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

7成愛滋病患飽受歧視害怕曝光 恐不利治療

7成愛滋病患飽受歧視害怕曝光 恐不利治療#歧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當愛滋病患者,得知自己遭愛滋病毒感染時,無非心靈將受到重重的打擊,但社會持續抱以歧視及不諒解的眼光,看待他們,無疑是讓他們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加艱難與辛苦,反而不利他們規律服用抗愛滋病藥物,進而導致我國在治療及防止愛滋病的擴散更加棘手,因此,露德協會呼籲,你我積極共創愛滋病患友善的社會環境,才能有效降低感染者時時擔心身份曝光,以及排除順從就醫的阻礙。擔心規律回診身分曝光 進而影響服藥順從度根據露德協會的調查指出,感染者總是被要求要規律的服藥跟按時的回診,但在就醫時,擔心遇到熟人(60.7%)、擔憂健保卡被註記(59.8%)以及就醫場所隱私性不足(44.1%),都成了感染者穩定就醫的阻礙。因此,如何強化就醫環境的隱私安全,以及增強感染者遇到身份揭露時因應方式的相關知能是未來要持續努力的目標。此外,資料也發現不同地區的感染者,擔心隱私曝露的程度,從北部、中部、南部、東部而明顯依序遞增,顯見北中部的感染者生活空間較東南部為自在,而實務上經驗也發現,北部的感染者在討論相關議題時,有比較高度的意願,態度也比較自在,中部、南部、東部的朋友仍顧慮較多,相對的也比較無法安心求助。7成愛滋病患 害怕將病情告訴他人在告知感染身份的議題上,最近一年近7成的感染者擔心告知同事及親友,其中4成以上表示非常擔心;38%則非常擔心告知家人;63.4%會因為感染而減少與家人、親戚、同學/同事、朋友、社會大眾的接觸,40%男性會減少與朋友接觸,女性則以減少與社會大眾接觸較多(31.5%);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到身份隱私一直是感染者很大的壓力源,能夠安心自在的做自己,其實只是感染者心中最低的期盼。因此,由調查當中,可以明顯的知道,普遍的愛滋病患極為害怕感染的身分曝光,無疑是社會對愛滋病的不諒解與誤解所導致,而唯有社會共同打造愛滋病患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才能有助於增加他們服藥治療的順從性,也能間接的減少愛滋病案例的持續攀升。 

不友善、受歧視?失智者參加音樂會脫序遭白眼

不友善、受歧視?失智者參加音樂會脫序遭白眼#歧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長期照顧失智者是件辛苦的工作,若同時又得承受大眾對失智者和家屬的歧視與排斥,可能會讓家屬不敢也不願意帶失智者外出參與活動,讓他們逐漸被社會隔離。台灣失智症協會常務監事許玉秀教授就曾發生在國內受排擠的深刻事件,對比國外經驗,台灣似乎不夠友善失智者。許玉秀教授照顧失智媽媽近8年,曾帶媽媽至德國欣賞巴哈聖誕神劇,這是相當重要的慶典,但過程中母親動來動去、偶而還會站起來,許教授擔心吵到別人、努力安撫,沒想到媽媽反而更生氣,可是四周卻沒有人指責或說些什麼,結束離場時也沒有人多看他們一眼,這種和善的氛圍令許教授非常感動。反觀,許教授帶媽媽到台灣的國家音樂廳欣賞表演,同樣母親又吵到別人,後面的觀眾卻指責其行為,最後擔心媽媽受到傷害,只能倉促離席。失智者與家屬也盼有平等社會參與的權利 社會應更體諒包容為了讓失智者和家屬能有平等社會參與的空間,台灣失智症協會與長榮交響樂團將合辦「憶起幸福慈善音樂會」,特別邀請失智者及家屬們出席,讓他們與一般人一樣有機會參與國際級的音樂會,可以不必承受擔心吵到別人、被趕出去的焦慮。也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更多民眾認識失智症,學習包容他們脫序的行為,並體諒家屬照顧上的辛苦,多給予支持與鼓勵,切勿指責與歧視,讓他們能感受到社會的友善與溫暖,進而打造一個友善失智者的社會。

