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

東方人的養生秘方:黃豆

東方人的養生秘方:黃豆#蛋白質

黃豆,中國人稱它為「大豆」。據傳說,五千年前神農氏命名了五種神聖穀類,黃豆即是其中之一,到了公元前300年,黃豆、小米成為中國北方主要的農作物。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近年來,營養界開始注意到黃豆,陸續研究並發表許多其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報告,也使人們對黃豆不夠美味的印象,逐漸的改變。黃豆食品不僅受到素食者的青睞,也為注意健康的消費者開始喜愛。一、黃豆的營養黃豆的蛋白質足以提供人體需求。整粒的黃豆,組織較硬,不易消化,且黃豆中含有阻礙胃的消化酵素-胰蛋白酶(Trypsin)的物質,會影響消化率,但可經由加熱或將黃豆搗碎(豆腐、豆皮),或以菌類分解其成份(納豆、臭豆腐)等的方式,提高消化、吸收率至85-95%。臺安醫院營養師劉啟琴表示,黃豆蛋白質,含有大部份人體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儘管缺乏其中一種甲硫胺酸,但確符合人體的需求。一些實驗的結果,發現黃豆的「蛋白質效率」,即其蛋白質的消化程度與氨基酸的型態,與牛奶、肉類相近。同時,如果每天或每餐與穀類、核果、種子等食物搭配一起吃,可達到「互補作用」,而提昇蛋白質的質與量的效果。專家指出,一般人以體重每公斤攝取0.8公克的蛋白質,便足夠身體的需要。因此,想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是極其容易的。除非特殊的情況(如:發育中的孩童、孕婦等) ,否則沒有必要採取高蛋白質的飲食,再說蛋白質過量反而不利健康。此外,黃豆可減低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及總熱量。由於動物性食物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及少量不飽和脂肪酸,而大部份植物性食物,卻相反。以黃豆為例,約50%的脂肪為亞麻油酸,屬於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所需的營養成份,而不像飽和脂肪酸會使體内的膽固醇提高,因此,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此外,令人感興趣的,是它所含的亞麻油酸中,Omega-3脂肪酸佔了約8%。Omega-3脂肪酸主要出現在魚類,可減低心臟病的罹患,及有助嬰兒腦部的發展,雖然黃豆油所含脂肪酸與魚油的脂肪酸不是相同,但進入人體後,黃豆脂肪將可轉換成魚油脂肪類,但經烘烤、加工食品過程中,通常75% Omega-3脂肪酸會流失。另外黃豆油經過氫化後會轉變成Trans脂肪酸,及增加飽和脂肪酸的形成,反而對人體健康不利。黃豆,除含豐富的蛋白質及油脂外,還含有其它的營養素,如鈣、鐵、鋅、維生素B群及大量的膳食纖維,在人體内都參與調節生理的功能。二、可減輕或預防疾病黃豆食物中已經確認含有15種植物性化合物的異黃酮素,它們有植物雌性激素、抗氧化劑及蛋白質抑制劑的功能,其中的吉尼斯旦(Genestein)及代得仁(daidzein)受到科學家的特別重視。這些異黃酮素,不僅可防癌,同時也有降低血中膽固醇、骨質疏鬆的危險性及減輕一些婦女更年期的症狀。◆ 癌症營養師劉啟琴指出,異黃酮素是一種植物雌性激素,其化學結構與動物雌性激素類似,可阻擾乳房細胞接受過多動物雌性激素的機會,避免細胞突變而發生乳癌。其他異黃酮素亦有可能增長經期及遲緩閉經期,而減少乳癌的危險性。此外,一些實驗亦顯示,當正常細胞一旦發生突變,細胞的繁殖會增快,必須生成新的血管來供應氧氣及養份支持它的生長,而吉尼斯旦,可阻止新血管的生成,斷絕供給突變細胞的養份。因此,可達到預防乳癌、結腸癌、肺癌、攝護腺癌、皮膚癌、及血癌等作用。◆ 心臟疾病最近新的臨床研究亦顯示,黃豆中的異黃酮素可抑制體內膽固醇的合成。而黃豆中其它的物質,如:植物固醇及皂素亦能阻止飲食中膽固醇的吸收,而增加排出體外。因此,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骨質疏鬆不同文化、不同的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決定人們是否會罹患骨鬆症。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由於鈣質的攝取不足、老化及女性荷爾蒙的缺乏,罹患骨鬆症的機率顯著增加。除了牛奶、奶製品、小魚乾等含豐富的鈣質外,其它許多植物來源的食物,亦含有豐富的鈣質,如:深綠色蔬菜、豆類、豆腐、芝麻、髮菜等。如果我們有均衡的飲食,每天攝取的鈣質,要達到建議攝取量(800-1000毫克),不是很困難。為避免骨鬆症的發生,攝取適量的鈣質是需要的,同時還需要仰賴維生素D的補充,幫助鈣質的吸收,及適當的運動,來加強骨質。另外,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攝取高蛋白、高磷食物、及飲用咖啡、酒或抽煙等,均會影響鈣質的吸收與流失。根據一些骨鬆症的研究,顯示骨鬆症發生比率最高的國家,如:美國、瑞典、芬蘭、英國等都是消費奶類、動物性肉類最多的國家。以肉類為主的飲食,會導致尿液中鈣質量大幅增加,對骨骼產生不良的影響。而素食者,即使純素食,骨質疏鬆症的罹患率卻較低。有一種說法,可能是動物性蛋白質,含有硫的氨基酸較多,代謝後形成硫酸鹽易與鈣結合,進而將鈣隨尿液排出體外,而黃豆蛋白質含有硫的氨基酸少,較能保留鈣質在體內。其它研究亦發現,多吃黃豆的婦女,其腰椎骨的礦物質及骨質密度皆有明顯的增加,可能與吉尼斯旦可抑制硬骨細胞的活性有關。◆ 更年期症後群最近臨床實驗指出,異黃酮素可減輕婦女更年期的症後群,如:熱潮紅、盜汗,及心悸等。熱潮紅,其發生在世界各地的頻率相差很多,在歐洲,停經期婦女的發生率高達70-80%,在中國大陸只有18%,而新加坡為14%,其中最大的差別可能是東方人的飲食中多攝取黃豆蛋白及植物雌性激素(異黃酮素)。其它研究亦發現,日本婦女在尿中所排泄的雌性激素比歐美多一百到一千倍。因此證實,異黃素是可紓解更年期的多種症狀。

