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性關節炎

乾蘚性關節炎中醫治療

乾蘚性關節炎中醫治療#乾癬性關節炎

乾癬一般俗稱牛皮癬,也被稱為銀屑病,是一種與基因遺傳有關的自體免疫疾病,它主要是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一般會呈現皮膚紅斑、及脫屑,分別代表血管及表皮被侵犯後的變化,而這些皮膚的變化是不會傳染的。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中醫師表示而乾癬性關節炎就是一種跟乾癬相關的發炎性關節炎,多數乾癬性關節炎以皮膚為的症狀最先出現,平均10年後才產生關節炎 症狀為關節明顯紅熱腫痛,活動關節角度受限,關節疼痛及僵硬症狀在早晨最明顯,會持續超過30-60 分鐘。身體容易感到疲倦,持續的下背痛超過三個月,手或腳指甲有萎縮變形。而且隨著患病時間增加,乾癬患者罹患關節炎的比例是逐漸升高的,尤其是已經出現頭皮病變及指甲病變者更是容易合併關節炎。 莊可鈞中醫師說明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免疫系統出了問題,會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的組織,造成發炎。症狀為容易間歇性的發作,且好發於手指或腳趾的關節,皮膚會變厚、變色,以及凹陷。中醫認為,此病主要病因爲「血熱」、「血瘀」和「血燥」,會根據不同證型給予相對應的治療。 ●血熱型 症狀:皮疹發展快速,新的斑塊不斷出現,鱗屑較多,搔癢明顯。關節紅腫疼痛甚,且持續時間長,伴隨心煩、口渴、便秘、小便色偏黃、舌色紅、舌苔黃膩。 治則:以疏風清熱、涼血解毒中藥為主,代表方為銀翹散、黃連解毒湯加減 ●血瘀型 症狀:皮損特別肥厚,顏色呈現暗紅,鱗屑附著緊密,偶而伴隨搔癢。關節腫脹刺痛,且腫脹位置暗紅發紫,伴隨面色出現褐斑,舌色偏暗紅,有瘀斑或瘀點。 治則:以活血化瘀中藥為主,代表方為身痛逐瘀湯、血府逐瘀湯加減。 ●血燥型 症狀:皮膚顏色逐漸變暗紅,長久不退,斑塊處皮膚變肥厚,乾燥搔癢,脫屑不斷。關節腫脹消退,疼痛減少,關節部位開始脫屑且皮膚增厚角質化,伴隨口燥咽乾、毛髮乾枯、肌肉消瘦、便秘、舌色紅、舌苔乾。 治則:以養血潤燥中藥為主,代表方為當歸飲子加減。 穴位養身按摩 ●血海穴 位置:位於大腿內側,膝蓋內側向上2吋(約三指寬)處。 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止癢 按法:採坐姿、膝蓋彎曲90度,將同側手掌自然貼在膝蓋上,以大拇指進行按摩,按壓5秒再放開,重複20下。 ●曲池穴 位置:彎曲手肘,此穴位於手肘外側的肘窩橫紋盡頭。。 功效:曲池穴可以解熱,例如高燒、潮熱,還可以緩解溼熱皮疹 按法:右手食指按壓對側手肘的曲持穴,再交插按壓,一次5秒,重複20次。 ●合谷穴 位置:用大拇指按著食指,手上的肌肉就會形成隆起,此穴位於隆起處最高點。 功效:用來緩解皮膚過敏、鼻竇充血、感冒、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眼睛痛和牙痛。 按法:右手拇指按壓對側虎口的合谷穴,再交插按壓,一次5秒,重複20次。 去風止癢清熱茶飲 材料:荊芥、薄荷葉、生地黃、地骨皮、馬齒莧各3克,用500c.c.熱水泡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祛風清熱、涼血解毒,舒緩皮膚乾癢、脫屑,緩解皮膚各種搔癢不適症狀。

