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缺氧

血氧機怎麼用?教你「這樣判斷」數值才對,一文看懂正確使用法

血氧機怎麼用?教你「這樣判斷」數值才對,一文看懂正確使用法#快樂缺氧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日前因自曝血氧濃度曾掉到85%,引發熱議。COVID-19疫情流行以來,國外頻繁出現因「隱形缺氧」而當街倒地死亡的影像,令人怵目驚心,連帶引發搶購熱潮的血氧機,許多人家中都準備了至少一台。但你了解為什麼需要血氧機?《優活健康網》替你整理了血氧機使用時機、操作方式,教你看懂血氧濃度不足怎麼判斷,確認血氧不足後又該怎麼辦。

新冠不只缺血氧危機 侵腦神經恐永久受損

新冠不只缺血氧危機 侵腦神經恐永久受損#快樂缺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病毒疫情發生至今已超過一年半,仍然持續對全球民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除了最廣為人知的幾種症狀如發燒、咳嗽、胸悶、易喘、血氧降低外,它同時還可能感染心臟、腎臟、免疫及神經系統,堪稱是無孔不入,這些器官感染同樣可能造成嚴重及持久的併發症或後遺症,值得關注。白天容易嗜睡、夜間失眠 更糟是腦血管血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外科醫師莊淵丞說,正常人體中的腦及神經組織會受到血腦屏障的周密保護,不會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輕易通過。但新冠病毒可使組織發炎產生縫隙後進入腦神經開始肆虐,引發腦炎、腦膜炎、脊髓發炎等狀況,患者此時會感受到頭痛、肌肉疼痛、肢體乏力、嗅覺味覺的改變及喪失等不適。當病毒感染腦幹時,人體會無法察覺缺氧的危機,導致猝死,這是快樂缺氧的由來。大腦中的血管也可能成為病毒攻擊目標,當血管發炎受到傷害後,原本提供給大腦的養分及氧氣會減少,影響到腦部運作,患者白天容易疲倦嗜睡、夜間失眠、記憶力減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等。更糟的情況是腦血管血栓的產生,伴隨而來的腦出血、腦梗塞會導致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缺損,甚至死亡。使用呼吸器或長時間染疫PCR檢測仍呈陽性 都會高風險族群許多研究指出,神經症狀的發生機率跟患者健康狀況、慢性疾病、免疫能力等息息相關,當患者產生新冠重症而免疫力急遽下降時,更加容易合併神經系統併發症。所以轉入加護病房,已使用呼吸器或長時間染疫PCR檢測仍呈陽性的患者,都會是可預期的高風險族群。新冠病毒對神經系統會產生多少後遺症?理論上大腦細胞組織受損會增加後續發生退化性疾病,如早發性失智、帕金森症等疾病的機會,這種看法是否正確仍有待更長時間的觀察追蹤。

