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疝氣

嬰兒常嗆奶恐因「奶嘴大小」挑錯?兒科醫揭「新生兒照護」4常見情況

嬰兒常嗆奶恐因「奶嘴大小」挑錯?兒科醫揭「新生兒照護」4常見情況#臍疝氣

新生兒因為生理發育還不成熟,難免有些狀況讓父母覺得擔心,如:臍疝氣、皮膚疹子、嗆奶等,可說是常見問題。至於再大一點,囟門是否閉合也會困擾父母⋯《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邀請兒科醫師解答新生兒出生後的各種疑難雜症,提醒爸媽何時該具備警覺心,但何時不用太過擔心。

百公斤男陰囊塞滿腸求救!醫:嵌頓性疝氣腸壞死恐致命

百公斤男陰囊塞滿腸求救!醫:嵌頓性疝氣腸壞死恐致命#臍疝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一名體重破百的男子走進博愛醫院泌尿科門診,不僅行走困難表情也相當痛苦,當時他的雙側陰囊已經腫漲相當疼痛。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該名男子的側陰囊中充滿了疊繞的腸子,確診為雙側腹股溝疝氣。手術治療後,男子已完全改善並順利返家。 「嵌頓性疝氣」 不馬上手術有致命風險疝氣就是俗稱的「脫腸」,是當部分內臟(最多是小腸)經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常發生在鼠蹊部上方、肚臍、腹部等部位。博愛醫院泌尿科醫師洪巨軒表示,依照發生部位而有不同的名稱,如臍疝氣等;其中又以鼠蹊部的腹股溝疝氣最為常見,約佔所有疝氣中的9成。腹股溝疝氣的發生與長期腹內壓過高有關,常見因素包括:常搬重物、長期便秘、攝護腺肥大排尿不順、抽菸導致長期咳嗽者,或是像該名男子因體重過重、腹壁肌肉較弱等原因。洪巨軒表示,疝氣的症狀通常在站立或肚子用力時最為明顯,患部會鼓起一個軟的腫塊,躺下或放鬆時,軟組織便又自行退回位置,通常不會有疼痛感。但若腫塊處伴隨有劇烈疼痛感產生時,有可能是因過多的腸子卡在疝氣的缺口,使腸子腫脹或壞死,造成嵌頓性疝氣,這時就必須馬上手術治療,避免引發敗血症或致命風險。 新式微創傷口小、恢復快手術是目前疝氣的唯一治療方式,透過手術使用人工網膜來修補疝氣缺口。傳統式外切手術,單邊會有約5公分傷口;而新式微創腹腔鏡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TEP) ,則有傷口小(三個不到1公分的傷口)、出血少,保留較多鼠蹊部筋膜與肌肉,恢復較快,術後約4小時即可下床活動等優點。該名男子因症狀較嚴重,手術中花了一些時間將脂肪與腸子推回腹腔中後成功修補疝氣缺口,術後許男也已返家回復正常作息。經過這次的經驗,男子也決定瘦身,並定期回診追蹤。要使疝氣痊癒,只能靠手術修補。洪巨軒說明,透過人工網膜修補缺口,可大幅降低疝氣復發率,術後隔天即可出院。建議有症狀的民眾絕不要拖,及早就醫診治以避免症狀惡化。

爲什麽我的寶寶肚子鼓鼓的?(下)