餐前吃麵包 當心越減越肥

餐前吃麵包 當心越減越肥#蛋白質

減重的第一個方法,而且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少吃。而要少吃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出一個控制食慾的方法。一個起步的好方法就是,吃蛋白質。在飲食中吃些高蛋白質的食物,可以讓細胞減少食慾。根據《細胞新陳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上的一篇報導指出,法國國家衛生與醫學研究院和里昂大學所做的一項動物研究發現新的證據,可以解釋高蛋白的飲食如何降低食慾。這項研究發現,飢餓感與飲食中的多量元素有巧妙的關連。(多量元素就是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以產生荷爾蒙反應,並且供應身體正常運作的素材,以及修復受損的細胞。)這項研究的撰稿人米修克斯博士(Gilles Mithieux)說:「眾所周知,食用蛋白質會降低動物和人類的飢餓感和食物吸收。」然而,蛋白質究竟如何影響食慾仍然不清楚。早期的研究指出,食用蛋白質對於引起飢餓感的荷爾蒙的影響效果不大。這項新研究的發現非常驚人:高蛋白質的飲食會刺激小腸產生葡萄糖。當肝臟感受到葡萄糖增加,並告知大腦,就會使得動物少吃一些。不要弄得太複雜,這項研究的結論就是:不但蛋白質可以減少食慾,腸子吸收了葡萄糖也會引起腦部控制食慾的反應,因此就可以減少食量。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建議,每次用餐和吃點心的時候,先吃蛋白質。然而,蛋白質並不是唯一能夠控制食慾的多量元素。例如,魚(含有蛋白質)和新鮮蔬果(低糖碳水化合物)也會讓你有飽足感,以免吃得過多。這和我們經常食用的高糖碳水化合物正好相反。事實上,這些食物會造成吃過量的惡性循環——你吃得愈多,愈想吃。只要在餐廳裡面坐下來,就可以看到在晚餐之前擺上麵包籃,這就是明顯的例子——只要吃上一小片麵包,就立刻刺激食慾,而且鼓勵你吃過量。下次你外出用餐的時候,不妨略過正餐前的麵包,改吃燻鮭魚或是蕃茄醬蝦。(文案部份擷取自凱特文化「無齡美肌細胞回春力」一書)

