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奶對寶寶有很多好處,能降低過敏體質、提高寶寶免疫力,對新生兒進行抽血等檢查時,餵母乳甚至還有止痛的作用,由於母奶有這麼多的好處,為了寶寶好,很多媽媽們都會盡量哺餵母奶。不過,有些很有意願餵母奶的媽媽,卻面臨奶水少,擔心寶寶喝不夠,最後只好中斷餵奶,寶寶也失去持續喝母奶的機會。
母奶對寶寶有很多好處,能降低過敏體質、提高寶寶免疫力,對新生兒進行抽血等檢查時,餵母乳甚至還有止痛的作用,由於母奶有這麼多的好處,為了寶寶好,很多媽媽們都會盡量哺餵母奶。不過,有些很有意願餵母奶的媽媽,卻面臨奶水少,擔心寶寶喝不夠,最後只好中斷餵奶,寶寶也失去持續喝母奶的機會。
生兒育女是人生中的大事,當迎接新生命到來,除了帶來喜悅之外,往往會改變既有的日常習慣和生活作息方式。尤其,照顧小嬰兒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特別是工作和家庭兩頭燒的新手爸媽,往往應接不暇精力耗盡。因此許多夫妻在生完頭胎之後,經常會希望藉由避孕來喘息一下,過陣子再開啟備孕計畫。
從懷孕初期開始,乳房會明顯變大,目的是為了讓寶寶有足夠的母奶可以喝,但變大的同時,可能伴隨著脹痛感,及乳暈變黑等問題。另外,乳房還會分泌過多的油脂,讓孕媽咪覺得不舒服,醫師提醒,只要適度清潔就好,若是刻意清洗,反而會失去這道防護牆。
哺乳期間,媽媽總希望讓寶寶攝取到最充足的營養,但初為人母難免碰到大大小小的問題,像是奶水不夠、寶寶大便稀軟,讓媽媽們備感壓力。母乳哺育不能只關心寶寶的營養照護,更該照顧到媽媽身心。對此,《優活健康網》整理常見母乳哺育迷思與相關資源,讓讀者一次解惑。
新生命誕生後,許多女性不僅要學習身為媽媽的新身份,更要面對回歸職場的挑戰,許多媽媽就忘了照顧自己的健康。研究發現,多數女性生產完後的運動狀態比生產前少,很多時候體重就不知不覺的上升。產後盡可能逐漸恢復運動習慣,對媽媽有一輩子的好處。生產完只要醫療上穩定,其實就可以循序漸進地從事運動。究竟產後運動有哪些好處?產後運動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呢?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國內疫情自5月中升溫至第三級警戒,確診個案大幅增加,其中亦包含懷孕中婦女。林口長庚醫院於6月17日完成第一例桃園市確診產婦的剖腹產,產婦安排在負壓隔離產房接受剖腹產,順利產出一名健康的男寶寶。生產過程醫院均以最高防疫規格保護第一線醫護人員,新誕生的寶寶也證實核酸檢測為陰性,沒有受到COVID-19垂直感染,產婦也順利解除併發重度子癇前症的警報。負責主刀的林口長庚產科主任闕河晏表示,該名產婦於6月初因接觸到確診同事而染疫,初診斷時核酸檢測(PCR)Ct值達到17。該產婦原為輕症,於家中隔離觀察,但6月13日時產婦自覺喘不過氣,聯絡當地衛生局後由桃竹苗區重度責任醫院林口長庚收治,入住負壓隔離病房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疑重度子癇前症合併胎位不正 負壓隔離產房剖腹住院過程中雖然核酸檢測Ct值改善至22,卻發生血壓升高、肝指數受損,疑為重度子癇前症,加上36周合併胎位不正,林口長庚召集專責團隊,包括婦產科、麻醉科及新生兒科,於6月17日安排產婦在負壓隔離產房接受剖腹產,順利產下一名健康的男寶寶。林口長庚副院長賴瓊慧醫師指出,因應疫情波動,加上林口長庚為桃竹苗區重度責任醫院,常有緊急高危險妊娠個案需要剖腹產。