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

為什麼我們總愛假設「如果」?心理學博士曝真相:只是自我麻痺罷了

為什麼我們總愛假設「如果」?心理學博士曝真相:只是自我麻痺罷了#悲傷

人們在經歷重要人事物失去後,總會不敢面對現實⋯小心可能陷入「反事實思考」走不出來。心理學博士瑪麗-法蘭西絲.歐康納(Mary-Frances O’Connor)於《悲傷的大腦》一書中,透過神經科學的角度來了解悲傷,陪伴大腦走過這必經的哀悼之路,最重要的是重拾生活的主導權。以下為原書摘文:

丈夫過世,她仍堅持煮2人份晚餐!心理諮商師揭「真實原因」竟是⋯

丈夫過世,她仍堅持煮2人份晚餐!心理諮商師揭「真實原因」竟是⋯#悲傷

「失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也是許多人生轉捩點的開始。當我們身邊重要的人永遠地離開我們,那種撕心裂肺之痛,彷彿把一部分的自我也帶走了。心理學博士瑪麗-法蘭西絲.歐康納(Mary-Frances O’Connor)於《悲傷的大腦》一書中,透過神經科學的角度來了解悲傷,陪伴大腦走過這必經的哀悼之路,最重要的是重拾生活的主導權。以下為原書摘文:

