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骨折

曾手術多次、住院半年好不了!「細胞治療」助癒合車禍粉碎性骨折傷口!

曾手術多次、住院半年好不了!「細胞治療」助癒合車禍粉碎性骨折傷口!#粉碎性骨折

2024年 8月 14日 —慢性傷口在台灣日趨嚴重,每年有超過50萬人受其困擾,且人數逐年增加中。一名40多歲的女性,平時身體狀況良好,也沒有其他內科問題或疾病,在某次車禍中下肢粉碎性骨折,傷口經過六次手術且住院一個多月,前後過程花費近半年傷口仍無法癒合,後來尋求醫學中心整形外科主任陳俊嘉的幫助,透過自體細胞治療六次,傷口已於6週癒合完成,且持續追蹤一年後發現傷口的疤痕也比起過往植皮治療平整漂亮!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其中年長者糖尿病足、高血壓導致周邊血管阻塞、洗腎患者癒合能力下降、長期臥床導致褥瘡等問題也恐將隨之而來 然而,難癒合傷口並非是老年人的專利,許多事故外傷、大面積燒燙傷,以及免疫疾病、乾癬、癌症等患者也可能會有慢性傷口的問題。奇美醫學中心整形外科主任陳俊嘉表示,目前已可透過自體脂肪幹細胞來治療6週以上未癒合困難傷口與大面積燒燙傷,幫助患者傷口癒合,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一般傷口癒合會經歷發炎期、增生期及重整期三階段,傷口外觀會看見增生的紅色肉芽組織及粉紅色皮膚組織,大約在1-2週後逐漸癒合。當傷口超過6週以上未癒合就會定義為困難癒合傷口,陳俊嘉主任說明,傷口無法癒合通常是多重因子的影響,例如: 1.傷口越大所需癒合時間較長 2.隨著年齡增加,老化會使身體修復能力變差 3.營養不良或缺乏某些特殊營養素時,因傷口癒合需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攝取 4.內科疾病患者(如三高、洗腎患者),其免疫力較差,傷口循環變差癒合就會變慢 5.癌症治療患者、使用類固醇及免疫製劑藥物者 除了上述因素恐導致一般傷口無法癒合外,許多事故外傷、大面積燒燙傷因傷口深度較深且面積過大等原因,經常會有傷口6週以上無法癒合的問題出現。陳俊嘉主任以燒燙傷舉例,當人體面積超過20%就定義為大面燒燙傷,當燒燙傷面積過大時會引起全身性的發炎反應,此時會先輸液穩定病人生命跡象,後續會依患者狀況進行清創切除壞死組織,再透過人工真皮、膠原蛋白或抗菌敷料等進行傷口修復。當深度燒燙傷清創後,會建議盡早將傷口覆蓋避免細菌感染,因此需要進行植皮手術,也就是將健康的皮膚植入到傷口處縫合。陳俊嘉主任分享:「過往燒燙傷面積達70-80%的患者,身上沒有適合且大面積健康的皮膚可以進行植皮,就會藉由脂肪幹細胞中的間質幹細胞培養分化成皮膚的上皮細胞,促進皮膚再生及毛囊恢復。」 陳俊嘉主任分享,傷口治療的方式其實一直都沒有改變,透過清創、敷料等治療都會有一定的成效,但隨著平均餘命的增加,老年人口隨之增加,也會有越多內科疾病問題發生,在內科疾病複雜的狀態下,修復期延長可能會面臨截肢的狀態,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在臨床上如果可以早期先預測傳統的治療成效較差,或治療超過6週沒有達到效果後,就會與病人介紹細胞治療的方式。 許多人會擔心細胞治療是否很麻煩或需要耗費多時,陳俊嘉主任解釋,細胞治療的流程會先做術前評估,確認後會安排取脂(只需一顆花生米大小脂肪),再送到實驗室備製、培養,待培養到足夠數量時就會進行治療,整個過程大概兩個月。細胞治療的優勢在於患者不需要住院,只要每周到門診1次、每次半小時即可完成,且其治療成效是可被預期的,達80%以上。對於大面積傷口的患者來說,不用找到大面積的健康皮膚來移植,不但可以減少除了需照護原始傷口外,還要照顧取皮的傷口的心力,後續傷口疤痕、型態也會比自然癒合或植皮來的好看。 陳俊嘉主任分享,細胞治療是趨勢,若患者在沒有負擔的狀況下,能提前預存健康年輕的細胞是件好事,在未來發生疾病時是能夠及時做使用,減少術前評估到細胞製備的時間,且幹細胞具有分化的功能,也能在其他科別使用。若想正確了解傷口照護或細胞治療的相關資訊,可參考由星醫美學集團創立的【超預防醫學 • 細胞治療暨台灣百大認證名醫線上諮詢平台】,此平台擁有許多醫師專家進駐,希望能讓民眾在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可快速找到專業的「第二意見」,並了解正確資訊與建議。平台擁有四大特點:1.專家線上諮詢:由台灣衛福部認證的百大醫師進駐,提供20分鐘線上視訊諮詢與完整專業的健康服務、2.精選文章:提供健康、細胞治療相關內容、3.萬人好評:擁有最真實的用戶反饋及評論分享、4.媒體報導:為民眾把關最新且正確的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整形外科主任陳俊嘉 (圖片來源:星醫美學集團超預防醫學平台提供)  *【超預防醫學 • 細胞治療暨台灣百大認證名醫線上諮詢平台】係依據衛生福利部發布之特管辦法及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之內容進行資訊揭露,平台內容僅供用戶對於細胞治療的正確認識與健康參考,並非提供醫療門診。

