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科

什麼是舒眠麻醉?與全身麻醉有哪些不同?牙醫點名「5種人」不適合

什麼是舒眠麻醉?與全身麻醉有哪些不同?牙醫點名「5種人」不適合#兒童牙科

你家孩子看牙科總是超害怕?為了讓孩子能順利安全地接受牙科治療,兒童牙科醫師常費盡心思誘導、說服。但牙科治療過程中,會有高音頻及噴水震動,對孩子來說可能是難以克服的恐懼;也時常會遇到無法透過行為管理,而完成治療的狀況,使得看牙對孩子與父母來說,常都是很大的心理壓力。醫師建議,此時有「2種治療選擇」可解套。

習慣張嘴睡覺?小心孩子變暴牙、戽斗又長不高!

習慣張嘴睡覺?小心孩子變暴牙、戽斗又長不高!#兒童牙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8歲的張小弟弟,2歲開始生長曲線表都在10%以下,長期在小兒新陳代謝科就診。後來因為有暴牙到兒童牙科求診,檢查後發現有口呼吸症狀,醫師協助裝置肌肉功能矯正裝置。期間又因為仍有打呼情況轉診到耳鼻喉科,發現其實呼吸道堵塞的地方是在鼻腔,使用鼻噴劑之後效果改善打呼,咬合情形也有明顯改善,外觀跟當時求診時相差非常多。 過敏性鼻炎導致呼吸道不順暢為何孩童這麼小就會有睡眠呼吸障礙的問題?台中榮總兒童牙科暨齒顎矯正科主任陳亮如解釋,其實是有多重原因,臨床上常見的是兒童新陳代謝問題,如肥胖及過敏性鼻炎。台灣空氣汙染導致孩童過敏的比率日益增加,以中部來說,兒童鼻過敏比例比20年前增加了3倍。反覆的過敏性鼻炎會導致呼吸道的淋巴腺體腫大、鼻黏膜發炎腫脹及下鼻甲肥厚。當呼吸道不通暢,孩童睡眠時就會用嘴巴呼吸,而較嚴重的呼吸道阻塞,家長甚至會聽到小孩濃濁的呼吸聲、打呼聲或呼吸暫時停止的情形。由於睡眠品質嚴重被影響,孩童還有白天注意力不集中或生長遲緩的現象,甚至有學者提出兒童睡眠呼吸障礙還會造成孩童白天嗜睡、過動、注意力不集中、語言學習力下降等問題。因此提早改善呼吸,並同步改善咬合,效果較佳。 搭配口腔矯正同步改善齒列與鼻塞台中榮總口腔醫學部2017年引進肌功能矯正裝置,主要應用於臨床上有異常咬合如暴牙、戽斗孩童的早期矯正。長期追蹤結果發現,不僅齒列情形得到改善,鼻塞嚴重程度及頻率降低,睡覺時打呼情形也有減少。陳亮如說明,睡眠呼吸障礙的問題因為是多重原因,因此在使用肌功能矯正裝置前,需要先評估兒童呼吸道不通暢的原因。如果小孩呈現明顯的過敏性鼻炎症狀,應會診兒童過敏科;若孩童因扁桃腺肥大,應會診耳鼻喉科;若有嚴重的睡眠呼吸障礙,就需要睡眠中心的協助,重建正常的呼吸模式。也提醒家長,如果家中孩童常常有睡不飽、過動、注意力不集中、身材較矮小等問題,在經過許多治療仍無法解決時,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有睡眠呼吸障礙問題,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改善,也有利孩子學習。

小孩看牙醫大哭大鬧 能全身麻醉嗎?

