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症

他「3個月內爆瘦4公斤」沒厭食竟是患這病!醫處方「增胖」不藥而癒

他「3個月內爆瘦4公斤」沒厭食竟是患這病!醫處方「增胖」不藥而癒#厭食症

小孩子太瘦也會出問題!一位11歲的男孩,在3個月內就瘦了4公斤,食不下嚥、胃脹難忍,父母還以為小孩得了厭食症,緊張得四處求醫,卻一再被誤診以胃炎醫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兒科醫師廖子涵表示,該男孩是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十二指腸被壓扁,食物無法通過,最佳的「處方」是增胖,經過一段時間養胖後,胃口問題果然不藥而癒。

長輩越吃越少?老人厭食症增加4成失能風險

長輩越吃越少?老人厭食症增加4成失能風險#厭食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每日三餐面臨咬不動、吞不下且經常嗆咳時,吃東西不再是享受,人生將索然無味,更可能造成營養不良、肌少症,提高各種疾病的發生率,甚至會加速失能、臥床。國內65歲以上的社區銀髮族有21.8%每周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 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相當於每10位長者就有1人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而在長照機構裡,吞嚥障礙的問題更是常見,約有51%有吞嚥問題。中風、失智、有吸入性肺炎病史者,應接受吞嚥評估及治療董氏基金會指出,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研究發現,有老人厭食症者,未來衰弱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5倍,失能的風險也增加40%,食欲下降或食物攝取減少、咀嚼吞嚥功能退化,是引發老人厭食症的重要原因。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會理事長王亭貴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吞嚥能力如同身體的其他功能也會慢慢退化,即使沒有任何疾病,有時也會有一些吞嚥功能的障礙,例如偶爾嗆到,容易有食物殘留在喉嚨或口腔等,這些問題常常只是生理的老化,只要稍微注意食物準備、進食姿勢、進食環境等便可改善。但部分長者吞嚥功能有較大的異常,若未經過專業吞嚥治療可能會有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甚至死亡,包括曾中風、巴金森氏症、運動神經病變、失智、曾有吸入性肺炎病史及頭頸癌等,這些長者一定要接受完整的吞嚥評估及治療。董氏基金會食品研究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老人厭食預防比治療更重要也更有效,一旦銀髮族因為進食量變少而導致體重顯著下降,就算後續有積極的營養介入和治療,改善效果也有限。而要預防老人厭食症的發生,需要從多方面來改善,保持一定的「活動、運動、互動」。擔心嗆咳長期灌食或只喝流質食物,咀嚼吞嚥能力會加速退化除了建議長者選擇合適的假牙、透過多運動增加飢餓感,多走出戶外避免憂鬱影響食欲,在食物選擇上以「好咬好吞安全喝」為原則,有些家人擔心長輩嗆咳,長期灌食或是只喝流質食物,將使得長輩的咀嚼吞嚥能力加速退化,造成惡性循環。此外,善用辛香料、透過熱食帶出香氣,營造共餐氣氛也是誘發食欲的好方法。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炳輝也分享,當排除的食物越多,就越不容易得到足夠營養,進而產生衰弱及各項疾病的惡性循環,國內積極推動研發銀髮族友善食品,並授權使用「Eatender」標誌,6年來已有446項產品獲得授權,因應長者牙口需求依食品質地分級標示,讓長者不要放棄飲食樂趣。

