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壓過高

度數暴增竟是早發性白內障!醫:及早發現是關鍵,眼球健康才有條件選最佳人工水晶體

度數暴增竟是早發性白內障!醫:及早發現是關鍵,眼球健康才有條件選最佳人工水晶體#眼壓過高

一名40歲老師近期發現視力變得模糊,度數更從700度暴增至1200度,她驚覺不對趕緊就醫,確認是早發性白內障,必須儘早手術。由於老師的職業對遠、中、近視力都有需求,醫師其生活需求後,適合使用多焦點人晶體,讓手術後不僅解決白內障問題,也不再需要戴眼鏡。現在寫板書、看學生都更輕鬆,也慶幸自己提早就醫,不影響職涯。 眼睛是靈魂之窗,要維持視力品質,就跟相機一樣除了鏡頭(水晶體)要清晰,底片(視網膜)、電池(視神經)每個零件都要健康才能達到美好的視野。而水晶體身為鏡頭的角色,一旦發生白內障,便會開始變得混濁導致透光度下降,直接影響到就是視力的清晰度。 單隻眼睛視力退化就要有所警覺 高雄諾貝爾眼科診所院長鄭宇庭醫師表示,白內障是經年累月發生,且可能是從一隻眼睛先開始,初期症狀除了看東西變得模糊、夜視能力下降外,到後來色彩度也會下降,看東西會變得偏黃。因此,平時自我檢查一定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發現有一隻眼睛已經產生問題,或者視力在短時間內退化或度數突然加深,有可能是白內障正在成熟。 高雄諾貝爾眼科診所院長鄭宇庭醫師舉例,老師的職業對遠、中、近視力都有需求,透過白內障手術置換多焦點人晶體,術後不僅解決白內障問題,也不再需要戴眼鏡。 由於白內障是不可逆的,臨床上點眼藥水僅能延緩成熟的速度。鄭宇庭醫師說明,手術是根本解決的方法。如果拖太久因為水晶體已經硬化,不僅可能導致青光眼、眼壓過高,還有可能需使用傳統手術來處理,傷口更大、風險性也更高。因此如果發現徵兆一定要儘早檢查。 鄭宇庭醫師表示,現代白內障手術是做微創手術,傷口非常小,使用眼藥水做局部麻醉即可。手術完成後即可回家,可以門診手術不必住院。術後則慢慢慢慢恢復使視力回到正常狀態。 白內障手術會以全新的人工水晶體替代原來混濁的白內障,因此針對個人需求選擇水晶體相當重要。鄭宇庭醫師說明,現代白內障手術不僅可處理白內障,連近視、散光、甚至老花眼都可以透過人工水晶體一併解決。 三焦點滿足現代人優化中距離視力需求 因應民眾的多元需求,人工水晶體的分類,從以往單焦點、雙焦點(看遠與看近),進展到三焦點。透過分光技術,三焦點人工水晶體讓中距離也能得到好的視力品質。 鄭宇庭醫師解釋,中距離大約是60~80公分,就是使用電腦、烹飪、打牌、行車看導航的距離。目前最新的光動低眩新型三焦點人工水晶體除了優化中距離的需求,同時也改良了光學設計,降低以往較常發生的夜間眩光問題。 鄭宇庭醫師也分享診間一位40歲老師的個案,一開始是發現近視在短時間暴增超過一千度,經檢查後確認是早發性白內障;由於這名老師的同事有提到早年做過單焦點水晶體手術,雖然遠處可看清楚,但看近卻變得吃力,她希望自己生活能更便利,因此經過諮詢後便選擇了三焦點人工水晶體。現在這名老師上課不僅遠距離學生的動態都看得清楚,同時在切換寫板書與看教材都不會吃力,更不用再戴眼鏡,讓她相當滿意也慶幸有即時就醫。 鄭宇庭醫師提醒,台灣近視人口眾多加上亞熱帶氣候陽光強烈,高度近視以及紫外線都是讓白內障提早產生的風險因子。尤其水晶體容易吸收紫外線,因此戶外一定要特別注意配戴太陽眼鏡,另外也建議高度近視者,每年都要進行眼睛的健康檢查,才能整體顧好眼睛健康。 高雄諾貝爾眼科診所院長 鄭宇庭醫師 專長: 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 微創小切口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 微創視網膜黃斑部手術 (視網膜上增生膜、黃斑部裂孔) 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 (視網膜剝離、玻璃體出血) 黃斑部視網膜病變 (玻璃體內藥物注射)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近視雷射手術 學童視力保健 角膜塑型片 青光眼

