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好手林郁婷拿下本屆2024年巴黎奧運拳擊比賽女子羽量級金牌,為台灣第一位獲得奧運金牌的拳擊手,卻在進入四強賽的關鍵時刻,接連遭到惡意質疑性別,但仍堅強面對,一路挺進總決賽拿下勝利。其實她一開始練的不是拳擊而是田徑,坦言受到《第一神拳》和傳奇球星「Kobe」布萊恩的影響很深。《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看她一路走來的辛苦歷程。
拳擊好手林郁婷拿下本屆2024年巴黎奧運拳擊比賽女子羽量級金牌,為台灣第一位獲得奧運金牌的拳擊手,卻在進入四強賽的關鍵時刻,接連遭到惡意質疑性別,但仍堅強面對,一路挺進總決賽拿下勝利。其實她一開始練的不是拳擊而是田徑,坦言受到《第一神拳》和傳奇球星「Kobe」布萊恩的影響很深。《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看她一路走來的辛苦歷程。
2024年巴黎奧運在台灣時間7月27日至8月12日盛大舉行,4年一次的世界級運動盛會,讓運動員在比賽中使用禁藥的話題也再度被大眾關注。藥師提醒,運動員違反運動精神服用禁藥雖是不齒行為,但更多時候卻是「誤用」禁藥,如在感冒藥、點滴等常規治療方式中。運動員該如何警覺自己是否誤用禁藥?如何查詢運動禁藥?可善用以下「3招」圖解步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東京奧運將展開序幕,然而新冠疫情尚未明顯緩解,全世界的運動員都面臨兩個問題:要不要打疫苗?想打的話有疫苗可以打嗎?打疫苗會影響運動表現嗎?6月的美國PGA巡迴賽,Jon Rahm三回合打完還領先第二名六桿穩居第一,可是驗出感染新冠病毒,結果強制退賽、冠軍飛了。運動員染上新冠肺炎,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賽程能否繼續,然而多數會強制退賽;另一個考量是疫苗對運動員身體的影響,由於新冠疫苗尚未累積足夠科學證據,根據過往其他疫苗注射的研究發現,運動員注射疫苗後的免疫反應及中和抗體的數量都比一般人更高。副作用方面,年輕族群注射新冠疫苗的比例跟嚴重度偏高,超過八成的年輕人注射輝瑞疫苗後有局部注射部位不適感,第二劑的副作用反應還可能更強,不過副作用包括局部肌肉痠痛、發燒等多數會逐漸消退,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注射疫苗的副作用會影響運動表現。為國家榮譽出征 應受保護新冠疫苗在多數國家目前都還是稀缺資源,而運動員是否該列在優先施打的名單中呢?紐西蘭近期就這個議題提出了幾個論點,認為可以考慮將運動員列於優先施打名單。第一,運動員是為了國家榮譽出征,應該受到保護;第二,運動員黃金生涯有限,而征戰各大賽事要飛到世界各地又是不得不的選擇,因此可以考慮在大眾可接受的範圍內,提早為運動員施打疫苗。根據目前科學證據,運動員施打新冠疫苗是利大於弊,一則會獲得足夠的免疫力,而疫苗帶來的副作用多數會消退,也不會影響運動表現。運動員是否該優先打到疫苗則關乎主管機關及社會需求的考量了。(文章授權提供/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康禾復健科診所主治醫師陳渝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臀部肌群大致由以下肌肉組成: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就生理上來說,臀大肌是人體中最強壯的肌肉。以所在位置來看,你可以發現臀大肌連結你的上半身、核心肌群及下肢,中間經過骨盆、薦椎、尾椎及股骨,更別說還透過髂脛束連結著脛骨,以及透過胸腰筋膜連結著闊背肌。臀肌關乎12大動作 奔跑、跳躍都有關臀大肌是許多動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例如:奔跑、跳躍、投擲、擺盪、出拳、變換方向及扭轉身體,你絕對不會看見一位NFL美式足球選手沒有一對強壯的臀部,因為臀部肌群對於他們的整體表現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你的臀肌有幾項重大責任,都關乎你是否能夠正確地產生動作,包括: 將大腿向後移動,也就是髖關節伸展。 將軀幹向後伸展,這也是髖關節伸展。 將大腿移往側邊,也就是髖關節外展。 旋轉軀幹或腿部,也就是髖關節外旋。 將骨盆往後旋,也就是骨盆後傾。 將髖部等長穩定在上述的四個動作方向。 以離心收縮的方式,吸收來自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及骨盆前傾的衝擊。 避免膝關節外翻(膝蓋向內塌陷)。 避免過度的脊椎動作(屈曲和過度伸展)。 避免駝背的姿勢和下交叉症候群。 