預防快樂缺氧猝死 台大跨界推血氧監測平台

預防快樂缺氧猝死 台大跨界推血氧監測平台#快樂缺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疫情肆虐下,可能導致患者產生快樂缺氧(隱形缺氧)症狀,若無及時就醫,可能發生猝死憾事。為避免快樂缺氧猝死再傳,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聯手台灣微軟、工研院及泰博科技等共同開發「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並與桃園市政府、部立桃園醫院合作,本周已於醫院集中檢疫所及微負壓隔離病房上線,幫助醫護人員即時監測隔離患者生理變化,更結合HoloLens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打造混合實境病房,透過物聯網傳送影像,讓遠端醫師接收到病房畫面,零接觸的診療方式,大幅減少醫護感染風險,也改善疫情下第一線醫護人力不足問題。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園是國門之都,是邊境防疫的重要戰線,隨著歐美國家解封,旅行逐漸恢復,這次桃園市府及部立桃園醫院優先導入混合實境病房,在負壓隔離病房與集中檢疫所具體協助第一線醫護人員執行防疫工作,讓病患獲得更妥善的照護,相信能強化桃園的防疫能量,也期待未來能推展到更多地方。到院前醫護資源仍有限、無法有效預防快樂缺氧猝死科技部防疫計畫總主持人、台大醫學院倪衍玄院長表示,這一波新冠肺炎社區爆發以來,猝死頻傳,因此如何將醫院的生命徵象監測關口前移,早期監測,才能減少猝死事件發生,透過穿戴裝置、物聯網、與雲端科技的結合,集中檢疫所的確診病患,可以得到如同醫院般的監測照護,同時醫護也可以透過這一套系統進行無接觸監控,減少暴露。這次「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的推出,是產官學合作「科技防疫」很好的範例,透過物聯網科技,可以連續即時上傳新冠患者生命徵象的數據量測,同時雲端的資訊平台,也可以使醫師在遠端監控,將可更為精準地掌握病情的變化以降低猝死風險。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則指出,確診患者在院內配有醫護人員在旁照護,萬一發生緊急狀況都可及時急救,然而,新冠肺炎猝死也會發生在院外,對於到院前的隔離者或潛在患者來說,由於無法時刻監測生理變化,一旦病情快速惡化,醫護也無法在第一時間介入處置,因而容易發生猝死情況。此外,新冠肺炎具有高傳染性,照護人員因為需要測量患者的生命徵象而反覆接觸病患,反倒提高感染風險,遠距診療將能大幅減少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接觸,進而避免院內感染情況發生。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混合實境病房 零接觸診療提升疫情下的醫療品質台灣微軟協同工研院的血氧數值AIoT量測專業,泰博科技及皇漢科技攜手開發的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結合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透過額溫槍、血氧計、血壓機等裝置監測患者的生命徵象,在偵測到一旦血氧濃度低於正常值95%,系統能即時發出預警、通知醫護介入處置。除了即時監測平台外,也搭配衛武資訊及微軟的HoloLens裝置及Teams,護理人員透過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可將視線所見的環境影像傳送回遠端,讓遠端醫師不需要進到病房接觸患者,也能看到相同且立體的現場畫面,給予即時的醫療診斷。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表示:「現今疫情依舊不穩定,台灣微軟要向全國醫護人員致上最高敬意,台灣微軟要向全國醫護人員致上最高的敬意。我們將秉持微軟的使命— 賦能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個組織,都能實現更多、成就非凡,藉由IoT和AI的力量,我們能夠將智慧邊緣連接到雲端,並做出預測性警告,而採取預防措施,同時我們開放相關原始碼,廣納不同醫療領域的夥伴參與應用。很高興本次與台灣優秀的醫療夥伴合作,透過Azure創新技術,壯大智慧醫療生態圈的力量,同時複製台灣的成功經驗到海外市場,展現台灣醫療產業的創新未來,重新建構智慧醫療的想像。」負責本次合作計畫的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教授說明,輕度或中度新冠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可能短期間快速惡化,因此早期識別患者病情惡化對於疾病管理至關重要。面對病毒的高傳染性,傳統住院病人的病況監測仰賴醫護人員定時手動測量生命徵象,頻繁的接觸不可避免地會增加他們感染的風險,個人防護設備 (PPE) 的穿脫也形成護理工作龐大的負擔。李建璋教授指出,「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搭配HoloLens的混合實境診療方式,不但減少了更多人員暴露於病毒中的機會,一旦出現患者病情變化需要聯合專家會診時,更可透過遠距協作讓不同專科的醫生團隊加入診斷,大幅改善疫情下的診療品質。於現階段的計畫中,透過收集患者連續性的血氧濃度、生命徵象,透過Microsoft Azure IoT及 AI平台,持續累積後形成大數據並學習這些事件,幫助醫護人員及大眾推測未來什麼樣的人可能帶有疾病危險,甚至在危急情況之前先行預警,達到提醒的作用。部立桃園醫院為起點、將來有望擴大推廣至全台院所「血氧系統監測平台」、量測醫材設備及微軟HoloLens混合實境裝置,已進駐部立桃園醫院提供給集中檢疫所以及微負壓隔離病房來使用。部立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表示,此套系統可協助在集中檢疫所及微負壓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隨時追蹤病患的血氧變化,省去醫護人員需時刻監測及接觸病患的負擔,可以更有效率照護確診患者。桃園市長鄭文燦也再次表示,本次很榮幸可以部桃作為計畫起點,期望將來能擴大應用,推廣至全台更多縣市的醫院與檢疫所,一同對抗疫情,也期許成功抗疫的日子能早日到來。