爲什麽我的寶寶肚子鼓鼓的?(下)#臍疝氣

● 如何辨別寶寶的肚臍是否正常?如何處理?臍帶是溝通懷孕媽媽與胎兒的命脈,通常在寶寶出生後六至八天內乾燥脫落。脫落後的肚臍表面會漸漸覆蓋上一層皮膚,進而結疤,傷口通常在兩周內癒合。臍帶中如果有腐生菌存在,會使臍帶延遲脫落,感染其他細菌的機會也會增加;輕微的感染會使得肚臍潮濕持續有分泌物,預防的方法就是在肚臍未乾前,每天以酒精消毒數次。嚴重的化膿性細菌感染會造成肚臍炎,肚臍會有膿狀腥臭的分泌物,周圍皮膚會紅腫,甚至會有發燒的情形,最怕的是細菌經由血液或直接傳播的方式跑到肝臟或腹膜腔而變成肝炎或菌血症,有的造成門靜脈炎而引起遲發性的門脈高血壓症。所以在醫院裡的新生兒室大多會在寶寶出生後,在肚臍底部點上三色染液予以消毒;如果真的得到肚臍炎,就得用抗生素治療,如果造成肚臍膿瘍,甚至要切開引流才能有效改善。有些寶寶的肚臍雖然已經脫落,但是根部卻始終濕濕的,伴隨著一團紅紅的肉芽組織,這就是所謂的「臍肉芽腫」,這種情形可以帶到小兒科檢查,確定後醫師會用硝酸銀將該肉芽腫燒灼凝固,使肚臍根部乾燥較不易發炎化膿。假如突出的肚臍根部有尿液狀或似糞便的分泌物跑出來,表示肚臍可能與膀胱或腸子間有所謂的「臍廔管」,必須請小兒外科醫師幫忙將其開刀切除。一般而言,爸爸媽媽將新生兒寶寶從醫院接回到家裡可以做的臍部護理,還是要每天洗澡保持肚臍的清潔,洗完澡後先用乾棉棒將水分吸乾,在用另一支乾淨棉棒沾高濃度酒精,在肚臍根部由內向外擦拭消毒,直到肚臍完全乾燥為止;如果有上述的問題應該找醫生處理。● 什麼是「臍疝氣」?「臍疝氣」大多發生在六個月大以前,是因為肚臍的環狀構造關閉不完全或該環力道薄弱所造成,缺損大小一般在一公分至五公分,通常會合併有腹直肌分離。特別在低體重兒,女嬰,或者黑人最容易見到。臍疝氣的肚臍表面有完整的皮膚覆蓋,但是寶寶在哭鬧、咳嗽、或肚子用力的時候,便容易向外凸出來,有時裡面會有小腸一起凸出來。要注意的是如果輕輕推可以推得回去的話,可以繼續觀察,不需要急著開刀,因為大部分的臍疝氣會在一歲以前慢慢改善。大一點的臍疝氣(五至六公分)最慢可以到五、六歲以前慢慢消失。如果臍疝氣持續到三、四歲,或者一歲以後愈變愈大,就要考慮開刀修補。如果引起嚴重症狀,甚至腸子卡住推不回去造成腸子壞死,就必須緊急開刀。● 什麼是「臍膨出」與「腹裂畸型」?「臍膨出」是一種先天性畸型,發生率為5,000至10,000個活產中有一個,出生時可見腹部臟器如腸子或肝臟經由臍帶底部向外凸出,所以腹腔相對變小。和臍疝氣不同的是,向外突出內含臟器的囊狀物只有一曾腹膜包住,並無皮膚覆蓋,所以儘快最好安排手術,以免感染或者乾燥造成腸子壞死,甚至破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另外一種腹部的「腹裂畸型」,是在肚臍周圍的腹壁有缺損,通常是在肚臍的右側,小腸或大腸則直接暴露在腹腔之外。這兩種畸型比較起來,「臍膨出」常合併有其他的畸型如腸旋轉不良;「腹裂畸型」較少合併其他的畸型,但腸管常有窄縮的現象。綜合以上所述,寶寶肚子鼓鼓的可能是餵奶後正常的生理性腹脹,也可能是嚴重的病理性疾病。身爲父母對各種引起寶寶腹脹的原因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及早加以處理,並且及時找小兒科醫師作正確的診斷與處置,另一方面,也才不會道聽塗說用一些不正確的方法處理,而延誤了病情。爲什麽我的寶寶肚子鼓鼓的?(上)

爲什麽我的寶寶肚子鼓鼓的?(上)