特殊的母嬰照護需求,在既有的正壓手術房及負壓隔離病房都無法完全達到及時而安全的生產,故院方於今年初便積極建置「負壓隔離產房」,以保護產婦、新生兒及前線醫療人員安全,讓產婦生得安心。負壓隔離產房於今年過年前完工,其中包括3間待產室及1間剖腹產室。病室內均有負壓單一流向氣流,並有包括中央胎兒監視器、氧氣、視訊系統等醫療設備,提供來自高風險地區或確診產婦待產及生產。若在待產過程發生胎兒窘迫或產婦缺氧等緊急狀況,可以直接在負壓剖腹室執行插管及絕急剖腹產,為高危險的母胎爭取黃金急救時間。截至6月中為止,已有48名COVID-19高風險產婦於林口長庚隔離產房順利完成生產,而6月17日生產的確診產婦,為林口長庚醫院接生的第二位確診產婦。闕河晏說,院方很早就想到確診產婦的問題,因此積極設置負壓隔離產房,以最高防疫規格保護第一線醫護人員。這次剖腹產的專責團隊,也經過事前反覆練習隔離衣穿脫、手術流程跟轉送動線,手術當天也有專業的感染管制團隊在現場指導,讓剖腹產順利完成。當大家聽到孩子出生時的哭聲,都非常感動!每天與孩子視訊 期待解隔親自餵乳這名確診產婦因PCR仍呈現陽性,產後若與新生兒接觸恐怕有感染新生兒的疑慮,因此感染科醫師建議產婦繼續住在負壓病房隔離,不得已必須讓母嬰分開。然而這名勇敢的媽媽仍打起精神,戴著口罩、手套,努力擠出珍貴的初乳,並在孩子出院時由護理師協助,將兩大罐充滿抗體的初乳帶給孩子。她說,原本以為自己沒有母奶,但產後第三天母奶便自然分泌,加上醫護人員告知母奶中有對抗新冠肺炎的珍貴抗體,並多方鼓勵,讓她下定決心嘗試擠奶,也讓她枯燥的隔離生活有了重心。確診媽媽在產後第6天確認PCR轉為弱陽性,Ct值達到32,經由感染控制小組評估,總算可以順利出院。雖然晚了孩子好幾天,但她開心的說總算可以自在與孩子視訊,她也會繼續擠奶,直到解除隔離的那天,再更進一步嘗試親餵。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不論親餵或擠奶瓶餵,許多哺乳媽媽都會擔心自己奶量是否足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許馨予醫師表示,當寶寶親餵吸吮狀況好,有效把乳汁移出,寶寶想要吃就順應他的需求,乳房就會知道寶寶的需求量去製造相對應的產量。擠奶瓶餵的媽媽,選擇合適舒服的擠奶器,擠奶過程越放鬆,乳汁越容易移出。許馨予醫師也提出破除哺乳的十大迷思。1.媽媽乳房大小和奶量無關乳房的大小取決於乳房脂肪量的多寡。2.母奶看起來稀稀水水的,並不是不營養 母奶雖然近九成由水組成,但其中的醣分、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的比例是穩定的,且有許多活性免疫因子及細胞,酵素,生長因子等,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3.寶寶會夜奶,並非沒吃飽夜奶是寶寶正常表現,尤其是新生兒,他們需要半夜依然維持足夠熱量的攝取,孩子大一點,半夜醒來,有可能是因為做夢或白天刺激過多造成,並一定是沒吃飽。4.媽媽的飲食不會影響母乳營養研究發現,落後地區和已開發國家的媽媽,母奶的營養成分沒有很大差異,不會因為母親的飲食有太大影響。但是媽媽吃的不夠營養,會影響本身的身體健康,媽媽照顧寶寶之餘,也不要忘了關照自己的身心。5.乳腺發炎使用抗生素時,還是可以哺乳乳腺炎的治療除了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是鬱積的乳汁可以移出,因此只要寶寶願意吃,媽媽親餵時可先從發炎側開始,並增加哺乳頻率,若寶寶不願意吃或是以擠奶為主的媽媽,也需要增加擠奶的頻率幫助乳汁移出。