國外買醫療用血氧機免申請 年底前每人限1台

國外買醫療用血氧機免申請 年底前每人限1台#快樂缺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COVID-19恐造成「快樂缺氧」,讓國內血氧機大缺貨,有民眾因為買不到,直接從國外訂購或請親友寄送來台,入關時被海關扣留。食藥署表示,為防疫便民,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民眾輸入或攜帶「醫療用血氧機」供防疫自用,每人以一台為限,無須向食藥署提出專案輸入申請,得由海關逕予放行。需切結「僅供個人防疫使用」市售之血氧機並非均屬醫療器材,許多運動用血氧機,非屬醫療器材管理,民眾從國外購買「運動用血氧機」,海關可依權責逕予放行,無須向食藥署提出申請。倘血氧機產品說明書或產品功能用途標示,符合《醫療器材管理法》第3條醫療器材定義,為醫療用途之血氧機,才須以醫療器材管理。民眾如欲輸入或攜帶超過一台醫療用血氧機,且該產品為無需由專業人員操作,可由民眾自行使用,可依特定醫療器材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第6條及第17條相關規定,繳納審查費並填具申請書,檢附申請人身分證明文件、醫療器材使用說明書、載有不販售、轉讓或轉供他用意旨之切結書,以及國內、外就診醫療機構出具載有醫療器材名稱之診斷證明或處方提出申請。倘因疫情期間不便出入醫院或為居家隔離,得以敘明「僅供個人防疫使用」切結書,取代醫師診斷證明。如須由醫事人員操作 不得自行攜入食藥署提醒,民眾自行購買國外個人自用醫療器材,因產品安全及有效性未經審查,且考量醫療用血氧機,後續有維修校正需求,建議民眾於國內實體通路購買領有醫療器材許可證或專案核准的產品,以保障使用安全。如須由醫師或專業人員操作醫療器材(如說明書載明須於醫院使用之血氧機),則不符合民眾得申請輸入專供個人自用醫療器材規定。

染疫患者插管勿驚慌 9旬翁插管3天救回

染疫患者插管勿驚慌 9旬翁插管3天救回#快樂缺氧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這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得又快又急,加上「快樂缺氧」的特殊徵兆,許多患者會在尚無不適的狀況下,被醫護人員告知需要插管,因此產生畏懼、抗拒的心理,恐致延誤治療。台北慈濟醫院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之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截至6月14日,已成功為44名插管患者拔管,順利控制病情,其中最年輕者32歲,最年長者90歲。胸腔內科藍冑進主任指出,及早插管不只是為了搶救生命,更有爭取時間讓藥物發揮作用、助於提早拔管的多重用意。適時使用鎮定劑、肌肉鬆弛劑 減緩不適最年長90歲男性患者,從外院轉入慈濟加護病房,插管三天即拔管,病況穩定,體力精神皆好,三周後出院。另一名不惑之年的男性病患,體型高大,入院前重約150公斤,在入院兩天後病情惡化,插管轉入加護病房,歷經九天,醫師評估病況穩定,拔管轉回專責病房。由於長時間臥床加上體重過重,男子稍微移動就會呼吸喘、心跳加速,但在醫療團隊的陪伴下持續復健,找回行走能力,平安返家。一般而言,臨床醫師會依據病患動脈內氧氣的壓力以及給氧分率來評估病患的氧合指數,確認是否缺氧。如果需要插管,會適時使用鎮定劑、肌肉鬆弛劑協助病患放鬆,減緩不適,而新冠肺炎患者因具傳染風險,醫護人員須著全套隔離裝備,不僅影響手感、視野,也增加插管難度,因此,往往會與麻醉科醫師共同合作。而病患氧氣濃度不足、呼吸費力,嚴重至輔助肌肉明顯用力,以及出現意識障礙甚至休克,都是臨床醫師會考慮插管的情況。自主呼吸半小時至2小時 可考慮拔管藍冑進說,插管後若病況穩定,醫療團隊會逐步將鎮定藥物減量,調整呼吸機的壓力模式,從完全由機器幫助呼吸,改成輔助呼吸的模式,最後再執行自主呼吸訓練,若插管患者可以在不倚靠機器的狀態下自主呼吸半小時到兩小時,就可以考慮拔管。以台北慈濟醫院經驗為例,拔管天數平均為6.5天,最快2天,最久10天,僅少數患者肺部狀況嚴重,仍須透過呼吸器維持呼吸。插管不是沒有希望,但對許多新冠肺炎患者而言,礙於自身沒有不適的緣故,當臨床端給予醫療建議時,往往無法接受。藍冑進表示,「現在針對缺氧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外,臨床也會視患者情況予以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降低插管機率甚或有改善呼吸衰竭,免於插管的可能。」插管對醫護而言有一定的負擔,因此若提出這項醫療建議,就代表病情有所需要,醫護定會在充足準備下執行醫療處置,以減少病患痛苦與醫護感染風險。「只要好好配合醫師,染疫患者仍有許多治療機會,所以要相信醫護人員會為自己做最好的呼吸訓練與拔管,接受專業建議,一同戰勝病毒。

