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腳

小六就骨鬆 醫:每天2份奶才夠

小六就骨鬆 醫:每天2份奶才夠#長短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小六孩童因青少年原因不明型脊柱側彎(AIS),外觀出現明顯高低肩,家長以為是姿勢不良造成,糾正坐姿與站姿仍無法改善。經檢查後得知該名孩童骨密度偏低,骨質流失、骨骼支撐力相對差,無法負荷身體重量,而導致脊椎側彎更不易矯治,引發高低肩。學齡孩童鈣質的攝取量不足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家長可讓孩童每日飲用2份鮮乳,攝取足夠鈣質維持骨骼正常發育。鈣質攝取不足造成脊椎側彎、駝背、OX型腿根據台灣家庭醫學會資料顯示,脊椎側彎的盛行率約3-5%,國民健康署2014調查也顯示,台灣7至12歲學齡孩童近100%鈣質攝取不足,振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朱唯廉表示,脊椎側彎也有可能進一步引發高低肩、骨盆傾斜或長短腳等情況,影響孩童外觀與健康發育。多數家長習慣將這些現象歸咎為姿勢不良,卻忽略鈣質對於骨骼支撐力的影響性。振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朱唯廉提醒,孩童在成長過程中,鈣質則是骨骼礦化過程中關鍵營養素,若缺少鈣質將影響骨質密度與骨骼支撐力。若隨著孩童增高、增重,在骨骼支撐力不足情況下,不僅高低肩、長短腳,也可能會引發駝背、OX型腿等現象。營養均衡、睡足8小時、多運動、要日曬朱唯廉醫師表示,上述孩童的每日飲食不僅沒有攝取足夠鈣質的習慣也很少運動。除了透過攝取足夠鈣質、蛋白質、飲食均衡之外,孩童也應每天睡足8小時、多做彈性運動如打籃球、跳繩、每天日曬10~20分幫助改善,讓孩童骨骼正常發育。營養師:應每天2份鮮乳 補充鈣質台北市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強調,鮮乳是孩童成長不可獲缺的飲品,同時也是人體鈣吸收最好的飲品,國健署建議每日應攝取1.5~2份奶。根據最新調查顯示,學童每日僅攝取0.7份,不達每日建議量。程涵宇營養師表示,家長應把握高中前的成長發育階段,讓學童每天攝取2份鮮乳,才能打好基礎,避免兒童骨鬆影響發育。

長短腳少女 每10萬人有4.9個

長短腳少女 每10萬人有4.9個#長短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兒童竟然也會得關節炎!剛升大一的女同學姵瑩,國小3年級開始出現髖關節發炎疼痛,睡覺不敢翻身、洗澡無法自行脫衣、甚至上廁所都需要媽媽幫忙攙扶,因為習慣性脫臼與長短腳等問題,姵瑩無法爬到3樓就寢,只能睡在1樓客廳,因為身體病痛時常無法參與體育課,又因受傷的部位不明顯,常被同學們誤會她愛偷懶、無病呻吟。好發部位膝關節占59.5%、腳踝42.1%姵瑩自發病開始,尋求中醫整骨,病情卻反反復復,後來接受醫院精密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罹患「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疾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表示,據統計,每10萬人中約有4.9~15.7人,每年約新增123名病患,男女比7:5,好發部位膝關節占59.5%、腳踝42.1%、手腕34.4%、手指關節27.7%。延誤治療 可能導致骨頭發炎、萎縮葉國偉理事長提醒,16歲以下孩童出現關節發炎,伴隨紅、腫、熱、痛,難以活動達6周以上,父母應懷疑為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只要掌握黃金治療期,仍有機會恢復到發病前的靈活度,若不幸延誤治療,可能導致骨頭發炎、萎縮,長短腳,影響行動,若忽略兒童關節炎,還有可能對視力造成影響。放寬藥物在家施打年齡 13歲降至2歲針對治療方法,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與疾病修飾藥物,若控制不佳,則可用生物製劑治療,自本月1日起,健保署更放寬其中一款藥物在家施打年齡,從13歲降至2歲以上,讓更多患者可以更早重拾正常、快樂的童年。控制關節炎 看對科別、積極治療葉國偉理事長表示,父母應適時觀察孩子活動狀況、關節腫脹情形,並陪伴孩子積極面對疾病,若懷疑有兒童關節炎症狀,應至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進行診斷,控制關節發炎情形,及早治療才能預防更深層的破壞,看對科別、積極治療,才是對抗疾病的不二法門。