小孩看牙醫大哭大鬧 能全身麻醉嗎?#兒童牙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媽媽帶著一口爛牙且大哭大鬧的翔翔來就診,崩潰的哭喊聲與無奈的安撫聲在診區迴盪,這已是牙科門診的日常。牙醫表示,除了聽父母又氣又急地抱怨:「已經換了五家診所都被退貨!」也會根據孩子的年紀,給予口腔衛生維護的建議與方法。和小朋友說要「抓蟲蟲」 降低治療焦慮亞東醫院兒童牙科醫師賴俊成表示,會在第一次診療時,向孩童介紹各種牙科器具的功能,降低他們對於治療的焦慮,並增加合作意願,由於無法直接和孩童解釋為什麼要用器械處理蛀牙,他都會和孩童說這是要「抓蟲蟲」。若孩童配合的話就給予正向回饋,例如口頭稱讚、送貼紙、拍手等;反之,對於哭鬧不休、亂動、尖叫等負向行為的孩童,會給予負面回饋,如不予理會或將父母隔離使孩童配合以利治療的進行,經過現場有效行為管理,引導孩童就醫,孩子的蛀牙情況才有機會被控制。賴俊成醫師指出,孩童乳牙的齲齒蛀蝕速度相當快速,通常三個月內就有可能從鄰接面的牙釉質齲齒延伸至靠近神經處,若不幸發展至此,就必須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根管治療及不銹鋼牙套的製作。全身麻醉需抽血心電圖檢測  對於孩童太辛苦翔翔的媽媽對孩子哭鬧束手無策,一到門診便要求讓翔翔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治療。但全身麻醉並非家長們所想的輕鬆,孩童需要經過抽血、心電圖、胸腔X光檢測,而麻醉過程需要插管,這些過程對於孩童來說是非常辛苦的。目前全身麻醉建議對象主要針對患有阻生齒、多生齒的患者,或需要全口治療的心臟病孩童及有其他嚴重身心障礙者。賴俊成醫師表示,有合作能力的孩童可以經過行為引導,順利進行治療,因此不建議採用全身麻醉,以翔翔為例,經過一段時間的療程後,也重新擁有一口完美的笑容,且更願意刷牙了。

寒假兒童牙齒保健 拔牙風險不可輕忽

寒假兒童牙齒保健 拔牙風險不可輕忽#兒童牙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多家長趁寒假帶孩子整理牙齒,也剛好孩子碰上換牙。牙醫師提醒,拔牙不簡單,絕對不是像網路拔牙影片有趣。一般人無法判斷是否有殘餘牙根,或牙根有沒有問題。建議春節前先保養牙齒,以免連假期間鬧牙疼壞心情。孩子固定洗牙 追蹤牙齒發育沒煩惱網路影片常見家長拿出千奇百怪工具幫孩子拔牙,看在牙醫師眼裡都擔心可能潛藏口腔健康威脅。臺中慈濟醫院牙科主治醫師黃心若表示,未拔除殘餘牙根可能導致周圍牙肉易發炎浮腫,或繼發恆牙因此歪斜。建議家長平時應建立孩子固定洗牙習慣,尤其是孩子處於混合齒列時期,如有一張全口X光片供牙醫師參考,將是幫助醫師提前診斷牙齒生長發育問題十分重要的依據。大人拔牙風險高於小朋友,其中常見拔牙後傷口遲遲沒癒合,讓醫病雙方傷透腦筋。有拔牙需求就醫時,應事先告知病史、服用長期、短期處方藥甚至中藥,讓牙醫師根據病情、身體狀況及雲端藥歷分析、判斷,評估是否適合拔牙,避免出現傷口癒合困擾。骨質疏鬆、癌症骨轉移治療中 拔牙風險高正接受骨質疏鬆、癌症骨轉移相關治療病人是典型拔牙高風險族群,由於拔牙需要骨質重新代謝、吸收及再生,接受口服骨鬆藥或施打針劑的骨質疏鬆病人,以及使用「骨轉移」化療藥物治療病人,受藥物機轉影響,病人的骨頭生成代謝機轉都會被抑制,導致拔牙傷口出血或癒合不良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必須由醫師評估拔牙安全性,也要比一般人更勤於回牙科追蹤。黃心若醫師說明,拔牙後傷口癒合問題往往跟本身的系統疾病有關。像心血管疾病或洗腎這類病人常服用的抗凝血劑會影響凝血,易造成術後出血。當醫師評估有需要時,會建議病人在拔牙前抽血,決定是否需會診開藥醫師先行停藥,病人切勿自行停藥。肝病病人由於肝功能受損,導致凝血因子異常,較常被忽略也要多注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