沒有惡化,精神狀態更顯著改善。孫醫師表示,腎友若能及早介入更能提早改善,像這個案例治療了三個月就有明顯效果。目前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的治療在臨床上已證實對延緩腎臟惡化有明顯效果。孫樹俊醫師以健保局2000~2010年資料說明:1483 名以低蛋白飲食治療搭配補充酮酸胺基酸的慢性腎臟病合併貧血患者中,當每日藥物達到一定劑量(一天超過 5.5 顆),與延緩腎臟惡化與降低死亡風險的數據都有關係。孫醫師也強調,治療必須搭配營養師的諮詢,在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取的原則下(蛋白質攝入量≤0.8 g/kg/天)才會有治療效果。(註1)提早調整飲食與搭配藥物 數據控制更佳孫樹俊醫師解釋,酮酸胺基酸因為有特殊轉胺的作用,能夠將腎臟病患身體的含氮廢物轉換為營養素,建議第三期就可以開始搭配低蛋白飲食來治療,甚至以極低蛋白飲食(VLPD)攝取效果會更好。提早飲食控制並配合酮酸胺基酸的服用,對於指數惡化改善明顯。他也提醒腎臟病患者更要注意共病問題,門診上常發現有些病患突然急速惡化,腎絲球過濾率下降很多,通常都與血糖控制、腸胃道或者是心臟問題有關,其他像是一些泌尿系統阻塞性腎病變也會影響(例如攝護腺肥大),這些隨著年紀增長影響更大。孫樹俊醫師強調,尤其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當中有40%是糖尿病患,因此飲食的控制除低蛋白之外,少糖、少鹽與控制水份也都要注意。註1: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419544/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糖尿病是高死亡率、高醫療花費的疾病,除例行篩檢及治療,家屬參與介入也是提升患者控糖成效的重要關鍵。今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家庭與糖尿病」。56歲的藝人潘麗麗,去年健檢發現空腹血糖偏高(107mg/dl),經進一步確診檢查診斷為糖尿病前期,去年8月開始治療,目前控糖良好,血糖值持續控制<6%。近5成洗腎患者同時患糖尿病 用藥須注意潘麗麗表示,依據醫師建議,飲食第一口先吃蛋白質跟蔬菜,再吃澱粉類,血糖才不會突然飆高,亦定時測量血糖確認病情穩定。兒女會定時關心母親病情,主動了解糖尿病照護知識,全家攜手認識糖尿病。不僅有醫療團隊給予專業治療方針,家庭更是潘麗麗最強力的溫暖後盾。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長暨糖尿病健康e院院長謝明家表示,糖尿病患者不僅要注意控糖,亦要防範相關併發症。台灣為洗腎王國,近5成洗腎患者患有糖尿病,傳統用藥須考量腎功能不全,現今也有口服藥物,如DPP-4抑制劑、新一代SGLT2抑制劑較不傷腎,不需因腎功能不佳調整藥物劑量,對糖尿病患者更方便。糖尿病用藥 可同時選擇有保護心血管功能者除腎病變以外,更須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糖尿病患者超過5成死因皆為心血管併發症,目前國內外治療趨勢也已將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作為治療高心血管風險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用藥考量之一。糖尿病用藥選擇上,SGLT2抑制劑、GLP-1受體促效劑等血糖藥物皆證實有心臟血管保護效益,呼籲民眾治療前可與專科醫師諮詢,討論最合適的個人化治療方式。謝明家醫師強調,治療糖尿病應全家總動員認識糖尿病,共同調整心態、相互支持。陪伴患者接受治療,控制三高、糖尿病治療指標等,幫助患者適應清淡飲食,減少重鹹重糖、多吃蔬果,生活方面落實戒菸、多運動等,糖尿病患者病情穩定,生活更加健康愉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洗腎室的老伯問護理師,隔壁躺著的弟弟也是來洗腎嗎?怎麼那麼年輕就洗腎!根據資料顯示,台灣末期腎臟病盛行率高居全球之冠,透析人數已有約8萬人。洗腎年齡年輕化,應該在兒童或青少年期及早發現疾病,及早介入治療,降低青少年末期腎臟病的盛行率。先天異常、遺傳、腎毒性藥物 為洗腎年輕化主因桃園醫院血液透析室護理師周可芸說明,導致洗腎年輕化的原因有(1)先天性器官構造異常,如發育不良或是阻塞性水腎等;(2)遺傳性腎臟疾病,如多囊性腎病變、腎病症候群、反覆泌尿道感染;(3)腎毒性藥物,如服用不明草藥、成藥或吸食毒品導致。腎臟病早期常常不會有症狀,症狀明顯時通常已經是末期。大多數腎臟疾病初期都會以血尿、蛋白尿方式表現,可以透過簡單尿液篩檢看尿液成分,若出現異常,必須到醫院腎臟科門診進行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即時挽救兒童及青少年腎臟惡化。飲食清淡天然、作息正常 生病勿自行服成藥家長日常中如何預防兒童青少年腎臟疾病呢?周可芸護理師提醒,飲食要清淡,多食用天然食物,避免過鹹或加工醃漬類食品、油炸食品及泡麵少吃,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長期睡眠不足,適當補充水分,少攝取含糖飲料。生病時應就醫而勿自行購買成藥,不吸食毒品、不要常憋尿,定期追蹤腎功能及尿液檢查,才能早期診斷及早治療才能延緩末期腎臟病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吃過「紅寶石」穀類食材嗎?近幾年來,顏色鮮豔的紅藜廣受喜愛,料理可增加菜餚視覺豐富度,又富含許多不同於其他穀類的營養成份。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臺中慈濟醫院營養科臨床營養組組長楊盈芝,為大家說明紅藜的營養價值和正確食用方式: 豐富膳食纖維 楊盈芝組長說明,膳食纖維每日建議量為25至35克,而紅藜每100克就含有10至15克膳食纖維,是一般白米飯的15至20倍。足夠膳食纖維攝取可增加飽足感、維持腸道菌叢完整性,但因為紅藜屬於全穀類,攝取同時注意必須減少其他主食類份量。飲食中若有較高的膳食纖維會使得醣類的消化吸收率降低,屬於低升糖指數食物,可減緩餐後血糖的上升速度。 含抗氧化類黃酮物質含有豐富植物多酚成分,具有抗發炎、抗氧化效果。 必需胺基酸含量優於其他穀類一般白米缺乏人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離胺酸(Lysine),所以必須補充豆類食物來彌補。