校草男孩腳趾紅腫如香腸  原來乾癬性關節炎纏身

校草男孩腳趾紅腫如香腸 原來乾癬性關節炎纏身#乾癬性關節炎

一位20歲出頭的年輕男孩,大眼睛高鼻樑長相俊美,一看就是「校草」級人物,陽光有活力的年齡卻由母親推著輪椅進入診間,腳趾嚴重紅腫如香腸,且出現後腳踝疼痛、甲床裂解等症狀,確診為乾癬性關節炎。嘉義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俊銘隨即安排治療,男孩半年後症狀緩解不少,臉上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 乾癬性關節炎 小心關節變形恐致殘 陳俊銘醫師指出,乾癬性疾病是因為自體免疫系統異常引發的全身性發炎疾病,因無法根治而反覆發作,本身不會傳染,男女發生率相等,大部分患者先有皮膚表現,這些乾癬患者後續追蹤約有15-40%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好發族群為30至50歲。 由於乾癬性關節炎不只關節僵硬疼痛、腫脹及關節活動受限,有時也會出現甲床分離、指甲變薄變色、手指腳趾腫脹如香腸等,持續的發炎也會使得關節破壞甚至變形,影響日常生活,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殘障。 預防共病  防止代謝症候群 陳俊銘強調,關節變形是不可逆的,無法恢復正常。若能及早發現與治療,有機會保存尚未破壞的關節功能與生活品質,避免損壞的關節再度惡化。可惜的是診間遇到不少60歲以上的乾癬性關節炎長者,因耐痛性很強,關節疼痛僵硬與腫脹長達幾十年,一直誤以為是工作造成,未及早就醫導致關節結構改變,外觀與生活皆受到影響。 除關節變形之外,乾癬性關節炎長期控制不佳也容易出現共病,提高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風險,且有較一般人更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與慢性病,如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尿酸症與骨質疏鬆等。 怕打針、常出差  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好選擇 降低發炎與預防共病,乾癬性關節炎需趁早治療。目前藥物治療以非類固醇抗發炎劑(NSAIDs)與免疫調節藥物為主,若使用效果不佳,目前還有生物製劑,以及今年健保新納入給付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可使用。另外,復健治療也是重要的一環,包括熱療、電刺激療法,運動治療增加肢體柔軟度與減輕疼痛。但若關節已經嚴重變形,有時需要手術矯正。 在藥物部分,針對較嚴重的乾癬性關節炎病友,陳俊銘表示,生物製劑效果佳,健保也有給付,「比較麻煩的是它要打針,因為生物製劑屬於蛋白質製劑,有些患者需頻繁出差,生物製劑需要冷藏也帶來困擾。」對於怕打針的人來說,難免造成情緒的忐忑不安,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使用便利,研究顯示病友在治療2週後可明顯感到疾病緩解,約5成患者治療3個月後明顯改善關節腫脹疼痛,且已經在今年通過健保給付,提供患者更多選擇。 (圖/嘉義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陳俊銘醫師)