公開管教孩子 恐增精神疾病發生率

公開管教孩子 恐增精神疾病發生率#厭食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有部影片是媽媽在管教一名小女孩,要她承認自己是家人不是客人,因為是家人就要做家事;小女孩好委屈,一邊哭一邊說。此影片也造成好多家長討論,精神科醫師則指出,這樣的教育方式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日後出現精神疾病的機率很高。延伸出強迫症、厭食症、憂鬱症機率高精神科醫師黃偉俐表示,影片中這樣的管教方式,會使孩子延伸出強迫症、厭食症、憂鬱症機率很高,因為從小累積太多負面情緒;至於會這樣對待小孩的媽媽,基本上無論是焦慮與憂鬱的負面情緒都比較高。根據研究顯示,從小被負面情緒養大的小孩,則小孩會有負面情緒的機率也較高。累積太多負面能量 小孩會有雙重壓力如果媽媽的情緒無法有出口,累積太多負面能量,因為小孩是最沒有能力回擊與反擊,所以都會活在媽媽的期待之中;黃偉俐醫師進一步指出,這樣長大的小孩就會有雙重壓力,除了承續母親的負面能量,也包括母親的失敗與擔心,而會對孩子有過多的期待。黃偉俐醫師指出,門診中就曾有一名女病人自述,在幼年時,母親每次處罰她,就會要她在市場門口下跪。她在成長過程中,從小就被如此對待,導致她不敢上街購物,而且對自我要求非常嚴格,結果這名女子竟然在成年後自殺身亡。有負面情緒應求助社工、學校所以,黃偉俐醫師建議,媽媽本身若是有負面情緒,就應該要就醫求助,以免小孩子日後得到精神疾病及輕生的高風險,其次則是父母對小孩子的教育要有好的溝通;另外,就是在整個體系上要有好的介入,包括社工、學校心理諮詢與精神醫學要做結合,並應主動關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啥?6歲童每吃必吐 竟是厭食症作祟

啥?6歲童每吃必吐 竟是厭食症作祟#厭食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每到吃飯時間就是家長的頭痛時刻,常得追著寶貝上演餵食秀,當心過度強迫會造成反效果。中國一名6歲幼童因發燒後胃口變差,媽媽逼她張口進食,每餐幾乎都是如此,直到她一進餐就嘔吐,才嚇得媽媽趕緊帶至就醫,診斷為厭食症。當地醫師解釋,病後失調以及家長不當餵食、強制餵食都是造成厭食的原因,幼童是因為家長太過關注她的飲食問題,反而降低進食中樞的興奮性,亦發展成厭食症,另外,也有研究認為,早產兒、新生兒體重過輕,厭食症的發生率佔4成。別小看厭食症! 恐影響智力發展若寶貝長時間沒有食慾、量減少或出現餐後腹脹,這些可能是厭食症的表現,但是大部分的症狀並沒有很明顯,除了不吃東西外,沒有其他臨床表現,精神狀況佳,但長期下來導致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恐影響生長發育和智力的發展,家長切勿忽視。從中醫的角度看,餵食不當導致的厭食,和小孩子臟腑嬌嫩、脾常不足的生理特性有關,吃多腸胃負擔太重,反而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因為孩童胃小且脆弱,但處於生長發育期對營養需要較大,加上自己不知節制,遇到喜歡的,即使飽了還想吃,愛吃點心勝於正餐。類似的不良飲食習慣若長期未得到糾正,則易傷及脾胃。量少至多、質地稀到稠 漸進式3步驟簡單加菜除此之外,若沒添加副食品,到1歲多恐出現餵食困難的狀況,國健署建議,可用漸進添加的方式,3步驟助你簡單加菜。步驟1/讓寶寶坐在家長的大腿上,給予適當支撐坐在餐椅上,先吃一兩湯匙以母奶或是開水泡成糊狀的米粉。步驟2/如果效果不錯,幾天後可以另外再餵一餐,通常約在開始進食兩個月後左右,可以一天吃到三餐的副食品。步驟3/開始適應不同的進食方式後,可以慢慢改變食物的性狀,增加黏稠度,一般建議先是水果泥、青菜泥,最後是肉類,切記每次只給予一種新的食物,並一星期後再嘗試別種食物,每次的量從一茶匙開始再慢慢增加。

