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不良

長期姿勢不良 小心椎間盤突出上身

長期姿勢不良 小心椎間盤突出上身#姿勢不良

大陸網站報導說,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姿勢不當造成椎間盤的受力不均引發病變,腰椎間盤突出幾乎成了上班族的通病,而長期在辦公桌前工作者、常彎腰者,椎間盤突出發病率高達90%以上。對此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院長楊長彬醫師表示,發病率達9成的說法有點誇張,不過長期姿勢不良的人,的確罹患椎間盤突出的機率比一般人高。楊長彬醫師解釋,腰椎間盤是脊椎骨之間的軟骨組織,當脊椎受力不平均的時候,腰椎間盤就會往後突出或破裂,壓迫到脊椎神經。輕微壓迫到脊椎神經,只會造成臀部痠痛,這時候可以透過適度的休養、復健及藥物治療而治癒。如果腰椎間盤突出及已經嚴重壓迫到神經時,病人會因此疼痛不已,甚至不良於行,必須藉由手術治療才可症狀解除。楊長彬醫師指出,當人躺著的時候對脊椎的壓力最小,站立其次,而最容易產生壓力的反而是坐姿,如果上班族必須久坐在辦公桌前,最好可以選擇一個有靠背的椅子,減輕脊椎的壓力。下班之後可以多走路、站立,或是做一些伸展操,行走或站立的時候,讓兩隻腳平均分擔體重,全身放鬆地站立或走路。伸展操則是身體往前彎、向後仰伸展10次,頸部向左右擺動5次,動作速度越慢越好。如廁起身 啪!腰椎間盤突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972年僅20卻腰痛得要命 竟是脊椎內長腫瘤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06慣性小動作舒服卻傷身 上班族別當「懶骨頭」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096

慣性小動作舒服卻傷身 上班族別當「懶骨頭」

慣性小動作舒服卻傷身 上班族別當「懶骨頭」#姿勢不良

上班族上班一天一坐就是8小時,常常會覺得身體這兒痛、那兒酸的,其實一些看似平常的習慣動作,就是引起身體痠痛的原因!高雄榮總復健科醫師宋姿穎指出,平常像是托腮幫子、癱坐在椅子上等習慣動作,除了容易造成脊椎與頸椎變形之外,也會引起頭痛與眼睛痠痛等情形。

電腦族下背痛纏身 建議加強腰部支撐

電腦族下背痛纏身 建議加強腰部支撐#姿勢不良

長時間使用電腦民眾要小心下背痛來找碴,奇美醫院神經外科 - 王哲川醫師表示,最近在診間常常發現下背痛的病人有增多的趨勢,詳細詢問病史發現很多都是電腦族。使用電腦的族群常常都是一坐下去就是一整天,起來的時間大概只有上廁所的時候,而泡網咖的人更是大宗。王哲川醫師指出,背痛可能和肌肉、韌帶、椎間盤突出及脊椎退化有關,而長時間的姿勢不良者更是屬高危險群。下背痛除了上述的姿勢不良外,診間常遇到的是粗工、農漁民等需持續搬運重物,沒有適度休息下,症狀最為嚴重,正確的搬運姿勢應要先蹲下,抱穩物品後再起身,並儘量把物品接近身體,減少不必要的背部負荷。職業病方面,要久站的百貨公司專櫃小姐、久坐的電腦族或接線生,因固定同一姿勢造成者不乏其人,王哲川醫師建議平均半小時變更一下姿勢,工作常要站立者不妨改穿平底氣墊鞋,雖外觀沒有高跟鞋漂亮,卻能有效分散腳部受重力量,久坐的上班族則可購買護腰,填補腰部和座椅間的空隙,發揮支撐作用。熱愛運動的民眾也要注意,熱身不夠就下場是運動傷害的主因,過於激烈的衝撞運動如橄欖球、跳躍頻繁的籃球及排球更要確實熱身,不要逞強傷身。王哲川醫師強調,了解並查出病因是治療的基礎,治療方法有復健、服藥、手術等多種,同時注意正確的工作姿勢,就能獲得理想的控制。若醫師評估需手術者,也不用忌諱手術,適當及適時的治療才是下背痛最好的對策。