紅藜中此種必需胺基酸含量高,所以在米飯中添加紅藜,可以達到蛋白質互補功效,提高蛋白質的吸收效率。 不含麩質對於含麩質食物過敏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可能造成腸胃道不適情況發生(如乳糜瀉)。而紅藜不含麩質,所以可以用來代替對麥製品過敏的人來食用。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紅藜中油脂量雖然不高,但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佔較高比例,所以相較其他全穀類來說,有保護心血管的效果。紅藜飲食是否適合每個人?楊盈芝組長提醒,紅藜和其他全穀雜糧類一樣,都有較高的鉀含量,一般健康成人攝取較高的鉀時,可透過腎臟代謝。但是若為腎功能不全及腎衰竭患者,對鉀的代謝能力降低,就可能造成高血鉀的問題,故建議應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後再補充。(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62期資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美國腎臟資料登錄系統2017年報告顯示,台灣在2015年末期腎臟病盛行率與透析盛行率皆高居世界第一,且依據健保署統計,目前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多人!而2015年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中更指出,不運動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最常見的健康危害行為,佔51.9%;其容易因血中脂肪累積、血液循環速度變慢,使得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良,直接或間接造成腎絲球過濾率下降,讓腎臟健康愈來愈差,值得腎友警惕。慢性腎臟病友不運動 恐致腎臟惡化臺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副院長盧國城醫師指出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因為腎臟衰竭造成代謝不平衡、心肺功能降低,導致身體延展性、協調性以及肌肉強度逐漸下降;若能透過規律運動,每天只要走30分鐘,每星期至少5天、共150 分鐘,則可顯著減少腎臟病及透析病人死亡率,對腎絲球過濾率及蛋白尿也都有顯著改善效果,進而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為自己動起來 腹膜透析助腎友生活不受限對於許多末期腎臟病患者而言,透析治療可能會佔據腎友大多數的生活作息時間,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唐德成醫師表示,目前透析中的腹膜透析治療方式,在護理人員教導與練習後,腎友可以自行在家中、辦公室或是汽車等空間操作,較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而且過程中較不會出現血壓不穩的症狀,在飲食方面限制也較少。盧國城醫師強調,腹膜透析能延長保留殘餘腎功能時間,在家就可以自己做,時間安排較彈性,因此年輕患者、有能力自我照護者可選擇腹膜透析,既可以保有正常生活作息品質,也能兼顧家庭和工作;長期看來,腹膜透析持續性過濾、排除體內水分與廢物,對於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率較血液透析高,且腎臟移植成功率較高。慢性腎臟病患者應多運動 以改善身體肌肉量與體能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王濋諭說明,許多末期腎臟病患者因為尿毒影響,會出現貧血以及肌肉病變等症狀,進而引發容易疲憊、體適能變差等身體狀況,降低運動意願,但同時也有一群腎友,積極活出自己的豐「腹」人生。希望腎友們與醫護人員緊密配合積極治療,假日也可多和家人出門動一動,相信一定可以活出精彩「腎」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來由於「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人口增加,使台灣成為全球慢性腎臟病和洗腎人口最密集的國家,末期腎臟病盛行率也高居全球第一名。想降低腎臟疾病發生率,可遵循「4低3動」的護腎健康步驟,避免慢性腎臟病找上門。1/3糖尿病患 易發展為腎衰竭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孟財表示,慢性腎臟病主要因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高齡、肥胖、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來路不明藥品或保健食品導致。糖尿病是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危險因子,約1/3糖尿病患者容易發展為腎衰竭,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腎功能並穩定控制血糖,預防或減緩腎臟損傷。糖尿病友若不善加預防,可能導致貧血、骨骼鈣、磷平衡失調,導致心血管問題、營養不良,最終演變成末期腎臟病,更可能面臨洗腎、腎臟移植,甚至死亡。4低加3動原則 保護腎臟、加強肌力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溫昭銘建議,飲食方面可遵從「4低」原則:(1)選擇低糖、低鈉、低磷、低油食物,酌量使用調味料、(2)少吃加工食品、(3)適量攝取蛋白質、(4)保持多喝水不憋尿來保健腎臟。陳孟財醫師也建議可適度運動,搭配「3動」原則:(1)每週5天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2)每週2至3天,針對8至10個大肌肉群訓練,重複10至15次的「重量訓練」;(3) 每週至少2天,針對主要肌肉部位伸展,每個動作維持10至30秒,重複3至4次的「伸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