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F療法

關節退化一定要換人工膝蓋?PRF療法開創關節退化新希望 28歲教練重拾健康人生

關節退化一定要換人工膝蓋?PRF療法開創關節退化新希望 28歲教練重拾健康人生#PRF療法

一名28歲健身教練在國中一次跳遠意外摔傷膝蓋後,便開始出現關節問題,儘管踏上健身教練職涯,但由於長期疼痛加上沒有適當就醫,導致年紀輕輕就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甚至發展到最嚴重的第四期、膝關節變形為O型腿。在醫師建議下以PRF(Platelet Rich Fibrin,富含血小板纖維蛋白)治療,不僅疼痛明顯緩解,關節腔狹窄的問題在沒有開刀的情況下也獲得改善。 健立診所蔡曜同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雖然多見於老年人,然而,年輕患者也可能因受傷或不當使用關節而提早發生。退化性關節炎成因包括隨年齡增長的關節軟骨磨損、不良運動習慣及舊傷都有影響。無論是過度爬山、盤腿坐姿,膝蓋反覆彎曲的錯誤姿勢,長期下來都會加速軟骨退化,曾有骨折或韌帶損傷病史的患者,發病速度可能更快。 太嚴重甚至變形為O型腿,導致軟骨磨損更嚴重 蔡曜同醫師說明,退化性關節炎主要症狀表現為關節疼痛,尤其在活動時疼痛更會加劇,休息後還是會有僵硬感,而隨著病情進展,患者的膝蓋可能出現內彎變形導致O型腿,若又再不當使用關節內側的力量,更會加重軟骨的磨損。 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傳統主要以保守療法為主,包括使用藥物及注射玻尿酸加強關節潤滑度等,也會建議患者減少久站、久坐,避免劇烈運動,並配合消炎藥物緩解疼痛與發炎。然而,這些治療手段僅能緩解症狀,都無法讓軟骨再生。 蔡曜同醫師提到,與傳統治療相比,PRF治療提供了更有效的解決方案。PRF是利用患者自體血液,經由離心技術萃取高濃度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再將其注射至關節內,不僅含有促進細胞修復的生長因子,纖維蛋白作用更像「鷹架」能活化血小板,使修復過程更加持久。與PLT相比最大特點是含有纖維蛋白,更能釋放生長因子來修復軟骨,發揮更長效果。 PRF具備纖維蛋白,未來其他關節也能有望運用 PRF治療過程約需要30~60分鐘,包括抽血、離心分離及注射,通常一個完整療程需進行3~6次,間隔2週~1個月施作一次,患者通常在數次療程後可感受到疼痛明顯緩解,X光檢查也能看出關節形態的改善;對於中輕度患者,PRF效果更為顯著,而晚期患者則能延緩人工關節置換的時間,讓患者保留更多自然膝關節的功能。 以這名健身教練的個案來說,由於年紀較輕不想考慮置換人工關節,經過PRF做了6次療程後,從原本幾乎是跛行就醫,疼痛度大幅改善降至1~2分,也能重新回到工作崗位,軟骨損傷也有明顯改善,但以現階段來說是最適合的選擇。 蔡曜同醫師說明,PRF是採用患者自體血液,因此安全性較高,雖然注射時可能出現短暫的腫脹或不適,但經局部麻醉後一般患者都可接受,他也特別提醒,一定要在合格的無菌環境進行並由專業醫師操作以避免感染問題。目前使用PRF療程對象沒有太多限制,除非是有血友病或血小板功能異常、患有感染性關節炎或局部開放性傷口等對象,以及血液相關癌症患者,就不建議採用此療法。 蔡曜同醫師認為,隨著再生醫學持續進步,PRF在退化性關節炎治療領域展現了巨大潛力,也更傾向於保留患者自然膝關節的完整性。值得期待的是,PRF的應用範圍已從膝關節擴展至肩關節、肘關節及踝關節等,甚至在慢性疼痛與肌腱損傷的治療中也能有效運用,相信未來PRF在更多關節疾病的治療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瞭解更多:https://www.regentaiwan.com/service/orthopedic/Osteoarthritis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