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

慈濟骨科進步 印尼醫師來觀摩

慈濟骨科進步 印尼醫師來觀摩#慈濟

花蓮慈濟醫院民國七十五年前創院時就設立的骨科團隊,發展至今醫療成就卓越,在協助無數患者重新站起來的同時,獲獎無數,近年來吸引了美國、澳洲、西班牙等多國醫師前來觀摩。21日來自印尼的骨科醫師Dr. Jamot Silitonga、Dr. Cokorda Gde Oka Dharmayudha,特地來到花蓮慈院,觀摩兼任骨科部主任的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示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由於現代資訊發達,已經發展了數十年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國際間的醫療方式差異不大,所以,陳英和院長特地選擇二次置換的個案做示範,陳院長表示,雖然現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成功率很高,但是如果沒有保持正確的活動方式好好保養,還是會磨耗人工關節,甚至於必須進行第二次的人工關節置換,而二度的關節置換相對來說複雜得多,除了要清除前次手術的人工關節,還必須評估手術帶來的影響。第一次來到台灣Dr. Jamot Silitonga與Dr. Cokorda Gde Oka Dharmayudha表示,在印尼由於沒有全民健保,手術費用昂貴,許多病人只能默默忍受疼痛,所以,會人工關節置換術的醫師不多,有過經驗的醫師就更少,這次特地一下飛機就來到花蓮慈院,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吸收陳院長最多的寶貴經驗。之前就聽說過慈濟醫院的Dr. Jamot,在實際參訪後發現醫學中心等級的花蓮慈院,在規模與完整度方面都超出他之前的想像,好奇的問起「慈濟」兩個字的意思,經過花蓮慈院同仁的解釋,「慈」就是慈悲、「濟」就是濟世,對慈濟理念表示認同的Dr. Jamot說,從慈悲心念出發,發揮專業知能去幫助需要的人,也正符合每個醫療人員的工作。除了現場示範兩例二次人工膝關節置換的個案,陳英和院長也把握兩次手術中間準備的空檔時間,利用X光片等資料與來自印尼的兩位醫師分享多年來的經驗,陳院長說,醫療的出現就是為了守護健康,透過不藏私的分享,才能幫助到更多人恢復健康,希望能透過觀摩與討論,讓更多需要的病人能受惠。

慈濟人圓滿病房婚禮 做志工付出回報

慈濟人圓滿病房婚禮 做志工付出回報#慈濟

一次的病房婚禮,感恩一輩子。今年七十歲的羅文政在二年前的一場病房婚禮,因受到大林慈濟醫院醫護同仁及志工幫忙,與罹患乳癌末期的同居人完婚及大體捐贈,圓滿妻子最後心願。「這份恩情,不知道要如何感謝、用什麼言語來形容,所以加入慈濟做志工,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用幾句簡短的話,他說出心中的感恩。 羅文政回想起當時住在呼吸加護病房的老伴,妻子一次偶然的與志工閒聊,談起同居了三十多年,因為一直沒有正式的名分,希望可以辦結婚,死後也有個正式名分,有家可歸,但老伴一直不敢開口,於是在志工的協助下,由醫護人員一起做見證,為她圓滿這人生最後的心願。 婚後沒幾天,妻子就往生了,這段期間,羅文政受到慈濟志工的幫忙,及完成妻子最後大體捐贈的心願。「大家都對我這麼好,我無法一一回報,所以就加入慈濟做志工,認真的做,來回報慈濟人。」一開始,罹文政從社區環保志工先做起,這段期間他同時報名參加醫療志工培訓後,終於順利到醫院擔任醫療志工,現在又經過見習與慈誠培訓課程,即將於今年授證慈誠。 「學佛差不多二十年,但是學佛就是平常看經書、去廟裡拜拜、跟著一起做法會。」羅文政形容自己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不過如此的學佛方式卻一點也不踏實,每次總是盲目的在原地打轉、沒有方向,好像還欠缺一些什麼,直到加入慈濟後,他找到了那樣缺少的部分,心靈上也有了依靠。他說:「我們還有身、心,或是任何什麼可以付出的能力,如此才能肯定自己。」愈做愈歡喜、感覺很踏實、人生很有意義,這就是羅文政現在的人生體會。 談起第一次當志工的心情,羅文政表示,一開始會怕怕的,擔心自己做不好,造成別人的麻煩,不過有了其他慈濟志工的幫忙,他從做中學的摸索當中,慢慢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慈濟精神,那就是「做就對了!」 這次被安排在日間老人照護中心,他從生、老、病、死體會到了不同的人生層面,老人家就像是幼稚園的小朋友,需要哄騙、需要陪伴和關懷。「下棋時,你還不能夠贏他們,不然老人家會生氣,」羅文政笑著說,今年七十歲了,自己也算是老人,但照顧這群比自己年紀還要大的長輩後,就覺得頓時變年輕許多。現在他在慈濟裡做志工,不再害怕接觸陌生的東西,而是盡量找不會的做,嘗試不同的事物,「每樣都做、每樣都學習,」這就是他的慈濟座右銘。