「Access for all」2023世界乾癬日!民團與醫界齊呼籲:全民健康覆蓋下 應正視乾癬性疾病治療需求

「Access for all」2023世界乾癬日!民團與醫界齊呼籲:全民健康覆蓋下 應正視乾癬性疾病治療需求#乾癬性關節炎

乾癬患者權益需被重視!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據統計,台灣乾癬患者約20萬人,每年新增約3000人,中重度患者佔二至三成,多在20至40歲發病。若為中重度等嚴重患者,在臨床醫師評估協助申請並符合資格下,可健保給付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健保署也於2021年5月擴增給付乾癬相關用藥條件,也就是所謂的「免下車條款」、「平轉條款」等;不過實際執行面上仍有爭議,有患者仍被核退、陷入病灶復發窘境,工作、生活都大受影響。 3大名醫齊聚!闡述乾癬現況、照護與醫療可近性 台灣乾癬協會10月28日上午9時30分至12時30分,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1008會議室舉辦2023年世界乾癬日「全民健康覆蓋之下 正視乾癬性疾病治療需求」論壇。內容包括乾癬病友問卷調查結果分享,更邀來多名醫師進行專題演講:包括台北、林口長庚醫院主治醫師黃毓惠講述「台灣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醫療現況、共病及心理健康挑戰」、台大醫院免疫暨風濕過敏科主任謝松洲講述「乾癬性疾病照護品質之提升」、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講述「台灣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醫療可近性與各國之比較」等議題。 其中,在最新病友調查部分,協會今年針對全台505位乾癬患者所做問卷調查(男性46%、女性54%,年齡平均分佈在25至65歲間)結果顯示,在「有被停藥經驗」的病友中,53%病友在3個月內就會有乾癬症狀又再變嚴重的現象,其中由於中斷生物製劑治療,有79%病友認為因皮膚問題而感到尷尬、不自在而影響日常生活,且當中將近40%病友認為會影響工作(44%)、兩性關係(38%)。協會認為,乾癬性疾病是一個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需有持續不中斷的治療,呼籲全民健康覆蓋之下,政府應正視乾癬性疾病治療需求。 乾癬共病多 患者發病初期常易被誤判 36歲的小鈺,今(28)日出席論壇,分享她的罹病經驗。她在上大學時發病,但因醫師誤診以為只是脂漏性皮膚炎、治療未果後,病灶自頭皮一路長往身體,後續向其他醫師求助,進一步診斷才確認為乾癬。由於當年治療藥物有限、加上起初患病面積未達健保資格,一開始的療程只採藥膏、照光等傳統治療;生病兩年後,醫師建議她改採自費用生物製劑治療,雖病況明顯好轉,但在經濟考量下,她畢業後回到南部老家,並改回照光等消極治療。 由於本身體型較為豐腴、加上對陽光耐受度低,小鈺的病況變得時好時壞。她說病況嚴重時常會曬傷、皮膚變得嚴重紅皮,更出現膿疱性乾癬、下肢水腫等共病情形,使得晚上根本無法睡好!全身的癢痛感有時讓她「不想再忍」、就放任去搔抓,直到病灶處都流汁、滲出血水,才後悔的擦藥膏補強,或進一步住院治療。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小鈺的乾癬面積越來越大,有時連全身、頭皮、整張臉都能看見紅腫、乾屑外,「病灶更曾從耳朵往外延伸2至3公分」使該處頭髮掉光、得用其他頭髮遮蓋。從事補習班工作的她,曾面對小朋友天真的問:「老師你皮膚怎麼會這樣?」,僅能開玩笑以「老師沒有睡好」帶過。 治療上車又下車 重症給付條件常讓患者無所適從 幸運的是,小鈺後因再度曬傷而轉院至醫學中心治療,主治醫師判定應符健保資格而協助申請到生物製劑,後因治療效果不錯,更被醫師推薦參與新藥臨床實驗計畫治療;但在約6年計畫結束,回歸生物製劑申請時,則因近年無健保使用紀錄而被拒絕2次,待病況又明顯惡化後,才又符給付資格「上車」治療至今。 「比起很多人來說,我已算很”幸運”!」小鈺說,她目前膿疱性乾癬、水腫等情形未再出現;加上可自理生活、可出門活動已讓她很感恩。確診乾癬至今因外貌影響還好,所以就學沒有中斷,工作上受到的刁難也不算多而能維持,但並非每個乾癬病友都能如此。她說,患者若維持穩定狀態,是可就學就業,但若停藥後病情會陷入不穩定,就是家庭負擔,「這就是加減法問題,但乾癬病人是很值得投資群體」,呼籲如果政府願將更多經費挹注在乾癬患者、如放寬給藥條件等,就會減少社會負擔、會是正向循環。 乾癬醫療可近性仍有進步空間 同時兼顧患者心理健康 「乾癬共病與心理健康,是患者面臨的挑戰。」黃毓惠醫師表示,過去10年如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陸續有新藥物出現,雖健保近年生物製劑給付條件也有放寬,但受限條件部分患者治療2年後仍得下車,也是不爭的事實,部分患者在停藥後半年,病況就出現惡化。她明白健保財務有困難、在給付上相對務實,得下車2次後病情復發很快,才可持續用藥;不過像是先進的歐美國家,甚至近年的中國都沒有下車條款,或許健保在申請審核實務上可有更好的處理模式。另外,兼顧患者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黃毓惠說,對於用藥面臨下車患者,臨床上她都會事前溝通,讓患者預知並了解可能情況,擬定中斷治療時的用藥方式外,並協助後續申請,讓患者不安的心情減至最低、避免出現心理疾病等痛苦。 在台灣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醫療可近性上,蔡呈芳醫師表示,台灣健保人口涵蓋率達99%,是全世界健康保險的典範,但最近出現公平正義原則等爭議,仍有待討論。以他自身觀察來說,10多年前受邀出去演講時,中國、韓國都很羨慕台灣,但現在中韓的保險給付規範則已遠遠超越台灣,主要與醫療資源互相排擠、及醫藥領域的發展有關。他說,相對於高血壓等疾病來說,皮膚疾病藥物進展近年進展相當快,以最近世衛組織藥品推估,乾癬跟乾癬性關節炎藥品已列在10名之內,但台灣成長幅度比各國來慢的些;他打趣地說,有時參與共擬會議時「各科醫師都像是在比誰可憐先給給付」,雖嚴重乾癬未必一定致死,但相對前述國家不需停藥,台灣的確是特別的。透過商保補健保的現況雖是方式之一,但健保相關給付越來越嚴苛,也成為保險的難題。 協會理事長柯怡謀表示,今(2023)年世界乾癬日的主題是「Access for all 全民一起挺乾癬 健康覆蓋更向前」,主要在呼籲確保所有乾癬病友,都能夠在『適當的時間,獲得適當的醫療資源、教育和社會支持』。乾癬影響全球至少一億兩千萬人以上,除了身體上的症狀,病友經常遭受社會的歧視和誤解,導致心理上也受到重大衝擊;乾癬不僅是一個皮膚問題,同時也包含關節及共病問題,它嚴重影響到病友的生活品質、心理健康,甚至學習和職業生涯以及廣大的親友。 歐洲乾癬醫療資源研究指出,每投資1歐元,平均可獲得 5.4 歐元的投資報酬率,也就是投入醫療資源後,病友回歸正常生活報酬高,可提升國家社會生產力、不需仰賴其他人照顧等,協會在此呼籲,政府應對台灣乾癬性疾病投入更多資源,通過確保病友都能夠在適當的時間獲得適當的支持和治療,我們可以朝著一個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會邁進。 另外,今年的世界乾癬日活動除了上午乾癬論壇外,下午2時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1002會議室也有衛教活動,主題為2023年世界乾癬日「全民一起挺乾癬,健康覆蓋更向前」病友關懷年度公益講座,分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和病友歷程分享、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最新治療趨勢等五大主題,目前已有近200人報名,希望藉此能提供給病友最新的醫療照護資訊,幫助病友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專家與病友一齊努力邁向乾癬『健康心世界』 2022世界乾癬日年度講座熱烈報名中