6.媽媽感冒時仍可餵奶因為媽媽身體所製造對抗感冒病毒的抗體,會進入乳汁,藉由餵奶把抗體傳給寶寶,而大部分的感冒藥,並不會影響母奶。媽媽感冒身體不舒服,建議在照顧寶寶時多洗手戴口罩,並請家人協助家務和照顧小孩。7.母奶在寶寶6個月以後仍有重要營養價值1歲前,母乳都是寶寶營養的主要來源,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出生後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超過6個月之後,需適量補充副食品,尤其可多給予含鐵鋅較多的食材如紅肉類或蛋黃、海鮮,以避免寶寶鐵質缺乏。8.哺乳前不需特地清潔乳房媽媽乳暈上的蒙哥馬利腺體,會分泌油脂以保護皮膚,過度清潔反而會破壞保護層,造成乳房皮膚容易感染或過敏。9.親餵或擠奶時乳頭疼痛,媽媽不需要忍耐可尋求專業泌乳顧問的協助,進一步評估親餵或擠奶的情況。10.多吃魚湯或豬腳花生對奶量影響不大補品油脂量高,可能增加塞奶的風險,建議媽媽均衡飲食即可。許馨予建議,可以嘗試半躺臥姿勢餵奶,媽媽和寶寶在身體放鬆的狀況下,讓寶寶發揮尋乳及含乳的生物本能。一般傳統搖籃式的哺乳姿勢,若媽媽身體太過僵硬前傾,哺乳的過程很容易身體疲累疼痛,進而影響催產素的分泌和排乳反射。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麻油雞等含酒食補,是常見月子餐菜色,但最新研究顯示:酒精會影響新生兒大腦發育,且經過烹煮的含酒料理,酒精仍會殘留在哺乳媽媽奶水,攝取酒精還會減少母奶產量,基於安全不只懷孕期間應完全避免酒精,且產後的哺乳媽媽不論剖腹產、自然產都應儘量減少酒精攝取。臺中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鍾佩穎打破「產婦坐月子用全酒料理補身」的傳統習俗,他引用多項醫學證據,建議哺乳媽媽們減少酒精攝取。警察實施酒測的新聞常見駕駛說詞「只是幾個小時前,跟朋友一起喝了碗燒酒雞湯,不知道為什麼會超過標準」,顯見含酒料理不管燒得再怎麼開,其實都有部份酒精殘留在湯裡。產婦媽媽喝下酒精料理再哺乳,小朋友就會在乳汁喝到酒精。2001年新生兒相關醫學期刊提出「哺乳母親的合理精攝取量」--喝下啤酒12盎司或葡萄酒5盎司或是高濃度蒸餾酒1.5盎司後,應該等2小時後才能哺乳。酒精會讓人腦縮小 人體無法代謝純酒精「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與臺灣共同合作的研究( Standford-Taiwan ALDH2 Deficiency Research)顯示,高達74%的臺灣人體內基因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 Deficiency),以致無法代謝純酒精(乙醛),比率居全球之冠。」比較同年齡中『有喝酒的人』和『沒喝酒的人』的腦部核磁共振影像,發現前者的腦比後者萎縮約10∼20%。有喝酒者腦中充滿腦脊髓液的成對側腦室明顯變大,表示大腦整體縮小,因此,導致側腦室擴大。酒喝得越多,腦就會越快萎縮。 酒精經由哺乳傳給胎兒 恐影響胎兒腦部發育母奶裡酒精含量與哺乳媽媽血液中酒精含量接近,攝取酒精後30到60分鐘,母奶酒精含量到達最高。攝取酒精後哺乳,嬰兒喝奶量會下降20%,而且會讓嬰兒焦燥不安及睡不安穩。如果實在無法避免攝取酒精,也應等2小時以上才哺乳或在攝取酒精前先餵奶,以減少影響嬰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