8旬老翁粉碎性骨折,竟不用開刀治療!醫揭「高壓氧治療」真相⋯

8旬老翁粉碎性骨折,竟不用開刀治療!醫揭「高壓氧治療」真相⋯#粉碎性骨折

80歲的洪爺爺到外地出遊時,意外發生車禍,造成左小腿有全皮缺損的大片傷口與開放性粉碎骨折,大腿則是粉碎性骨折。送往當地醫院救治後,醫院先進行骨折的內固定手術及傷口的植皮手術,但左小腿仍然有深可見骨釘的傷口,且合併壞疽組織與化膿。轉至大千綜合醫院後,洪先生接受擴創手術及高壓氧治療,2個月後傷口癒合良好,也免除再開刀的痛苦。

車禍撞裂臀!7旬翁骨盆全碎,醫以3D立體重組修復

車禍撞裂臀!7旬翁骨盆全碎,醫以3D立體重組修復#粉碎性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72歲的呂先生,日前於騎車返家途中發生車禍,經創傷小組搶救後,雖生命徵象穩定,但他感到臀部劇痛寸動難移,X光檢查後發現,呂先生的髖關節因嚴重撞擊致粉碎性骨折,髖臼處從前到後碎成好幾塊,考量破碎處結構複雜,未妥善處理將有失能可能。且呂先生長年有疝氣困擾,腸子脫垂至腹股溝,經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劉繼元判定,若直接手術成效不佳,因此先照會一般外科醫師修補疝氣,再透過新型的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peration Room,HOR)中360度影像攝影,能精準固定患處,以利進行骨盆修補。傳統粉碎性骨盆骨折手術 難度高易傷及組織劉繼元指出,骨盆骨折的發生多為車禍、創傷或有骨質疏鬆症的年長者不慎跌倒所致,治療方式則因受傷程度而有不同。現針對輕微程度的骨盆骨折手術,已進步到可在臀部側邊和前方恥骨聯合處打約2至3公分的小洞,用微創治療。若是粉碎性或骨折範圍過大,仍需以傳統方式,在下腹腔或腹股溝開約20至30公分的切口,將器械伸入骨盆腔內固定骨板與骨釘,但過程中需要不斷以X光拍攝、導引並確認骨釘位置;且一般手術室雖能進行X光攝影,但解析度有限,也無法做成動態式的橫向切面,增加手術難度和傷及軟骨組織的風險。複合式環狀X光攝影儀器 3D重組精準修復考量呂先生的股骨頭在車禍時直接往內撞破髖臼,患處結構複雜,劉繼元選擇用複合式手術室為患者進行手術,主要藉設有環狀X光攝影儀器的360度3D立體重組功能,確保避開血管與神經,精準下釘固定關節,不容閃失。且術後經2個月休養與復健,呂先生現已順利恢復正常生活。劉繼元表示,並非所有的骨盆骨折都要手術,骨盆的骨髓多,活性細胞與血管也多,血液循環快,因此骨頭生長速度快,若是骨折處在上下恥骨和坐骨可以不手術,休養數周即能自行恢復;但若患處在骨盆後方及髖臼,則可能造成結構不穩定,無法支撐身體重量,導致臥床或嚴重失能,不良於行,影響生活品質,因此若不慎受傷,務必配合醫師治療及後續復健,以早日恢復健康。