衛生局提醒:選購皮蛋應注意蛋殼完整

衛生局提醒:選購皮蛋應注意蛋殼完整#蛋白質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使消費者能吃到安全又衛生的皮蛋,特別前往本市超市、傳統市場、蛋行等地點抽驗各類皮蛋,總計抽驗40件,檢驗鉛及銅含量,檢驗結果未檢出,均符合規定。 皮蛋為我國傳統的蛋類加工品,具有特殊的風味。傳統皮蛋的製作方式是以鹼性浸漬液浸泡鴨蛋,使蛋白質凝固而成,而為了避免皮蛋成品再液化,有些業者會在浸漬液中添加鉛、銅等重金屬,提高皮蛋的安定性。但若在製作過程中使用過量的鉛或銅,會造成皮蛋重金屬殘留,而影響消費者的健康,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公告之「蛋類衛生標準」規定:皮蛋鉛含量為0.3ppm以下、銅含量為5ppm以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消費者選購皮蛋時應注意蛋殼外觀必須完整無破損,蛋白呈凝固半透明膠體,表面平滑有光澤呈茶褐色或黑褐色,質地柔韌富彈性;蛋黃外表光滑呈深綠色或綠色,向內依次為黃綠色或粉綠色及墨綠色層層相間之周壁,中心為糊狀或固狀,呈墨綠色或灰綠色,蛋白略呈鹼味,蛋黃略有氨氣味或薄荷香味,無刺鼻之異味,鹼淡適中、無辣味,熟成凝固良好的皮蛋具有彈性,入口柔嫩、無粗硬感;衛生局建議消費者選購標示清楚之產品,即每一零售盒上均有完整標示如品名、重量、廠商名稱、電話號碼、住址、有效日期等。 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7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購買包裝食品前 先檢查”營養標示”

購買包裝食品前 先檢查”營養標示”#蛋白質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7年7月及8月份分別至轄內各大超商、各大賣場(含百貨公司)、雜貨店及觀光飯店進行市售包裝「冷藏」食品及「禮盒」標示稽查專案,分別檢查「冷藏」食品共計817種品項及「禮盒」產品共計302種品項,共查獲「冷藏」食品有2種產品標示不符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產品來源均屬外縣市業者,已移請所轄衛生局依權責辦理,而「禮盒」標示查核均符合規定。    市面上的包裝食品琳瑯滿目,如何吃得均衡、營養又方便,衛生局建議除了認清標示外,大家一起來認識「營養標示」,只要在選購包裝食品時多花點時間,認清「營養標示」,瞭解食品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作為選購的參考,就可減少營養素不均衡及慢性疾病發生的風險。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購買完整標示及營養標示的包裝食品,可藉由「營養標示」的呈現,了解買的東西含有什麼?吃了什麼?輕鬆的做好健康自主管理,衛生、安全又健康。「營養標示」項目包含有熱量(卡路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是食物中熱量來源,用公克標示。每公克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有4大卡的熱量,每公克的脂肪則有9大卡的熱量。要了解食物含有多少卡路里,可以先瞭解食物的含量(也就是重量),例如每份的重量是100公克,熱量為250大卡,就代表這東西每吃進100公克就有250大卡的熱量。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轉7110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解密謠言》吃麵包的健康大誤解

