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痠痛又洗腎,可透過中醫雷射針灸,改善氣血不足問題!68歲的蔡女士因長年勞作,常有多處肢體痠痛、腰痠背痛等問題,經常與止痛藥及痠痛藥膏為伍,但改善程度有限,又合併有腎病末期洗腎中,因而至中醫門診求診治療。醫師建議透過雷射針灸改善局部痠痛,在施作過程中比一般針灸更無痛。
身體痠痛又洗腎,可透過中醫雷射針灸,改善氣血不足問題!68歲的蔡女士因長年勞作,常有多處肢體痠痛、腰痠背痛等問題,經常與止痛藥及痠痛藥膏為伍,但改善程度有限,又合併有腎病末期洗腎中,因而至中醫門診求診治療。醫師建議透過雷射針灸改善局部痠痛,在施作過程中比一般針灸更無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你打針會暈針嗎?你知道暈針是什麼嗎?近期逢校園大規模開打流感疫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之際,以及先前的Covid-19新冠疫苗,在打完疫苗都會被醫護人員要求需坐下15分鐘,確認沒有問題後才能離開,這樣的做法除了預防急性藥物過敏之外,還因考量有些人會出現暈針現象。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其實暈針就是身體怕打針的生理反應,也叫做「針頭恐懼症」(needle phobia)。有人光看見針頭就暈,就算連針打在別人身上也暈,在抽血檢驗或是中醫針灸也時有所聞。根據美國研究統計,約有1成的人不願意接種Covid-19疫苗的原因,就是因為討厭針頭、懼怕打針。 延伸閱讀: 接種後胸悶、心悸久未好轉?醫教3招解「疫苗焦慮症」 什麼是暈針?有哪些原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暈針被歸類為與壓力有關的反應,屬於疫苗不良事件的一種。壓力會引起複雜的身心症狀,當身體把打針視為一個壓力事件,心理有所緊張不安,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戰」或「逃」反應,導致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甚至出現過度換氣、呼吸困難或抽筋等情形。 但在某些人身上,反而誘發副交感神經反應,嚴重程度者出現迷走神經昏厥,導致出現暈針情形,常見誘發原因如下: 心跳變慢 血壓急速下降 連帶大腦血流量不足 失去意識 有的暈針還伴隨發生前驅症狀,例如噁心、冒汗或臉色蒼白。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出現疑似暈針情形,應盡可能避免倒下時造成外傷,可嘗試坐下或平躺休息,設法緩解緊張,若症狀持續,應儘快送醫。 是暈針還是過敏性休克? 打針後瞬間失去意識,也可能是致命的過敏性休克發作。過敏性休克多半是藥物或食物引起,多半在給藥或進食後數分鐘至半小時發作,而暈針通常是打針完5分鐘內發作。此外,9成過敏性休克會伴隨皮膚癢疹、面部水腫或是舌頭、咽喉腫脹等,症狀還包括心跳加速、血壓急遽下降。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需要立即送醫,否則會危及生命。 因此,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疫苗接種後,應在觀察區休息至少15分鐘,離開後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如果曾經發生疫苗過敏的人,由於發生過敏反應的可能性較大,則建議至少觀察30分鐘再離開。 暈針如何預防? 想要預防暈針,可於接種前避免空腹及脫水、接種時採坐姿,或是等待時聊天聽音樂或看影片,都有助放鬆心情。然而,對於接種有負面經驗,曾經發生過昏厥、害怕打針以及有焦慮疾患病史者,均屬於接種後壓力相關反應的高風險族群。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以下方法,有助減低施打疫苗的疼痛與恐懼: 1. 接種前,告知醫療人員:若是高風險族群接種,建議有親友陪同前往,事先告知接種站或醫療機構自身狀況,協助安排合宜的場地,可以有獨立隱密空間,避免等待時間過久,或直接目睹其他人接種。 2. 等待時,不要緊盯著施打者的一舉一動:找人聊其他話題,找點事做,分散注意力。 3. 接種時,做鬼臉或微笑:有研究發現,和面無表情相比,微笑和做鬼臉可以減少40%的疼痛感覺。透過牽動臉部肌肉,改善受試者對打針的體驗,減輕身體對壓力的反應。 4. 周遭的人別說「打針不會痛」:聽到針頭、疼痛等字眼,非但不會和緩焦慮,反而使接種者更緊張,導致肌肉緊繃,注射時反而會更痛;也不要說「這沒什麼好怕」,企圖淡化、否定他的感覺。可以這麼說:「有人感覺像被戳到,有人覺得像被掐住,每個人感受不同,但通常很快就過去了。」允許他有自己的感覺,營造支持的氛圍,接納尊重他的恐懼。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暈針與疫苗本身安全性無關,也不會造成後遺症,只有對疫苗施打相關事項有正確的了解與認識,才能降低對於接種的恐懼。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青少年即將接種BNT疫苗,許多家長也開始擔憂要不要讓孩子接種?