你在看我嗎?日研究:過度在意外表與厭食症有關

你在看我嗎?日研究:過度在意外表與厭食症有關#厭食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現代人注重外表,常常手機、鏡子不離身,逮到機會就「照一把」,就怕自己容貌不佳;但偶爾「檢查」還好,如果沒事就拿起鏡子大照特照,甚至常擔心自己外表不好看,很可能與厭食症有關。日本一項研究發現,厭食症患者,比一般人還注重自己樣貌、體型,且常擔心自己過胖、不好看,從而改變飲食,導致體重過輕。此外,若喜愛拿鏡子、手機觀察自己面容,且常把注意力集中於他人身上,很可能是厭食症造成。患者易產生比較心理 過度在意他人外貌日本研究團隊邀請,厭食症患者與一般人參加測試,過程中,受測者必須觀看自己及他人照片,研究人員同時分析其大腦「梭狀回」的血流量。結果發現,厭食症患者在看到他人照片時,梭狀回的血流量,與看到自己照片時一樣大;而一般人只有看到自己照片時,梭狀回的血流量才會增大。研究人員解釋,所謂的「梭狀回」,是指大腦中負責分辨人臉、身體,及文字識別的部分。對此,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厭食症患者時常感覺自己肥胖,對他人有比較心理,並擔心自己體態不夠完美;從測驗結果分析,通常一般人看到照片時,只會特別注意自己容貌,但厭食者患者不論是對自己或他人,都相當在意,才會看到每張照片時,腦中「梭狀回」的血流量都一樣大。

女子過度減肥變厭食 只剩30公斤又停經

女子過度減肥變厭食 只剩30公斤又停經#厭食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厭食是一種會慢性化的精神疾患,若不及早治療,長期拖下去恐不會再恢復。就有一名25歲單身女性,身高160公分。自17歲起開始不斷覺得自己很胖開始減肥,體重由原本的52公斤,在一年內瘦到42公斤,月經也停止,嚴重便秘,血壓心跳也過低。最嚴重時體重只剩下30公斤。經過3次住院治療,至今持續有藥物治療輔助,體重也只能在40公斤間徘徊,月經也僅來過一天後又停止,而且她至今仍很難與人共進餐,每餐進食量也都十分有限。厭食症死亡率達1成   BMI低於17.5要當心收治此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陳冠宇醫師說,厭食症越早治療越不容易慢性化,以免像個案因為厭食症已長達約8年之久,就算以藥物住院治療,也可能會長期不易恢復。所謂的瘦癮症也就是厭食症,近幾年來在台灣也越來越常見,是指患者的BMI小於17.5Kg/m2的人就應該懷疑可能有厭食症,有的甚至低到10 Kg/m2的極端值。而厭食症的死亡率平均高達10%,即使沒有致死,患者也常會合併骨質疏鬆、腸胃機能失調、便祕、月經失調、以及憂鬱症甚至自殺等身心問題。許多個案也因此輟學、無法工作,失去生活的功能。避免厭食症慢性化   減低治療成效許多厭食症患者經常被延遲診斷,常錯看小兒科或內科、家醫科、中醫、腸胃科與內分泌科等,長期這樣誤診下來,容易沒有針對體重過輕的現象給予正確的診斷。陳冠宇醫師指出,厭食症沒有特效藥物治療,最佳的治療就是在家屬或是專業人員協助下,在受監督情境裡規則足量、適量進食,等體重恢復到正常水準之後,持續進行心理治療,改善部份個性的特點以減少未來復發,或者發生其他的心理精神疾患。醫師也提醒,面對過度節食或過度運動,以致體重在短期內下降,並持續無法恢復的10~30歲青年,應慎重考慮是否為厭食症。因為厭食若慢性化,治療成效會減低,治癒所需時間精力也會提高。呼籲所有家中有小孩因為怕胖拒食,而體重明顯降低的父母應提高警覺,並及早鼓勵孩子就醫,以免造成慢性化的遺憾。