愛滋汙名難擺脫 恐使致死率攀升

愛滋汙名難擺脫 恐使致死率攀升#歧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長久以來,愛滋感染者一直被汙名化,成為骯髒、墮落的代名詞,這些迷思不只烙印在大眾對感染者的看法,也深深影響某些感染者和家屬的心理,使他們面對歧視往往只能選擇沉默。為此,帕斯堤聯盟站在感染者與家屬的一方,希望能教導大眾正確的觀念與知識,讓愛滋零歧視的理想能早日實現。帕盟認為,許多感染者及家屬在面對外在汙名和不實消息傷害時,常選擇沉默、不願站出來為自己發聲,很多時候雖然沉默不作聲能避免成為被攻擊的目標,但同時也容易被誤解為默認這些不實指控。帕盟希望病友能站出來,說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和故事,如此一來能讓社會用一個較公平和健康的態度來看待愛滋社群,因為透過訴說,能讓大家更認識我們、更正確認識愛滋。愛滋感染者自我發聲 消除歧視透過認識消弭歧視,當歧視不再時,感染者會更願意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要如何和疾病共處、小心看顧自己的健康;當歧視不再時,告知感染身分不再難以啟齒,安全性行為也將更被落實;當歧視不再,人們不會恐懼被篩檢出感染身分而延遲就醫、造成死亡,久而久之三零目標(零死亡、零歧視、零新增)不再只是空想。帕盟持續努力在各個角落發出真正屬於感染者的聲音,希望能以感染者的需求為訴求,對抗外在一切不實、錯誤的資訊和傷害指控,教育大眾正確的觀念和知識;對內,也希望讓感染者和家屬能有所依歸,並積極消除內在汙名,帕盟未來將是一個屬於感染者和家屬的家,替愛滋族群努力,希望有天歧視不再。

他罹愛滋堅強挽頹勢 同事女兒認乾爸

他罹愛滋堅強挽頹勢 同事女兒認乾爸#歧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得到愛滋病的當下就是發抖、痛哭」、「當初同事知道我得愛滋病,全部的人開始排斥我,拒我於千里之外」,這無非是愛滋病患者在得知自己罹患愛滋時,會有的反應及將會遭到的困境,然而,我國民眾因為對愛滋病的不解與恐懼,往往會在這些病患身上施以強烈的歧視,造成職場、校園霸凌,進而使他們害怕被發現自己的病情,而抗拒治療,甚至有不少患者,因此罹患嚴重的憂鬱症。罹愛滋後 沒人跟他吃飯就有一位四十歲的男性病患,罹患愛滋病超過十年以上,他回想起初初罹患愛滋時,所經過的種種煎熬。「當初我罹病時,選擇跟主管說,沒想到消息竟然不脛而走,傳遍整個辦公室,中午要吃飯時,到了餐廳打好菜要跟同事坐在一起,沒想到一靠近他們,全部竟然一哄而散。」碰過的東西 都要消毒一次才敢用甚至多種冷言冷語,各式各樣的歧視方式,都紛紛出現,只要這位患者碰過的杯盤、物品,都會被同事以害怕、嫌惡的表情,拿酒精棉一一消毒,才敢拿他碰過的東西。「當時打擊當然很大,但我不怪他們,因為連自己都花了很久的時間,才接受這樣的病,其他人在不了解的情況下,這樣對我,是正常的表現」他不怕艱難的說著。堅強挽頹勢 終於獲得同事接納然而,在時間過了一年後,分別兩位鄰桌的同事,一位需生產請假,另一位則是車禍須長時間在家休養,於是他選擇自告奮勇,不計前嫌,幫他們把業務全攬上身,弄得妥妥貼貼,「當他們回來後,看見我把工作弄得非常好,就會覺得,其實我跟一般人根本沒兩樣,進而漸漸接受我,現在大家對我都非常好,生產的那位女同事,還讓我認她女兒做乾爸。」愛滋病患,在得知自己罹病,身心早已受到超乎常人想像的打擊,雖走出陰霾努力過活的案例處處皆是,但始終困在憂鬱牢籠裡的患者,也不占少數,若繼續投以不諒解,無條件歧視,恐使他們排斥治療,根據桃園醫院的調查指出,近六成離開職場的患者,是因為主管的排擠,同事的霸凌被迫離開職場。感染科鄭舒倖醫師就說,雖目前抗愛滋病毒藥物雖然可有效降低愛滋病患之死亡率及延長其平均餘命,但愛滋病所帶來的心理衝擊和陰影,仍會造成患者嚴重的心理壓力及情緒障礙,進而影響就業機會及工作表現。因此,非常需要家庭、社區及職場的共同支持,才能讓他們擺脫陰影,好好治療。