路跑男孩車禍險截肢 顯微術救回左腳

路跑男孩車禍險截肢 顯微術救回左腳#粉碎性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差點讓一名熱愛路跑的年輕人截肢,在醫護團隊搶救下,讓他得以繼續走人生道路。這名30歲的男患者者,在上班途中車禍,造成左腳粉碎性骨折,腳內部整個大面積撕裂傷並深可見骨,救護車送至鄰近醫院,醫師診視後表示需要截肢,家屬希望能保住腳,經轉院手術終免於截肢命運。努力復健 盼重新感受跑步快感童綜合醫院整形外科蔡穎瀚醫師表示,確認患者受傷部位深層仍有微弱的血流及神經反應,先安排清創手術與高壓氧治療後,再進行精密顯微血管皮瓣重建手術,取下右大腿外側的皮瓣(包含皮膚、肌肉與血管等),然後將取下的皮瓣縫補在撕裂的左腳傷口上,藉由顯微鏡仔細地接合血管、神經,手術歷時約6小時才完成。術後確認皮瓣手術部位血液循環良好,再由骨科醫師黃清順進行脛骨復位固定手術,患者住院40多天後出院休養,並展開復健,目前出院一個多月,已經能用助行器行走,期盼能再穿上慢跑鞋感受跑步與流汗的快樂。取自身皮瓣縫補重建部位蔡穎瀚醫師指出,皮瓣是指患者身上某部分的組織連同供應組織的血管神經,將其取出後再將其皮瓣縫補至患者需要重建的部位,手術需要藉由顯微鏡來進行血管與神經接合,術後護理完善讓血液循環良好,即能重建壞死的受傷部位,避免截肢的發生。

粉碎性骨折壓迫阻血流 險被截肢

粉碎性骨折壓迫阻血流 險被截肢#粉碎性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骨折最怕的就是大關節裡的粉碎性骨折,因為除了骨頭粉碎,還傷及關節與神經血管,尤其當骨頭受到撞擊而破裂時,旁邊的肌肉、韌帶、血管、神經會承受很大的壓力,而且肌肉會進入腫脹期,也就是在72小時內肌肉會慢慢腫脹,造成血液無法流通,形成腔室症候群,若不即時處理,膝關節以下的組織都會壞掉,就不得不截肢。48歲的陳先生因車禍造成左膝粉碎性骨折,到院時膝蓋以下血管已不通且呈現發白狀況,醫師緊急為他進行肌膜切開手術,讓他的左腳恢復正常的血液循環,以避免血管因遭受肌肉腫脹壓迫過久,而導致必須被截肢的問題,同時也進行外部固定手術維持骨骼沒有移位,及減少病人的疼痛。經過一星期的觀察,確認陳先生的血液循環穩定且軟組織狀況也恢復良好,即為他進行內固定手術並拆除原本的外固定,再以人工骨填補骨頭的缺損,讓整個關節回到正常的結構,而肌膜切開手術的傷口則以兩階段縫合,減輕病人皮肉損傷的不適,也避免植皮造成的後遺症。手術三天後左腳的腫脹都消退,便安排復健訓練讓病人使用拐杖走路,維持肌肉的活動力,到出院時已能正常走路,陳先生開心的說:「終於不用擔心被截肢了!」。目前的手術發展已十分成熟,術前的X光攝影或是電腦斷層掃描,可確定斷裂模式。粉碎性骨折發生時一定要盡早確認是否有腔室症候群,並及早將內部壓力釋放,恢復血液循環,才不會導致骨頭固定好但神經血管卻受損而須截肢的問題。

逾60歲婦女 小心粉碎性骨折

逾60歲婦女 小心粉碎性骨折#粉碎性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一位35歲女士日前騎腳踏車時不慎摔倒,右上肢直接撞擊地面,造成手肘嚴重疼痛及變形,經醫師診斷是右側遠端肱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骨折復位及內固定手術,即以兩塊鎖定式鋼板從手臂橈側及尺側夾擊固定,患者於術後第10天開始自主關節活動訓練,第8週時已全無疼痛感。每10萬人中有5.7人 常見於60歲以上婦女柳營奇美醫院骨科醫師余重毅表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遠端肱骨骨折年發生率為每10萬人中有5.7人,其好犯族群呈現雙峰年齡分佈,最常見的為60歲以上的婦女,大多是從站立的高度中跌倒,另一族群是年輕成人,多因是交通事故、運動傷害或工傷事故等高能傷害所引起的。遠段肱骨骨折 常伴隨複雜損傷由於遠端肱骨骨折通常伴隨複雜損傷,可能的情況有骨折粉碎、關節面破裂、軟骨或軟組織損傷,老年人的骨質疏鬆更可能讓骨折的情形更嚴重,因此,絕大多數身體健康允許的患者都會建議手術處理,但對於極端骨質疏鬆,或原先已存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則可能須考慮全肘關節置換。術前影像檢查 可提供足夠視野余重毅醫師表示,目前的手術發展已十分成熟,術前的影像檢查,如X光攝影或是電腦斷層掃描來確定斷裂模式,以利提供手術方式的預想建立,考慮的重點除了骨折型態、關節影響程度以及相關軟組織損傷,最理想的方法應提供足夠的手術視野,以允許骨折處的解剖復位(Anatomical reduction)。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