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世基

新冠肺炎加重肺病患者病情,恐加速肺功能惡化!胸腔科醫:即便輕症一旦染疫後續咳、呼吸急促更難醫

新冠肺炎加重肺病患者病情,恐加速肺功能惡化!胸腔科醫:即便輕症一旦染疫後續咳、呼吸急促更難醫#古世基

儘管新冠肺炎感染已朝輕症發展,但對慢性肺病患者來說,一旦染疫所造成的肺部破壞力卻是不可輕忽,胸腔科醫師提到,像是COPD、肺纖維化患者一旦感染不僅會引發既有疾病惡化,即便提早投以抗病毒藥物,臨床上仍會造成肺功能下降、復原時間更久,甚至有些本來還能使用氧氣下簡單活動的病患變成需靠呼吸器才能活命。 台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表示,今年度新冠肺炎表現與2019年一開始致命性很強的型態有些不同,過往是發燒幾天就爆發導致呼吸急促甚至呼吸衰竭等狀況,但由於病毒株的改變,現在新冠肺炎症狀比較像感冒如喉嚨痛、發燒等呼吸道症狀,但值得注意的是,特定高風險族群仍可能會惡化進展成重症。 肺部疾病患者感染新冠最怕留下不可逆影響 臨床上觀察肺部疾病患者染疫後其實最擔心的是後續後遺症,古世基醫師說明,即便是急性期是屬於輕症,但肺部一旦處在發炎的狀態,呼吸道黏膜狀態變差更容易讓痰液堆積在局部,而造成咳嗽、痰多,即便是感染恢復後也不乏會留下喘、胸悶等問題,也影響到原來的疾病控制;也因此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COPD、肺纖維化、或氣喘等,施打疫苗絕對是首選的主動防護。 古世基醫師表示,除了肺部疾病患者,其他像是年長者等高風險族群,有症狀時建議先快篩,即便是陰性隔2天也要再快篩一次,提早了解是否感染,才能盡快就醫服用抗病毒藥物,減緩後續症狀發展的嚴重度。 古世基醫師提到,新冠肺炎感染仍然相當盛行,以台大醫院急診的臨床案例來看,7、8月發現嚴重呼吸道感染的病患很高比例是新冠肺炎感染,傳染途徑通常來自家人,甚至變成居家群聚交叉感染。因此,若有家中有年長者或免疫力差的患者,要特別留意,同住家人最好施打疫苗保護自己與家人,若出現症狀時也要特別注意,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同住家人。 流感、新冠疫苗合併施打是保護高危族群最好方式 隨著秋冬呼吸道疾病流行季節到來,新冠肺炎與流感合併感染會導致感染相當嚴重,古世基醫師表示,這兩個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是相似的,呼籲最新JN.1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可合併施打,兩者疫苗不會產生交互作用影響保護力,可帶來雙重保護;如果有自體免疫性疾病、癌症治療、使用生物製劑的對象,可與主治醫師討論適當的施打時間。以嚴重氣喘患者為例,打生物製劑比較擔心藥物會影響疫苗接種的保護力,但通常兩者只要間隔1週以上就沒有太大問題。 古世基醫師也呼籲,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除了施打疫苗外,日常也別放鬆防疫警戒。門診就有70幾歲肺纖維化的患者,本來病情都控制穩定,雖然氧氣交換的功能比較不好,平時只要戴氧氣設備還可以簡單活動,結果感染新冠肺炎後變成壓垮身體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呼吸衰竭必須插管,且因肺部感染讓肺部纖維化狀況更差,現在只能依賴呼吸器住在機構療養。 古世基醫師提醒,即便是一般民眾在人潮密集地方仍建議配戴口罩,維持勤洗手的習慣。至於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除施打疫苗外,建議還是要持續訓練身體的耐受度,且最好是選擇在空氣流通的空曠處適時進行運動較為妥當。

台大醫觀察新冠肺炎發展:高風險群轉重症仍嚴重,三大防護計畫須落實

台大醫觀察新冠肺炎發展:高風險群轉重症仍嚴重,三大防護計畫須落實#古世基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三年多,儘管一般民眾已能與疾病共存,但似乎有些放鬆警戒,醫師提醒,新冠肺炎對高風險者來說仍有相當大的威脅,平時還是要持續防護,一旦出現症狀就應提早篩檢就醫,把握治療期避免擴大感染。 台大醫院一般內科.胸腔和重症醫學古世基主治醫師表示,新冠肺炎在過去三年漸漸展現與流感相似的嚴重程度和傳染性,然而,這種疾病在不同風險對象身上造成的影響是不同的。 高風險患者病毒往往難以清除,隨時反撲 古世基醫師說明,對健康的人來說一旦確診表現與流感相似,可能會出現輕微的如頭痛或流鼻水等症狀,但是對高風險者,特別是免疫力不全、正在接受癌症治療或自體免疫疾病治療的患者,病毒可能難以完全清除。當病毒潛伏在體內在免疫力下降時往往會再度爆發,急性期有相當大的機會造成嚴重併發症,更需要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來控制。因此,疫苗接種對於高風險群體仍然非常重要。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九月份後國內新冠肺炎每週確診人數仍從未低於兩百以下,甚至已達流感重症人數的六倍之多,而據文獻顯示,民眾二次確診的死亡率及後遺症風險都較首次確診高。 古世基醫師表示,就算是二次確診所產生的抵抗力也不會持久,約三個月後抗體就會下降,因此風險仍然存在。因此對於高風險者抵抗力較差者,每次感染都要視為同樣的風險,疾病嚴重的人甚至可能會有肺部嚴重侵害、肺炎、呼吸衰竭,甚至出現心肌炎和腦部等併發症問題。 防護三關鍵:隨時警覺了解風險、日常檢測、把握黃金期治療 古世基醫師強調,在新冠肺炎初期透過病理切片就會發現病毒停留在腸胃道,這表示此病毒的特性是會到處攻擊器官驅動身體很大的發炎反應,因此對高風險族群來說,不僅會造成既有的疾病惡化,嚴重甚至還可能造成全身器官受損留下後遺症,從許多大型醫療中心都有重症個案就能了解。 因此,疫情儘管成為日常,對於疾病防範仍需提高警覺落實在生活中,平時建議可透透過以下三步驟做好防護: Know:疫情一直沒有消失,透過定期關注疾管署訊息或瀏覽KnowPlanGo網站:KnowPlanGo.tw,了解自身或家人是否為高風險因子並掌握完整資訊。 Plan:面對疫情應提前制定完整計畫,特別是高風險族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時應提早篩檢並多次確認,古世基醫師也建議將「血氧監測」列為高風險群的日常檢查工具,一旦有呼吸道症狀就能隨時監控,避免惡化甚至導致併發症。 GO:確診後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即便是輕症也應尋求專業諮詢,由醫師判斷是否屬於需使用抗病毒藥物對象,把握黃金治療期,才能延緩住院或轉重症機會。 古世基醫師提醒,像免疫系統未完全發育的幼童、患有慢性疾病、心血管或器官問題(如肺部或肝硬化)、洗腎治療者,或者是癌症或接受自體免疫治療的人,都是屬於高風險群,除了施打疫苗以外,家中有這樣的成員更要做好保護。另外,不論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在人潮密集區,仍舊要戴好口罩,同時他也提醒陌生聚餐仍舊是較高的感染途徑,以及若家中長輩有負責照顧小孩的,也一定要留意當有呼吸道症狀時,就要特別注意相互傳染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