《解密謠言》吃麵包的健康大誤解#蛋白質

Q.吃麵包會胃腸不舒服嗎?A:這是因為製作麵包時,添加過多的改良劑。改良劑又叫做益麵劑,可以縮短發酵時間,讓麵包店的效率提高。沒有充分發酵的麵包,吃了容易脹氣,胃腸會感到不舒服。除了改良劑之外,製作發酵類的麵粉製品還會加入乳化劑、膨鬆劑和香料,這些添加劑過量的話,也有可能引起不適。經過發酵的食物,例如麵包和饅頭比較容易引起脹氣不舒服,同樣是麵粉製成的麵條不經過發酵,就比較少聽人抱怨吃過後會脹氣,主要原因都是因為添加劑導致發酵過程不完全所致。Q.吃麵包會引起過敏嗎?A:確實有些人會對麵包中的蛋白質過敏,也有人說是對麵麩過敏,因為麵麩就是一種蛋白質。製作麵包過程中放入的改良劑、乳化劑、膨鬆劑和人工香料,當然也是造成過敏的原因之一。除了部分對麵麩過敏的人之外,大部分吃了麵包會容易咳嗽,感覺喉嚨痰很多,是因為麵包裡添加了不好的油脂引起的。白油、酥油、氫化過的植物油等,都會引起痰多有黏液的感覺。Q.吃麵包會長痘痘嗎?A: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曾經發表研究結論說:「吃太多精製麵包,可能讓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長痘痘!」研究報告中說,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會引起體內一連串的反應,造成青春痘增生。 高糖、高油的精緻麵包是由磨碾得很細的麵粉製成,精製的澱粉雖然很容易消化,卻擾亂了榖類的蛋白質結構。澱粉類成分水解得愈細,進入體內變成小分子的單醣類就愈好吸收,血糖自然會升高,促使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男性荷爾蒙等,結果就會是滿臉痘花。 這個理論雖然沒有受到科學界全面的呼應,但是高度精緻的麵食,對身體的反面影響,卻是大家的共識。麵包是西方人的主食,然而高度精緻的麵包,卻是近幾十年才出現的產品,可見長痘痘的原兇並不是麵包,而是在製作麵包過程中的過度細緻和添加物在作祟。(本文文案擷取自「只買好東西」一書,由新自然主義出版)