專家與病友一齊努力邁向乾癬『健康心世界』 2022世界乾癬日年度講座熱烈報名中#乾癬性關節炎

新冠肺炎大流行至今已快滿3年,全球疫情仍未停歇,台灣自今年2022年4月起疫情嚴峻,乾癬病友再次面臨因擔心感染而減少就醫,以及選擇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的焦慮與抉擇,同時也有病友因染疫而擔心有長新冠的症狀產生。今年度10月29日由社團法人台灣乾癬協會主辦的年度講座,邀集多位醫師分享,上半場以『醫病共享決策』、下半場呼應世界乾癬日的主題『Mental Health 乾癬健康心世界』,從最新治療到身心健康,提供病友們最新衛教新知。 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乾癬暨乾癬性關節炎病友的身、心、靈健康,在全球新冠肺炎流行仍方興未艾之際,病友之間更需互相的關懷,彼此加油打氣,由此觀之,病友此時對自身健康管理的健康素養更形重要,才能在疫情時代,照顧好身體健康。本次世界乾癬日公益衛教講座,同時呼應2022世界乾癬日的主題:『Mental Health 乾癬健康心世界』,特別設計與病友精神健康相關照護議題,併同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相關的最新醫療資訊分享,希望經由實體與線上整合,擴及更多的病友、病友家屬和醫護人員,傳達與乾癬暨乾癬性關節炎和平相處正確之道、並鼓勵病友積極治療、迎向光明人生。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gn5Fe5rroH1Aygjh9或洽詢:社團法人台灣乾癬協會(02)2952-0820。 什麼是乾癬?  乾癬又俗稱為銀屑病,因患者皮膚上覆蓋一層厚厚的白色皮屑而稱之。是一種免疫調節異常的發炎性疾病,導致皮膚角質快速代謝、脫皮,同時也會影響到表皮的血管,讓代謝異常的地方出現一塊塊的紅斑。嚴重的脫屑也造成大眾誤會乾癬是會傳染人的,但其實乾癬並不具傳染性。乾癬的共病至少有35種,乾癬性關節炎為其中之一,約有三分之一的乾癬病友同時罹患乾癬性關節炎。 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乾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與角化性疾病,分為4種: 尋常性乾癬:出現清楚的紅色斑塊,上面附著鬆散的銀白色鱗屑,好發於頭皮、耳後、手肘、 膝、手足、軀幹及指甲等。 滴狀乾癬:外觀同尋常性乾癬,大小在1公分以下,好發於軀幹及四肢。 紅皮型乾癬或乾癬性紅皮症:病灶面積大、會刺痛且不斷掉屑,好發於全身皮膚。 膿疱性乾癬:紅斑上有黃色無菌性膿疱,常發生於指端或手掌足底,泛發型侵犯全身皮膚。 治療方式 目前乾癬的治療有外用藥物(藥膏)、光照治療、口服藥物及生物製劑。其中生物製劑屬於精準的治療,能直接抑制造成發炎的細胞激素,例如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17、介白素23等四大類九種不同的生物製劑,透過生物製劑的治療患者將有更高比例達成皮膚病灶乾淨的治療目標,因此近年來標準治療無法控制的中重度乾癬患者可以申請健保生物製劑治療。透過乾癬生物製劑醫病共享決策,幫助病人在九種的生物製劑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就是進一步提升乾癬照護品質的重要方式。 講座資訊 名稱:『2022 World Psoriasis Day世界乾癬日』乾癬性疾病年度講座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乾癬協會  時間:111 年 10 月 29 日 星期 ( 六 )  上午場09:30-12:30 乾癬醫病共享決策  下午場13:00-17:00 乾癬健康心世界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gn5Fe5rroH1Aygjh9

