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鐵

長期輸血忘排鐵 恐變「鋼鐵人」

長期輸血忘排鐵 恐變「鋼鐵人」#排鐵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輸血是很常見的治療方式,小至手術急診,大至慢性疾病治療,輸血是許多人一生中曾經歷過的醫療處置,但輸血後可能出現短、長期不良反應,如何正確認識輸血不良反應,以及長期輸血患者可能造成身體鐵質沉積,是民眾必需了解的重要課題。輸血不良的反應症狀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暨臺大醫院小兒部血液腫瘤科盧孟佑醫師提醒,短期輸血不良反應症狀包括搔癢皮疹、發燒、發冷、頭痛、心跳加速、呼吸不順暢等,若輸血後24小時內出現類似症狀,應盡速就醫,由醫護人員進行處理;而長期輸血者則不可忽略鐵沉積所導致的「鋼鐵人」危機。輸血20袋鐵質恐超標!醫籲定期檢測鐵蛋白指數鐵是身體中重要元素,若攝取不足可能出現貧血等症狀,但鐵質若在體內累積過多,會造成心臟、肝臟、脾臟、內分泌系統等器官傷害,而重度海洋性貧血、骨髓造血功能不良症候群以及再生不良性貧血等患者,都因需要長期輸血,因此有可能產生鐵質沉積。鐵質沉積的症狀觀察盧孟佑醫師說明症狀包括心律不整、皮膚色素沉著、關節疼痛等,亦可能引起各種併發症,如心臟衰竭、肝硬化、糖尿病、皮膚沉著症、不孕症、骨質疏鬆等,嚴重甚至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大幅增加感染及癌症發生率。長期輸血患者,應每3個月檢查血清鐵蛋白濃度臺北榮總輸血醫學科主任劉峻宇醫師表示,正常人的血清鐵蛋白濃度為250~300 ng/mL,若超過300 ng/mL以上就算過量,超過1,000ng/mL則是需要就醫接受治療;而一袋紅血球濃厚液約含有200mg的鐵,故患者輸入超過20袋血,就有很大風險出現鐵質沉積,且血清鐵蛋白濃度越高。故長期輸血患者,應每3個月檢查血清鐵蛋白濃度,並及早與醫師討論排鐵治療的必要性,才能降低鐵質沉積所帶來的風險,別讓輸血同時成為「救命」與「要命」的雙面刃。鐵質沉積的排鐵方法市面上有針劑及口服兩類型的排鐵藥物,可供臨床醫師依患者狀況使用。其中以口服類型相對簡單方便,目前有一天服用一次或一天服用三次的口服藥物可供選擇,有效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為提升民眾輸血安全意識和注意長期輸血造成鐵質沉積之重要性,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與臺北榮民總醫院發揮創意,聯手打造生動活潑的新生代輸血超級英雄《易鐵俠》,讓民眾重視鐵質沉積議題。

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隱藏版鋼鐵人鐵質代謝異常需定期排鐵

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隱藏版鋼鐵人鐵質代謝異常需定期排鐵#排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以為,貧血就是要補鐵,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貧血患者,都需要依賴補充鐵質來改善症狀,如果是屬於中重度海洋性貧血的患者,反而要避免攝取高含鐵量的食物,並需視狀況定期排鐵,以降低鐵質沉積體內對心、肝、胰臟等器官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這群人被稱為隱藏版鋼鐵人。中度海洋性貧血的患者,容易被誤診為缺鐵性貧血而過度補鐵,除了上述說明,導致鐵質沉積體內造成器官傷害之外,還會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千萬不可不謹慎。中度海洋性貧血、缺鐵性貧血 易被混淆海洋性貧血是一種基因突變所造成的遺傳性疾病,依照貧血的嚴重程度區分為輕、中與重度,輕度患者幾乎沒有症狀,而重度患者通常在出生後即發病,需立即接受醫療照顧,唯有中度患者(又稱為非輸血依賴型海洋性貧血病Non-Transfusion Dependent Thalassemia, NTDT)因為症狀與缺鐵性貧血相類似,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蘇勇誠醫師指出,由於中度海洋性貧血的症狀與缺鐵性貧血都屬於小球性貧血,患者的紅血球比正常人要來的小,兩者症狀類似,都有容易頭暈、疲憊等現象,蘇醫師補充說明:「特別是年輕女性通常被誤認為缺鐵性貧血,誤以為只要補充鐵質食物,就能得到改善,殊不知越補越糟糕,等到進一步驗血後,才發現原來是海洋性貧血在作祟。」中度海洋性貧血光以症狀觀察,的確很難與缺鐵性貧血區分,例如做激烈運動,或爬樓梯太急容易喘。不過蘇勇誠醫師表示,要判斷是否為中度海洋性貧血,可以從幾個臨床特徵來觀察,包括最常見的黃疸、貧血、頭痛、胸悶及疲倦感等。他解釋,從外表上也可分辨部分中度海洋性貧血的特徵,包括因骨髓過度活化而造成頭骨變厚、脾臟腫大等,如果發現有上述症狀,同時倂有脾臟有被撐大的痛感,又伴隨食欲不好、運動會喘等,就要特別留意可能是中度海洋性貧血。中度海洋性貧血 要排鐵而非補鐵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本身因為體內鐵質代謝異常,容易產生鐵質沉積,蘇勇誠醫師提醒:「影響最大的就是心臟,容易造成纖維化;其次還會造成肝臟的代謝異常;若沉積在內分泌系統,則會紊亂胰臟功能而導致糖尿病;甚至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臨床上,醫師會以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 SF)的數值判定患者是否需要進行排鐵治療,如果因為反覆輸血或錯誤補鐵,造成鐵質過度負擔時(SF超過800ng/ml),就必須給予排鐵治療。過去會給予注射方式的排鐵劑,每周施打五天,患者必須忍受疼痛,且可能增加感染機會,「自從副作用較少的口服排鐵劑問世後,讓患者以更方便的方式服用,提高了病人接受治療的意願,降低鐵質沉積風險。」蘇勇誠醫師建議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務必每三個月回診一次,追蹤血清鐵蛋白濃度的濃度,若發現超過800ng/ml,就要儘快接受排鐵治療,以免因鐵質過量出現併發症而抱憾終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