愛滋病患受歧視 病情恐不易控制

愛滋病患受歧視 病情恐不易控制#歧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隨著醫學進步,愛滋病已不再是世紀黑死病、絕症!但民眾仍存有對愛滋病的誤解,如認為它無藥可醫、擔心受到傳染而排斥感染者,甚至剝奪法律保障的基本權利,如工作權等,但研究發現,感染者的社會歧視感越低、經濟能力越穩定,他們的治療意願會因而提高,產生正向的循環,因此在12/1世界愛滋病日的前夕,台灣愛滋病學會呼籲大眾為病友打造一個「零歧視」的環境。而「零歧視」能為患者帶來什麼好處?它將是促動患者持續治療的關鍵:1)治療配合度高:歧視感越低的感染者,治療配合度比高者好3-4倍,也就是說,社會越友善,越能加深感染者的治療信心。2)工作權不受害:收入也是影響治療意願的因素之一,當感染者沒有穩定生活、經濟來源無依靠,便越難顧及自身健康條件,自然也會影響治療的順從性。3)補助藥物部分負擔:相關研究也指出,若社會保障感染者的就醫權益,某些程度補助治療藥物的部分負擔,會影響他們的治療意願。台灣愛滋病學會林錫勳理事長表示,若社會不歧視,感染者被接納,那麼患者會更勇敢、積極面對治療,進而穩定控制病情,降低社會大眾感染風險,如此一來疾病也不會再受汙名化、大眾不歧視,會是一個正向循環,進而使愛滋病離零感染、零歧視、零死亡的目標越來越近。

認識愛滋反歧視 調查:3成仍遭排擠

認識愛滋反歧視 調查:3成仍遭排擠#歧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全台累積感染愛滋病毒人數,已突破2萬5千人大關。其中高達4成是10至29歲的年輕感染者。儘管從上個世紀末,人類就開始認識了愛滋病,但仍普遍對愛滋充滿迷思與誤解,這些來自家庭社會的排斥及壓力,成為愛滋感染者難以承受的痛苦。台灣愛之希望協會2012年公布「愛滋感染者社會處境」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高達8成的感染者雖願意向身旁親友告知感染的消息,不過,仍有近3成的愛滋感染者在告知之後,卻面臨排斥和排擠的窘境,甚至更有三分之一的感染者遭遇惡意攻訐或被迫公開身份,這些統計數字後所代表的,是感染者所面臨的孤立與自我封閉,以及長期以來社會對愛滋的不瞭解。為了鼓勵年輕學子關心愛滋議題,台灣愛之希望協會邀請全台各大專院校同學及社團一起熱血做公益,發揮才藝與創意,加入「認識愛滋 反歧視」宣導系列活動。即日起,開放大學生報名「愛無懼」微電影角色徵選。獲選者將有機會與心理藝術指導專家共同創作電影腳本,並演出愛滋感染者、及其父母、手足、朋友、親密愛人、感染科醫師、社工等角色,對戲劇表演及公益議題有興趣的同學千萬別錯過。同時,也邀請大學社團集體創作與「反愛滋歧視」相關之創意影片,並上傳至活動網站,即有機會為社團爭取新台幣2萬元獎學金。活動詳情請至愛無懼Fearless校園活動網站http://www.i-part.com.tw/html/13action/0529/,或電洽02-8369-2116*17 查詢。