從《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看面對悲傷的七個階段

從《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看面對悲傷的七個階段#悲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二八年,我二十五歲,那時還在海軍馬公軍艦服役,等著退伍後到台中榮總家庭醫學科展開住院醫師訓練。有一天放假,很開心地跟當時的女友(現在的老婆)到台中新光三越去看電影。看什麼電影我忘了,但是對電影前的預告片印象深刻。預告片裡有一個人穿上了看起來很笨重的盔甲在天上飛,手還會噴火,我愈看愈覺得不對勁,心裡想這是什麼爛片。預告片的最後,大大的片名打出來:鋼鐵人。我跟女友都笑歪了。沒想到,鋼鐵人陪我們走過了一個世代。二一八年的《無限之戰》和二一九年的《終局之戰》,是兩部在情節上連續的電影。《終局之戰》一開始接續前一集的悲傷結局:經過一場大戰後,復仇者聯盟的英雄們不敵從外太空來的敵人薩諾斯,於是,世界上一半的人被薩諾斯消滅,其中包括了主角們的家人和朋友。《終局之戰》開場就描述了一個悲傷的場景:鷹眼正在開心地跟孩子玩射箭、丟飛盤的時候,一轉頭,太太跟孩子都消失了,他著急地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他們消失的方式在電影中很有美感。消失的身體幻化成灰燼,消散在空中。是不是很像親人過世火化之後,成為骨灰的樣子呢?大家會覺得《終局之戰》是一部冒險動作電影,但在我看來,這是一部描述人們如何面對悲傷的電影。心理學家羅伯特.科萬諾(Robert Kavanaugh)在一九七二年提出了應對悲傷的七個階段,分別是:震驚和否認、失序、情緒不穩、罪惡感、失落和孤寂、解脫和恢復。而我們的超級英雄們,都在電影裡經歷了這七個階段。震驚和否認在《終局之戰》電影一開始的一場戲中,剩下的英雄們在討論有多少人死去,沉浸在震驚的情緒之中,或者說,是震驚、情緒不穩、罪惡感等交錯在一起的情緒。從外太空回來的鋼鐵人東尼史塔克生氣地對美國隊長說:「我說我們會輸,你說『要輸我們一起輸』,結果呢隊長?我們輸了,你卻不在場。我們就是這德行,事後只會說我們是復仇者聯盟……我沒有任何東西給你,隊長,沒線索、沒策略、沒選擇,零,鴨蛋,屁都沒有,沒有信任,騙子。」鋼鐵人非常生氣,又難過,於是想要找自己的夥伴發洩。人在震驚與否認的階段中很容易產生情緒或是逃避現實,但也可能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失序電影的時間快轉到五年後,主角們找出一個可以把大家救回來的方法,於是必須要集結團隊。綠巨人浩克去找老友雷神索爾,沒想到,索爾長出了一個大大的啤酒肚,整天和朋友喝酒玩線上遊戲,無所事事,足不出戶。只有每個月到鎮上買啤酒的時候,大家才會看到他。索爾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英俊挺拔的雷神了。浩克在談話中不小心提到了「薩諾斯」的名字,索爾一把揪住他的衣領,說:「別提到這名字。」在失序的狀況下,喪親者會與現實生活脫節,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情緒不穩喪親的時候,所有負面情緒如憤怒、沮喪、無助、受傷、恐懼、憎恨、仇恨、忌妒、悲憤……都可能出現。研究統計,男性比女性容易展露情緒。而在所有的情緒中,男性更容易展現的是憤怒。鷹眼突然失去了太太和孩子,這股失落在他心中種下了憤怒的種子,於是他換上浪人的裝扮,在全世界尋找他心目中設定的惡人,不問是非地殺人無數。最後,黑寡婦在東京街頭找到他,鷹眼對黑寡婦說:「妳不該來這裡。」「你也不應該,殺死這些人也不能讓你家人回來。我們發現了一個方法,也許是個機會。」黑寡婦很沉靜地回答。「不要。」鷹眼馬上說。「不要什麼?」「不要給我希望。」這時,鷹眼流下了眼淚,憤怒因為有他人的陪伴和理解,轉化成淚水。罪惡感電影一開始,幾個留下來的英雄跑到外太空去找薩諾斯,看看是不是有機會能救回夥伴。薩諾斯完成了消滅人口的任務之後,就躲在一個星球上種菜煮飯,也失去了戰鬥意志。面對強大的英雄團隊,他一下子就範了。但是他已經毀滅了所有可能救回夥伴的方式,這讓大家非常沮喪。正當團隊想要追問薩諾斯,是否還有其他可能的時候,雷神索爾一把砍下了薩諾斯的頭。夥伴問他:「你做了什麼?」他含淚說:「這次我瞄準了頭。」原來,在前一集《無限之戰》最後的大戰中,索爾有機會可以擊敗薩諾斯,只是他瞄準的是心臟,不是頭。那時負傷的薩諾斯對他說:「你應該瞄準頭的。」隨後就消滅了世界上一半的人。自此之後一直纏繞在雷神心中的感受,叫做「罪惡感」。罪惡感通常會導致自我貶低和憂鬱。我們常常聽到喪親的人說:「如果可以早一點發現……」「要是我……」「我應該……」都是這樣的感受。失落和孤寂在世界上一半的人消失了五年後,紐約變成一座死城。美國隊長在一個廢棄的屋子中,和幾個人圍坐成一圈,像是在進行某種心理治療。屋子裡有一張海報寫著:「他們不在了,我們將何去何從?」一個男生對大家說他最近發生的事:「我最近有個約會。我坐在那裡吃晚餐,根本不知道該聊什麼。只能聊些老掉牙的話題,今非昔比之類的,我的工作,他的工作,我們多懷念大都會隊。接著兩人靜下來,上沙拉的時候他哭了出來,而我在上甜點前飆淚。」五年過去了,失落與孤寂依然在他們的周圍環繞。失落和孤寂經常會轉變為憂鬱與悲傷,但是這樣的悲傷依然有它的作用,因為失落的最終目標,是要讓我們再站起來。解脫與恢復五年後,美國隊長、黑寡婦和蟻人找到了可以救回夥伴的方法,於是他們去找鋼鐵人,希望得到他的支持與幫助。沒想到,東尼史塔克有了一個女兒,和太太小辣椒三人一起在鄉間的木屋隱居,找到一段新人生。於是,當夥伴提出請求時,東尼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蟻人有點生氣,對鋼鐵人說:「我知道你得冒很大的風險,你有老婆、女兒,但我失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人,很多人也一樣。現在我們有機會把他救回來,把所有人救回來,你卻說你根本不……」「沒錯,我根本不願意。我不能。」鋼鐵人非常堅定地說。這時,美國隊長還是希望鋼鐵人可以回心轉意:「東尼,我懂。我替你高興,真的。但這是第二次機會。」史塔克這樣說:「我的第二次機會在這裡,隊長。不能冒險。」解脫和恢復可能會很漫長。鋼鐵人花了五年的時間,一般人可能不用花這麼久,或可能更久。這是一個需要多方面適應的漫長過程。有些人可能會因為這個過程而有罪惡感,然而,心理學家科萬諾曾經這麼說過:「解脫並不代表我們需要去批判失去的愛,相反的,這表明我們想要更深的愛。」*電影結尾,鋼鐵人犧牲了自己換得了勝利,大家都很悲傷。不過,東尼史塔克在大戰前錄了一小段影片,以防自己遭遇不測。他說:「雖然任何時刻掛掉都不是好時機,但這是英雄的職責,終點是旅程的一部分。」最後,他對著女兒說:「我愛妳三千次。」那是他跟女兒之間的密語。是的,終點是旅程的一部分。在二八到二一九的十年間,我也歷經了結婚、父親生病、生子、父親過世、女兒出生……好多的生命事件。面對父親離開的那一段日子,我也走過這七個階段:震驚和否認、失序、情緒不穩、罪惡感、失落和孤寂、解脫和恢復。我還記得,在父親剛走的那一個月,安寧病房有一次上牌卡的課程,老師讓我們每個人挑一張符合自己目前心境的卡。我挑了一張「水母」,象徵那時的失序和漂浮感。那個時候,只要我覺得失序、情緒不穩、失落,就會看看剛出生兒子的小臉,似乎就可以得到一點點力量。悲傷是如此難以走過,但是因為有愛,我們都會跨越那七個階段,重新迎接更好的自己。「我愛你三千次。」希望每個人都有一個可以講這句話的對象。(本文摘自/走過道謝、道歉,可以無憾道愛、道別:我在電影中看見的老年照顧與安寧療護/商周出版)