其實多數專家仍鼓勵施打,但從過往校園接種的經驗中發現,不管施打流感疫苗或子宮頸癌疫苗都曾出現過「集體暈針」事件,不只一名學生打完疫苗出現癱軟無力、頭暈、噁心等症狀。醫師指出,暈針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特別是年輕族群因為排隊等候,心理恐懼促發交感神經張力高張,當打完那刻產生自律神經的失調,副交感張力突然反彈,瞬間心跳或血壓驟降而癱軟無力。暈針像會傳染?症狀包含頭暈、噁心、血壓下降中秋連假過後,12~17歲學生族群將接種BNT疫苗,執行方式類似過往流感疫苗,校方會先調查意願,家長必須簽署同意書後,學生才可以在校園集體接種。正因為在校園間,學生們一起排隊等打針,同儕間容易互相影響,聯安診所內科醫師施奕仲指出:「原本不緊張的同學,看到前面一個打完暈倒,就變得更緊張。」就是這樣情緒影響到疫苗接種的反應。出現暈針症狀包含,頭暈、噁心、嘔吐、臉色蒼白、手腳發冷、血壓下降、昏迷、暈眩等,施奕仲表示,其實就是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生理反應,因為恐懼先刺激交感神經,讓心跳上升、血壓升高,打完後因為迷走神經反射,突然血壓降低、心跳變慢,讓人全身突然無力癱軟。為什麼會暈針呢?有些人是天生害怕打針,也有人是因為過去打針經驗不好,通常曾經暈針的人很容易再次發生暈針,不過當發生暈針後,通常只要多喝水、休息幾乎都會沒事。目睹同學施打加劇緊張感 女生發生率高於男生集體暈針又跟施打動線的安排有極大關聯,在等待過程目睹同學正在施打,或是看到護理師正在抽針,都會加劇緊張感,如果不要關注在打疫苗的同學,適時的放鬆心情或轉移注意力,較不容易有暈針事件。施奕仲分享,以前某間中學打子宮頸癌疫苗時,因為安排施打動線不佳,結果一個下午就有20~30名學生暈針,通通送急診,但另一所學校動線設置非常好,打疫苗學生較多,卻只有1~2名暈針,「暈針就像是會傳染一樣。」暈針最常發生在校園疫苗接種時,尤其在國中生、高中生族群。從過往統計看起來,女生發生的機率略高於男性,通常會在打完疫苗後3~5分鐘發生,有些人會誤以為是過敏性休克,但暈針後有些反應與其不同,且過敏性休克通常是在打完疫苗5~10分鐘後發作,患者通常都叫不醒,需要立刻皮下注射腎上腺素急救送醫,才可以解除過敏性反應。避免暈針 多休息、多喝水舒緩緊張情緒要避免集體暈針事件,動線安排一定要留意,施奕仲建議,校方可安排播放電影、衛教影片、音樂欣賞等,「打完針後除了觀察30分鐘外,學生也可以喝完一瓶礦泉水再回教室,除了轉移注意力,這樣即便有輕微血管放鬆、血壓下降,多補充水分後身體也會比較舒坦,藉此改善集體暈針問題。」對於已經暈針的同學,應該安排其他隔離的場所,由護理師陪伴觀察,並且定時量血壓、心跳,直到恢復正常才回教室。對於家長猶豫要不要讓孩子接種疫苗,施奕仲說,雖然青少年染疫後屬於輕症患者,本身可能毫無症狀,卻可能帶有很高的傳染力,反而傳染給免疫力不佳的家人,所以還是建議打疫苗。至於家長擔心孩子施打BNT疫苗得到心肌炎,施奕仲表示,因施打疫苗罹患心肌炎的風險為百萬分之十幾左右,且青少年罹患心肌炎幾乎99%可痊癒,建議親子可以共同討論要不要接種疫苗,在此之前,對疫苗有正確的了解及知識,才能改善對接種疫苗的恐懼。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為預防流感,近期各級學校陸續安排學生校園集體接種流感疫苗,針對校園集體接種可能產生的暈針,疾管署呼籲,校園集中接種省事又方便,提醒尚未接種流感疫苗者儘速接種。聚集性暈針 亦稱集體心因性疾病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教授李秉穎表示,暈針反應與疫苗本身安全性無關,也不會造成身體健康的後遺症,通常是因為對打針的心理壓力與恐懼感,轉化成身體的症狀,出現眩暈與噁心等症狀,大多發生於青少年,大規模疫苗接種時,會有聚集性暈針現象,亦被稱為集體心因性疾病。可用音樂、影片或聊天放鬆心情校園集體注射時,偶有學生出現眩暈與噁心等暈針症狀,建議學生接種流感疫苗當日不宜空腹,可使用音樂、影片或聊天等方式使其放鬆心情,並於接種時採取坐姿,如果發生暈針時,建議先至休息區休息,緩解情緒緊張,同時通知醫護人員,在學校應通知醫護人員及學校老師,如暈針現象持續,應儘快送醫。疾管署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開打至10月23日止,接種數已逾290萬劑,與去年同期相比多了近98萬劑,校園(國小至高中職及五專1至3年級學生)已接種75萬人,目前校園接種按各縣市安排時程,持續接種中。勤洗手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公共場所疾管署呼籲,打疫苗是於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患及孕婦等,都是罹患流感後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為保護自己與家人,在流感季來臨前,趕快接種疫苗,做好最佳防護措施,平時也應落實勤洗手,出現呼吸道症狀應戴口罩,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防流感病毒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