『健腦大作戰』孕期均衡飲食 有助幼兒腦部發展

『健腦大作戰』孕期均衡飲食 有助幼兒腦部發展#蛋白質

人體大腦發展的非常早,懷孕約2個月左右,胎兒的腦部細胞便開始發育,從出生後到2歲,是腦部細胞發育的高峰期,此後一直到6、7歲,則為神經細胞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因此『健腦大作戰』必須從懷孕期就開始。為了開發孩子的腦力,許多父母會買昂貴的健腦補品給小孩吃。奇美醫院營養科王柏勝營養師表示,其實站在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只要孩子不偏食,均衡的攝取六大營養素,適當的補充腦細胞建構成份,就可獲得足量的健腦營養成分。生理作用中每種營養素都是強化智力的重要關鍵,並無孰輕孰重。了解這些健腦食物,善加利用,才能有效提升腦力。王柏勝營養師指出,腦部細胞構成所需的營養素有以下:一、醣類:為人體必須且最重要的營養之ㄧ,其中葡萄糖更是腦部主要的熱量來源。沒有吸收足夠的醣類,會使精神欠佳,而且不能集中。食物中主食類是醣類最大的來源。為了讓醣類充分被利用,足量的維生素B群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增加醣類攝取時,同時需要增加維生素B群的攝取量。二、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構成的原料,是製造細胞和神經傳遞物質的重要元素之一,能幫助腦部發展,食物如新肉類、雞蛋、豆腐、奶類等均屬優質蛋白質來源。人體細胞的製造過程繁複,所需的營養素種類更是多元,缺一不可。除攝取足夠蛋白質外,也必須攝取其他的維生素跟礦物質來協助蛋白質的利用。三、脂肪:包括磷脂質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及DHA,前者是製造細胞膜及神經髓鞘的主要元素,有助增強記憶力和集中力,黃豆及其製品如豆腐及豆漿、植物油及果仁等均蘊含豐富磷脂質;後者是大腦神經細胞的重要成份,也是腦部發育不可或缺的營養。EPA有促進細胞養分運送的功能;DHA是構成細胞和細胞表層膜層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大腦皮質的功能上,與記憶力的維持方面,以至於幼兒成長過程中腦部發展,DHA都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大腦對DHA的需要從懷孕期便開始,整個懷孕過程中,母體中的DHA濃度是胎兒成長的關鍵,它影響胎兒頭部大小的發展,腦幹細胞的形成,眼部組織及心臟結構等等。醫學研究指出,由於懷孕的第3期(即最後3個月),以及在授乳期間的DHA補充,能直接加強胎兒及嬰兒的整體健康;故此,今日的嬰兒奶粉也加上了DHA作為其中的部分成份。自母體出生後,人必須依靠食物中的DHA來配合身體的需要,而肉類及蔬菜的DHA含量幾乎近於零,故此透過食用魚類生物而得到DHA,在魚類中又以深海魚的眼窩脂肪中含DHA量最豐富。如果以魚的品種來說,魚表面比較光或發亮的魚含較多DHA,包括秋刀魚、沙丁魚、鮪魚、鱈魚等等。四、維生素1. 維生素B群:能促進醣類分解提供熱量,協助蛋白質代謝,是維持腦細胞正常功能的必要物質。乾果類(如核桃仁、腰果、松子、榛子等)、種子果實類(芝麻、花生仁、南瓜子、西瓜子、杏仁、葵花子)、水草類(如紫菜、海菜等)、金針菇、香菇及其他黃綠色蔬菜;酵母製品、肝臟等都富含維生素B群。2. 維生素E:脂溶性抗氧化維生素,可降低體內氧化壓力,減輕疲勞。因此增加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及DHA的攝取,維生素E的補充就更顯得重要囉!食物當中維生素E含量較豐的有小麥胚芽油、紅花油、米糠油等植物油;五穀雜糧、番薯、黃豆、花生、芝麻、萵苣、菠菜、豌豆、青豆、荷蘭芹等蔬菜;瘦肉、蛋、肝臟。五、礦物質1. 鈣:補充鈣質可抑制腦細胞異常放電、穩定情緒促進良好的睡眠、減輕身體疲勞、增強抵抗力。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為金針菜、荷蘭芹、芥菜及其他葉菜類蔬菜;海帶、紫菜等海藻類;小魚乾、泥鰍及其他連骨小魚;牛奶及其製品(如乳酪、優格等);大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漿、腐竹、腐皮。2. 鋅:微量元素鋅可促進兒童發育及提高智力。鋅的來源可由攝取牡蠣及其他海產品(海菜、海帶、紫菜、蝦皮等);牛奶、瘦肉、玉米、芋頭、白蘿蔔及茄子等蔬菜。3. 碘:為甲狀腺素的主要成分,可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及提高腦力,預防甲狀腺腫、生長遲緩、智力低下等症。海菜、海帶、紫菜、蝦皮、海魚、魚鬆等海產品。台灣地區食鹽當中以添加碘,適當的攝取鹽份,也是很重要的喔!4. 磷:參與神經纖維傳導、能量生成及貯存,是大腦活動的必需物質。魚、肉、全榖類、牛奶、花生、杏仁、葵花子、豌豆、酵母粉等都含有大量的磷。六、其它在中醫醫學上,智力與情緒二大思維體系,分別歸屬於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所掌管,要開發幼兒的腦力,培養穩定樂觀的情緒,可從小根據體質適當食用健腦食物及藥膳。王柏勝營養師建議,可利用溫補中藥入菜,如:山藥、枸杞、百合、黃耆、人蔘等,也是不錯的方法。大腦的發育,需要許多種的營養成分協同作用才能完成。幼兒能完整補充各種飲食,應『從食物當中均衡攝取為主,健康食品補充為輔』的營養策略。而健康食品的選擇請認明有國家健康食品標章的產品, 除效果好外也會比較安全,讓小朋友頭好身體也能壯壯喔!