乾癬惡化竟須輪椅代步 生物製劑能幫忙

乾癬惡化竟須輪椅代步 生物製劑能幫忙#乾癬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5歲原本是青春正盛的年紀,小楷(化名)卻因乾癬惡化而不良於行,必須靠輪椅代步。正德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林剛民醫師回憶起該患者,他進入診間的第一句話竟是「醫生,請救救我!」經檢查該患者乾癬病灶佈滿全身逾八成面積,且指甲處有凹洞、全身關節和指頭亦多處紅腫,明顯是因乾癬誘發乾癬性關節炎。統計顯示,約3成乾癬患者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 。林剛民醫師指出,該病患過去曾多次積極治療,但因疾病修飾治療藥物(DMARDs)改善程度有限,長期努力未果,灰心之餘便中斷治療,但因乾癬脫屑、手指腫脹,連日常穿衣扣鈕釦都成問題,讓他羞於出門甚至出現憂鬱傾向。所幸在醫師建議下,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現在不僅皮膚乾癬明顯改善、乾癬性關節炎也獲得緩解,再次回診時,只見患者開心地步入診間,已不再需要倚賴輪椅。不只是皮膚疾病 共病症遍佈全身應早治林剛民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病灶除了皮膚,隨著體內持續發炎,可能引發全身性疾病,包括乾癬性關節炎、虹彩炎、心血管疾病、三高、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其中,乾癬性關節炎若未即時治療,恐導致不可逆的關節變形,甚至面臨高失能風險。臨床觀察,乾癬性關節炎常被誤認為痛風、退化性關節炎,部分患者先有乾癬才出現關節炎症狀,也有人是先有關節炎才出現乾癬,兩者間沒有一定的先後順序,因此許多患者剛開始可能跑遍多科,未能及時確診而錯過黃金治療時機。林剛民醫師提醒,乾癬性關節炎初期症狀包含起床時下背痛、腳後跟有壓痛感、關節紅腫熱痛、手指關節僵硬、肌腱附著點發炎等,如出現上述症狀應即刻求診風濕免疫科,為幫助乾癬患者及早發現治療,建議每年可透過乾癬流行病學篩選工具「PEST」問卷自我檢測是否有乾癬性關節炎。生物製劑助改善皮膚病灶 同步保護關節預防變形林剛民醫師分享,臨床上治療乾癬性關節炎,會先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來緩解症狀,並搭配免疫調節劑等藥物調節免疫系統,多數輕度患者可獲顯著改善;中、重度患者且有長期服藥需定期監測肝腎功能。林剛民醫師補充,隨著醫學進步,目前有多種針對乾癬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可供患者選用,除改善乾癬皮膚病灶外,亦可以同步保護關節。林剛民醫師指出,部分患者擔心使用生物製劑後副作用,或是網路也流傳不少以訛傳訛的錯誤說法,事實上,生物製劑不經肝腎代謝,對肝腎影響小,前述的患者案例接受生物製劑治療至今已3年,未出現肝腎副作用。林剛民醫師提醒,乾癬病友應及早持續接受治療,以積極預防乾癬性關節炎與相關共病,目前已經有多款生物製劑可治療皮膚病灶亦能保護關節,避免造成關節不可逆變形,建議患者可主動與醫師討論個人化的治療目標與期待。此外,呼籲患者除了遵循醫囑,搭配良好生活習慣也有助於改善病況,如戒菸、戒酒、控制體重等。 參考資料1Christopher T. Ritchlin et.al., “Psoriatic Arthritis”, N Engl J Med 2017; 376:957-970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ra1505557更多影音新聞https://youtu.be/udg2ZM-Sn1g