認命才會好命 碧雲連不畏逆境歡喜服務病人

認命才會好命 碧雲連不畏逆境歡喜服務病人#慈濟

在大林慈濟醫院擔任醫療志工的連碧雲,個子嬌小,一臉笑意,總是在病房外用笑聲陪伴著病患的家屬,完全看不出她生過重病、走過坎坷歲月的痕跡。子女的重病、生意的倒債、子媳的不孝、猛爆的肝炎,全讓她遇上了!但依然歡喜樂觀的她自我解嘲,是全家中大獎,要以微笑看人生。早在三十年前,連碧雲就已接觸了慈濟,但只是默默的捐款助人,直到民國九十年才開始投入醫療志工。因為經歷過人生的大風大浪,更覺得人生就是要把握當下,因為時間是無法掌握的。一談到做志工,連碧雲的眼睛就發亮,語調也變得高亢起來!她說,剛開始是因為好奇,聽人家說慈濟的不好,就想去了解看看,沒想到這一看就一頭栽進去,做得好歡喜。 做志工期間也遇到許多令她印象深刻的病患,像是一名爺爺,身為大地主,錢多子女也多,但卻也還是難敵病魔苦,子女對他漠不關心,最後只剩下一名外籍看護照顧他,但樂天的連碧雲還是安慰他,或許是他與那位外籍看護結好緣,這是再多錢都買不到的,所以要常懷感恩,因為人生難講,沒有甚麼好計較的,就如同證嚴上人所說的,「比」是兩把刀,一把傷害別人,另一把傷害了自己。來到醫院服務之後,讓她遇見了許多不同的病患,看到人間的苦難面,才了解自己是多麼幸福。 連碧雲很慶幸一路上有先生的支持,讓她無後顧之憂。目前,她一個月有半個月在大林、花蓮做志工。最近即使需要動白內障的手術,仍向醫師請假,等做完志工再安排手術。有一回生病住院,儘管醫師再三叮囑她要多休息,但她還是早起去參加志工早會,而前腳才辦完出院手續,一轉身就穿上志工服,繼續服務病人。對於做志工,充滿熱情的她說,雖然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但可以發展生命的寬度,能做就是福氣,所以她要盡量做,將來會繼續深根慈濟,並鼓勵其他師姊一起投入、一起學習,服務別人無形中也成就了自己。「認命,才會好命!」連碧雲用這一句話為自己的人生下了註解!

醫療環保成果豐 慈濟醫療志業獲表揚

醫療環保成果豐 慈濟醫療志業獲表揚#慈濟

氣溫節節高升,用電量也不斷創新高,慈濟醫療志業早在三年前即率先響應醫院節約能源,四家院區於三年間成功達到減少百分之五的耗能,共減碳兩千零八十四噸,在八月十七日慈濟醫療25周年當天由花蓮慈院高瑞和院長代表接受行政院長吳敦義表揚。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亦蒞臨現場分享喜悅,林俊龍表示,維持醫療單位運作需耗費較大能源,節能減碳本來就是醫療場所該做的工作,希望除了讓醫療成功節能減碳,也可以帶動其他企業。 溫室效應讓天氣越來越熱,16日下午兩點到三點的時段,全臺平均用電量達到3313萬千瓦,創下歷史新高。根據能源局統計,單位樓地板面積平均耗電量,醫院每年每平方公尺耗電263.5度,比觀光旅館的每平方公尺215.9度高,相當於一般辦公大樓單位面積耗電的1.2~2.1倍。2008年經濟部能源局與全國19大集團醫院及其他集團旅館及百貨公司簽署「自願性節約能源」,希望能創造6億元的節能效應。 簽署「自願性節約能源」之後,慈濟醫療志業的花蓮、大林、臺北、臺中四大院區,訂出三年內每年都要減少水、電、油耗百分之五的節能目標,並由慈濟基金會營建處擔任總聯絡窗口,逐年追蹤與協調各院執行情況,每年開會檢討問題點。 從2008到2010年度三個年度,慈濟醫療每年均達成目降下百分之五的油、電、熱耗能目標,花蓮慈院節省能源目標還比原訂的5%高出了2%,在慈濟醫療25週年慶獲得行政院的表揚格外有意義。花蓮慈院的院長高瑞和表示,醫院需要大量的電力,來維持醫療儀器的運作,因此節能減碳,得從日常生活來用心拿捏,包括照明管制,室溫控制,定期保養維修,從小細節做起。三年下來,花蓮、大林、臺北、臺中四院三年總共節能將近409萬度電,電能、熱能和油耗量總共減少2084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種一棵樹平均可減少25公斤的二氧化碳來計算,慈濟醫療志業相當於為臺灣多種了83360棵樹,為地球降溫盡一分力。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表示,節能減碳本來就是醫療院所該做的事。慈濟各家院區均以環保為基礎,節能減碳是每位同仁日常生活推動的工作,包括略為調高冷氣溫度、減少燈泡使用並改用LED燈管、不搭電梯改走樓梯、轉小水龍頭供水閥等措施,多年來不論軟硬體全面落實,更希望用成功的經驗帶動更多企業投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