長短腳 原是脊椎側彎惹禍

長短腳 原是脊椎側彎惹禍#長短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50餘歲的家庭主婦,幾年前發生嚴重車禍導致骨盆碎裂變形,右骨盆發生不良性癒合,造成髖關節呈現半脫位的狀態,造成明顯的雙下肢不等長(長短腳),傾斜的骨盆導致嚴重的關節軟骨磨損,甚至原本健康的脊椎因骨盆歪斜發生了退化性脊椎炎,使得原本單純骨折的問題越趨複雜。當時到醫院X光檢查,雙下肢差異超過4公分,經電腦斷層攝影合併3D影像重組發現原本的髖臼,因骨折變形造成嚴重的骨質缺損,經術前評量,醫師將原本切下之股骨頭,移植至髖臼缺損處,打造一個新的髖臼,再將其打磨以利人工髖臼杯植入,這次手術,不僅重建了髖關節也恢復原本右側下肢之長度。關節耗損 超過身體零件保用期因為全民健保的普及和醫療科技的進步,台灣人口的平均壽命逐年提高,甚至超過了一些身體“零件”的保用期,而其中與骨科息息相關的就是關節的耗損,當關節的軟骨磨損殆盡,或是受到外傷造成不可逆的關節破壞時,關節的壽命便會告終,此時人工關節置換便是延續關節功能的重要途徑。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洪誌鴻表示,膝關節及髖關節因為要承受體重及日常活動所帶來的衝擊,所以磨損的速度相較於其他關節更為嚴重,人體中髖關節的活動範圍大且活動方式複雜,包括外展,外旋,內收,內旋,伸展及屈曲,因此人工關節的置換不僅僅是要重塑關節介面,更要在維持正常關節活動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關節穩定度。    許多民眾在發生骨折創傷後,也許是因為工作或家庭的負擔,無法分身,也可能擔心手術的風險,抑或許因其他種種原因,造成不可逆的創傷性關節炎,民眾要時時關心自己身體也要關心身邊的親人朋友,適時地到院診療及追蹤,保健身體。

背痛好不了? 恐是「長短腳」作祟

背痛好不了? 恐是「長短腳」作祟#長短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常常感覺下背部疼痛嗎?快拿起鞋子檢查左右腳鞋跟的磨損程度,如果兩腳磨損差別很大,你恐怕有「長短腳」或脊椎側彎的問題。復健科主任吳坤霖醫師表示,「長短腳」會引發慢性長期背痛,必須從根本治療。吳坤霖醫師分享問診經驗,一名52歲男性上班族,兩肩有高度差,走路走久或坐辦公室時間較長,下背部便疼痛難耐,甚至痛到影響睡眠。之前一直以為是背痛問題,於是「背痛治背」,疼痛雖有紓解但仍反覆發作,無法根治。經檢查後發現,原來不是背部的問題,而是長短腳作祟。了解病因 才能對症下藥長短腳有兩種,一種是兩腿實際長度不等長,原因可能是先天發育成果或後天受傷所致,需長期穿墊高鞋墊,彌補兩腳的高度差,維持骨架端正。另一種則是因姿勢不良或受傷產生的骨盆錯位,可以利用旋轉骨盆、復健運動或輔助器,長期治療獲得改善。只要涉及筋骨結構問題,患者症狀相當接近,不外乎腰痠背痛。民眾最常見的處理方式便是自行貼藥膏,或直接購買按摩、矯正器材。腰痠背痛隱含多種可能病因,必須經過醫師診斷,才能對症下藥。「痛哪裡治哪裡」的邏輯,有時反而會加重病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