吹冷氣好消暑 恐讓乾癬性關節炎加劇

吹冷氣好消暑 恐讓乾癬性關節炎加劇#乾癬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冷氣是避暑一大利器,但對乾癬患者來說,室內外溫差大,且冷氣房相對乾燥,紅疹、脫屑等各種皮膚症狀特別容易復發,3成患者還會合併乾癬性關節炎,導致關節紅腫疼痛。慈濟醫院免疫風濕科劉津秀醫師指出,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異常疾病,包括軀幹、四肢、關節彎曲處、私密皺褶處,甚至在耳朵與頭皮周圍都可能會有皮膚乾癬症狀,許多病患甚至因為皮膚病灶,被社會大眾誤以為具有傳染性,蒙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太乾太濕 吃多動少都會影響關節不管是空氣太乾燥或太潮濕,對患者而言都很困擾。由於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有些患者希望透過吃補加強免疫力,卻因為中藥藥材過度活化免疫系統、還有酒精刺激,如果又動得少、吃得多,都會讓病情加劇。當出現關節腫痛、僵硬等情形,就要格外留意乾癬性關節炎。劉津秀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有三大特色:周邊型的關節炎,會有遠端指節侵犯、指節病變、指節腫脹(香腸指);中軸脊椎關節炎則是表現在脊椎、尾椎、薦髂關節發炎、晨間起床有發炎性的背痛;以及接骨點病變,出現足底筋膜、阿基里斯腱發炎、腳後跟長期慢性疼痛等問題。很多患者常誤以為是運動傷害,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研究發現,延遲診斷超過六個月有高風險造成無法復原的關節變形,提醒患者積極治療。劉津秀醫師解釋,目前標準治療會用消炎止痛藥及免疫調節製劑兩類藥物,若經過六個治療症狀未緩解及控制,就會進入第二線生物製劑治療。劉津秀醫師說,目前的生物製劑有不同的選擇,例如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和抗介白素17或12/23等不同的生物製劑組合,臨床醫師會依據病人狀況選擇與調整劑型,建議關節不適的患者儘早就醫治療。336防禦法則 防範關節炎悄悄來襲劉津秀醫師補充,關節不適可以多熱敷增進血液循環,減少僵硬緩解疼痛,也提醒患者透過336防禦法則判別乾癬性關節炎徵兆:留意皮膚、頭皮、私密皺褶處三處部位乾癬病變;關節出現僵、腫、痛三大警訊;應把握六個月黃金治療期,早期就醫,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降低乾癬對生活的影響。(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患乾癬又腳痛 小心乾癬性關節炎來擾