10個悲傷的權利 教你瞭解悲傷

10個悲傷的權利 教你瞭解悲傷#悲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華人不允許也不鼓勵常悲傷,顯露哀傷並不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美德,流出眼淚更不是我們文化的常態。「眼淚」常被等同於「弱者」。因此,在這個文化之下活著的我們常有意無意地壓抑自己的哀傷,快速跳過哀傷,而驅走哀傷。如此壓迫的現象扭曲了我們經歷悲傷的旅程,而導致身心頻頻出狀況。當悲傷得以揭露、表達、整合之後 會有更多的能量所以,我鼓勵我們這個社會,提供更多的空間,讓大家主動經歷悲傷。屆時,你將會發現,當悲傷得以揭露、表達、整合之後,我們會帶著更多的能量繼續活著。如果你正在經歷生命中的哀傷與失落,不妨花一些時間看一看由沃福特所撰寫的文字,如下(譯文來自台灣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當你失去了所愛的人或面對重大失落時,你可能會有許多傷痛的感覺與害怕的想法,這些想法與感覺都是一種悲傷的反應,而這是每一個人在失去他們所愛的人或經歷重大失落事件之後的普遍反應。下面十個悲傷的權利可以幫助你瞭解你的悲傷是怎麼回事,並且對生命再度燃起希望,用合理的想法看待失落。1.我可以有自己獨特的失落感。我可以生氣、傷心或感到寂寞;可以有害怕或解脫的感覺;我也可以感覺麻木,或有時甚至沒有任何感覺。2.我可以隨時自由地表達悲傷的感受。當我想要聊聊時,可以去找願意傾聽我並愛我的人。當我不想談這件事時,也是可以被接受的。3.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悲傷。有些孩子在悲傷時,會想要從玩樂中讓自己覺得好過些,我也可以試著去玩玩或大笑一場。也可以生氣或叫喊,這並不表示我很差勁,這只是表示我有害怕及悲傷的感覺。4.我可以請求協助。大多數時候我需要人們的關注,關心我的感覺和我所說的話,並且無論如何,他們會愛我。5.我可以對生活瑣事感到厭煩。我有時可能覺得自己脾氣很壞,難以與人相處。6.我可以有突發的情緒。突發的情緒是因為悲傷的感覺有時會突然來襲-即使在失落事件發生很久以後。這種感覺可能會很強烈,甚至會令人害怕。出現這種情形時,我也許會害怕獨處。7.我可以借助信仰處理悲傷。禱告或念經可以使我覺得較平靜,而且似乎覺得離逝去的人較近一些。8.我可以探尋失落事件帶給我的疑惑。但是如果沒有答案也沒關係。生死的問題是世界上最難回答的問題之一,這世界上其實有很多問題都難以解答。9.我可以思念會說出我懷念的人或事。有時回憶是甜蜜的,但有時回憶卻令人痛苦。不管哪一種滋味,這些回憶都可以讓我對逝去的人或事保留一份真誠的愛。10.我可以在療癒歷程中帶著悲傷成長。我將會有一個愉快的未來,但失落的人或事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會永遠懷念他們。(本文摘自/允許悲傷:最溫柔的療癒/寶瓶文化)

壓力藏心底 不生氣的人較不健康?

