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腫大

忌求醫攝護腺腫10倍 腎衰竭瀕洗腎

忌求醫攝護腺腫10倍 腎衰竭瀕洗腎#攝護腺腫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新冠肺炎期間怕上醫院,有人「忍」出大麻煩,好幾名重度攝護腺肥大症合併尿滯留患者,延誤就醫,導致急性腎衰竭,緊急插尿管後才免去洗腎。其中一名70歲老翁,攝護腺甚至腫大到正常大小的10倍,整整兩周無法順利解尿,膀胱脹尿,插尿管一口氣引流約2000cc尿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醫師許富順表示,老翁到院急診時,超音波檢查發現雙腎皆水腫,抽血發現腎衰竭,緊急住院,所幸救治得當,後續接受第三代綠光雷射氣化切除術,術後體力逐漸恢復,且膀胱訓練後恢復解尿功能,腎臟功能也恢復大半。3個警訊 須考慮接受攝護腺手術臨床觀察,男性只要年過50,攝護腺將逐漸肥大,除了可能造成排尿變慢、細小,甚至無法解尿之外,亦可能有刺激症狀,包括急尿、頻尿或夜尿多次的現象,造成生活不便。民眾知道手術可以根治攝護腺肥大問題,可是往往又擔心手術併發症,躊躇不決,導致病情惡化。但有以下3個警訊發生時,患者就必須認真考慮接受手術。1.藥物治療後,小便細小困難並未改善。2.尿急一來就忍不住,常常滲尿漏尿。3.重度攝護腺肥大者,同時有糖尿病、心臟病或腎功能不佳等慢性病。拖久膀胱會纖維化 手術也無法復原許富順醫師表示,一旦用藥未見改善,或發生尿急滲尿者,表示肥大的情形嚴重,而且膀胱受攝護腺擠壓,導致壓力增加,長久下來,膀胱將會發生纖維化,拖久了即使後來接受攝護腺手術,膀胱的退化也無法復原。此外,本身若有慢性疾病在身,隨著年紀增加,手術的風險也增高,因此要有「超前部署」概念,與泌尿科醫師詳細討論手術的時機。許富順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定期檢查攝護腺,如有肥大發生,應檢查癌症指數PSA,一旦需藥物治療則配合醫師;平日保健應作息正常,不菸不酒並攝取含鋅食物、規律性生活,可以避免攝護腺肥大提早發生。相較傳統的手術,目前已有多種醫用雷射可用來治療攝護腺肥大症,縮短手術時間,適合高風險者。

老是尿不乾淨 攝護腺竟癌變

老是尿不乾淨 攝護腺竟癌變#攝護腺腫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王姓老翁,半年來解尿出現困難,除了要站很久才能尿出來,還時常有尿完又尿不乾淨的感覺,到泌尿科看診經檢查後,發現患者攝護腺不平滑並有硬塊,安排切片確認罹患攝護腺癌第二期,建議患者進行根除性的攝護腺手術。腹腔攝護腺根除手術 傷口小出血少傳統攝護腺手術後需住院10天,還需臥床一整天,患者與家人討論後決定採用最新的第四代達文西機器手臂來進行手術,手術順利,腹部僅有5個1-2公分左右的小洞,傷口小且出血少,術後隔日即可自由伸展身體並下床走動,住院4天出院返家休養。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許兆畬醫師表示,國人十大癌症第六名就是攝護腺癌,台灣每年出現約有4,400位新病患,其中1,000位病人死亡。攝護腺癌症早期通常沒有任何症狀,會逐漸開始出現尿急、尿不出來症狀,攝護腺癌是男性常見的癌症疾病,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應接受血清PSA及肛門指診檢查,尤其有家族相關病史的男性更要特別注意。增進影響品質、提供彈性視野童綜合醫院醫療長童敏哲醫師指出,因應前一型機台的不便性做了許多改良,第四代達文西為垂直的懸吊型高架式手臂,可以更容易地自各種角度進入體腔,也大幅增進影像品質,使系統擁有精緻的成像,並且因為內視鏡能夠架設於任何機械手臂上,提供更彈性的視野範圍。童敏哲醫療長表示,因為第四代達文西有更小、更薄型的手臂,寬廣移動範圍讓醫師能有更大的手術範圍,也因為手術視野非常好,手術操作上人性化,適用於泌尿科、一般外科、耳鼻喉科、婦產科、大腸直腸外科、小兒外科、心臟血管外科、胸腔外科等,但還是要先由主治醫師依照症狀評估是否合適。

【免費講座】熟男的困擾-攝護腺腫大

【免費講座】熟男的困擾-攝護腺腫大#攝護腺腫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攝護腺肥大是男性老化最常見的泌尿系統問題,曾有醫師統計指出,50歲以上男性約有一半的人有攝護腺肥大,60歲以上更增至六成,年齡越大比例越高,現今台灣已漸漸邁入高齡化國家,對於中老年人的照護議題中,如何使他們的生活更加有品質與尊嚴,是現今醫療發展的新趨勢。對此,高雄長庚醫院特邀請泌尿科康志雄醫師主講「熟男的困擾-攝護腺腫大」,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邀請民眾一同來認是攝護腺肥大,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熟男的困擾-攝護腺腫大時間:4月7日(二)10:00~11:00地點:高雄市杉林區新和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杉林區新莊里司馬路384巷5號)洽詢:高雄長庚社會服務課 龔千琇小姐(07)7317123轉2023

成人疝氣儘早修補 可免除腸道壞死

成人疝氣儘早修補 可免除腸道壞死#攝護腺腫大

一位70多歲男性因腹痛被家人送至該院急診,經檢查為腹股溝疝氣,因徒手無法復位,於是緊急進行手術,以免除了腸道壞死的危險。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外科何鎮明醫師表示,疝氣俗稱墜腸,就是腸子掉進疝氣囊。疝氣的發生率很高,一生中已發生或將發生疝氣的患者約占人口的1%至4%,其中的半數患者發生在一歲以下的嬰孩。疝氣男性比女性多,比例約為8:1。何鎮明醫師指出,腹股溝疝氣可分為間接型疝氣及直接型疝氣。間接型疝氣絕大多數發生在嬰兒及小孩,發生的原因是在發育過程中腹膜閉鎖不全,導致先天間接型疝氣形成;相反地,直接型疝氣多發生於年齡較大的病人,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慢性咳嗽、便秘及攝護腺腫大等因素,造成腹內壓升高,腹部橫筋變薄變弱而造成疝氣。由於年紀大的患者得了疝氣常常不好意思告訴家人,往往因為發生嵌頓性疝氣(卡在疝氣囊的腸子無法自動回到腹腔)造成腹痛及腸阻塞而至醫院急診,如果無法及時徒手回復卡住的腸子,就需緊急進行手術,更嚴重甚至因為卡住的腸子壞死,而須切除壞死腸道。何鎮明醫師表示,由於近年來大量使用人工網膜來修補成人疝氣,手術後疼痛的情形減少,復發率更低,因此建議年紀大的患者在尚能接受麻醉時,應盡早進行疝氣修補手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