患乾癬又腳痛 小心乾癬性關節炎來擾#乾癬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30歲的小玲5年前被診斷罹患乾癬,雖然身體常有紅腫、脫屑情形,因定期回診接受照光治療,所以皮膚狀況穩定。不過一個月前,小玲的後腳跟開始疼痛不止,趕緊回診諮詢醫師,發現小玲的手指在第二、三指尖僵硬,且指甲甲面出現小凹陷,經進一步深入檢查後,發現小玲已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幸好及時治療,目前追蹤無大礙。聖馬爾定醫院皮膚科醫師謝馥年表示,乾癬主要以皮膚症狀表現為主,包括頭皮、軀幹、手腳伸側等會有邊緣規則的紅色斑塊型脫屑、癢感,且有一半的患者會有指甲變化如生長不良、小凹陷及泛黃成油滴樣等現象,而其中約有一至三成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這近三成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的成因,推估與免疫系統、遺傳與後天環境有關。也就是說,若有體質又加上內外在環境刺激便會誘發免疫反應,皮膚與關節都可能產生影響。」乾癬併發症多 嚴重恐造成不可逆的關節變形乾癬不只侷限於皮膚症狀,還有許多相關併發症與共病,包括乾癬性關節炎、虹彩炎、心血管疾病、三高症狀以及克隆氏症等,「一旦出現乾癬性關節炎,常見症狀如手腳關節異常腫脹、發炎,若不積極接受治療,兩年內就可能出現不可逆的關節變形。」謝馥年醫師提醒,若能及早介入、定期篩檢並注重飲食與生活規律,未來發生併發症與共病的機率會降低,關節變形與破壞也不會發生。謝馥年醫師提到,在治療上乾癬患者若只有小範圍的皮膚問題,一般只要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與其他非類固醇藥膏、包括外用維他命D製劑、外用A酸、外用免疫抑制劑以及保濕劑治療即控制得很好,但對於有大範圍皮膚症狀者同時有關節症狀的患者來說,臨床上會建議加上口服藥物合併照光治療;「若口服藥物以及窄波段紫外線B光照光的效果也不佳,則建議進一步使用生物製劑,直接抑制乾癬的免疫機轉,對皮膚及關節狀況的改善效果較佳。」幸運的是,案例中的小玲因早期發現乾癬影響到關節,且及早使用生物製劑治療,關節並未變形。PEST自我檢測 可警覺乾癬性關節炎風險因子乾癬性關節炎並非來的無聲無息。根據統計,乾癬患者約有一半會有指甲問題,而在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上,則有高達九成會有指甲問題。研究指出,指甲變化、皮膚範圍大、有乾癬性關節炎家族史都是乾癬性關節炎重要的危險因子。患者指甲表現包括粉粹性指甲、點狀凹陷、油滴狀指甲病變、甲床分離等等。國際間常用「乾癬流行病學篩檢工具」簡稱PEST,來了解乾癬患者罹患關節炎風險,透過簡單五個問題,包含是否有關節腫脹、醫師曾診斷關節炎、乾癬指甲病變(指甲凹陷、洞)與否、腳後跟是否疼痛或任一手指或腳趾有不明原因紅腫疼痛等進行自我評估,當中只要有三題回答「是」,恐有乾癬性關節炎風險,建議進一步諮詢專科醫師。謝馥年醫師指出,乾癬如同皮膚免疫系統的慢性病,只要及早發現、遵循醫囑接受治療,現有健保給付生物製劑,除治療皮膚病灶亦可同時保護關節,透過與醫師溝通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以減低未來併發症與共病發生的風險。除了配合治療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有益於病況改善,謝馥年醫師提醒,乾癬患者應避免外傷、感染、亂吃保健食品、亂服成藥、抽菸、喝酒等;內在方面則做好情緒控制,不過度緊張、減少壓力,搭配適度日照以及充足的睡眠,皆有助於舒緩症狀。

講座/癬現人生精彩-乾癬治療趨勢

講座/癬現人生精彩-乾癬治療趨勢#乾癬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唯有將乾癬認真對待,在面對乾癬暨乾癬性關節炎,-這場人生的高難度挑戰課程時,才能「癬現人生精彩」,可以「關關難過,關關過」。延續去年世界乾癬日的主題「由內而外,顛覆乾癬,薪火相傳,全面啟動」,今年世界乾癬日活動更進一步強調,乾癬暨乾癬性關節炎是一個嚴重不可輕忽的重大疾病,病友對乾癬及其共病的瞭解與治療方式,都需要與時俱進。臺灣乾癬協會活動邀集4位跨領域的資深醫藥專家,為病友或正在為其煩惱擔心的親友們,深入淺出分享有關乾癬、乾癬性關節炎及其相關共病的最新治療趨勢, 機會非常難得,敬請把握。(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時間:107年11月4日星期(日)下午13:30-17:00地點:張榮發基金會801室(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線上報名:www.psoat.org.tw(優先以此方式報名,加速報名作業)電話報名:(02)-2952-0820

Menu