壓力藏心底 不生氣的人較不健康?#悲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心情感到焦躁時,即使眼前的人與自己並沒有特別恩怨,有時難免不由自主地,將怒氣發洩在對方身上。甚至還會因為這樣,破壞和對方的友情或關係。一旦陷入不和諧的人際關係,不可思議地,大部分的人都會一致認為,一定是對方做了什麼,才破壞了彼此的關係。在生氣的一人世界中,總不免將對方認定為壞人。不隨便發洩負面情緒「是他不理解我的心情」、「他根本不需要用這種態度跟我講話」等,內心開始自言自語,這即是認知療法中的自動思考模式。我們不斷地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對方不講道理的部分。在這種狀態下,理所當然地,會在所有言行舉止上,表現出生氣的情緒。而承受情緒的對方,肯定會留下不愉快的記憶,因此,雙方的關係可能會更加惡化,心情自然無法平靜。心,是在人與人的互動下才得以作用。人與人之間,如此重要的互動關係,不該因為內心的焦躁感,而遭到破壞。所以,我們必須下工夫,學習無論因為什麼事情感到焦躁、不悅、生氣,也不將負面的情緒,直接發洩在對方身上。不隨便發洩、或爆發生氣的情緒在他人身上,是營造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從來不生氣的人也不健康不過,生氣並非不好的情緒。我們的心,一定會受到喜、怒、哀、樂等情緒影響;一直保持歡樂的心情,或一輩子不生氣,都是很不自然的事。然而,許多心中有煩惱的人,對於生氣的情緒,總是表現得很壓抑;而且,他們總下意識地在抑制生氣的情緒。例如,為了訴說自己的煩惱而傳送訊息給親友,但過了好幾天,對方一點回音也沒有,大多數人對此都會感到憤憤不平。但是,傳送訴苦的訊息給親友,如果過了好幾天都沒有回音,不是應該要先擔心對方是否發生了什麼事嗎?等確認對方沒有發生任何意外,只是單純沒有回覆,再感到生氣也不遲吧?內心感到疲憊時,往往容易陷入自我責備的模式中,開始責怪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因此感到悲傷及沮喪。怨懟自己或對方,並不能解決問題,過度壓抑生氣的情緒,心情會更加難受。轉換想法的內心開關/生氣並不是不好的情緒。但不要責備自己或是對方,應該要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本文摘自/一個人的心情整理簿/大是文化出版)

流淚不是弱者 了解10個悲傷的權利

流淚不是弱者 了解10個悲傷的權利#悲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很慶幸,已經整理許多遍生命所遇見的失落經驗,基本上,我生命中深沉的憂傷都處理的讓我的心靈保有平安,不過,我清楚的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份福氣,我們的社會節奏,快速到不允許大家將心安靜的去經歷內心的悲傷,我們的社會常催促大家快點跳過悲傷,誰顯得最堅強,誰就是王者,我們難免會扭曲各自心裡的悲傷。不是文化常態 流淚被等同於弱者我們華人不允許也不鼓勵常悲傷,顯露哀傷並不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美德,流出眼淚更不是我們文化的常態,「眼淚」常被等同於「弱者」,因此,在這個文化之下活著的我們,常有意無意的壓抑自己的哀傷,快速跳過哀傷,而驅走哀傷,如此壓迫的現象扭曲了我們經歷悲傷的旅程,而導致身心頻頻出狀況。揭露、表達、整合後 有更多能量所以,我鼓勵我們這個社會,提供更多的空間,讓大家主動經歷悲傷,屆時,你將會發現,當悲傷得以揭露、表達、整合以後,我們會帶著更多的能量繼續活著,如果你正在經歷生命中的哀傷與失落,不妨花一些時間看一看由福沃特所撰寫的文字。傷痛、害怕、悲傷是一種普遍反應當你失去了所愛的人或面對重大失落時,你可能會有許多傷痛的感覺與害怕的想法,這些想法與感覺都是一種悲傷的反應,而這是每一個人在失去他們所愛的人或經歷重大失落事件之後的普遍反應,下面10個悲傷的權利,可以幫助你了解你的悲傷是怎麼回事,並且對生命再度燃起希望,用合理的想法看待失落:1) 我可以有自己獨特的失落感2) 我可以隨時自由的表達悲傷的感受3) 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悲傷4) 我可以請求協助5) 我可以對生活瑣事感到厭煩6) 我可以有突發的情緒7) 我可以藉助信仰處理悲傷8) 我可以探尋失落事件帶給我的疑惑9) 我可以思念或說出我懷念的人或事10) 我可以在療癒的歷程中帶著悲傷成長 