北榮聯手市聯醫眼科醫師團隊呼籲青光眼不可逆 別讓青光眼找上門 守護明亮視界趁現在

北榮聯手市聯醫眼科醫師團隊呼籲青光眼不可逆 別讓青光眼找上門 守護明亮視界趁現在#眼壓過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青光眼是世界第2大致盲原因。而在台灣青光眼患者已超過34萬人,人數可謂相當可觀,近年來由於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增加,再加上診斷科技的進步,青光眼的發生率逐年提高,且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每年三月第二週「世界青光眼週」的到來,為提升國人對青光眼的關注與提高病識感,台北榮民總醫院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於昨日(3/10)上午攜手台灣頭痛學會、愛爾康大藥廠,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4世界青光眼週衛教講座」,響應世界青光眼週主題「拯救視界,守護明亮世界」由眼科醫師群分享青光眼衛教資訊,呼籲大眾關心青光眼疾病,也提醒大眾時刻注意眼睛健康,定期至醫療院所做眼睛檢查。 呼籲大眾定期眼睛檢查-「拯救視界,守護明亮世界」 青光眼是一種會造成視力持續惡化且無法恢復的視神經病變,臨床上會呈現視神經盤凹陷擴大、視神經退化及視覺功能受損,視神經一旦遭到破壞會造成不可逆的視覺功能喪失。因青光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等到察覺異狀時,視神經通常已遭相當程度破壞,加上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疾病,因此若太晚發現,才接受治療,視神經難以恢復,會增加失明的風險。然而大眾普遍對青光眼認知意識不足,經活動前報名表進行問卷調查,回收226名參與者結果,統計顯示41%的民眾仍然認為青光眼疾病是可以恢復治癒的。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科主任柯玉潔醫師表示:「青光眼是一種會導致眼盲的疾病,確診青光眼的患者也逐漸年輕化,將對個人、家人與社會造成嚴重衝擊。但因難以自我篩檢,需要利用衛教講座提升群眾對青光眼的了解,提升大眾眼睛保健的意識,共同守護靈魂之窗。」 造成青光眼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眼球內部壓力(簡稱眼壓)過高。人體的眼球內部充滿了一種稱為房水的循環體液,負責維持眼球內正常的壓力,而當眼球內作為排水管的「隅角」如果塞住,房水排不出去,就會引起眼壓升高,因而造成青光眼的風險。但高眼壓並不是青光眼的必要條件,即使眼壓正常,仍然可能患有青光眼。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郭哲源分享,青光眼除了眼壓影響之外,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者、年齡超過40歲、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者、高度近視者與高度遠視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者,以上都是造成青光眼的危險因子。郭哲源醫師提及:「若本身為高危險族群者,應依照醫師囑咐定期追蹤,以降低罹患青光眼的風險,早期診斷早期介入,則可以延緩疾病進展速度,減少青光眼對視覺功能的損害。」 醫師傳授青光眼治療秘笈,練就一身武功抵擋青光眼 青光眼雖是不可逆眼睛疾病,但仍然可以透過治療延緩疾病的惡化。現在對於青光眼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以及雷射或手術治療。在藥物治療上,治療青光眼可以使用眼藥水或服用口服藥,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減少房水的生成或促進房水的排出,進而降低眼壓,使青光眼得到良好的控制。依據此次會前報名進行測驗調查,認為規律點眼藥水及服用藥物就萬無一失的民眾約佔5%,顯示民眾對於藥物治療仍有迷思,因為若在藥物治療上並未減緩疾病進展,就需要做進一步的雷射或手術治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部主治醫師蕭雅娟醫師說:「藥物治療通常是青光眼的第一線治療,點眼藥水的確是青光眼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但若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可以透過雷射或青光眼手術達成眼壓控制。」 青光眼治療手段其中之一為手術治療,但仍有許多患者第一反應會感到擔心害怕,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美如分享手術治療資訊,破除民眾對手術的疑惑及害怕,陳美如醫師表示:「當藥物及雷射治療無法控制眼壓時,便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現階段廣被採用的手術叫小樑網切除術,是在眼睛黑白交界的輪部開一洞口,將房水引流到結膜下。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達到更低與更平穩的眼壓,減緩疾病惡化,掌握治療黃金期守護靈魂之窗。」對於青光眼的治療頻率計畫,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張毓帆醫師說到:「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初期就診時,需觀察用藥反應,約1~3個月需回診,兩年內約4~6月安排一次相關檢查評估,兩年後若病況穩定,檢查的頻率就可延長,但最終仍須依據主治醫師的評估診斷為主。」 民眾熱烈響應世界青光眼週,拯救視界刻不容緩 「拯救視界,守護明亮世界」2024世界青光眼週衛教講座,現場有近200位的民眾一同參與響應,除了由專業醫師群帶來豐富精彩的衛教知識,會後透過互動問答由醫師講解,幫助民眾對青光眼的治療及預防有更深入的了解。 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任級主治醫師劉瑞玲醫師說到:「世界青光眼週就是要讓大家多認識青光眼,青光眼會導致失明,但積極治療可以避免失明,與青光眼共存,定期追蹤,才是最好的方式。」青光眼雖然是一個可能導致失明的疾病,但只要及早發現,以正向的心態面對疾病與治療,與醫師同心協力運用可行的治療方式,儘可能穩定控制眼壓,並不必然會導致失明。定期回診追蹤檢查,掌握疾病的進程以調整治療策略,是青光眼治療必經之路,期望青光眼病友能以正向的心態與醫師共同努力守護靈魂之窗。

高端疫苗今開打 注意2罕見副作用、3類人不宜接種

高端疫苗今開打 注意2罕見副作用、3類人不宜接種#眼壓過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端疫苗今起開打,總統蔡英文一早前往台大醫學院體育館,率先完成接種,她說,打疫苗時不會緊張、沒什麼感覺。桃園市大有國中接種站上午傳出兩起疑似不良反應,其中一名外籍女子打完直接倒地,撞傷頭部、膝蓋,經休息後自行離去未就醫,另一名本國籍男子出現高血壓、呼吸急促、暈眩等現象,送醫後無大礙,自行返家。疾管署網站顯示,高端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常見的不良反應以注射部位疼痛最高,接著是全身無力、肌肉痛,通常呈現輕度或中等強度,另外也會出現如頭痛、腹瀉、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缺乏孕婦臨床試驗資料 可請醫師評估風險除了常見副作用,也有一名受試者通報出現罕見「急性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受試者是在接種第2劑後13天發現此不良反應。此外,也有出現罕見「眼壓過高」的神經系統疾病。高端接種說明書也指出,若發燒或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另外,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或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的人,應避免接種。目前缺乏孕婦接種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孕婦若為新冠肺炎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有慢性疾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評估是否接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