搶不到血氧機 專家教你2招揪出快樂缺氧

搶不到血氧機 專家教你2招揪出快樂缺氧#快樂缺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死亡人數連日攀升,其中多例為年長者在居家隔離時猝死,醫師指出,年長者居家隔離死亡恐與「快樂低血氧症」有關,有些確診者不會因為血氧低而感到窒息感,導致延誤病情,目前有三種方法可找出隱形缺氧的存在,其中又以脈搏式血氧儀最為方便,若沒有血氧機,也有方法可以自我監測。林口長庚兒童急診科醫師吳昌騰表示,一般人血氧飽和度應落在95%左右,隱形缺氧的患者,血氧飽和度則落在50~80%,患者通常會在就醫前2到7天出現一些症狀,如突然胸悶或無法深呼吸,幾天後,呼吸速率更會是正常的三倍,嘴唇與手指也會有發青現象。-穿戴式裝置未必符合醫療器材 監測數據只能參考根據美國實戰經驗,部分到急診室的新冠肺患者,血氧濃度已降到70~80%間,有些人甚至低於50%,卻能正常行動,因此及早偵測隱形缺氧,將有助於醫護人員及早幫病患進行侵入或非侵入性氧氣治療。該如及早發現隱形缺氧?吳昌騰列出三種方式,分別為使用脈搏式血氧儀(Pulse oximeter)、動脈血液氣體分析(ABG analysis)與6分鐘步行測試。有別於動脈血液氣體分析需在醫療單位使用,脈搏式血氧儀對患者而言是最輕便、有效的偵測方式,正常者SpO 2應維持在94%以上,低於90%就要留意。至於坊間販售的穿戴式裝置,如智慧型手錶、運動手錶等,因不確定是否符合醫療器材,監測數據只能供參考。食藥署科長傅映先表示,血氧偵測儀屬於二級醫材,目前已有多項手指式產品取得醫材認證,民眾可以在藥局、醫材行購得,也可以在自行在家中使用,而腕式裝置目前尚無產品在血氧偵測項目上通過醫材認證。吳昌騰表示,若民眾有血氧偵測儀,可以在家中進行「6分鐘步行測試」,以正常速度步行6分鐘,若SpO 2低於90%或下降超過4%,都可能是嚴重病例,要多加留意。按照日常步行速度走6分鐘 若臉色發黑速就醫此外,據中央社報導,輔大醫院醫務祕書、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祕書長哈多吉提供的兩招「步行測試、計算呼吸」,也能自我監測。哈多吉說,據美國提出的6分鐘步行測試,民眾可以按照日常步行速度持續走6分鐘,若臉色發黑務必就醫,若有血氧機可步行後測試血氧是否降低,若降低也應就醫。另外,在沒運動情況下,一般正常人每分鐘平均呼吸12至20次,若民眾發現自己每分鐘呼吸超過30次,就代表有異常,應儘速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