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異常

嗅覺喪失、手抖⋯巴金森氏症怎麼檢測?醫教1表速查

嗅覺喪失、手抖⋯巴金森氏症怎麼檢測?醫教1表速查#嗅覺異常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本土近日新冠疫情升溫,民眾若出現嗅覺異常,可能擔心是染疫,但醫師指出,其實嗅覺異常不僅是新冠肺炎的可能症狀,也是巴金森氏症典型症狀之一。現齡62歲男子原本從事電腦軟體相關工作,早在10年前就時因長期疲倦、無力、走路走輸高跟鞋女士、幫客戶修電腦轉不動螺絲起子等多重問題,就醫確診巴金森氏症。但經醫師提醒,他才回想自己40多歲時,就有便祕困擾,3、4天才上一次大號,嚴重時只能灌腸解決,且當時嗅覺就已有異常,例如去海港遊玩時卻聞不到「海的味道」,睡眠也常出現做夢哈哈大笑的情形。巴金森氏症10大症狀自我篩檢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第2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已知致病原因為是腦內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導致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生成不足,造成肌肉活動受限,影響身體活動能力。當黑質細胞一旦凋亡超過50~80%時,大腦其他參與運動控制的區域無法合力運作,運動變得混亂與無法控制。目前沒有根治巴金森氏症的方法,但透過藥物、手術等治療,可以明顯減緩症狀,使患者可以獨立生活,並享有正常餘命。想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該如何自我檢測巴金森氏症呢?葉篤學說明,以下10大症狀若符合3項或以上,建議尋求專科醫師協助進一步診斷:1. 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手肘和手腕彎曲2. 走路時手不會擺動3. 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4. 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5. 步伐小常跌倒6. 覺得懶洋洋做事沒動力7. 面具臉,頸部後方或肩膀常僵硬疼痛8. 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9. 音調變小或沙啞10. 寫字變慢字體變小除了動作相關症狀之外,巴金森患者的早期症狀,也常出現嗅覺喪失、睡眠障礙、疲倦、憂鬱、姿勢性低血壓、嚴重便祕等非動作症狀。葉篤學進一步解釋,近年多項研究顯示,巴金森氏症患者有嗅覺障礙的比例非常高,從75%~95%不等,且出現嗅覺障礙的時間可能比動作障礙提早約4年以上。巴金森病友好困擾!常動作慢、不穩、身體斜台灣動作障礙疾病醫療權威陸清松也公布最新門診針對巴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病友與家屬的問卷調查。統計172名巴金森氏症病友用藥紀錄、164名巴金森氏症病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最困擾的症狀排名前3名依序是: 動作緩慢,61% 平衡或不穩,43.9% 彎腰駝背或身體傾斜,34.8%此外,「便祕」也讓患者與家屬都感到頭痛,名列10大困擾第4名。比較家屬與病友的困擾差異可以發現,兩者差異最大的是絕大多數病友不覺得受到「心情情緒改變」、「焦慮緊張」的困擾,反倒是分別有18%、15%的家屬因病友「心情情緒改變」「焦慮緊張」而感到困擾。陸清松鼓勵巴金森氏症患者,有症狀時避免拖延就醫,才能掌握維持生活品質最黃金的治療時間。近年巴金森氏症醫藥進步,目前健保也有給付緩釋型藥物,可改善病友因藥效波動與減退而產生後遺症,幫助控制疾病。若能及早發現,妥善控制疾病,仍可保有對自我精彩人的生規劃權。(10大症狀若符合3項,就可能是巴金森氏症。圖片提供: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延伸閱讀顫抖、常跌倒?巴金森氏症10大警訊中3項就需注意

長輩睡著突然拳打腳踢?留意是「巴金森氏症」前兆

長輩睡著突然拳打腳踢?留意是「巴金森氏症」前兆#嗅覺異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若家中長輩出現動作緩慢、走路小碎步、身體靜止時出現顫抖、臉部表情僵硬等動作症狀,可能需留意是否患有巴金森氏症!台中榮總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郭怡真表示,巴金森氏症分為典型、非典型及次發性巴金森氏症,這三大類皆因不同原因所引起,治療方式也有所差別。因此,早期診斷病因很重要,才能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治療。 嗅覺異常、焦慮或睡眠障礙  可能是神經退化前兆!其中,典型的巴金森氏症是因腦內黑質腦細胞快速退化,導致無法製造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所引起的疾病,腦內缺乏多巴胺就會產生前述的動作症狀。郭怡真補充,其實在病人出現動作症狀之前,會先出現指標性非動作症狀,像是嗅覺異常、易焦慮或憂鬱、快速動眼期睡眠疾病(如睡覺時突然拳打腳踢、大吼大叫等),這些都是神經逐漸退化的表現。 然而,許多中老年人會以為出現這些症狀只是年紀老了退化,因而延誤診斷時間。其實,巴金森氏症患者在出現動作症狀後,腦內的多巴胺已經死亡約50~80%以上,因此,若發現家中長輩有疑似非動作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 根據病人需求調整藥物  搭配積極運動有效延緩病程談到巴金森氏症治療,目前能以藥物與手術治療,初期以藥物治療為主,根據病人年紀、病程及症狀來調整合適的藥物治療組合。若本身年紀較大,服用中藥物也多,就會建議搭配複方藥物,減少病人服藥的顆數,減輕服多顆藥的心理壓力。 此外,研究也證實,積極運動對延緩病程相當有幫助。郭怡真表示,不管在哪個階段的病人,「運動和復健」都需要持續執行,延緩神經的退化。若長期藥物治療,有些病人會因藥效吸收不穩定而無法有效控制症狀,就可考慮手術治療緩解症狀,維持正常生活。 鼓勵病友積極面對  一同對抗巴金森氏症!郭怡真常鼓勵病人和家屬,巴金森氏症雖然現在無法治癒,但目前有很多治療武器可以幫助病情獲得控制,維持及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她補充,病人在每次回診時,都會與個管師一同協助衛教及解釋藥物的效果和副作用,讓病人及家屬遇到副作用時都能放心,也能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此外,她建議病人在服用藥物時盡量避免蛋白質食物的攝取,可搭配維生素C泡水一同服用,增加藥物的吸收。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