跟下背痛說byebye 不是躺著休息就好

跟下背痛說byebye 不是躺著休息就好#姿勢不良

下背痛(Low back pain),是相當常見的症狀,美國波音飛機公司做了一項統計:下背痛達六個月以上的工人,復職率為50%,十二個月以上者僅剩25%,背痛二十四個月以上者,根本沒有人可復職,生產力的流失可見其劇。下背痛是一種症狀,就字面意義而言,你可能有感到刺痛、燃燒的感覺、鈍痛或劇痛,甚或下肢的痠、麻、無力等。原因可能來自於,長期間不恰當做很多事情後-如站、坐、工作或運動等,導致突然的痛苦。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有好好的愛惜背部,和及時尋求專業的診斷與治療。奇美醫院麻醉科 - 陳冠廷醫師說,人體的下背和其他背脊的部份是由脊椎骨、韌帶、椎間盤及肌肉組成,若有任何一項組織不健康,發生炎症現象,或是壓迫周圍的神經,就會產生疼痛。發作三個月以內稱為急性下背痛,三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下背痛。常見下背痛的原因有很多,但若有下列情況時,將會是下背痛的高危險群︰ 工作上需要抬重物、經常彎腰或者整個身體振動的工作如卡車駕駛。 姿勢不良 。 懷孕。 30歲以上。 吸煙、不運動、或體重過重。 有關節炎或者骨質疏鬆者。 對痛忍受度較低者。 經常感到壓力或憂鬱。另外,下背痛也有可能是骨盆或別處器官的問題包括︰ 膀胱感染、腎結石、子宮內膜異位、卵巢癌症、卵巢囊腫、睪丸扭轉、腹主動脈瘤等。大部分的背痛會在一周內緩解,約4~6周後痊癒。如果想好好的拯救你的背,正確快速的診斷及治療是非常重要。陳冠廷醫師表示,一般人常有一種誤解,當下背痛時,就應長時間避免活動加上休息。但是除非有症狀,甚至嚴重到大小便失禁、下肢無力、體重減輕或發燒等,否則,不建議完全的臥床休息,只須在前面1~2天減少日常活動,之後逐漸的恢復正常作息即可。陳醫師提出以下更具體的作法,供有下背痛的民眾參考:1. 前二天停止正常活動,可幫助減緩你的症狀並且降低炎症反應。 2. 前48~72個小時使用冰敷,之後熱敷。 3. 口服止痛消炎藥如Ibuprofen、Panadol等,有很大的幫助。 3. 側睡時,在兩腿之間放一個小枕頭。如果你是仰著睡,在膝下安置一個枕頭,可減少背部壓力。 4. 在2~3 周後,可逐漸恢復運動。前6周避免抬重物或扭腰的動作。 5. 從較輕的運動開始,如走路、乘固定式單車,游泳等。這些需氧運動能增加背部血流促進發炎癒合,6. 同時也強化背、腹部肌肉。7. 除非你的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同意,在恢復期間應避免下列運動︰如慢跑、足球、羽毛球、籃球、高爾夫球、芭蕾舞、舉重運動等。 8. 當出現大小便失禁時,則是非常緊急的狀況,這時候,你不只要到醫院,而且最好安靜躺臥在救護車上,避免腰椎神經壓迫的惡化。

「腰瘦」苗條!教你穴道按摩不發胖

「腰瘦」苗條!教你穴道按摩不發胖#姿勢不良

普遍而言,一般人最先發胖的部位都是從腰及腹部開始,再來才慢慢堆積在臀部、大腿、手臂、臉頰等部位。因此,保持苗條的腰圍就是捍衛窈窕身材的第一道防線。中圍發胖的原因包括飲食過度、缺乏運動、姿勢不良、生產手術等,除了手術、生產後的腰腹肥胖較難預防,其他原因形成的中圍肥胖都能透過簡單的預防方法,免受中圍發胖之苦。以下是專家建議預防中圍發胖的簡易方法,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確實實行,就能永保苗條的中圍。■ 保持苗條腰圍 4 大對策 一、節制飲食‧三餐正常飲食不過量,肚子有飽足感即停止進食。‧以腰帶的鬆緊度來控制進食份量,無論如何,吃飯時絕不鬆開腰帶,以免過量。‧用餐時務必細嚼慢嚥,用餐時間至少30分鐘以上,避免不良的進食習慣影響腸胃機能。二、姿勢正確‧站立時盡量挺胸、背打直,小腹會自然向內收。長期彎腰駝背是造成小腹凸出的關鍵因素。‧坐時也要維持端正姿勢,背部自然挺直,可在後腰處放一靠墊支撐。‧不要駝背,否則上腹的贅肉會慢慢堆積。三、保持運動‧盡可能每天運動30分鐘,至少也要達到每週3天、每次3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以柔軟操或其他伸展運動訓練局部肌肉,不妨參考前述的塑身運動。四、按摩DIY‧勤奮瘦身按摩同時也可預防肥胖,不妨每天抽出一點時間按摩。‧每天睡前花5~10分鐘,依下列步驟按摩腰腹,能預防便祕,同時維持纖細的腰身。【腰圍按摩關鍵 4 穴位】1. 以拇指按壓肚臍下方約一指寬處的「陰交穴」,約五十次。2. 再下移至肚肚臍下方約三指寬處的「關元穴」,以拇指按壓約五十次。3. 在肚臍二側約二指寬處的「天樞穴」,以食指、中指併攏輕按。4. 拇指再往上移,按壓位於胸骨下方和肚臍中心點的「肺中脘穴」。(文案部份擷取自「我要再瘦一點」一書,由原水文化出版社發行)