爲什麽我的寶寶肚子鼓鼓的?(上)#臍疝氣

一歲以下的嬰兒,總是那麽地可愛又柔弱,卻也常常因爲一些症狀,讓初爲人父母的爸爸媽媽不知所措。其中爸媽在門診中常問醫生的一個問題,就是:「爲什麽我的寶寶肚子鼓鼓的?」其實,嬰幼兒在五歲之前,肚子絕少是完全地平坦,大多會看起來有一點圓滾滾;然而卻有許多的情況,會使得寶寶的腹脹變得很嚴重,甚至在喝完奶後脹得很厲害,醫生用指頭輕敲,就好像打鼓一樣,更甚者會合併有一些如嘔吐、便秘等症狀。另外在肚臍方面,也常可見到有臍疝氣讓家長不知道怎麽辦,有的阿公阿媽還用銅板將其壓緊用膠布貼住。少數新生兒在出生之後,就被發現有嚴重的臍膨出或腹裂畸型,必須開刀治療。以下就一一爲大家做介紹。● 寶寶肚子鼓鼓的,是不是膨風?寶寶如果肚子鼓鼓的,要先看看是否是生理性的腹脹,例如剛餵完奶的寶寶寶,因爲本來胃容量就不大,所以肚子會鼓鼓的。這時候要注意有沒有相關的症狀,如果合併有嘔吐,就要小心是否有胃食道逆流或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等問題。其實寶寶肚子鼓鼓的,不全然只是「膨風」,醫生最擔心的,還是寶寶脹脹的肚子裏是否有一些病理性的潛在問題,例如腹部腫瘤是屬於實質性腫塊佔據腹腔而使肚子鼓鼓的,或者例如先天性巨結腸症是屬於腸子本身因爲某一段缺少神經細胞造成緊縮,使得近端的腸子脹大進而導致腹脹,在X光片上可以發現某一段腸子特別地脹;而一般的生理性的脹氣看起來大多是整段腸子均勻性地空氣較多,而較不會有很厲害的某段腸子擴張。還有一種狀況的腹脹,既不是實質的腫瘤,也不是腸子本身的脹,而是在腸子外面腹膜腔中有腹水,腹水的原因大多是因爲血液中蛋白質濃度太低,或者門靜脈壓太高;前者可能是因爲肝臟功能不好導致蛋白質製造不夠,或者是腸道及腎臟的蛋白質流失過多;後者可能是先天性心臟病或者有肝臟硬化等問題。通常病理性的腹脹,會合併有其他相關的症狀,也較容易有生長發育的遲緩,爸爸媽媽如果發現寶寶有這些狀況,就應該看醫生以免延誤。● 寶寶爲什麽會肚子鼓鼓的?可能會有哪些健康問題?一般寶寶肚子之所以鼓鼓的,和餵奶的狀況有很大的關係。奶嘴的奶洞太小、太大、或太軟,會使寶寶在吸奶的同時吸入過多的空氣,而形成所謂的「膨風肚」(同理如果較大小孩吃飯時愛講話,也比較容易脹氣)。如果寶寶本身喝奶就喝得很快很猛,也會有相同的狀況發生。以上情況可以考慮換一個較爲適當的奶嘴,控制寶寶喝奶的速度,腹部脹氣自然能夠改善。此外,寶寶吸奶的姿勢正確與否,也關係著是否會同時吸入過多空氣,特別是餵哺母乳,寶寶的口腔應該含住媽媽的整個乳暈(含住乳暈上面三分之一,下面三分之二),而不是咬住乳頭而已。餵奶後,可將寶寶直立趴在自己肩膀上,再輕拍其背部直到打嗝,以減少胃中脹氣。如果有溢奶或吐奶的情形,可讓寶寶在餵完奶打嗝後左側躺二十分鐘,可以幫助胃的排空。寶寶到了四到六月大以後,胰臟功能漸趨成熟,牙齒也要開始長了,正是添加副食品的好時機。如果寶寶吃了太多的産氣食物比如豆類、蘋果與葡萄,也容易肚子鼓鼓的。另外如果腹脹同時有酸糊便,可能有醣類耐受不全,最常見的是寶寶對乳糖消化不良,沒辦法被吸收的乳糖到了大腸,便會被大腸中的細菌發酵,進而産生氣體與短鏈脂肪酸。這種乳糖耐受不全,大部分是急性腸炎破壞了乳糖酶引起,嚴重的時候可能要帶寶寶給醫生檢查,並做適當的糞便化驗,確定原因後,可能要改喝無乳糖嬰兒配方奶粉,以便受傷的腸黏膜能得到歇息與復原。小腸細菌過度增生,會使得去結合化的膽鹽破壞乳糖酶,同樣也會造成乳糖耐受不全而導致腹部脹氣。另外一個相當常見的嬰兒便秘,常常因爲糞便阻塞引起腹脹,解決之道就是找出引起便秘的原因如肛裂、腸蠕動不良、纖維素攝取過少,對症下藥讓大便順暢,腹脹自然會隨之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