貫穿過去與未來的健康好滋味

貫穿過去與未來的健康好滋味#蛋白質

「毒奶風波」帶來全球恐慌,一夕之間,消費者驚覺遭波及的食品項目竟如此之廣;主食、零食、飲品……竟沒什麼食物可以安心吃下肚。我們享受文明進化帶來的便利生活,以往卻很少想到該付出什麼代價。早在大家警覺到溫室效應危機之前,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的現代人飲食型態所帶來的肥胖問題與各種文明病,便已敲醒了第一記警鐘。而當人們想藉活得自然、吃得健康來當成「樂活」的出發點時,這才發現:在世界每一個角落,人類都早已製造出「不健康」的環境。僅就乳品而言,無論是近來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或像1986年車諾比核變事件後的輻射牛奶,或是各類來自於環境的含氯污染物(如農藥、多氯聯苯、戴奧辛)的威脅,都不是戒慎恐懼的消費者端詳食品標示就能完全免除。過去傳統時代,在選購食品時,幾乎不用擔心不良添加物的問題,但曾幾何時,人們活得連吃得安心的基本保障也沒有?啜飲著香濃豆奶是許多民眾兒時的記憶,那股溢滿胸腹的暖流,貫穿了今日與過往,甚至還流向未來。豆奶以含有35%植物性蛋白質的黃豆為原料,本就有「綠色牛奶」的美稱,更富含早經實證具人體保健作用的異黃酮、卵磷脂等特殊成份。黃豆與豆奶的發源地都在中國,此後傳向朝鮮半島與日本。美國從1920年代開始推廣黃豆與黃豆製食品;1999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正式肯定黃豆植物性蛋白在降低心血管疾病機率上的益處。時至今日,豆奶等黃豆製食品,在心血管疾病、癌症、更年期症狀,甚至肥胖與體重過重等疾病上能起的防治作用,皆廣受全球研究且肯定。平日喜歡喝飲料的民眾不妨可以考慮用營養健康的豆奶作為諸多選擇之一。

告別毒奶恐慌 包裝豆漿喝出營養健康

告別毒奶恐慌 包裝豆漿喝出營養健康#蛋白質

延燒全球的「毒奶事件」雖帶來恐慌與不安,但也未嘗不是國人重新檢視飲食習慣的契機。就拿我們生活周遭隨處可見,營養豐富、健康養生的豆漿來說,或許是消費者不能忽視的最佳選擇。明治維新時代,瘋狂吸收西洋文明的日本人才開始喝牛奶。而在物資缺乏的年代裡,台灣人甚至曾將奶粉視為珍貴的補品。美國對以長壽著稱的扶桑民族的飲食內容進行研究,認為日本人平均每日攝取70公克黃豆或黃豆製品,是心血管疾病,或大腸癌、攝護腺癌、乳癌等癌症罹患率遠低於美國人的主因。因此1986年美國飲食營養協會即建議以黃豆製品取代學校營養午餐中的肉類;1999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證明黃豆中富含的植物性蛋白質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到了2002年,已有75%的美國人在調查時表示明瞭這「神奇豆」(miracle bean)對身體的益處。科學依據是什麼呢?自1960年代開始,醫藥與營養學家開始認真分析黃豆的營養價值與養生功效;結果發現:黃豆中含35%的植物性蛋白質,幾乎是牛肉的兩倍,同時涵蓋所有動物性蛋白質所能提供的人體必需胺基酸。如果與牛奶比較,以黃豆製成的豆漿中,維生素B1,以及鉀、鐵等礦物質含量明顯高於牛奶。此外,豆漿總脂肪含量中有三分之二為植物性不飽和脂肪酸,不但不含膽固醇,更具有降低血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對乳糖不耐症基因缺陷者來說,牛奶喝再多有可能都等於白喝,而豆漿含的是寡糖,可被人體吸收。尤其婦女、兒童或缺鐵性貧血患者,更可藉由豆漿中鐵質而受益。至於想對抗肥胖或體重過重問題的人,也可以善用豆漿的特質。實驗證明:使用黃豆搭配低熱量飲食八週後,確有減少2.2%體重的效果;富含膳食纖維成份,可促腸胃蠕動並增加飽足感的豆漿,更廣為專科醫師與營養學家所推薦。而對於黃豆中富含的植物性蛋白質、異黃酮素等成份,對更年期或懷孕婦女的益處,也得到證實。豆漿是國人最習見的黃豆製食品,不但可當飲品,甚至可當主食。很多人曾因隨處可見、唾手可得而忽視它;或許毒奶風暴可讓我們重新認識,並重視豆漿這老祖先恩賜的真正價值。但一般坊間豆漿,由於消費者無法掌控品質、添加物或製作流程,因此,建議消費者也可就近在便利商店選擇標示健康食品認證,或標榜低糖、無糖的包裝豆漿,對健康更有保障。此外,標榜「高纖」的豆漿產品,除含有植物性蛋白質外,還添加了膳食纖維成份,可促進腸胃蠕動並增加飽足感;更不必擔心攝取過量糖份的問題。想施行可兼顧減重與健康的豆漿減肥法的朋友,不妨一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