一站起來腳就麻 ”脊椎孔狹窄”作祟

一站起來腳就麻 ”脊椎孔狹窄”作祟#姿勢不良

60歲陳先生(化名)最近三個月一站起來雙腳就有麻木的感覺,剛開始還能勉強走一段路,可是最近幾個星期症狀加劇,走不到十公尺,就因為腳又麻又痛而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不過這些症狀只要坐下就會改善。神經學檢查結果發現陳先生雙腳的肌力正常,站立時,從腳底到腰部的位置感覺都是異常,但雙下肢的動脈搏動正常,代表血液循環方面沒有問題。所以,研判是腰椎的脊髓神經受到壓迫。於是安排腰椎的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在腰椎第三、四節的脊椎孔有明顯的狹窄,因此,只要他一站起來,狹窄的脊椎孔就會壓迫到裡面的脊髓,造成腳麻及痠痛的症狀。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周秉箴醫師表示,腳麻的原因有很多,局部神經或脊髓神經受到壓迫,血液循環不良等都會造成下肢麻木或無力。長期姿勢不良或是從事粗重工作則是脊椎孔狹窄的危險因子。脊髓神經的周圍其實有腰椎骨骼韌帶肌肉等嚴密的保護,但是隨年紀增長,椎間盤突出、骨刺形成、脊椎滑脫、韌帶肥厚等原因都會造成脊髓所在的脊椎孔狹窄,進一步壓迫神經。嚴重的話,有可能進展至下半身癱瘓。但只要及早治療,都可以恢復得不錯。周秉箴醫師提醒民眾,長期姿勢不良或是從事粗重工作都是脊椎孔狹窄的危險因子,因此,民眾應該隨時注意日常生活的站姿及坐姿,千萬不要在辛苦了大半輩子以後,正想準備好好享受退休生活,遊山玩水時,卻因「身體的苦楚及功能受限」,而破壞了美好的退休計畫及生活品質!另外,如果有肢體麻木的症狀應及早就醫,才能做正確的診斷及治療。

台灣人常見的錯誤體態

台灣人常見的錯誤體態#姿勢不良

在台灣,特別是上下班尖峰時間,許多上班族走路方式是很「多元化」的:有腹部突出、走路呈外八字形的,有肩膀一高一低、走路時左右晃動的,有彎腰駝背、突腹翹臀的,有踏步時腳底輕微抖動的......。我在搭乘電扶梯的時候,也會觀察站在我前面的人的鞋底,十個人當中,大概有八個人左右兩邊的高度相差很多,或是鞋跟被磨得很嚴重。這些問題,都是很常見的「錯誤體態」。你曾經想過你一天要走多少路嗎?脊骨神經科醫師黃如玉表示,每走一步路,你的骨盆、髖關節、膝蓋和腳踝就要承受一次身體的重量。脊椎和骨盆,除了在行走時需要支撐上半身的力量之外,不論站立或坐著,也都處於受壓的情形,而其中,又以骨盆帶(pelvic girdle)對於人的姿勢最為重要。骨盆帶是支撐人體重心的中心點,所以如果骨盆的位置傾斜,第一時間會反映在走路、站立、躺臥各種姿勢上面,而這些動作,又是我們每天都需要做的。痠痛、骨刺來自姿勢不正黃醫師陸續指出,像我們使用任何東西一樣,如果沒有好好的使用、保養,東西自然容易出問題、出狀況。當脊椎有問題的時候,初期階段還不至於產生很大的不適感,主要的改變是在重心的轉移。此時,身體會先用自己的「自癒力」(innate intelligence)嘗試解決,也就是用另一個區塊的力量,來輔助身體較為虛弱的區塊。過了一段時間後,身體會習慣這個錯誤的方式,於是那些些微的不適感(有時候甚至只是變得比較容易疲勞而已)就會慢慢的消失,但是這時候身體用力的方式和施力的肌肉群組已經有所偏差,所以會影響到站立姿勢、走路姿勢和脊椎的位置,體態和姿勢自然就會變得奇怪。再過一段時間,身體才會出現比較嚴重的「警訊」,例如較頻繁的痠痛、頭痛等,通常我們還是會忽略這些訊息,以為跟先前的情形一樣,不舒服的感覺會慢慢消失。等到時間拖久了,疼痛的感覺越來越嚴重,我們才終於開始正視脊椎的問題。但是因為長期受力的不完整,脊椎的弧度、關節和骨骼早就已經變形,所謂的退化、老化、骨刺等,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生理痛和骨盆位置息息相關黃如玉表示,對女生而言,生理痛可以說是揮之不去的惡夢。關於生理痛的發生原因有許多說法,包括心理層面的壓力過大、負面情緒;或是生理層面的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如以中醫的理論,就是人的身體太寒等等。從脊骨神經的角度來看,我們發現骨盆不正的女生特別容易有生理痛的困擾。因為骨盆保護著子宮,如果骨盆傾斜,就會間接影響到神經的傳達;神經傳達的訊息不正確,自然會有不正常的收縮。事實上,像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但很少人會去聯想到,生理痛的發生會和體態不正有關。其實,任何疼痛都是來自身體的直接訊息,即使是很普遍常見的疼痛,我們也不應該將之視為「正常」,而習慣性的忽略它。(資料內容部份擷取自「體態,決定你的健康」一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