陳瓊美:結核病非絕症 別再歧視病患!

陳瓊美:結核病非絕症 別再歧視病患!#歧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曾經是連續劇當紅小生的藝人康凱和影歌視紅星陳瓊美,二個人以結核病完治個案的身份,在世界結核病日前攜手同台「藝」起抗結核,他們將帶領中華演藝總工會資深藝人再現舞台魅力,前往知名廟口宣導結核病防治。疾管局結核病統計資料顯示,執行「都治計畫」後,結核病的發生率雖呈現穏定下降趨勢,但分析近幾年資料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占新發個案之50%以上,是結核病高發生族群,同時死亡率也較其他族群高,因此希望透過長者們較熟悉的藝人偶像,呼籲正視結核病的警覺及治療。康凱及陳瓊美二個人兒時都曾罹患結核病。康凱在國小六年級時莫名原因咳嗽,由於當時學校班上有多位同學感冒,起初以為自己也是感冒,直到有一天咳出血,父母很緊張,帶他去醫院就診照X光發現肺部腫脹及出現白點,才驚覺自己罹患俗稱的「肺癆」,住院隔離近二個月後才完治。6歲就出道跟著秀場到處巡迴的陳瓊美,8歲時出現乾咳不斷,原本也是以為感冒咳嗽,一直到母親察覺異樣,帶她去看醫生才發現感染了結核病,在母親悉心地照顧及叮囑服藥後才回復。而現在67歲的康凱,回憶5、60年代民間醫療觀念不健全,對結核病有許多錯誤認知,充滿恐懼,認為得到結核病好像得到絕症,他記得當時醫生因為顧及他幼小心靈的感受,還很婉轉地以「肺部有問題」告訴他需要立刻住院治療。陳瓊美呼籲,結核病不是絕症了,歧視病患的傷害是很大的,社會應該建立友善的環境,協助結核病患完成治療。疾管局張峰義局長在世界結核病日前指出,都治計畫(DOTS)、多重抗藥性醫療照護、接觸者追蹤治療、潛伏結核感染治療(LTBI)皆是目前重要的結核病防治措施,為防治結核病,將積極結合在地力量,深入地方進行社區宣導,建立民眾不恐懼結核病的正確防治概念。

疾管局籲 勿因個案行為而歧視愛滋感染者

疾管局籲 勿因個案行為而歧視愛滋感染者#歧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關12月6日報載「愛滋師恐染百人 警擴大偵查密訪被害人」事件,針對此偵查中之案件,疾病管制局尊重並會配合檢察官的調查及處理。並呼籲,不要因身分或職業的不同,而忽略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性行為時大家應該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疾管局及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除了譴責此種行為外,同時也呼籲社會大眾勿因此案而將感染者「標籤化」,請大家尊重愛滋感染者之人格與法律所保障的權利,給他們與你我一樣的正常生活空間,應尊重其就學、就醫、就業、就養等權益。疾管局認為,此案應屬個人偏差行為,事實上大部分愛滋感染者都和一般人一樣,過著正常的生活。而目前社會上類似社會案件及偏差行為層出不窮,絕大多數並非愛滋感染者所為,因此事件之當事人為老師而備受關注,當事人的職業與其性行為模式更不能混為一談。特別提醒,性行為時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或要求對方使用保險套,不能因對方或自己的職業而放棄保護自己健康的權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