減少腿後肌群的鼠蹊拉傷機會、薦髂關節導致的下背痛、髂脛束症候群、髕骨股骨(膝關節)疼痛、使髖關節前側疼痛的股骨前滑症候群、有時會導致坐骨神經症狀的梨狀肌症候群,以及運動型疝氣。 減少身體任一部位可能的傷害發生,因為臀大肌透過許多不同的動力鏈連結到身體各部位。跑者、網球、籃球員 都會具備翹臀你的臀部肌群也與運動表現的許多方面相關。如果你回想一下高中和大學裡那些最快的跑者,他們大概會有很棒的臀部。網球界中最強壯的發球選手、籃球隊裡跳最高的球員、最具爆發力的舉重選手、足球隊裡最殺的踢球員,以及最優秀的角力選手,幾乎都有一樣的翹臀。(本文摘自/強曲線‧翹臀終極聖經/橡實文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從清醒夢能力當中所產生的未知可能性,我們可以如何處理呢?尤其是出自對夢境故事過程具有決定性影響的選項。早在施加電壓的實驗成功之前,就已經發展出了多樣化的方法,以將內在的意願昇華為清醒夢。練習與眼前的事件保持距離例如,像是在白天,或者更重要的是在睡前,不斷練習在思想上與出現在眼前、完全奪走注意力的事件保持距離。藉電玩遊戲的幫助,實驗者理當反射性地自其意識占據中解脫。其他的方法則較為老舊,像是透過聲音或者氣味來喚醒夢中的自我,直到這個自我能夠有意識地在夢中行動,而這些方法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回十九世紀。運動學家丹尼爾.艾拉赫(Daniel Erlacher),就是一個想知道答案的人。他發現了清醒夢,為的是不只將它運用在研究上,更為了能在體育的訓練方法本身創造利用價值,並在該領域有意義地進行使用。有意義地接觸、應用清醒夢境,這樣的論述就我們的討論範圍一定不會沒來由。體育訓練應用「清醒夢」至於這個問題:如果人總算擁有能力,可以共同決定自己在夢中的角色,那麼第一件會做什麼事呢?他的答案是:「飛行與性愛。」好一段時間以來在體育界,清醒夢境早已不再是祕密武器。在一項對各種運動的頂尖選手所進行的訪問中,八百四十名受訪者裡面,至少有四十四人聲稱他們已將清醒夢運用於訓練上。許多運動員在投身一場比賽之前,會進行一次單調訓練的運動流程,而這樣讓心靈枯燥的練習,與夢的順序卻有一點關鍵性的差異:單調的練習只會讓人看似好像在訓練,而腦部的訓練卻相反地完全具有真實性。在夢境中,夢想是真的,那幻覺是如此完美,以至於在清醒夢中做屈膝訓練,實際上真的會讓呼吸及脈搏加快;當然,上腿部及臀部並不會真的受到壓力然後鍛鍊到。(本文摘自/是鴨子還是兔子/麥田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獲得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主辦權,為我國有史以來主辦規模最大、最高的國際綜合性運動賽會。為迎接未來高規格運動賽事挑戰、提升臺北市競技運動選手實力及推動全民運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成立「臺北市運動選手健康管理中心」,培育選手的同時並推動「規律運動及正確防護並重」觀念,讓民眾以「規律運動 為健康之本」概念做到自我健康管理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達到真正「健康」。 相同的,市府在籌辦大學運動會的同時,除須積極培育台北市具潛力運動選手以爭取賽事亮眼成績外,更重要的目的希望透過辦理大型運動賽事的契機,帶動「全民運動」風潮,許多國內外相關研究指出”缺乏運動”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4大危險因子,而國人「無規律運動」比例高達72.2%,「身體不活動」早已被證實是公共衛生極大的負擔。 2007年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即大力倡導「運動即是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的觀念,「運動」在預防疾病及對身體帶來的好處不容忽視(含強化心肺.骨骼肌肉功能、降低體重體脂及憂鬱、抗老等),如有「常規的運動」更可有效降低慢性疾病與癌症的發生率(如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糖尿病、乳癌、大腸癌、失智症發生率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成立「臺北市運動選手健康管理中心」希望在2017年之前主要培育具潛力競技運動選手;含「運動風險評估」及「運動傷害處置」等服務。在市府跨局專業合作及市立聯合醫院所提供的專業健康管理與照護服務下,期能讓選手在大型比賽中獲得佳績,亦能將「運動即是良藥」的觀念落實到每個市民,推動全民規律運動、達成全民均健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