哭不是罪 男人也允許悲傷

哭不是罪 男人也允許悲傷#悲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辦喪禮時,有兩個生命課題會一直來回搖擺,我們記要處理許多外在繁瑣的事情,也要面對內在喪親的哀傷,因此大部分喪親者都會在辦喪禮時,在面對事情(外在)和面對哀傷(內在)之間游走。男主外 賦予處理事情角色我認為是文化、性別及個人的能力在影響我們──先去面對事情,或先面對哀傷,我們的家庭文化主張「男主外,女主內」,因此大部分的男人都會被賦予處理事情的角色,請不要以為男人沒有眼淚,男人只是硬把自己給堅強起來而已,所以不得不去擔大任處理大局。家屬能力強 悲傷擱一旁同時在我們的家庭文化裡,能力比較強的人通常也需要負責多一些的事務,因此不管是男性或女性,我們通常也會在喪禮時,看到能力比較強的家屬需要處理很多事情,而被迫暫時把眼淚與哀傷擱在一旁。不阻止流淚 不被傳統牽絆今年年初,我處理五姑的喪禮時,也同樣這2個生命課題中搖擺著,我自認是一個情感很細膩的人,我不阻止自己流淚,表達哀傷,我也不被傳統文化牽絆,我覺得男人流淚不是件羞恥的事,也不是娘娘腔的表現,眼淚能流下來,是因為我們心中有不捨、有愛、有思念。選擇冷靜思維 非波動情緒在處理喪禮的過程中,我決定了選擇冷靜的思維,而非波動的情緒,因此我發現有功能、有責任感、有能力的家屬都會先把自己的哀傷放一旁,因為他們知道家人需要他去挑大梁。讓哀傷浮現 才懂得展現成熟終於,在第7天完成處理所有的葬理的費用後,我踏出銀行門口的那一刻,失去五姑的哀傷浮現了,很強烈的浮現了,我沒有阻止眼淚流下,當下的我讓自己的哀傷浮現,我逐漸懂得展現成熟,而且我喜歡這樣的自己,那是我愛家人及愛自己的表達方式:先面對事情,後面對哀傷,先愛我的家人,再愛我自己。(本文摘自/允許悲傷:最溫柔的療癒/寶瓶文化)

悲傷情緒難以平復?研究:可維持120小時

悲傷情緒難以平復?研究:可維持120小時#悲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情緒不管好壞都會影響人一整天的活力,但你知道嗎?其實悲傷是所有情緒當中維持最久的一個。根據比利時魯汶大學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人類悲傷的時間可維持120小時,開心時間35小時,而恥辱時間僅為半小時。快樂心情僅能維持35小時該研究主要針對233名學生進行調查,讓他們回想最近經歷各種情緒的時間及恢復過程,包括悲傷、快樂、羞慚、驚奇、恐懼、厭惡、無聊、感動等,結果發現在27種情緒中,悲傷可維持120小時,其次則為憎恨60小時、快樂35小時,反觀恐懼、反感、恥辱等只維持1小時,而噁心和丟臉則僅半小時。對此,研究人員表示,當人們要不停回想某件事情的因果實,相關情緒就會跟著增加,但若是事情較不重要,影響相關情緒的時間,就會跟著縮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