嫌自己身材差沒人緣 國中女絕食罹厭食症暴瘦

嫌自己身材差沒人緣 國中女絕食罹厭食症暴瘦#厭食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作為父母,除了多關心孩子的成績,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以免發生遺憾,台中就有一名國中女生,因人緣欠佳,讓她非常苦惱,日漸憂愁,更把人緣不好的因素怪罪在自己太胖,身材不好等原因,所以她開始絕節食減肥,憂鬱症狀卻更趨嚴重,並產生厭食的情況,直到他五十二公斤的體重,暴瘦至三十八公斤,父母才驚覺不對,帶她前往精神科看診,病情才逐漸好轉,體重終於回到健康水準。憂鬱症與厭食症交攻 讓她體重驟降中國附醫精神科醫師張倍禎指出,這名少女因青少年憂鬱症和厭食症交攻,才會出現像是自虐的極端行為。事實上,統計資料顯示,厭食症好發於青少年,高達八成五的病例分布在十三至廿歲年齡層,女男比例約為十比一,女生發生率在百分之一左右,可說並不罕見。自覺成績不理想、人緣差 決定減肥甩困境張倍禎說,少女從小愛讀書,升上國中後雖能名列五名之內,卻從此與第一名絕緣,加上沒有要好的朋友,整個人變得很不快樂,常躲在被窩裡暗泣。精神不濟導致功課更加退步,無處談心她認為是身材讓人看不順眼,於是決定突破困境,並從減肥著手。不運動只絕食 得厭食症由於不愛運動,她採忌口方式進行,謝絕米麵澱粉幾天後,馬上瘦了兩公斤。這項成果讓她心情短暫轉好,也堅定要吃更少減更多的意念。等到強行就醫前,她已陷入走路會喘、容易疲倦、動輒發怒拒食的狀態了。所幸經過治療之後,以低劑量抗鬱劑及每週一次的心理治療,搭配規律飲食與作息,三個月後,她的體重增至四十五公斤,也逐漸學會肯定自我加強自信。張倍禎提醒,孩子出現問題其實均有跡可循,家長若能留意細節,及時尋求專業協助,局面多可挽回。青少年憂鬱的指標,有易怒、充滿敵意、成績退步、朋友變少、不想參加任何活動。甚至體重快速下降的情況,就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況,避免不幸事件發生。

樂閱讀/植物要種在哪裡比較好呢?

樂閱讀/植物要種在哪裡比較好呢?#厭食症

「適得其所」,幫植物找到最適合的種植地點!不管種植什麼種類的植物,首先就是要了解它們的特性及需求,擺在最適合的地方,才能健康成長。如果將全日照植物種在室內陰暗的地方,當然會長不好。依據地點,選擇適合的植物,才能活得久/大家應該改變「植物應該種在哪裡?」的疑問,而是以「我想在哪裡種植物」來思考,設定好種植的地點後,再選擇植物的種類,才能避免將植物種在錯誤的環境裡。1)營業場所、辦公室內環境條件/長時間有人工光源與空調系統。因為空調容易乾燥,選擇對溼度較不敏感的植物,例如:大部分的觀葉植物、非洲菫、常春藤都很適合。2)浴室、廁所環境條件/潮溼、人工光源不定。廁所或浴室除非有對外窗,能通風又有自然採光,否則不建議種植植物。若是有自然採光,可以種植觀葉植物,潮溼環境有利於植物生長。3)頂樓環境條件/日照充足。頂樓通常環境條件很符合大多植物的需求,但是建議不要種植大型植物,避免被強風吹倒掉落而有安全疑慮。4)一般居家室內環境條件/易悶熱且陰暗。一般居家室內適合放置耐陰的觀葉植物或花卉。像是觀音蓮、粗肋草、椒草、山蘇等等。5)陽台環境條件/通風良好、大多是斜射光。陽台是一般都市公寓大樓環境最好的種花場所,有很好的通風以及明亮的光線,但要注意陽台方位不同,光線強弱有很大的差異,如果能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植物,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作者/陳坤燦)(摘自/新手種花100問/貝果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